账号:
密码:
PO18文学 > 穿越重生 > 汉贵女 > 汉贵女 第310节
  他的目光落在了陈嫣身后一个低着头的婢女身上,婢女手上捧着一个不大不小的匣子。虽然说,过去陈嫣常常给陈娇大包小包地送东西,但是拜访刘彻的时候还专门送礼,这是很少见的。
  刘彻估计,等会儿要说的事情就和这个匣子里的东西相关——虽然他这人自信的很,但在倒追陈嫣的这个过程中,他早就有了一定的自知之明。陈嫣在他这里基本上是无事不登三宝殿,主动找他的次数极少,扣除掉那些躲不掉的固定场合,剩下的不超过一掌之数。
  这次来,刘彻也不会觉得陈嫣是觉得来和他聊天也很好…有这种想法的只有他本人而已。
  陈嫣也懒得做一些无用的铺垫…虽然她很清楚,如果她愿意做一些铺垫,甚至更进一步利用刘彻对自己的特殊,某些事情会简单很多。但,她是真的做不到,现在这种已经是她的极限了!
  就和之前有过的一样,她是来和刘彻谈合作的。虽然这种合作对于刘彻来说是大大的有利,她反而要分享出自己原本就有的东西…但这至少保证了她还可以保有一份!如果这些东西不是属于她的话,刘彻基本上可以随便通吃。
  所以从某种意义上,她已经利用了刘彻对她的特殊了。
  但那种情况,她至少可以说服自己,这特么的就不是一个公平的时代,她还想在这个时代生存,就不可能在意这种事。
  而脱离‘没得选’的境况之后,她就无法在这件事上陷的更深了——那样做的话,她的产业独立性可能会逐渐丧失独立性只是原因之一。更让她难以接受的是,即使这个时代很操.蛋,这个社会的规则很操.蛋,皇帝这个存在本身就很操.蛋…在她和刘彻的关系上,她也是站不住脚的!
  这个时代的难处,以及刘彻的问题,这是存在的,但这不是她越过自己底线的理由。
  总不能对自己有利的时候就强调现代的那些规则,对自己不利的时候就强调这个时代的问题。
  “嫣为陛下献上一重宝!”陈嫣从婢女手中接过匣子,放在了刘彻面前的长案上。
  “哦?”刘彻挑了挑眉,原本兴趣缺缺的,这个时候也来了兴致——陈嫣在这些事上一向很有信誉。一般的东西就是一般的东西,不会为了引起他的兴趣就刻意夸大其词。而她如果说是‘重宝’,那就真是重宝了!
  考虑到陈嫣的眼界足够高,等闲她是看不上的,她口中的‘重宝’恐怕还会超过一般人认知中的宝贝。
  刘彻也没有假于人手,自己便打开了匣子,匣子打开之后映入眼帘的并不是什么价值连城的珍宝,而是一沓白纸。当然,刘彻自己并不知道这是白纸…陈娇没有机会见到‘纸’,刘彻这个龙子皇孙天家贵胄就更没有机会了。
  到了刘彻这个位置,自然知道一样东西是不是宝贝,不能只凭第一眼的印象。实际上,普通人眼中的宝贝,就是珠玉金银那些,在他这里都是再普通不过的小玩意儿,漂亮好看归漂亮好看,其实是从不放在心上的。
  而有一些东西,比如说粮食、柴薪、盐铁,单看都不是什么珍贵之物,但数量足够大,大到能影响民生的时候,那就是天下最大的宝贝了。
  站在他这个位置,越是最基本的东西,就越是重要。所谓皇帝的功绩,莫过于让天下人都有饭吃而已……
  “此为何物?”鉴于陈嫣常弄出一些新东西,刘彻对于‘不耻下问’是没有什么心理障碍的。
  “纸。”陈嫣从匣子里取出一场薄薄的纸递给刘彻:“陛下,此物为‘纸’!”
  刘彻和陈娇一样,都是读过书的,而且他读书比陈娇可多得多!因此关于纸的典故只会知道更多。不过还是那个道理,他读书是学习施政,学习帝王心术,学习很多很多技能的,但这个技能显然不会包括‘纸’是什么,怎么造之类。
  他倒是知道竹简怎么制造,毕竟此时竹简是最普遍的书写工具,他就算是贵为天子,也没有只用丝帛,而不用竹简的道理。而竹简的制造流程也比较简单,让他动手或许有问题,但大概叙述这个工艺流程,这是不成问题的。
  然而‘纸’么,只是一种非主流到了极点的书写材料,还不是像丝帛那样,是因为昂贵,所以只能局限于贵族富豪圈子里。刘彻甚至没有见过‘纸’的实物,这个时候见到纸,和陈娇一样,也是恍然大悟,然后又是疑惑。
  他不知道陈嫣为什么要给他看这个。
  刘彻下意识地接过陈嫣递给他的纸,手指捻了捻:“纸似乎是用来写字画图的…”
  顺着这个思路,刘彻一时想不出个所以然——正常思路,陈嫣是给他推荐一个书写材料。但问题是,纸张一直没有流行,那必然是缺点很大,市场上打不过竹简。既然如此,给他这个做什么?图个新鲜吗?
  别人或许会给他献一些新奇东西,但陈嫣么,也送新奇东西,可都是很随意的。比如上次送银镜,她自己都没有亲自来一趟,更像是完成任务,而没有正经讨好刘彻,在他面前刷印象分的意思。
  这个时候特意送纸来,就更不可能是图这个了。
  而不正常的思路,大概是陈嫣开发出了纸张的不同用途?纸张作为书写材料或许没什么前途了,但在另一个方向上,可以成为影响很大的东西——这不是没有先例的,可这么想的话,脑洞就收不住了。在没有提示的前提下,刘彻实在不清楚陈嫣的意思。
  陈嫣也没有让刘彻自己想的意思,又取了一张纸,然后就从案上拿了一支笔,蘸了蘸墨。
  一旁立着的宫人们都不说话,陈嫣这个举动是真的非常不符合尊卑礼仪了。天子刚刚还在用的笔墨,怎么能随意用呢?就像是天子用的佩剑,虽然本质上和其他的宝剑没有什么不同,但那是能随便用的吗?就算是天子赐下的宝剑,大家也是不用,纯做摆设的!
  陈嫣甚至没有征求刘彻的意见!这就更乱来了!
  但即使是最古板的女官,这个时候也没有多一句嘴!所有人都很清楚,天子根本不在意不夜翁主如此,或者说,天子早就习惯了不夜翁主如此。哪一日不夜翁主真的讲究起尊卑规矩了,天子才会生气——不会对不夜翁主生气,最后承担天子之怒的还是他们这些人。
  幸亏刘彻这边放的长案并不是两边翘头的款,只是有点微翘而已。所以陈嫣在微微调整了一下姿势之后,就可以在一旁写字了。
  虽然说,现在的墨和毛笔还不完全适应纸张这种书写材料,但凑合着也能用,陈嫣自己常常在丝帛这种书写材料上写字,再加上上辈子的经历,这个时候也没有什么不适应,等到笔尖落到白纸上,留下的便是一朵朵墨梅一样的小字。
  陈嫣的书法在某些小圈子里是很有名的,这是因为这个时代书法还在形成时期,汉隶虽然有了大致的样子,却没有真正成熟。陈嫣过去是练魏碑的,这一手字不算特别出众,但在这个时代堪称是‘降维打击’。
  现在通过纸这种她原本更熟悉的书写材料,将这种书法的美感更直接地展示了出来。
  是的,就是美…书法一开始出现,再到兴盛,不就是因为暗合了审美需求么!
  “你这一手字向来是好的,如今宫中还有你抄写的书籍,诸公主学书之时就是自临摹这些书籍起——”刘彻本来是闲话琐碎,但说到一半,他忽然意识到了什么,看着陈嫣写了两列字的白纸,罕见地发起呆来。
  第323章 葛覃(3)
  陈嫣用来做示范的文字是《道德经》, 她把一篇《道德经》给默写到了白纸上。而《道德经》全文总共有5162个字,放在后世, 这个字数是当不起一部书这种说法的,最多就是一篇文章而已。但是在此时, 这就是一部书!而入《左传》那种十几二十来万字的, 就可以称呼‘鸿篇巨著了’了!
  而已一篇《道德经》如果要用竹简来写, emmmm……
  古代的竹简很少有贩卖的,凡是能用竹简的, 大多都用的起仆人。就算有的人用不起,也可以自己手工做竹简…之所以不像买文具一样,流行专门的地方买, 这可能和竹简本身就很‘私人定制’有关。
  现代出土的竹简大多绳子已经腐朽了, 所以一般人看不出来。但实际上的竹简往往有‘不多不少’这个特征, 比如说一篇文章,不管是五百字、八百字, 还是一千字,都是一册(卷)竹简了事。
  这么恰到好处, 当然不是因为写的人一开始就心中有数, 所以控制了字体大小, 最后才大差不差的——竹简上的字体本来就有一个大致的大小, 这是由每支竹简的宽度决定的(普遍只有半厘米多一点儿, 这可能比印象中的竹简要窄。不过这就是真实的竹简样式, 而并非影视剧里出现的那种)。
  和一般人想象的不同, 竹简大多不是编好了再写, 而是一支一支的写好了,再编,如此就恰好了,连一片多的都没有!
  一篇文章用一卷竹简,如果文章特别长,就可以分上下两卷。以此类推,鸿篇巨著弄出个十几卷也不稀奇。
  每支竹简的长度也有不同,不过普遍的,每支竹简可以写三十多个字。
  所以光是一篇五千字出头的《道德经》就是快两百支竹简了,而这个数量的竹简编起来——虽然说,多少支竹简编成一卷,这要看个人喜好,《道德经》也可以卷成一卷,但那样的话就会卷出一个‘大饼’来,非常不方便查看和保存。
  所以,竹简一般都会尽量维持成方便手持的‘卷’。而如果是这种规格,《道德经》能卷出十几个卷。堆在一起,也很可观了。
  而写在纸上,陈嫣就用了两张纸,这还是因为她不写反面…两张纸可是轻飘飘的,拢在袖子里也轻轻松松。而写在竹简上,不至于说一个人拿不动,但真要带着这些竹简,也根本做不了别的什么了。
  这种对比,刘彻一下看出不同来了,也意识到纸张具有取代竹简的潜力…只要它不是特别贵…具体可以参考丝帛。丝帛轻便好用,就是太贵了。而相比起丝帛,纸张似乎更轻……
  “这‘纸’…”刘彻沉吟了半晌,问道:“造价几何?”
  陈嫣直接给他交底:“如今造价还稍贵一些,但也不会比竹简更贵…日后造的多了,价钱更贱。往外发卖,百纸一刀,一刀纸大体在二百钱上下。若是纸质粗劣的,还可更低些。自然的,若是纸质上佳,价钱也需要加。”
  陈嫣并没有为了增加利润空间,又或者因为别的目的,在这个数据上造假。也没有必要,等到日后,这些事情都是明摆着的。
  “二百钱上下,差不多就是一石米粮了。”刘彻点了点头。
  刘彻虽然贵为天子,但他并不是那种会说出‘何不食肉糜’的皇帝。事实上,作为一个皇帝,只要还在处理政务,整天就要和钱粮这些东西打交道。或许别的不清楚,但一石米粮的价钱却是要知道的。
  不过刘彻口中的二百钱上下,指的的是全国正常光景下的普遍价格。遭灾了地区,粮价涨到天上去都有可能,一万钱一石米粮,这种事又不是没听说过!至于长安这种大城市,米粮价格更是长期维持在普遍价格之上!
  说实话,一石米粮也不少了,对于这个时候的普通人来说不是随随便便能开销掉的。不过这种消费要看对应什么人,对于纸张的潜在消费群体,两百钱根本不算钱——至少大部分如此!
  别看汉代一些名臣,说自小家贫云云。实际上,除非是有什么特别的际遇,不然的话,真正的家贫哪能读书啊!读书要给老师交束修,还有各种读书人的开销,笔墨、竹简等等,另外,读书一开始的时候并不产生收益,反而是一个得完全脱产…在古代,一般的家庭可供不起一个脱产的成年人!
  这种事情,在古代是普遍存在的,而在知识分子更少,读书成本更高的封建社会早期就更是如此了。
  所以说,那些说自小家贫,吃不饱饭、点不起灯的汉代名臣,大抵上和现代说自己是‘农民的儿子’‘人民的子弟’的社会名流差不多——真要说起来这个时候点得起灯的,本来就是有钱人。
  能读书,这个家庭的底线都得是个自耕农,而且是自耕农中比较富裕的,更进一步就是中小地主了。
  虽然说,在这个时代,他们的日子确实清贫,但那是和后世的地主相比。而和同时代真正的普通百姓相比,他们已经算很好很好的了。
  两百钱一百张纸,一张纸大概就是两钱。算不上多便宜,但一张纸能够写的内容可比竹简多多了,贵一点儿,就省着点儿用。就像用竹简的时代,也不见谁是打草稿一样,在竹简上随便乱写乱画。
  正常情况是,只有正经需要写东西的时候才会用到竹简。
  这样一看,纸张的用量也不会太大…纸张对于原本使用竹简的人来说,不仅不会增加开支,反而会减少开支。
  刘彻对于这个卖价非常满意——他没有再追问造价了,因为他意识到这个问题没有什么好问的。不同的人去负责造纸,造价本来就会有差异。如果人选的不对,一个上好的生意,最后亏钱了,这也不奇怪。
  造价这种存在,上报的时候就很奇怪了。
  像是同样的东西,同样的质量,少府生产的和外头商人生产的,前者成本要高出一截,刘彻说过什么吗?大家都知道的事情,就不用再说了。陈嫣提卖价而不提造价,就是因为这上面她无法为别人做保证(刘彻这个时候自然明白,她不会独吞这门生意,不然的话这个时候也不必来找刘彻了),她只能保证自己的卖价。
  不过刘彻不知道的是,陈嫣自己其实对这个卖价并不算满意…还是太贵了。刘彻考虑消费能力,考虑纸张的价值,并不觉得这贵。而陈嫣,对于自己在现代时使用纸张的感觉,自然觉得这很贵!
  那个时候 ,谁会因为多用了一个草稿本心疼吗?
  后来还是下面的人把一切成本列的清清楚楚了,陈嫣才只得承认…时代不同,一切根本无法混为一谈。在纯手工制作的年代,谈机器制造的廉价,这就是胡闹了!实际上陈嫣不知道,即使是明代这种手工造纸业已经非常繁荣、成熟的时代,纸张也不是‘廉价品’。
  一刀纸半两银子很正常,再便宜的不是没有,但那就不太好用了。而那个年月普通的三口之家,十几两银子就能过一年,还不是苦哈哈地过,至少温饱是没有问题的。这样一对比就知道了,纸这种东西,在进入工业时代之前就没有真正便宜过。
  只不过是从‘贵’到‘没那么贵’。
  所以白纸取代羊皮纸,取代竹简布帛。
  “纸并非是银镜、香水,若是售卖,其中有许多计较之处,所以特意来与陛下商谈。”陈嫣略微组织了一下语言…不用她把话说透,刘彻也是懂的。能够搞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种操作的天子,他显然也是很懂思想文化控制这种工作的。
  现在纸摆在眼前,就算他还没有把事情考虑周全,也能抓住其中的关键点了。
  “你且说,如今你是作何打算?”刘彻点了点头,原本因为陈嫣到来的轻松之色没有了,现在的他完全就是处理政务时的状态。严肃、敏锐,以及多多少少的冷静(刘彻从性格上来说其实是个很情绪化的人,处理政务的时候也无法避免这一点。然而,相比起平常,那已经收敛了很多了)。
  陈嫣已经计划了很久了,这个时候说来当然顺畅。
  首先,生产白纸,她可以生产,少府也可以生产…她会派人告诉少府技术,并且帮忙建立起第一座作坊。另外,也可以让其他人也跟着生产,陈嫣不要钱传授技术也是可以的。
  当然了,这要看刘彻怎么想。如果他想多点儿收入,就可以少府和陈嫣垄断这门生意。如果他想纸张的价格进一步降低,推动普及,方便没什么钱的知识分子,那就向外扩散技术。
  充分的竞争可以逼迫经营者提高管理水平、压低成本,最终消费者得到商品的价格也会比较便宜。
  说实话,如果是几年前,刘彻会想也不想就选后者。他能在乎这么点儿钱?人家从小就是富过来的,根本不知道缺钱的滋味儿。后者可以让白纸价格进一步降低那就选后者呗,也算是给读书人好处了。
  做事得大气一点儿!这个时候虽然还没有冒出‘与民争利’这样的理论,但大概的想法还是有的。
  但是现在,刘彻就不能轻轻松松说这种话了。
  倒不是说他现在没钱了,而是花钱的地方真是多!除了正常的开支,比如说政府维持、地方治灾、军队军费、皇家基本开销…这些以前的皇帝也是要花的。刘彻手上还有一些额外的开销,比如说打匈奴,再比如说一些大工程。
  军费什么时候都要开支,但是大汉是在刘彻手上才开始真正正面对抗匈奴的,这种情况下的军费开支完全不是一个规模!为了对抗匈奴,得训练新军,得建立骑兵…这些就是流水一样花钱!
  而若是打赢了,将领得按照功劳、职务发放相应的奖赏,史书记载了的,卫青霍去病都是受过几十万斤金子的(这个时候的斤只有后世240到250克,但数目也非常可怕了)这还只是他们呢,其他人,还有下面的小兵呢?
  在古代,打了胜仗一定得发奖励,不然士气就维持不下去!小兵获得的奖赏不会太多,但架不住人多,总共起来也不是小数目了。
  而没有打赢…就算没有打赢,一场大战成本也很高了!所谓三军未动,粮草先行——如果粮草那么轻松,也不会总有将军和粮草官扯皮的事情发生了。
  大工程…每任皇帝也都有大工程,比如说逃不掉的皇陵建设。这不是皇帝本人节俭不节俭的问题,就算节俭如孝文帝,皇陵一样规模庞大。这就像是宫殿,皇帝如果没有相匹配的居所,这像样子吗?
  然而,在刘彻这里,却不只是这些都有的工程。比如他在直道建设上下功夫,比如说他热衷于兴修水利什么的(其实汉代继承秦朝的风格,都挺喜欢大工程的,大就是美,只不过刘彻相比起之前的皇帝更有钱了,所以也更舍得做大工程)…
  其实吧,那些都多少有利于国计民生。虽说现在多花了一些,实际上将来都是能赚回来的,所以也没什么好说的。但是刘彻还大规模扩建上林苑、大规模修建宫殿,享受什么的也超越刘家其他皇帝。
  这样一来,有多少钱都是不够的。他继位的时候填的满满的国库,这些年已经快空了!为了将来计,现在各种赋税都加了起来。虽然还没有到不能承受的程度,但这实在是一个很危险的信号。
  就陈嫣知道的,土地兼并在这几年忽然进入了快车道——虽然,王朝初期之后,都会不可避免地进入土地兼并阶段,但这中间有一个过程,是一点一点来的。如今却不同,速度反常加快了!
  其中的罪魁祸首就是加税!
  封建社会,底层老百姓生活是很苦的!连温饱都不敢说,能勉强活下来这就算是满足期望了。而这种‘活’,其实是接近极限的!这种时候,一个家庭只要有任何一点儿意外,都会被压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