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PO18文学 > 综合其它 > 阁臣夫人日常 > 阁臣夫人日常 第1节
  《阁臣夫人日常》
  作者:此花与汝
  作品简评:
  傅长宜性子冷淡,退亲后,那个曾出手救过她一命的徐家四叔父前来傅府向她提亲。这让长宜始料未及,但成亲后徐衍待她极好,在婚后相处的过程中长宜也慢慢向徐衍敞开了心扉。本文剧情流畅,文笔细腻,主要描述了内阁大学士和五品小官之女的日常生活,给人一种娓娓道来的感觉。
  第1章 春日
  正是三月时节,院子里的海棠开得极好,层层簇簇,如云边的彩霞。
  傅家早早卸下了厚重的门帘,换上了细篾软帘。
  青竺沿着抄手游廊过来,院子里静悄悄的,还未进门闻到一股淡淡的檀香,脚下不由一轻,揭开软帘进来,看到自家姑娘跪在菩萨尊像前面的蒲团上,双手合十,正在闭目诵经。
  自打母亲去世,长宜便在东次间设了小佛堂,每日清晨起来都会来这里诵经,以求超度亡母。
  木槿侯在一旁,朝青竺摇了摇头。
  过了一会,长宜睁开了眼睛,扶着木槿站起身,从佛龛下面的香盒中持出三根线香,横斜在灯烛上燃着,躬身拜了三拜,把线香插在香炉中。
  长宜这才看到了青竺,问道:“何事?”
  青竺走上前一步,回道:“姑娘,程公子来府上拜访,老爷不在家,管事把程公子带到了前院花厅,着婢子问姑娘一声,是见还是不见?”
  “他怎么来了?”长宜蹙了蹙眉,抬脚上了炕。
  青竺连忙跟上来道:“程公子带了好些吃食,看样子是特地来探望姑娘的。”
  不然怎么这会子过来,老爷此时正在衙门办公,若要拜见,也该晚些来才是。
  长宜倒是有些日子不曾见过程淮,母亲过世后,她一直在家守制,因是重孝,亲朋好友一概未见,连垂花门都不曾迈出一步。
  母亲在世时,虽有意让她与程淮定亲,但终究没到这一步,母亲就病逝了,此事便就一直耽搁了下来。
  “既然把人都请到了花厅,那就见一见吧。”长宜想到母亲,眼神蓦地一暗,抬头望向槅扇以外,见窗外树随风动,扑簌簌落下一阵淡红的花瓣。
  长宜回内室换了一件暗纹白绫大袖衫,方带着木槿和青竺往前院花厅的方向去了。
  程淮已经在花厅枯坐了一炷香的功夫,却不见人前来,隐隐有些不耐烦,却又不敢妄动,只好换了个姿势来坐,一抬眼瞥见长廊的方向走过来三人。
  为首的女子一身素服打扮,乌黑的发髻上也只簪了一朵白绢花,身上通无半点金银首饰,如此一看,倒越发显得一张脸玉白干净,眉目秀丽,宛若开在窗外的一朵白玉兰花。
  程淮心下一动,赶忙坐直了身子。
  长宜进来就看到坐在当中一溜玫瑰椅上的程淮,其右手旁的高几上放了三四提用油纸包的方方正正的糕饼,底下还有一个雕漆红木匣子。
  长宜与他行过礼,坐在斜对面的椅子上,又命人重新上了茶,方道:“家父尚在衙门未归,恐要让公子再多等会了。”
  程淮端起茶水打量了长宜一眼,见她面容比之从前消瘦不少,也憔悴了些。
  之前两人曾见过一面,那时傅夫人尚未病重,母亲带他来傅家探望,说了一会子话,就见屏风后面走进来一位十四五的少女,身穿粉衣,落落大方向母亲和他见了礼,随后接过丫头手中的药碗,亲自服侍傅夫人喝了药。动作十分娴熟,一看就是平日里经常做这样的事情。
  “不知公子今儿过来所为何事?”长宜见他没有言语,又问了一句。
  程淮这才察觉失礼,轻咳了一声,放下手中的茶盏道:“其实子深今日前来,是特地来拜会傅姑娘的。”
  这话难免唐突了些,长宜垂了垂眼眸,听程淮把话说完:“……听说傅姑娘前些日子染了风寒,不知现下可大好了?”
  到底是年轻皮薄的弱冠公子,两家又曾有意定亲,话还未说完,便红了半张脸。
  年前长宜曾大病了一场,程父和傅父同在一个衙门办公,亦有所耳闻,回家便与程夫人说了,虽说傅夫人已经身故,可程夫人还是有意让这门亲事继续走下去。
  奈何长宜重孝在身,不能见客,方拖到现在,程夫人算着日子,一早就让仆人在罗轩斋排队买了刚出炉的糕点,让儿子提着亲自上门探望,以叙旧情。
  长宜微微颔首道:“多谢公子挂念,长宜不过偶感风寒,已经大好了。”
  “可我瞧你比之前瘦了不少。”程淮鼓足了勇气道:“逝者已矣,姑娘节哀顺变,不要太过伤心了,还是多保重自个的身体才是。”
  长宜抬头看向红着脸皮的程淮,毕竟是母亲相中的人家,她并不反对这门亲事,只是她现在还要守制两年,程淮却已经及冠,她不想因此拖累了人家。
  长宜想了想道:“程公子,多谢你今日能来探望我,我想着有些话还是要明说了才好。公子也知道我在守制期间,不宜谈论婚嫁,从现在算起,到出服的日子还有两年,长宜并不想耽搁了公子。”
  程淮没想到长宜说的这么直截了当,一时愣了愣,脸皮比刚才又红了些,支吾着道:“我……我原本就是想等着姑娘的。”
  长宜未料程淮会如此说,两人对望了一眼,谁都没有再说话。
  半晌,程淮记起他临来时母亲还让他带了一些糕饼果脯,遂道:“姑娘好些日子不曾出门,想来不知道罗轩斋出了新式的绿豆糕,里面添了一道乳酪夹心,还有刘记的杏脯、樱桃煎,姑娘且尝尝对不对口味。”
  长宜的目光落在那几个油纸包上,低声道:“多谢公子。”
  话到了,礼也到了,两人都到了婚嫁的年纪,自是不好同在一处太久,程淮起身拱手道:“姑娘好生保养身子,子深先回了。”
  长宜命管事送他到大门前,自个儿望着门外愣坐了许久,她年岁到了,终归是要嫁人的,若是程淮真等上她两年,为了这份情谊,她也该嫁给他的,何况这也是母亲临逝前的意愿。
  可不知为何,一想到这里她心中就很是怅惘,这也是当年两家没有走到定亲这一步的原因。
  母亲那时笑她还是小孩子的心思,只想着留在父母的羽翼下不受风雨,可父母是不能护她一辈子的,到了一定时间,总是要分开的。
  木槿见长宜迟迟没有动静,轻声喊了一声‘姑娘’。
  长宜回过神来,看到青竺拿着长条盒子打开道:“这里还有一株野山参。”
  长宜搭眼一瞧便知这株野山参少说有五十年以上,虽说比不得母亲库房里的那一株上百年的老山参,却也价值不菲,对于她来说,这礼物也太贵重了些。
  她摇了摇头道:“还是登记造册吧。”
  回了厢房,长宜躺在靠窗的罗汉床上小憩了一会,她大病初愈,总是浅眠多一些,听到轻微的动静就醒了过来,她睁开眼看到木槿站在门口和她的乳娘柳氏正在说话。
  她起身坐了起来,木槿和柳氏连忙进了屋来,拿了一件衣服给她披在身上,服侍她重新净了面,坐在罗汉床上。
  柳氏照顾长宜多年,长宜与她很是亲近,后来柳氏出了府,也三五日过来府上探望长宜。
  木槿搬了张梅花凳给柳氏坐,柳氏为人谨慎,虽得主家看顾,也从未生出半点傲意,只坐在凳沿上,问长宜近来身子可好。
  长宜与她聊了几句闲话,就见外头进来一个小丫头,木槿出去了一会,进来时手中拿着一封信:“……门房说是从京城寄过来的。”
  长宜打开书信看了一眼,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自打夫人过世,木槿和柳氏就很少见过长宜笑了,两人对视了一眼,也都十分高兴。
  长宜把书信看完合上,笑着道:“是舅母寄过来的,说是大表哥下个月大婚,派人接我去京城小住一段时日。”
  柳氏双手合十道了一句‘阿弥陀佛’,笑道:“这真是一件大喜事,姑娘得有一年多不曾出门,也该出去散散心了。”
  自母亲出殡那日一别,长宜也有些时日没有见到舅父了,甚是想念,她点点头道:“说起来这件亲事还是母亲一手促和的呢,母亲早早就备下了一份礼,如今还在库房里搁着呢。”她说到这里眼神一暗。
  柳氏就道:“我的姑娘,可别再想了,一会又要流泪了。”
  虽说夫人去世已久,长宜想起她总是心口一痛,这些日子不知流了多少的眼泪,哭得眼睛都要瞎了。
  终归是自己养大的孩子,柳氏看在眼中也是心痛。
  长宜不想让惦念她的人伤心,望了一眼槅扇,把眼中的泪水尽数眨了回去,笑道:“大表哥成亲是大喜,我可不能再哭了,舅母信上说,明儿一早就派人来接我,现下只怕是在路上了,我得赶紧赶紧收拾行礼,还有给大表哥的新婚礼物。”
  长宜说做就做,叫人打开了库房,把母亲准备的大礼找了出来,又寻了一支紫檀狼毫笔,两块徽墨,并四匹织花缎衣料,一整套的红宝石头面,都放在雕漆红木的大箱子里。
  长宜挑好礼物,从库房里出来,迎面看到薛细蕊沿着抄手游廊走了过来,后面跟着的丫头手中还拿着红漆镂雕食盒,看样子是从厨房的方向过来的。
  长宜的脸色当即有些不好,薛细蕊却像是没有看见一样,走到面前盈盈行了一礼:“姑娘这些日子身上不好,我亲手熬了些鸡汤,姑娘喝了补补身子。”
  第2章 鸡汤
  薛细蕊一面说着一面把食盒打开:“这鸡汤整整熬了两个时辰,加了当归、红枣、党参、枸杞,给姑娘补身体是最好不过了。”
  长宜垂眸望了一眼汤盅,淡淡的道:“姨娘真是学得一手伺候人的好功夫,两个时辰,姨娘倒也有这个闲空。”
  薛细蕊听出长宜话中的讥讽,却也不恼,卑弱的道:“伺候好姑娘,本就是姨娘的本分。”
  长宜见她一副柔柔弱弱,好似受了莫大委屈的样子,顿时觉得有些恶心,别过眼去看一旁的秋千架。
  微风吹来,秋千架亦随着风轻轻摇曳。
  长宜记得幼时母亲常抱着她坐在上面,秋千在空中来回摇摆,她抬头看向母亲,却见母亲怅惘的望着远方。
  那时候她不明白为何父亲偶尔才过来一次,却又常常和母亲闹得不欢而散。后来,她年岁渐长,从底下的一众婆子嘴中得知薛细蕊不仅仅是父亲的侍妾,还是她的姨母,更确切的说,薛细蕊是母亲的远房表姐。
  当初薛细蕊受不住继母的虐待,携细软投奔至傅府,母亲好心收留了她,还替她相看人家,薛细蕊却暗地里与父亲苟合,最后到了遮掩不住的时候,才告诉母亲她已有身孕。
  那时候她才知道,母亲望的是薛姨娘的院子,父亲正在那里温情脉脉的望着另外一个女人,一想到他们亲密无间的样子,母亲该有多绝望。
  自那时候起,她就恨薛姨娘,母亲却教导她,大人之间的恩怨不应该波及到下一代身上,即使薛细蕊使了下作的手段嫁给了父亲,但终归她是父亲的姨娘,闹得太僵反倒让父亲夹在中间左右为难。
  即使是到了最后一刻,母亲心中依然挂念着父亲。
  长宜轻叹了一口,她虽记得母亲嘱咐她的话,但并不代表就此原谅了他们,若是薛细蕊能老老实实的做她的姨娘,大家和平相处便罢。若是不能,她不是母亲,不会因为顾及父亲的颜面而心软放过这些伤害她的人。
  长宜冷冷望了薛细蕊一眼,道:“姨娘不必费尽心思讨好我,你只要尽心服侍父亲,守本分,我也不会为难你。”
  她并不想与薛细蕊多有交谈,转头吩咐下人把红木箱子抬回去,回了东偏院。
  薛细蕊站在廊下,望着远去的一行人,脸上堆起来的笑意慢慢凝滞住了。
  等长宜进了东偏院,薛细蕊低头看到汤盅里的鸡汤还冒着热气,吩咐小丫头好生给送过去。她在厨房里忙活了一场,可不能就这样白费了。
  长宜回来后把母亲的陪房王升家的叫了过来,她这一去少说也得半个月,她走了,内院的对牌钥匙也得交出去。
  虽说父亲如今身边还有两个通房,但姨娘只有薛细蕊一人,不用想,父亲也会把对牌钥匙交给薛细蕊。
  长宜十二岁的时候就跟着母亲学习打理中馈,内院外院也都是母亲留给她的人,她倒是不怕薛细蕊在她不在家的时候整出什么幺蛾子事来,但有些话还是得嘱咐一下的:“……若是府上有什么事不得不开母亲的库房,万不能让那些手脚不干净的人进去。”
  母亲的库房里有不少好东西,薛细蕊那样的人不知道能耍出什么样的花招,她必须防着点。
  王升家的是个伶俐的人,重重点头道:“姑娘请放心吧,有我王婆子在,那些人是一个都进不去的。”
  长宜自然是放心,王升家的是母亲的陪嫁媳妇中最得力的一个,她男人又在前院领事,手底下有数十位小厮随从,即使薛细蕊带了强横的婆子过来,也是进不去的。
  王升家的走后,长宜扶着炕几揉了揉隐隐作痛的太阳穴,她昨儿夜里做了一夜的梦,半夜又醒了过来,睡得不怎么好,眼角的余光瞥到当中放着的黑漆螺钿圆桌上,摆着薛细蕊送过来的汤盅。
  侍立在一旁的木槿也看到了汤盅,蹙了蹙眉,刚才她只顾安排人抬箱子,没注意到何时送来的汤盅,就这样大剌剌放在圆桌上,她连忙出去叫了两个小丫头进来,把汤盅端走了,这件事很快就传到了西偏院。
  傅长宛坐在临窗的炕上描花样子,闻言愤愤的道:“姨娘好心熬煮了两个时辰的鸡汤,就这样被随手赏给了小丫头喝,她傅长宜也忒欺负人了些,姨娘岂能咽得下这口气。”
  坐在傅长宛对面,正缝补青色白鹇补子服的薛细蕊却轻笑了一声道:“她是傅家的嫡女,我不过一个姨娘,既做到了我该做到的,管她最后赏给了谁喝。即使是你父亲知道了,也赖不到我们头上,你说是不是?”
  傅长宛自是知道薛姨娘的打算,放下笔道:“难不成姨娘只想做一辈子的妾侍?就这样被傅长宜拿捏在手中一辈子。”
  薛细蕊被女儿戳中心声,手中的针线渐渐慢了下来。
  明明她和沈慈的祖母都是同样的出身,到了她这里,却一个天上,一个地下。沈慈以正妻的身份住在瑞安堂,而她却只能靠引诱爬上傅仲儒的床,下贱的跪在沈慈的脚下奉茶,住在偏院里,连她的孩子一生下来都是庶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