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PO18文学 > 穿越重生 > 策行三国 > 策行三国 第998节
  然后,曹操派出两名校尉,各率两千人,在八濛山东侧的平坦地架桥,准备进攻。八濛山在渠水弯道的最窄处,宽不足一里,无法展开兵力。八濛山东侧是一片开阔地,东西宽四五里,南北也差不多,虽然也有一些丘陵山坡,却大多不高,攻击难度不大。
  徐晃兵力有限,不可能处处设防,两路人马,总有一路能抢攻成功。
  徐晃在八濛山上看得清清楚楚,暗自叹惜。
  还是陛下知人,我等皆不如也。这曹操虽然没什么显赫的战绩,用兵却颇有章法,而且稳健得很,让人无机可趁。双方对峙了这么久,曹操却一点也不急,仅凭这份定力,就算得上百里挑一。我等若有这份定力,也不会落得今天这份困境。
  徐晃清楚,自己的兵力有限,不足以和蜀军争夺平坦地段。见蜀军截断渠水,他便下令收缩防线。
  他不怕曹操不战,只怕曹操不战。拖的时间越久,对他越不利。如果能在交战中大量杀伤蜀军,挫敌锐气,他就达到了目的。相反,如果曹操一直围而不攻,用不了几天,他就要断粮了。
  到了那时候,部下再精练也无济于事,他很可能全军覆没。
  他不怕死,但他不能死。陛下建军以来,百战百胜,更没有他这个级别的将领阵亡或者被俘的情况。如果他战死或者被俘,将成为大吴军界一个洗不去的污点。
  所以,徐晃果断的放弃了大片阵地,一直退到八濛山下。
  两路蜀军一箭未发,便顺利渡过了渠水,士气大振。他们不约而同的向曹操报捷,同时率部抢占有利地形,以便在接下来的战斗中能够首发。
  趁你病,要你命。既然吴军外强中干,立功的机会就来了。
  看到蜀军如此张扬,山上的吴军将士又好气又好笑,纷纷请战,要趁敌人立足未稳,打他们一个下马威,让他们知道清醒清醒。就连王平麾下民夫组成的人马都有些按捺不住,怀疑徐晃是不是饿晕了头,怎么一箭未发,就让敌人包围了?
  徐晃下令,所有人做好接战的准备,但是在他发布命令之前,任何人不得出击。
  擅发一箭者,斩!
  为此,徐晃召集几个曲军侯、都伯、屯长训话,强调军纪。孤军奋战,不仅粮食有限,箭矢也有限,必须要省着用。在可能的情况下,尽量用短兵相接杀伤敌人,节省箭矢。
  尤其是破甲重箭,力争百发百中,箭箭有效。
  这一千人是跟着徐晃征战多年的部下,是从一万多人中挑选出来的精锐,各项技术都很全面,仅甲等射手就有七名,乙等射手三十多人。几个曲军侯也是重点培养的对象,这次出征,都想着和徐晃一起立功,再进一步。
  他们当然清楚眼前的形势,对徐晃的命令言听计从。
  徐晃随即安排防守任务。在山上驻守了近一个月,他们已经将附近的地形摸得透熟,绘制了详细的地图。此刻徐晃提到某一处,他们都能想象出那里的具体地形,知道有哪些便利,又有哪些问题,该如何应对。若有疑问,随即提出探讨。
  徐晃安排任务时,王平一直在旁边看着。徐晃特意讲得很详细,以便他能够理解。等诸将散去,徐晃又特意留下了王平,问他有没有什么建议。
  王平心里清楚,徐晃问建议是客气话,问他有没有什么疑问才是真的。他很感激,也知道这不是客气的时候,问了几个问题,最后问徐晃。
  “都督,我的任务是什么?”
  徐晃笑笑。“你想想,还有什么任务没有人负责?”
  王平仔细想了想,摇摇头。八濛山就这么大,长不过四五里,三个山头,宽不过一里,徐晃已经在能利用的地形全部安排了人,唯独没有安排他的部下,否则他也不会这么着急。
  “平愚钝,请都督指点。”
  “我不需要亲卫营吗?”
  王平微怔,随即睁大了眼睛,张大了嘴巴,一句也说不出来。随即,他连连摇手。“都督,万万不可。”
  “怎么,不愿意?”
  王平撩起战甲,单腿跪倒在徐晃面前。“都督托以赤心,平感激不尽,愿为都督死战。只是平所部蛮汉皆是民夫,虽勇气可嘉,毕竟没经历过真正的战阵,万一……”
  “没有万一。”徐晃将王平扶了起来,掸去王平膝盖上的尘土。“此战若胜,你我共富贵。若败,我倒是愿意将首级送给你,只怕你也不肯收。”
  “平惶恐。”王平吓了一跳,又要下跪,被徐晃托住,跪不下去。他窘迫地看着徐晃,面红耳赤。不得不说,他的确这么想过,万一徐晃不敌曹操,最后是陪徐晃一起战死,还是砍下徐晃的首级,向曹操投降?可是这种念头也只是一闪而过,从来没说出口,甚至连自己都觉得丢脸。
  这段时间以来,徐晃对他、对他手下的这些蛮汉百姓是真的好,大家都看在眼里。他坚信不疑,就算曹操运气好,这一战能击败徐晃,也不可能击败黄忠,击败皇帝陛下。天下终究是吴国的。如果他做了这种事,虽然能偷生一时,将来必将报复,也将被人唾弃。
  此刻徐晃要将自己的性命托付给他,让他担任亲卫将,他还以为徐晃看透了他的龌龊心思,无地自容。
  “所以,这一战,我们必须胜。”徐晃示意王平在一旁坐下,解释了自己的用意。
  王平的部下很勇猛,但是他们没经过正规的训练——至少以吴军的标准来说如此。一旦打起来,勇敢固然勇敢,互相之间的配合却不够。让他们与吴国一起防守,很可能帮不上忙,反倒会闹出意外。
  所以,徐晃决定将他们当作亲卫营,平时保护自己的安全,形势危急时到各处增援。既然是增援,就是场面比较乱的时候,猛打猛冲就是最好的办法,反而适合这些人。
  毕竟对蜀军来说,板楯蛮不仅是精兵,更是吃人的蛮子,视觉上的威慑力甚至比吴军还要更胜一筹,突然冲杀出来,对士气的影响很大。
  此外,徐晃要求王平将三百人一分为三,每队百人。一队运送物资,将伤员从前线运回来;一队留守中军,照料伤员;一队随他四处奔走,随时接应。
  王平欣然从命,很快向部下传达了徐晃的命令。听说他们将成为徐晃的亲卫,这些人和王平一样兴奋,纷纷要求成为徐晃的近卫。王平从中挑选了一百名武艺最好,模样又最吓人的,编为一队,由他亲自率领,随徐晃左右。剩下的人分作两队,一队在中军,一队往来各战场,运送物资和伤员。
  原本王平的想法是留守中军的人要处理很多事务,需要心细,更适合女子,所以他将所有的女子都留在中军。不料话音刚落,人群中就冲出一个女子,拔出长刀,将刀鞘扔在王平脚下。
  “我向你挑战!要是我输了,我就留在中军。要是你输了,你留在中军,我跟着都督。”
  王平一见,顿时觉得头疼。“怎么又是你?”
  众人哄笑起来。“将军,她相中你了。”
  第2479章 初战
  徐晃果断放弃了渠水防线,反倒坚定了曹操的信心。
  他坚信自己的判断是正确的,徐晃必然是军粮吃紧,这才急于求战,想利用地形大量杀伤,在断粮前取得战果。
  包围已经完成,战与不战,主动在手,曹操心中更加笃定,打算再延迟几天,最好能等到徐晃断粮。
  这样的结果当然好,但注定只是他的一厢情愿,毕竟徐晃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孤军深入。
  滚龙坡传来消息,在沉寂了大半个月后,黄忠有了新动作,除了有进攻滚龙坡的可能之外,斥候还发现他正在开路,有可能绕过滚龙坡,经过賨人所在的山谷,出现在渠县附近,或者增援八濛山。
  史涣没有说他的依据,曹操心里却很清楚。这是黄忠的亲民措施起到了作用,山里的部落、百姓改变了对吴军的态度,主动为吴军引路。有了这些山里人的帮忙,黄忠绕过滚龙坡的可能性大大增加。
  留给他的时间也不多了。
  曹操下令,从四个方向对八濛山发起进攻,不给徐晃任何钻空子的机会。
  虽然最适合进攻的位置是东、西两个方向,可是曹操乘坐小船,环八濛山一周后,认为从东西两个方向进攻很难,层层推进,伤亡会很大。反倒是南北两个方向看似困难,实际更易于突破。
  八濛山的地形狭长,南北两侧临水,只有一条小径可通,并不合适进兵。如今渠水被截断,暴露出三五十步的河滩,晒了两天后便干硬了不少,再铺上一些草席、泥土,虽然依然有些松软,却不妨碍弓弩手上前列阵,对山坡上的吴军进行压制。
  同时,八濛山东西各有一个山头,东侧是八濛山,西侧是断山,两山相距两里,中间有一处马鞍形的谷地。如果能夺取这片谷地,将吴军分隔开来,即可集中力量歼其一部。
  曹操怀疑,吴军取水用的备用汲道就在这里,徐晃一定会死守。否则一旦绝水,形势会比断粮还危急。若果真如此,两端的兵力必然有限,蜀军进攻的阻力即可大大减弱。
  曹操的分析得到了冯鸾的支持。他的判断也是如此。
  曹操随即下令架设浮桥,建立阵地。首先将弓弩手派了过去。山坡陡峭,难以上下,吴军的兵力又有限,不太可能冲到河滩上搏杀,所带箭矢有限,也不太可能用箭阵压制,所以他决定冒点险,以振士气。
  弓弩手越过浮桥时,还有些忐忑,生怕山坡上的吴军冲下来。等到立阵完毕,山坡上的吴军也没动静,这才信服曹操的判断,士气高涨,信心大增。
  在弓弩手的掩护下,蜀军步卒开始架设云梯,准备登山。
  徐晃坐在坡顶,看着蜀军从南北两侧发起进攻,越发感慨陛下识人甚明。他能想到的战术,曹操几乎都想到了,而且付诸行动,战场调度紧凑而从容。仅从这一点看,曹操的用兵能力就不弱于任何一个他熟悉的将领。
  当初陛下将曹操手注的《孙子兵法》送到西城,包括他自己在内,都没当回事。现在想想,何其轻敌。
  徐晃不敢大意,不停的思考曹操还可能用哪些办法,自己又该如何应对。他不仅自己思考,还经常和王平等人商量,互换角度。在这个过程中,那个一直跟在王平左右的巴女提出了一个建议。
  要警惕曹操放火。
  眼下正是初春,天气还是有些干,山坡上的草木即将复生,但干草枯枝还有不少,这几天又一直没有下雨。如果曹操从坡上发射火箭,引燃这些干草枯枝,麻烦不小。就算曹操不用火攻,让人在山下点烟,也会让坡上的人睁不开眼睛,呼吸困难。
  徐晃觉得有理,立刻下令准备,把易燃的干草顶枯枝都收集起来备用。
  徐晃对这个巴女另眼相看,特地问了她名字,知道她叫朴寅,小名虎丫,是七姓夷王中朴家的人,家境还不错。这次被抓来做民伕拉纤纯属意外,她多次向蜀军将领解释,却没人理她,反而抽了她几鞭子,还想欺负她,只是因为她太凶悍,宁死不从,那人没能得手,只好一路上不断折磨她。
  她留下只是想报仇,却因此见识了吴蜀两军的不同。相比于骄纵的蜀军将士,吴军不仅更精练,而且对他们这些民伕也非常好。虽然也经常开些玩笑,却没有欺负他们的行径。
  当然,更重要的是她相中了王平,觉得这个沉默寡言的年轻人是个英雄,有前途。
  朴寅一边说,一边直勾勾地盯着王平,一点也不害羞。反倒是王平臊得满脸通红,原本就不擅言辞的他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徐晃被朴寅的质朴、直爽逗得哈哈大笑,拍拍王平的肩膀说,努力,不要辜负了朴姑娘。
  ……
  蜀军弓弩手在河滩上立阵,步卒安全到达坡下,沿着山坡往上爬,开始很顺利,一路攀登而上,眼看着快要登顶时,他们才遇到了麻烦。
  吴军在这里安排了防线,手持刀盾、长矛的步卒守在正中,弓弩手占领两侧的高地,占高临下,对蜀军进行近距离点射。他们并不急于射击,只是搭好箭,随时待命,看着步卒上前斩杀,只有当蜀军突破了防线,有进一步攻击的可能时,他们才会射击。
  蜀军将士爬了三四十步的坡,已经累得两腿发软,面对以逸待劳的吴军步卒,哪里有还手之力,很快被砍倒在地。即使有人运气特别好,冲了上去,面对吴军射手的近距离射击,也很难撑多久,不是被射倒,就是被腾出手来的步卒赶上,砍倒在地。
  吴军的防线位置经过精心挑选,建立在河滩上的蜀军弓弩手视线无所触及之地,也无法提供箭阵掩护,只能靠设在渠水对岸的观察手提醒。可是观察手发出信号时,山坡上的吴军也看得一清二楚,有足够的时间进行自我保护。
  蜀军射出一阵又一阵的箭雨,却无法伤及吴军分毫,只看到一队又一队的同伴爬上了山坡,喊杀声一阵接着一阵,然后就消失了,是死是活都没人清楚。
  一天时间,蜀军发起了七次进攻,近千人攻上了山坡,但阵地依然牢牢的掌握在吴军手中。
  曹操看完当天的战报,头有些疼。看不到山上的情况,不知道那些爬上山的将士遇到了什么事,只知道他们消失了,各种猜疑自然而生,大营中多了一份诡异的气氛。
  曹操越发不安,一面强调军令,敢传流言者斩,一面召集众将议事,商量第二天的战术。
  冯鸾提出用火攻,放火烧山,将吴军逼下山。
  第2480章 火烧八濛山
  曹操眯着眼睛,想了好久,神情犹豫。
  火攻的确是好办法,他之前就考虑过用火攻。但火攻是有条件的,山上必须有易燃之物。如今已经是春季,树木返青,水份很大,很难点燃,除非用大量的引火物。
  当年皇甫嵩在长社大破黄巾贼波才,就是如此。四五月份,草木湿润,难以引燃,皇甫嵩命将士每人准备一大捆干草引火,这才能够烧毁黄巾大营,大破波才率领的颍川黄巾。
  可是徐晃不是波才,他精通兵法,不可能没有防备,他也许早就请理了所有易燃之物。要用火攻,只能用弓弩从山下射上去。
  以下攻上,弓弩手很难将引火物抛射到山坡上,除非逼近到山坡下。
  可是逼到山坡下,弓弩手们就进入了徐晃的攻击范围,他们很可能先被徐晃击杀。短兵相接,弓弩手的战斗力有限,伤亡会很大。
  曹操将自己的担心一说,冯鸾笑了。
  “大王有所不知,八濛山一带并非聚落所在,山顶更是人迹罕至。历年来,积累了不少枯枝败叶。就算徐晃能够清理一部分,也无法清理干净。这些天一直没有下雨,若用火攻,必能得手。若是再过些日子,草木复生,或者下了雨,那倒是有些难办。”
  曹操将信将疑。不过他还是接受了冯鸾的意见,不管怎么说,总要试一试,万一有用,这可是个好机会。他随即下令,并决定在下半夜发起攻击,趁吴军休息的时候,放火烧山。如果山上乱了,就趁机大举进攻,拿下八濛山,否则就放弃,别想他法。
  接到命令,各营纷纷准备。
  下半夜,过了丑时,曹操起身,先派了几个斥候摸到山上,窥视山上的吴军戒备。过了大半个时辰,斥候陆续回报,吴军防备很严,无法靠近得太近,有两个斥候靠得太近,被吴军值夜的暗哨发现,当场射杀。可是从声音来看,吴军大部分将士都休息了,山上很安静。
  曹操很满意,随即下令出营,准备进攻。
  为了避免暴露行踪,蜀军各部都不能举火照明。好在正值月半,月色不错。蜀军借着月色,悄悄过了渠水,摸到八濛山,弓弩手逼到山脚下,准备强攻的步卒也过了渠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