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PO18文学 > 穿越重生 > 科举为官指南 > 科举为官指南 第51节
  早已经历过不少次洪水的百姓, 他们很明显的发现了几年的洪水来得比往年更加迅猛, 水势也更加浩大。虽然这近一年知州大人一直带着他们修建水利,来阻挡夏季可能会到来的洪水, 但是现在他们看着这样猛的水势,还是免不了忧心着。这万一洪水将堤坝冲塌或是冲过了堤坝,他们今年注定是损失惨重, 地里的庄稼全部都得难逃一劫。
  还好,今年建起的堤坝起了它们应有的作用, 尽职尽责得挡住了汹涌而来的洪水。大半天下去了, 也没见洪水有要越过来的趋势, 这让在一旁一直紧盯着洪水不敢眨眼的百姓们终于放下了一点心。
  洪水估计还得过两天才会散去, 而百姓一直在这边盯着也早晚会吃不消。所以杨云清派人去告知百姓, 尽量安抚他们, 让百姓放下心, 安心归家过日子,这边他会派人一直盯着的。
  百姓对于他们的知州大人,还是十分信任的, 见知州大人发话,也都三三两两的散去了,这个时候,观景台这边之余杨云清还有付通判他们这些官吏们。
  “洪水水势现在虽然不见减小,但是也不见增大,本官估计着再过一两日洪水就该退了。这次沔阳能够避免掉洪水带来的灾祸,也多亏了诸位这近一年来的辛苦操劳了,待手头上的事情告一段落后,我便在州署宴请诸位,让大家一起放松放松。”杨云清对着付通判他们说道。
  “多谢大人了,不过这一切还是因为杨大人您,若是没有您,我们这些人恐怕还是英雄无用武之地,连自己该干什么都不知道呢!”付通判道。
  他当时的眼光果然没错,杨大人虽然年纪轻,但是却是个能干大事的,现在这不到一年,就做出了这么多桩大事来。他现在是最受杨大人器重的,平时该他负责的事情也有不少,而越是相处他越发现,自己这么多年就跟白活了一样,杨大人年纪比自己小上十几岁,但是手段却老练果断,他经常还得从杨大人那里学习不少经验,果然,就算沔阳这边穷弱,但是这么年轻就能被调任到这里当知州的怎么可能没有点手段呢。
  又过了一个星期,这边的洪水终于退了,水位也在慢慢的下降,大家原本还稍微有些紧绷的心终于完全放了下来。
  许多百姓高兴地差点流出了眼泪,多少年了,他们忍受着洪水的侵扰多少年了!这些年来,他们隔个几年便得受上一次大灾,其余的小灾也是年年都有,多少人因为洪水,家里的良田被淹没了,又有多少人在洪水中妻离子散!洪水可是把他们害苦了!
  一个百姓感叹道:“唉,若是杨大人能早点来咱们这,咱们或许以前就不用受那么多的苦了,还好圣上给咱们这里派了杨大人来!”
  “是呀,幸亏杨大人来了,不然这样苦的日子什么时候是个头呀,辛辛苦苦种庄稼,不是颗粒无收就是损失大半。而今年终于能有一个好收成了。”另一个百姓激动道。
  而这个时候,大街小巷发生了无数次像这样的对话,在百姓他们眼里,这杨大人就是上天专门派来拯救他们来的,他们恨不得在家里给供个牌位。
  还好杨云清发现了苗头及时阻止了,这样的盛情他实在是承受不住。
  因为今年的洪水来的太早,在这之前,杨云清还没有来的及带百姓把分洪区和蓄洪区修建好,所以现在洪水过去了,这个自然也要继续修建起来了。
  不过这个倒是不必着急,根据往年的经验来看,这个夏季虽然汛期还没有过去,估计后面还会下几次大暴雨,但是像现在这样大的洪水应该不会来第二次了,就算回来,水势也不会大到哪里去的,现在已有的长堤大坝完全可以挡住它们,所以这分洪区和蓄洪区不必像之前几个月一样,十分着急的建了,这个在下一年讯期来的时候建成就可以了。
  杨云清他分了一部分的人去修建分洪区和蓄洪区,剩下的一部分的人他又调去修建“下水道”等设施。沔阳这边因为地势平坦的原因,要是下暴雨有了积水就很难排出去,然后涌进百姓的家里,甚至城里地表上也会变得像河面一样,让人寸步难行。所以在沔阳这边修建排水的“下水道”等设施就很必要了。
  不过虽然要干的事情很多,但是却一直没有缺过人手,人手资源十分充沛。只是虽然人手充沛了,但是随着要修建的地方越来越多,这经费就慢慢变得捉襟见肘了起来。
  因为现在的天气原因,经常下雨,工厂那边的生意自然也就受到了不小的影响,往外运输的时候就只剩下了陆路这个选择,所以销量也就小了不少。
  自然而然,这每月送来州署的银子也就变少了。还好杨云清对此已经有了心理准备了,经费那边刚刚有了缺口,就自己掏腰包填上了。
  其实若是在一个富庶之地,就算是像祁县刚开始的那样也行,杨云清他都能组织出一场募捐来,让那些富商捐些银子来充当经费。而那些捐了银子的富商,以后可以将他们的名字刻在碑上立在州署门前嘉奖。这个对于普通百姓尤其是商人来说着实是一个不小的诱惑,这也算是光耀子孙的好事了,只需要付出一点银子来,他们怎么不会心动呢?
  但是现在沔阳这个地方,能称得上富商的还真的没多少,仅当地富商捐出的银子,估计连最后所需要的经费十分之一都不到,这样一来,让杨云清再去耗费心力组织一场募捐,还不如他省些功夫自己掏腰包呢。
  不过尽管这样,银子还是不嫌多的,杨云清他干脆就让人贴了告示,让本地的富商还有百姓若是财有余力的,就来州署门口这边捐献一二,多的不嫌多,少的不嫌少,但凡只要尽上一点心意就行。而这些捐献过银子的人,这名字也都记在州署门口的红榜上,以后也会口头嘉奖一番。
  因为杨云清没打算在这次募捐上费多少心力,他打算能募捐到一点够来服徭役百姓的伙食费就行,所以这件事就交由了一位典吏负责,他又忙着去带着百姓继续修建水利了。
  “诶!没有想到这几家居然能捐献出这么多银子,我倒是没有想到!”杨云清看着典吏送过来的募捐名单说道。
  第115章 丰收与喜悦   杨云清现在说的这几家……
  杨云清现在说的这几家, 就是当初他刚来的时候收拾的那几家。被杨云清收拾完了之后,这几家都是元气大伤,彻底龟缩了下去, 不敢再惹事。
  “大人, 因为没有见到您的面,那几家让下官给您带句话, 说他们已经知道了自家以前犯的错误,现在捐出的这点银子, 就当是他们的弥补了, 然后还说希望大人能给他们一个改过的机会。”典吏向杨云清转告了那几家说的话。
  这几家他们虽然对杨云清这个知州心里是有怨恨的, 但是这又能怎么办, 他们又不敢得罪。而且看着原本那几家远远不如他们的商人,现在因为和杨知州合作, 生意做得越来越红火,家业眼看着过不了一两年就要赶上他们了,他们的内心能不嫉妒?
  没有永远的敌人, 只有永远的利益。现在明显可以看出来跟着杨知州有肉吃,以前的那点仇恨, 他们也愿意暂时先放下了。而且自从那次之后, 他们几家的家族内部也来了一次大换血, 这才换上去的人对于杨知州的恨其实也没有多少, 相反之前若是没有这一番大动作, 他们还不一定能上位。
  现在他们趁着这次募捐多捐点银子也是想趁机卖好, 向杨知州表表忠心, 希望这以后能对他们的印象有所改观。
  杨云清他也大致能够猜出这几家的意图,他没有多说什么,就道:“嗯, 我知道了,若是见了他们,就和他们说,看他们以后的表现再说吧。”
  杨云清现在对这几家已经没有什么明显的恶感了,横竖原来犯了罪的人该抓的已经抓了该判的也已经判了,现在这几家掌权的,也不是原本的那些人了。若是他们能够改过自新,杨云清他也愿意给他们一个机会。
  “是,下官知道了。”
  那几家人从典吏的口中知道杨知州的答话后,也明白了杨知州的态度,在这之后,更加卖力了,甚至还派家丁去那边帮忙,就想着杨知州能够注意到他们,快一点宽恕他们家族以前做过的错事。
  因为水利工程的修建不像洪水来临前那么急了,杨云清他虽然每日都要出去,但是到底是比以前要轻松一点,不需要每天火急火燎地从这边赶往那边,到处都是紧急的事情需要他去处理。
  而且现在他只要一出去,必然会遇到热情的百姓给他塞东西,也都是自家种的蔬菜瓜果,不值什么钱,但那些都是他们的心意。杨云清几次表示不收,但是没法子,不收百姓就拦着不让走,非得他收下才行,杨云清最后也妥协了,只能收下了。
  但是这家给一点,那家给一点,积少成多也有不少了,杨云清他也吃不完这些蔬菜瓜果,最后干脆就把那些送去给那边参加徭役的百姓做菜加餐了,这大概也是一种另类的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吧。
  今年没有洪水来犯,地里的庄稼长得很好,可以说是大丰收了。而且沔阳这边,本来就是适宜种庄稼的地方,只是因为洪水才会落到常年损失惨重、颗粒无收的地步。现在没有了洪水的威胁,几乎是肉眼就可见出庄稼的丰收来。
  现在到了秋收的时候了,杨云清就把水利工程修建这边的进度先停了,让百姓回家秋收去,反正水利这边不急于一时。而且百姓已经很久没有丰收过了,想必现在心里也盼了好久丰收的时候了。
  百姓忙着秋收了,杨云清每天呆在州署里和官吏们商讨事务,不用往外面跑,也轻松了一点了。心里有时候也希望百姓的秋收再长一点,好让他多休息一段时间,他从去年来的时候道现在为止,就没正经休息过多长时间,特别是前几个月,他忙的要死。
  不过他心里也清楚,现在也不是休息的时候,等百姓忙完了,他这边还得接着进行下一步,为了让沔阳赶紧发展起来,他可不得一直围着百姓转吗?
  丰收了,百姓早就盼了不知有多少年了,以前的糟糕日子可算是过去了。虽然秋收的时候很累,但是百姓都好像是打了鸡血一样,有使不完的劲,不到十天,几乎家家户户都已经收好了。
  百姓都知道他们今年能过上丰收的日子都是因为他们的杨知州,心里不知有多感激。于是在丰收完了之后,不知是谁起的头,忽然仿佛约定好了一样,纷纷每家捆上一捆麦子送到州署门口。没有几天,州署的门前就已经堆满了,连州署的大门都差点没地方进去了。百姓大概也摸清了他们这个知州的脾性,知道他不会怪罪他们,纷纷都大胆了起来。
  “知州大人,看来百姓很爱戴您啊。你看这没几天,咱们州署的大门外就堆满了,这情景下官还是第一次见到啊!”付通判笑着道。、
  现在连带着他们这些官吏,每次出去一遇到百姓,都会被问好,也经常被塞东西到怀里,甚至有时见他们走累了,还会让他们进去坐坐歇歇脚。这以往几年,杨知州没有来的时候,他们哪里受到过这样的待遇。
  “付通判说笑了,这可是也有你们诸位的功劳,这一年来大家不是也都为百姓做了不少事吗,百姓对你们做的都是看在眼里,心里对你们诸位也肯定是感激的。”杨云清他心情也不错,笑着回道。
  “哈哈,这也是多亏了大人能带着我们一起。现在我们只想着要抓紧跟住大人的步伐,可不能落下来。”付通判一番感慨道。
  之前这一年忙是真的忙,杨知州他自己就忙的脚不沾地,这个时候他们这些下属也都是被份了不少事务做。刚开始的时候的确是有些适应不了这样快的节奏,但是慢慢地也就习惯了,也知道自己在做的事情的意义,都努力的跟紧大人的步伐,一丁点都不肯落后。现在的日子虽然累了点,但是他们从里面获得的满足的感觉是以前闲散的时候不能比的。
  他们对大人是感激的,他们这批人基本都是现在杨大人给提拔上来的,这也是主要因为在他们没有参与到贪污的活动里,所以才能被大人高看一眼。而若不是大人来了,在原本那样的官场环境里,他们还不知道庸庸碌碌的日子会过多久,说不定有一天,他们也会踏上之前常同知常琮还有其他参与到了贪污之中的同僚的后尘。
  杨云清他看着州署外面堆积成山的麦子,他心里真切的感受到了百姓的感激之情,他也发自内心的觉得他这一年的努力是值得的。在写给凤阳的信里,他把州署门前发生的这件事情也写了上去。他虽然现在在下属面前并没有表现出太大的情绪,但是他的内心实际上是不平静的,他迫切地想要和一个亲近之人分享一下。
  百姓秋收完了之后,杨云清他举办了一个丰收节,这既是想庆祝丰收也是想庆祝一下这一年来取得的成果。百姓也十分高兴,丰收节那一天甚至自发组织不少节目,载歌载舞,一直欢庆到半夜。
  欢庆过后,就到了继续做事的时候了,杨云清他并没有让自己沉浸到喜悦里的时间持续太长,他很快就调整了自己的心态,继续投入到了公务当中去。
  这秋收之后就到了收取赋税的时候了,不过几年不像往年,得拖个很久才能收上来。因为今年大丰收,所以赋税很快就收了上来,几乎没有拖着的。
  而州署这边负责收取赋税的官吏今年也松了一口气,以前年年这个时候都是最难熬的,挨家挨户地收也收也收不上来,百姓见着他们紧闭房门不敢出来就为了能多拖几天,他们天天都急的上火嘴里生燎泡。但是今年,可是说是不费吹灰之力,百姓甚至是挤着来交税,哪还有往年拖延死活不交的样子。
  州署里,杨云清看着账本,算了算,发现等今年的赋税上交国库之后,还能剩下不少呢。毕竟今年是久违的大丰收,而且因为以前沔阳这边经常受灾,再加上贫困,每年需要上交国库的赋税都比其他的地方少了一等呢。
  今年剩下的赋税,再加上工厂那边每月送来的银子,足够支撑起这以后水利工程的修建了,州署这边难得“富”了起来。而且这洪水防住了,在这之后州署每年都能来上一笔这样的收入,这学院早晚也能建起来了。
  不过沔阳要想早点富起来,发展起来,还是得靠百姓自己。之前杨云清就已经在街头巷尾开展讲课有一段时间了,到现在依旧还是每天都有人排课在街头巷尾的看台一直讲着。有的东西都已经反反复复讲了好几遍了,但是因为怕有的百姓因为时间原因错过哪一节,还是继续反复讲着。
  现在百姓该学的也都学的差不多了,毕竟杨云清这边让人筛选出来去授课开讲的都是一些短时间能够学会的东西,现在也到了该验收成果的时候了。
  杨云清他打算由之前一直在看台上讲课的人带着,开展小组。讲课的人就是小组组长,由他来负责这小组中的事务。
  就比如,这上面开展讲课的人讲的是怎么养猪,那么他的小组就去养猪,讲课的人讲的是怎么种菜种花,那他的小组就去种菜种花,当然还有其他各种各样的小组。
  这些小组不限人数,百姓自由报名,你想干什么,就报名什么。这个与现代五六十年代时的人民公社也是有一点相似之处的,大家集体干活,最后平分收益。
  不过杨云清也考虑到了一些其中的局限性,也做了一些规定,就比如分工不同,最后分工钱的时候比例自然也得有所不同,干轻活的少拿一点,干重活的多拿一点。这样最后也不至于有人会觉得自己吃亏了,撂担子不干。
  第116章 修路   而那些原本负责街头授课的那……
  而那些原本负责街头授课的那些人, 现在又要负责小组带头,这一个人带着那么多人指导,肯定是辛苦的。但是杨云清也不会让这些人白干, 为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杨云清他告诉这些“小组负责人”,等最后这有了成果, 赚了银子之后,他们可以分到半成利。他们教的越认真, 对这事越负责, 最后小组干得越好, 自然也就能赚得越多。
  不过只有他们自己包管着这么一大摊子的事情自然是不够的, 有的人他会养猪会种菜会各种手艺但是他不一定善于和人打交道,拥有处理事情的手段。所以杨云清他肯定会派人到每个小组里从旁协助, 当然也是一种另类的监督。
  而杨云清这边刚刚收完了赋税,州署这边正是富足的时候,经费还算充足。所以为了让百姓更加放心的参加这些小组, 杨云清在州署这边设置了“经费申请点”。
  就还是拿养猪的举例,如果百姓没有经费买猪仔, 这个时候就可以到州署这边申请经费, 由州署这边出资给你买猪仔, 但是最后赚了钱之后, 就要把把州署这边出的本金按照原来的一点五倍再还回来, 若是赔钱了, 州署这边也就当做是补贴了, 不用还了,当然这个需要派人监督核实,不然肯定会有人钻漏洞。
  这个本来杨云清是打算让百姓认养, 然后最后养好了再给官府这边交一两银子的,但是现在他又改主意。因为一来以后来这边申请经费的人肯定很多,若是按照原本的计划,州署这边很快就会入不敷出,所以他考虑了很久,才换成这个方案。
  虽然说不可能每个来州署这边申请经费的小组最后都能赚钱,但是也不可能全部赔掉,最后州署这边大部分的本金还是可以收回来的,若是运气好,百姓多赚了钱,州署这边还能多收回来不少银子。这样一来,这银子就可以用来当做下次百姓申请州署这边“投资”的经费。就这样循环往复下去,过不了多少年,百姓富了,州署这边也能富了。
  不过这些都是设想,谁也不知道接下来能不能如设想的那样发展下去。
  等州署这边相应的告示贴出去之后,来申请经费的人很快就排起了长队。因为申请经费的时候需要填很多的信息,比如小组是干什么的,成员多少人,还有组长的身份信息等等,所以队伍排得很慢。
  因为百姓不识字,所以杨云清这边就派了原本来这边的学生去“经费申请点” 处,百姓口述,他们填写。过去帮忙的学生有有二十几个,所以虽然填的时候很慢,排队的人很多,最后不到一天也都全部填完了。
  这次沔阳这边参加进来的人很多,有的小组就算是人数少一点,也超过了一百人,毕竟这次是州署那边出资,赚了只要将本金多还一半回去就行了,而且赔了还不用还,他们自己参加这个,也不用担什么风险,还能说不定能赚钱,他们自然是愿意参加的了。
  不过这边参加的百姓多了,那边修水利工程的人就少了。原本每人每年本就只要服一个月的徭役就好,之前是因为他们自己没有什么事干,待在家里还浪费口粮,这才在不用服徭役的时候也跟着干活的。但是现在在这边,大家都忙着参加各种小组赚钱了,他们自然也不愿意落后。
  杨云清知道之后,看了看那边服徭役的剩下的人数,发现剩下的人的确有些少了,那边工程的进度肯定得拖慢不少,所以杨云清他从州署这边又拨了些钱,多雇了了些百姓去那边帮着继续建水利工程,水利工程虽然现在建的不急,但是总是得赶紧建完,不然要是再接着放慢进度,杨云清担心等他任期到了之后,还没有建完,再留下尾巴来。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沔阳的百姓个个都走路带风,忙得不得了。不过每个人脸上都是带着笑的,他们仿佛已经想到了以后自己赚到银子时的场景了。
  杨云清他也没有闲着,“要想富,先修路”,水泥现在已经拿出来了,水泥路自然也要修了。等路通了之后,平时行路的时候也能方便一点。他算了一下州署的经费,发现剩下的银子因为已经不太多了,要是修路也只能修一下沔阳主要大道的路,其他地方要是修的的话银子肯定就不够用了。
  不过若是杨云清愿意把这件事情放一放,等工厂那边送过来的银子攒一攒,再加上下一年的赋税,到了那个时候,攒下的银子肯定是够修路的。但是这样拖下去,到时候时间上就有不够了,杨云清他的任期不过只有三年,这路在他走之前肯定是修不完的。
  杨云清他最后想出了一个方案。他把那些路承包给沔阳的富商去建,这钱由他们先出,也就是先垫上,州署给他们打欠条,等州署这边有钱了,再还给他们,这个也就相当于是向那些富商借债了。
  不过总归是占了那些富商的便宜,于是杨云清又给了他们点甜头,跟他们约定好,等路修好之后,他们负责修的那条路可以用他们的名字来命名,或者是由他们起名。他们要是承包的路越多,能自己命名的路就越多,这个对于这些商人来说,诱惑真的还不小。
  因为富商也是有“贫富差距”的,所以自然是有的人能承包的路长一点,有的人承包的路短一点。对于那些富商来说,虽然现在修路需要自己出钱,但是官府那边杨知州说了,等以后肯定会还给他们的,他们也不算是亏本。而且看这个水泥路,这以后建成了,估计几十年都坏不了,用他们的名字命名水泥路,这以后凡是走过这条路的人,可都是能记得他们的,虽然是用这种方式,但是也算是一种另类的“青史留名”啊!
  为了能用自己的名字命名水泥路,许多就算只是稍微有点钱的商人,也参与了这项活动里。有的小商人因为手里的钱不够,但又想留名,于是就厚着脸去修了条小巷子,不管怎样,这样好歹也算是条路。
  而之前在募捐里捐了不少钱的那几家,这次自然也是大手笔,每家都承包了一条不短的路,就等着修好之后给他们命名呢。而且这几家还因为哪一条路的地段好私底下争了一番,毕竟地段好的地方的路走的人就多,这知道他们名字的人自然也就多了。
  就这样,杨云清不费吹灰之力,就把修水泥路的这件事情搞定了。
  第117章 沔阳新的面貌 “大人,今年的……
  “大人, 今年的税收的比上一年又多了不少,咱们这沔阳是一年比一年好了。” 付通判拿着典吏交上来的账本对着杨云清感叹道,说完他便把手中的账本递给了杨云清。
  杨云清接过账本, 翻了翻, 也笑着道:“是不错,今年等把该交的税收上交国库后, 这个剩下的也够再多建几所学院给孩子上学了。”
  沔阳这边事实上地质是十分好的,光热也充足, 比起许多地方, 它在种植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若不是因为连年洪涝水灾, 沔阳也落不到这个地步。
  现在洪涝水灾算是过去了,这两年来一直没有再受过洪水的侵扰, 而且直到现在,那边水利工程还在一直修着,毕竟第一年的时候为了赶时间, 要在汛期之前建好堤坝,都是捡着重要工程建的。
  之后这两年里, 杨云清为了完善水利工程, 几乎大部分服徭役的百姓都派去了, 到现在为止, 快要两年多过去了, 沔阳这边水利的已经初见规模了, 杨云清甚至可以保证, 在未来一百年里,沔阳这边几乎不会再受到洪涝水灾的影响。
  而没了洪涝水灾,百姓安心种庄稼, 日子也慢慢好了起来,这每年的税收,再也不像往年,需要三催四请才能交上来。而且因为百姓每年都能丰收,这边的赋税也交的越来越多了,沔阳隐隐约约有了多年以前作为“粮食大户”的模样。
  这个时候,沔阳这边的水泥路已经十分多了,以前的那种泥土路现在是少之又少。而之前让富商为修路而垫付的银子,在州署这边资金回拢后,很快就还给了他们。而那些商人借此也得了名,现在之前垫付的银子也回来了,也算是皆大欢喜。
  而之前杨云清他让州署这边拨出去作为经费的银子早就连本带利的收了回来,这两年来收回来再拨出去再收回来,当初的本金早就翻了好几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