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PO18文学 > 武侠仙侠 > 咸鱼把绑定系统上交了 > 咸鱼把绑定系统上交了 第115节
  只要曾经和现在掀起了腥风血雨的。
  阮渔:“我一个正经歌手都不要。”
  近五年闪现、依然存在的所有流量,才是被邀约的对象,也是唯一的门槛。
  阮渔又补充:“当然,作为幕后黑手,我免试。”
  搞权限嘛,她不用的话多浪费啊。
  卓颜:“……”
  正反都让你给说了呗。
  不过卓颜仔细一想,觉得阮渔这个提议确实挺不错的。
  现在顶流这个词都被说烂了,有个三百粉丝就能造出来三万的风声,一说就是我家是顶流。
  撕逼倒是风生水起不甘落后,真论起实力,都不怎么能看。
  卓颜觉得阮渔能碾压。
  阮渔:没关系碾压不了我还有钞能力。
  卓颜分析了一下,认为完全可以,因为当前的娱乐圈环境是这样的:
  五官健在=美颜盛世、神颜;
  蹦跶两下=舞蹈担当;
  唱得鬼哭狼嚎=开麦真唱敬业;
  目前没啥能力=未来可期;
  舞蹈唱歌都会一点但都不咋样=全能ace;
  开水壶高音=顶级大vocal;
  ……
  诸如此类,数不胜数。
  真正意义上有实力的,一只巴掌都数得过来。
  阮渔喝完了一杯水,觉得不过瘾,问晓楠有没有果汁她想吃冰沙。
  晓楠:“……”
  大冬天咱们就不能消停会儿吗?
  阮渔双手合十卖萌恳求。
  晓楠转身去给她冻冰沙了。
  阮渔这才扭头,问卓颜:“你觉得我这个主意怎么样?是不是很绝?”
  卓颜摸了摸她狗头:“绝到不怀好意。”
  阮渔:“哼哼,我就当你是在夸我了。”
  系统在后台模拟了这个节目预期能达到的效果,整个统都震惊了。
  系统:【鱼鱼!!!】
  阮渔:“来,快,夸我!”
  系统:【你好缺德我真的好喜欢你啊!!!】
  阮渔:“……”
  “不会说话可以闭嘴,真的。”
  ——
  年底啦,又要过年了。
  阮渔在寒冷中走了不知道多少个红毯,拒绝了春晚,收拾收拾回家跟爹妈他们跨年。
  第二天就跑走了,因为拍摄还在继续。
  她觉得拍戏时间接得有点寸,去年和今年都卡着大年初一前后。
  卓颜他们也没回家过年,相比阮渔,大家的牺牲其实一点都不少。
  职位有不同,但没有人是无关紧要的。
  阮白曾经给阮渔送了个只有外表的航母模型,现在,他跟着团队在研究真正的航母。
  保密级别过高,他连给家人视频电话拜年的机会都无。
  好在大家都习惯了,除了笑骂两句养了个孩子跟没出现过似的,其余也没什么,最多就是把给阮白的压岁钱再次给了阮渔。
  阮渔笑眯眯收下。
  阮白:你们合适吗?
  上了车,阮渔把围巾帽子的都取下来,问道:“给大家发红包了吗?”
  卓颜接过她毛茸茸的围巾,点点头:“都给过了。”
  阮渔:“你嘞?”
  卓颜调皮道:“我管钱的,必须有呀!”
  卓颜晓楠几人在阮家过的年,还有很多人是在外面不知道哪里守着阮渔,连个面都没露。
  阮渔:“晚上找个地方吃饭吧?所有人一起吃个大餐!”
  卓颜利索答应:“行,让人去安排。”
  阮渔:“嗯嗯嗯。”
  又是新的一年,相比前年这个时候,阮渔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她看着窗外路过的皑皑白雪,有小孩子在院子里打雪仗,热闹得很。
  阮渔:“新年要变得更好呀!”
  ——
  北极深海。
  冬季,这一处的海面气温降低,到了零下二十摄氏度,海水里的盐分被析出,海面发生结冰现象。
  冰块周围的海水盐度增加,结冰的冰点变低,密度变大从而不断下沉,使得海面以下零度左右的水流温度降低至冰点以下,于是开始凝结。
  如此反复,海面冰块向下生长,形成了延伸向海底的冰柱。
  冰柱所到之处,海洋生物尽皆被冻死。
  它触及了海床,而后继续蔓延,将途径的生物全部冰冻。
  “死亡冰柱”现象,在这个沉默遥远的海底慢慢进行着。
  曾经有学者提出,也许最初的生命并非诞生在温暖的海域,而是海冰促使了第一批生命的出现。
  死亡冰柱在这个假设的生命冷起源中,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海底有着一道冰冷惨白的痕迹,冰柱依然在蔓延,朝着不知名的方向。
  有只海星被冻成了块,落在海床上。
  生命在消逝。
  如果有人能看到的话,会得出这样的结论。
  但如果真有人在这里,也将会看到——下一刻,海洋板块的丘壑中,散发了微微的莹白色光亮。
  那只海星恰好落于其上。
  倏忽间,它动了一下,抖了抖被冻僵的身体,茫然无措地停在那里,似乎突然反应到自己逃过一劫,慌张地游离了此处。
  当莹白色光芒一簇簇地于海床出现,缓缓联结成一片后,被冰冻的死亡宛如倒移了回转沙漏,重新恢复了生龙活虎。
  生物们迅速远离。
  数息之后,光芒消失,这里再度沉寂。
  仿若不曾出现过。
  ——
  这一块巨大浮冰上,冻了一艘船。
  北极星号极地科学考察船,在去年九月起航,然后主动抛锚在一块海冰上,将要在这块海域内随着浮冰飘浮长达一年的时间。
  现在,时间刚刚过去一半。
  这是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洲际联合北极科考项目,有三百多人常驻于科考船,物资、人员等将会通过直升机来补充与替换。
  极夜环境下,依然有科学家在分组进行科研工作,监控雪坑、安装设备等等。
  所有的考察数据都会共享,这是全人类的科考。
  他们收集着大气、海洋、海冰、生态系统等学科的数据,并持续不断地收集海冰、海水、沉积物、生物体等样本,等待日后进行数据分析。
  来自沧兰洲的徐超突然发现,最近几日,本该因冬季而消停的北极圈,似乎热闹了不少。
  丰富又脆弱的北极食物链中,高级捕食者出现的次数多了起来。
  他算了算在这一片海域见到北极熊的次数,觉得多得好像不太对劲。
  在冰雪之下,他忽视的地方,其他生物可能更加活跃。
  徐超想起他作为替换人员来此的任务,布置好气象设备后,他与同事骑着雪地摩托回到科考船。
  他去找了其他小组的科学家,询问极地冰下的生物是否有了变化。
  对方诧异:“你怎么知道?这一处的鱼群似乎格外的多。”
  徐超:“谢了。”
  他走遍整艘科考船,试图寻找佐证自己想法的依据。
  难道,去年的那块“石头”,对银尾星终于有了影响吗?
  徐超脚步匆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