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PO18文学 > 穿越重生 > 1855美国大亨 > 第113节
  “尼尔森,你也在这里?你抛出去了没有?”怀斯关切的问道。
  “没有,一点都没有,我就慢了一点点……”尼尔森的声音有点发飘,不像是从他的嘴巴里说出来的倒像是从某个更遥远更黑暗的地方飘出来的。
  “怀斯,我原本打算赚了钱,就带着一家人到这里来大吃一顿的,但是现在……还好,我身上所有的钱……啊,我还差五个美分,怀斯能借我五个美分吗?”
  “干什么?”怀斯看着尼尔森的表情,觉得有点不对。
  “你借我五个美分,我就能带着珊妮还有小路易一起登上高塔看看了。小路易一直都想要上去看看,他还只有那么小……”尼尔森突然失控的蹲下来嚎啕大哭了起来。
  这哭声格外的具有传染力,眼泪立刻就涌上了怀斯的眼睛,而在他们旁边,几个男人也压抑不住抽泣了起来。
  “尼尔森,别乱想。”怀斯忍住要哭的冲动,也蹲下来,拍着尼尔森的肩膀说:“明天就是星期天,股市停盘一天。说不定这会让大家冷静下来呢,也许后天就是另一个样子了呢。”
  无数的人都在感谢上帝发明了礼拜日,并且让礼拜日的时候股票市场休息一天,可以有一个缓冲。“也许后天会有另一个样子。”很多人这样想着。
  第三百零一章 崩盘(五)
  星期天的缓冲让很多倒霉蛋的心里又产生了不少的侥幸,是呀,跌得这样惨,总该有个小反弹吧?到那个时候就赶紧抛掉,说不定还能剩下一点本钱。很多的人都在这样的安慰着自己。但是,如果大家都是这样的心态,那会有什么样的结果当然也就不用多说了。
  到了星期一一开盘,真的就像很多人期待的一样出现了一个小反弹,铁路股的价格不断上扬,很有些收复失地的气势。但是好景不长,不过一个小时之后,股价再次下跌,虽然期间还有一些起伏,没形成像星期六一样的大雪崩,但整整一天下来,铁路股的股价在开盘的基础上有普遍跌掉了百分之二十。更重要的是这一天的起起伏伏最后以大跌结局完全打掉了大部分继续持股的股民的信心。
  尼尔森今天依然没能把手里的股票卖出去。虽然不是没有机会割肉出售,但是割肉对他来说并没有什么意义。他欠了维托先生整整两千美元,而且是高利贷,到现在,算上利息,都要超过三千美元了。即使将手里全部的股票都抛出去,也远远还不起这个债务了。尼尔森听说过维托先生的一些事情,他知道,杀人什么的,对于维托先生来说,真的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据说他曾经将对头剁成碎片,搅拌到混凝土里去修了大桥。
  尼尔森恍恍惚惚的出了交易所,也不知道该往哪里走,就这样走着走着,不知不觉一抬头,又看到了高耸入云的纽约塔。
  “也许……是最好的解脱吧。”尼尔森这样想着,突然一只手拍在了他的肩膀上。尼尔森回过头来,看到了维托的满是皱纹的脸。而在维托的身后还站着几个大个子。
  “维托先生,我……”尼尔森的声音有些发抖。
  “你把我借个你的钱都亏光了吧?”维托先生笑眯眯的说,语气也格外的温和,就像老朋友见面后打招呼说“一起到哪里去喝一杯”一样。但是这样的语气却把尼尔森吓得要死。因为一向有这样的传言,说是“不怕老维托叫,就怕老维托笑”。老维托一笑就要死人了,甚至比死人都厉害。想到这里,尼尔森不觉浑身都发起抖来了。
  “不要怕。”维托说,“我没打算把你怎么样。我只是来帮助你的。嗯,一起到那边去谈谈吧。”维托指着那边的一个小公园说。
  “尼尔森,你家里有还有个妻子,嗯,还有一个孩子,现在还很小,而且特别可爱是吧?”维托说。
  尼尔森的心一下子缩了起来,就想被一只大手抓住了一样。
  “我很同情你,尼尔森。但是生意就是生意,你欠我的钱就是欠我的钱……别激动,我不想把你或者你的家人怎么样。我给你一个出路,如果你愿意干,我们之间的欠款,就可以慢慢处理。你自己考虑一下干还是不干。”
  “干,我愿意干。维托先生,谢谢您,你真是个宽宏大度的好人。”就像在快淹死的时候抓住了一根稻草一样,尼尔森高声叫道。
  “安静点,尼尔森。”维托皱起了眉毛,“这里是公园,要有素质一点!嗯,你就不问问我要你干什么?”
  “不管是什么事,我都愿意干,哪怕是去死。维托先生。”
  “要你干的事虽然有点危险,有可能没命——这一点我不打算骗你。但也不是一定会死。而且如果你万一真的死了,那你欠我的债务就一笔勾销,绝不涉及到你的老婆和孩子。这一点你要相信我,我维托从来说话算数。”
  “谢谢您,维托先生。你能告诉我到底是什么事情吗?”
  “我有一个朋友,在弗罗里达跑船,说得更明白些吧,就是走私。”维托说,“他最近生意不错,需要更多的能到古巴干活的人。他们走私的路数是这样的,大船会一直停在公海上。运输货物的都是小船。他们需要有更多的人操纵着小船,把东西运过去,运过来。从古巴运过来的是雪茄,但是运到古巴去的都是军火。你应该能明白,西班牙人对这样的走私,自然是恨之入骨。如果小船在出公海之前,被西班牙人堵住,就会很危险,西班牙人甚至会直接向这样的船开炮的。然后,轰的一下,就没有然后了……怎么样,敢去吗?如果你肯去,我先给你二十美元,你老婆可以勉强撑过这个月。然后你就有按月的工资了。在那里前两年,他们包你的吃住,每个月还给你五美元的零花钱。你的工资会由他们全部交给我。其中的三分之二归我,就算是还我的钱,剩下的我会给你老婆,这笔钱养活她和孩子也差不多了。如果你死了,就会有两百美元的补偿金。我不抢死人钱,这些钱一分不少的都会给你老婆,我们之间的债务一笔勾销,哪怕你第一天就死了,我从你的工资中没拿到一分钱也是这样。你看怎么样?”
  “好的,都听您的,维托先生,您这是个好人,太谢谢您了。”尼尔森很有些感激的说。
  “好了,这里是二十美元,回家去和老婆告个别。明天一早,肖特,嗯,就是他,他会带你去乘火车,并告诉你怎么找到那边的家伙的。好了,我们之间的事情就这样解决了。我这里有一份合同,你看看,如果没有异议,就签字吧。”
  ……
  受到铁路股价崩盘的影响,实体经济也开始出现反应。大批的铁路公司宣布破产,很多还在开工建设的铁路半途而废,有一些刚刚打好了路基,有些铁轨刚刚铺了一半,公司就突然破产了,工人们全都失了业,已经铺上了路基的铁轨和枕木又被拆下来拉去卖掉好收回成本。普法战争之后,大量的法国资本,以及欧洲其他国家的资本涌入了美国铁路,如今他们大多血本无归。自从那次大崩盘之后,一个星期里,整个铁路股票的价格跌掉了十分之九。再考虑到这些股票价格的下跌并不是平均化的,一些优质铁路的价格并没有跌去太多,比如史高治手中的太平洋铁路,因为报表漂亮就只跌去了大约三分之一的价格,而某些完全没有盈利可能的铁路,甚至干脆跌得连百分之一都没有了。而欧洲人在这一类的股票中上却偏偏占有着最多的份额。
  一时间,纽约到处都是开枪自杀的,上吊自杀的,跳河自杀的,跳海自杀的,跳纽约塔自杀的投机商。尤其是纽约塔,一度成了自杀圣地。在一个上午,就有二十多人连续从塔上跳下,他们的血将塔下的广场都染红了一片。以至于史高治不得不忍痛宣布暂时关闭纽约塔观光项目。许多年后,卓别林还专门拍摄了一部叫做《纽约塔》的喜剧,来反映当时的情况。甚至于就连美国俚语里都出现了“你为什么还不去纽约塔”之类的话,它的意思当然是:“你怎么还不去死!”
  老实说,肯自杀的都是老实人。还有不少人既不愿意老老实实还钱,又不肯去死,就干起了违法的勾当。当他们的钱被那些毒蛇猛兽合法的抢劫走了之后,他们拿起了武器,开始了非常的劫掠。其中有一伙强盗最为出名,他们带着画着露着牙齿的古怪的笑脸的小丑面具,到处抢劫那些有钱人,甚至袭击银行,在作案现场留下v字记号,将抢的钱财沿街抛洒,以劫富济贫。这种习气很快从纽约蔓延到了其他的城市。其他城市里也出现了面具匪帮,社会秩序动荡不安。
  格兰特总统在应对这种危机的时候表现得格外的无能,这些年来,他将一大堆和他关系亲近,但却没有什么才干的人放到了关键的位置上,而当他需要稳定局面的时候,这些人却只会给他帮倒忙。
  好在各州的警察,州民兵都紧急的动员了起来。在纽约,州民兵已经全副武装的在大街上巡逻了。他们的效率倒是不错,短短半个月时间,纽约的州民兵就打死了一百多个“面具匪帮”分子,其中大部分是拉丁人,爱尔兰人和黑人。当然,也有人说,民兵们的背包里都带着现成的面具,只要打死了人,他们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给尸体戴上面具。
  后来,纽约警察设了个局,抓住了真正的面具大盗,并将他们送上了法庭,法庭也以罕见的高效率,在短短的两天之内就作出了判决,判处所有的面具大盗死刑。据说在他们的头目,一个叫做盖伊的家伙被绞死之前,司法系统非常仁慈的给他找了个神父做最后的忏悔。而这位传奇的大盗却这样对神父说:“在我的面具之下不仅仅只有肉体,在这面具之下还有一种思想,反对合法的掠夺的思想。神父,思想是不死的!所以我不需要做什么临终的忏悔。”
  第三百零二章 阳光下的土地
  纽约法院一口气吊死了十多个面具匪徒。再加上纽约州的民兵们的杰出表现,纽约州的局面渐渐地安定了下来,虽然每天自杀的人还是不少,他杀的更多,但是这他杀里面没钱钱穷鬼杀有钱人的情况却少了很多,只是被民兵击毙的歹徒多了一点,所以死于他杀的总人数倒是没多少降低。
  其实相比欧洲,美国的问题还不算太严重。美国这边铁路股票崩盘的消息传到欧洲后,激起的恐慌,甚至比在美国还厉害。首先做出反应的是德国市场。和美国一样,在普法战争胜利后的两年里,德国的工业也一度进入了一个疯狂发展的时代。和美国不同,美国的工业规模的扩张主要表现在铁路相关的扩张上,而德国的工业的疯狂扩张则集中在钢铁、机械制造和农业上。
  美国和德国的高速扩张都需要更多的机器,不得不承认,在机器制造上,当时的德国相对美国还是有一点优势的。而且由于美国内需高,所以每年都需要向欧洲,尤其是英国和德国进口机器,这也带来了德国机器制造业的繁荣。
  至于农业相关的产业,因为史高治在催化剂技术上留了一手,导致德国人在合成氨的时候,效率要比史高治的工厂低很多。德国人很快就发现,史高治在法国建起来的几家化肥厂的产量明显比自己的高出一大截。而在市场上的售价却要比自己的低。史高治对这个机密看得又紧,德国人不是没有尝试使用工业间谍的手段来窃取机密,但几次尝试都没有成功。有一次,“成功”的偷回去的技术甚至导致了一次污染事故,使得一整套的合成塔都必须拆开了细细清洗,结果一套设备整整停工了两个多月,造成了不小的损失。
  德国人原本以为,整个欧洲的化肥市场大部分都是他们的,再加上大量资金涌入带来的盲目投资,结果摊子铺得老大,最后却发现销售状况远不如预期,再加上美国那边的坏消息带来的连带效果,尤其是美国向欧洲进口机器的订单必将大幅减少的前景,于是在欧洲,从德国法兰克福的股市开始,一场同样的雪崩也开始了。
  罗斯柴尔德家族当然不会放过这样的好机会。他们在这当中兴风作浪,不知道趁机吞并了多少企业,使得家族在欧洲的实力又大大的发展了。
  经济的低迷,自然会带来政治的动荡,欧洲到处都是罢工,都是劳资冲突自然不必说了,老马都一度觉得社会主义革命在欧洲的全面爆发就在眼前了。美国也开始不断地出现罢工呀什么的,甚至发生罢工工人和资方用步枪互相射击的事情。
  这样的事情可是让格兰特总统很是紧张。美国和欧洲不一样,一般来说,因为广阔的西部的存在,美国工人的退路更多,一般不至于造反。但是另一方面,和欧洲的工人大多手无寸铁不一样,美国工人手里可是有枪的。而和欧洲的哪些国家的动不动就几十万人的武装到牙齿的陆军相比,美国的陆军再加上州民兵,人数也都少得可怜。真要闹起来了,那可真是个大麻烦。
  于是格兰特总统就派人向史高治、摩根以及其他的一些人都发出了邀请函,邀请他们到白宫来做客,实际上就是讨论如何救市的问题。
  在去华盛顿之前,摩根和史高治在他的海盗号上见了一次面。
  “这酒不错。”摩根对史高治举了举手里的酒杯说,“来自罗斯柴尔德的拉菲酒堡,1855年评定的一等酒庄。嗯,你也尝尝。哦,我听说他们把木桐酒庄送给你了?那个酒庄也不错,其实不见得比拉菲差。二等酒庄第一名。这些家伙真小气,要道歉,有诚意一点,直接把拉菲拿出来嘛。嗯,史高治。我知道你其实对葡萄酒什么的没多大兴趣。我对你手上的木桐酒庄倒是很感兴趣。要不你开个价,把那个酒庄卖给我吧。”
  史高治看着摩根满脸的替酒庄惋惜的样子,好像觉得那个酒庄在史高治手上就像是鲜花插在了那种东西上一样。于是回答说:“啊,摩根先生。我的确对葡萄酒不是很懂。但是越是不懂,越是好奇。而且多萝西娅很喜欢葡萄园。我已经把木桐酒庄送给她了。”
  “啊,真可惜。其实女人们多半并不真的品得出葡萄酒的好坏,她们喜欢葡萄园只是因为当葡萄挂满了的时候很好看而已。不过女人们都特别迷信名牌,嗯送个名牌酒庄给她倒是涛她们欢心的好办法。啊……史高治,你知道格兰特找我们是为什么吗?”摩根轻轻地换了一个话题。
  “当然是希望我们能站出来救市了。”史高治说,“摩根先生,您觉得时机成熟了吗?”
  史高治并没有问救还是不救。因为这根本不是问题。他们固然可以在经济崩溃的过程中通过做空来赚钱,但是如果经济一直崩溃下去,那也只会让他们赚来的钱变成废纸的。其实史高治和摩根这样的家伙,做空对于他们来说,最大的意义已经不是赚取那点差价了。而是将生产资料的价格打下去,然后获得一个以极低的价格买入真正有价值的生产资料的机会而已。所谓时机成熟了没有,问的其实就是,大家一起大规模抄底的时间成熟了没有。
  “我觉得,时机差不多了。”摩根知道,和史高治谈这些不需要拐弯抹角,“再继续让这种局面继续下去,没好处。不过现在的局面并不是我们两个人就能扭转的。”
  摩根的意思史高治也明白,抄底什么的可以干了,但是这并不能一下子就把经济形势搞好。股市的大雪崩固然有他们兴风作浪的因素,但根本的问题还是市场问题,是因为现有的市场已经无法消化美国和欧洲的产能了。所以美国和欧洲的那些资金才会跑到股市上来玩博傻游戏。美国的经济要走出低谷,就需要有更多的市场需求。国内的市场肯定不行了,虽然通过这次危机,史高治已经成功的将国内很多的不是自己旗下的供给能力消灭掉了,但在这个过程中,国内的购买力同样遭到了重创。所以想要靠自然恢复,那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要想迅速恢复,就必须有国外的市场。
  “不错,除非政府能采取有效的行动,否则,光靠我们,也没什么办法。”史高治回答说。
  “那你觉得什么样的行动才是有效的行动?”摩根问道。摩根当然知道史高治说的有效的行动指的是打开国外市场的行动。但是某些打开国外市场的行动对于国内的企业来说去有着不同的利弊。比如说,史高治肯定希望能降低关税的,因为他旗下的企业,并不担心欧洲的竞争。如果降低关税能换取欧洲也降低关税,史高治绝对是赚钱的。但是对于其他企业来说,现在不但不能降低关税,甚至还必须提高关税,好把欧洲产品赶出去,腾出空间来给它们。摩根控制下就有不少这样的行业。如果史高治的办法是降低关税,那摩根自然会强烈反对,甚至会直接和史高治翻脸。正所谓挡人财路,如杀父母。
  “就我本人来说,降低关税不错。”史高治一边说,以便故意盯着摩根看,但是摩根什么表示都没有,“真没意思呀,还想逗他玩玩呢。”史高治一边这样想着,一边说:“但是对于整体来说,现在的确还不是靠降低关税来打入欧洲市场的时机。我觉得有效的措施有这样的。”
  “说来听听?”摩根说。
  “最有效的措施就是阳光下的土地。”史高治有点恶狠狠的说,“英国能以一个小岛,维持着世界上最大的工业,靠的就是大片的让它的太阳永不落下的海外领地。如果我们也有自己的海外领地,哪怕没那么多,也能解决不少的问题。如今有一个地方已经向成熟的苹果一样摇摇欲坠了。那就是古巴,危机已经在席卷欧洲,西班牙的日子更不好过了。在原来的古巴风潮之后,西班牙人对古巴的压榨放松了一点。这使得古巴人对于目前的妥协还能够容忍。但是危机会改变这一切,受到危机的影响,西班牙必须强化对古巴的压榨,于是新的革命肯定会爆发。只要我们找个理由加入进去,古巴就会落入我们手中,甚至不仅仅是古巴。西班牙根本就没有力量维系他的殖民体系了。而他居然还占据着菲律宾,这是绝对不合理的。击败它,夺取古巴和菲律宾,我们的日子就好过了。你觉得这个办法如何?”
  “我们的力量够吗?”摩根问道。
  “我们的工业力量碾压西班牙。”史高治回答说,“军事力量嘛,可以先大规模扩军备战,迅速挖通巴拿马运河。让两洋舰队可以相互支持,就是英国也无力阻止我们的行动。而扩军本身也是在扩大需求,就像是贷款一样。只要最后我们能胜利,就能赚大钱。”
  “很好的想法。我支持您的想法。而且一旦菲律宾落入了我们手中,我们就有了向远东挺进的基地。在那里有最后一块无主的大市场——中国。到那时,我们甚至可以提出一个新的政策,嗯,要不就叫‘门户开放政策’,我们凭借着在菲律宾的力量,就可以让英法同意在整个中国范围,我们所有国家都有进行贸易的权利。利益均沾,机会平等。这样我们就能有更大的市场,就能有真正的阳光下的土地。”摩根点点头说。
  第三百零三章 放长线
  格兰特总统在白宫和经济界领袖们共进午餐之后不久,一向在经济上一窍不通的总统就宣布了一个消息,他推荐他现在的财政部长鲍特韦尔先生担任最高法院法官一职,而他现有的职务将由著名的大富豪jp摩根先生担任。
  鲍特韦尔先生是个正直的人,他在整治此前的黄金弊案的时候,在案犯涉及到总统家族的情况下,依旧能铁面无私的公正处置,从而稳定了黄金市场的秩序。因此也备受称道。不过在这次经济危机面前,这位部长拿不出什么好的办法来。后来有传言说格兰特总统在和摩根先生密谈后,决定采用相对冒险的积极财政政策来刺激经济,其核心内容就是增加政府开支,用赤字财政的方式来刺激经济。
  鲍特韦尔先生坚决的反对这种奇葩的经济政策,他向格兰特总统指出,这样搞下去,肯定会把美国带入帝国主义战争的深渊中去。他坚决反对这样的做法。然后,他就被提名去最高法院当法官了。
  说老实话,最高法院法官这个位置绝对是个好位置。在美国的国家机器里,只是少有的几乎没人能管,而且任期终身的位置。最高法院有七名大法官,他们由总统提名,两院通过,然后总统再批准。一旦任职,除非两院以压倒三分之二票数认定他渎职,否则任期终生。而两院三分之二票数弹劾一个法官,这几乎是不可能的。更重要的是,担任大法官,是一个无上的光荣。因为一旦担任了这个职务,就可以被视为是美国宪法的守护者。
  因为大法官任期终生。所以很多时候,一位总统,根本就没有机会提名任何人担任大法官,因为最高法院的几位大法官都健在,他们的位置并没有空出来。不过前不久,有一位大法官因病去世了,于是格兰特总统手上就有了一个让所有阁员都羡慕不已的指标。在这个位的诱惑下,鲍特韦尔先生退让了,他表示愿意退位让贤,到最高法院里去当大法官。
  鲍特韦尔去最高法院其实还有一个目的,那就是改变最高法院的大法官的人员构成。南北战争之前,民主党呆在白宫的时候比共和党及其前身辉格党要多一些。再加上有好几位法官都是在民主党当总统的时候去世的,新的法官是由总统提名的,而民主党的总统,当然只会提名民主党的人。如今无论是在行政分支白宫,还是在立法分支国会,共和党都有着明显的优势,唯独在司法分支——最高法院那里,却是民主党人占有压倒优势。送一个名声好,能力强的共和党人进去,对共和党来说,也算是意义重大。
  既然鲍特韦尔去了最高法院。他空出的那个位置,自然就可以拿出来交给赞同格兰特的新举措的人了。只是这种“积极的财政政策”在此前没怎么出现过。为了不出偏差,所以jp摩根干脆就自己跳出来担任这个职务,开始了他这一辈子多次临时担任财政部长为经济救火的传奇。
  紧接着,格兰特政府就向国会提出了一揽子的所谓“特殊支出经费”的申请。要求国会批准政府向民间大量举债,用于国内的维稳经费,以及追加的海军造舰的费用。
  “海军制造军舰,就要大量的购入各种东西,钢铁、机械、燃油、军火等等等等,这样一来就能够拉动其他企业的发展,从而以他们为龙头,拉动整个经济的复苏。”面对着两院的质疑,格兰特是这样回答的。
  来自民主党的参议员梅斯指责格兰特违背了自由市场的原则,对其他企业不公。同时他还尖锐的问道:“等到国债到期了,总统先生打算用什么来偿还这样一笔债务?用政府的税收,那不就等于是在用所有纳税人的钱来补贴那些所谓的相关企业吗?”
  对于梅斯参议员的指责,格兰特总统的新财政部长jp摩根用非常尖刻的,甚至是无礼的态度回答说:“政府为全民服务乃是它的天职,难道有人认为我们在面对着无数陷入到贫困中的国民的困境的时候应该无动于衷,袖手旁观吗?政府的所有开支,所有采购都是本着公平公开的原则在自由的市场上进行的。所以并不构成对自由市场原则的破坏。现在国家的局势需要政府有更强的维稳能力,能更有效地在世界范围内保护我们的国民的利益。正难道不是在全民服务吗?难道所谓的相关企业就不是美国国民的企业了?难道在更稳定的社会环境,更稳定的海外市场中获利的仅仅只是所谓的有关企业?瞧瞧你对自由市场的狭隘的理解,你是个民主党人吧?作为一位国民选出来的议员,连这都想不明白,你不觉得羞愧吗?你要知耻,要知耻!”
  虽然作为政府官员,这样回答议员的质询绝对是有失风度的。尤其是“你是民主党人吧”这样的问话,更是理所应该的会激起所有民主党人的愤怒的,在后面的投票中,至少民主党议员肯定会团结起来反对这个方案的吧?
  然而此后投票的结果却出乎了梅斯议员的预料。那些该死的共和党人投了赞成票倒也罢了,居然还有不少的民主党人也投了赞成票。
  “该死的,这些家伙多半拿了摩根的钱!一定是这样!”梅斯这样想着。
  新的拨款计划就这样通过了,依据这份计划,美国海军将得到十条全新的大型战舰和更多的辅助性船只。为了不至于过分刺激到英国人,在这些战舰服役的同时,海军也会退役掉一些相关的军舰,整个海军的规模并不会随之扩大太多。
  海军部随后就战舰进行了招标,史高治和摩根手中的造船厂靠着经验和技术上的优势,不出所料的拿到了这十条军舰的制造合同。
  摩根—麦克唐纳造船厂的方案其实只是克利夫兰快速巡洋舰的而放大版而已。吨位被放大到了标准排水量五千吨,满载排水量六千五百吨的水平而已。换装了更大的蒸汽轮机,使得它的航速并没有下降,至于火力和防护方面,这种船甚至和克利夫兰级快速巡洋舰没什么区别。扩大的排水量几乎全都被用到增加航程和自持力上面去了。
  这样设计只有一个原因,那就是为了尽快服役。依据计划,这些军舰要在巴拿马运河通航后形成战斗力。而巴拿马运河公司也已经在准备开始工作了。
  这时候已经是1871年底了。在史高治的鸭堡里又来了几位东方的客人。要说这些人也算是史高治的老熟人了。带头的还是耶鲁的第一个华人毕业生容闳,和他一起的还有三位满清政府的官员。
  听说来了一些留辫子的男人,多萝西娅到来来了兴趣,跟着史高治一起接见了他们。相比容闳,这几个满清官员的态度就显得有些拘谨了。他们大多本着多说话多错,少说话少错,不说话不错的原则,基本上就不开口说话。不过从这种拘谨里,史高治就能看出,这些官员在坐着火车穿越了整个北美大陆之后,对于美国的辽阔和强大(当然,只是相对于满清的)印象深刻。
  这些人找上门来,为的是两件事情。第一件事情是安排此前史高治提议过的幼童留学的事情。这件事情经过李鸿章的努力,终于得到了慈禧太后的允许,开始正式实施。依据计划,容闳和这三个满清官员带着三十个粗通英语的孩子来到了克利夫兰。在那里,他们被分散送到了三十个美国家庭,其中大部分都是史高治的高级员工的家里居住,并在美国的小学里读书。因为美国的小学的经费绝大多数来自所在的社区的房产税和捐款。所以,有钱人的孩子读书的学校天然的会比穷人读书的学校条件好。住在这些人那里,就可以保证他们能得到相对更好的教育。将来他们还会在这里读中学,并最终报考美国的大学。
  史高治知道,这一批留学生,将来回到中国后,都会有不错的发展。而资助了这些人,就一定能让史高治将来在中国市场上有更多的优势。这也算是放长线钓大鱼了。
  至于第二件事情,还是向史高治订购更多的机器,尤其是发电机。对这个买卖史高治很感兴趣,但是他更感兴趣的还是技术标准。只要让中国使用了他的技术标准,那就意味着今后的各种扩展,升级都会有他的生意。这样的利益也许能持续上百年呢。所以史高治立刻就热情了起来。
  “容,你知道,电气革命就是从我们这里搞起来的。所以我们的发电、输电技术都是最为正宗的。你来向我们购买这些那就真的找对人了。嗯,你们不会向军火那样,美国的弄一点,英国的德国的也买一点吧?如果是这样,我可要提醒你,这样做是非常不合算的。嗯,容,你已经有好一阵子没在美国了吧?美国的输电标准和英国的,德国的都有所不同。所以如果你们都买,那就会发生相互冲突的事情了。比如说,我们美国,现在基本上都是再按照我们的标准,用220伏电压的交流电,而英国呢,既有交流电也有直流电,他们自己正乱着呢。德国人用的标准倒是基本和我们一样。只是他们的远程输电要使用我们的专利技术,所以用他们的东西会额外的贵一些。再说,你到欧洲打听一下就知道,德国货的名声可不太好,远远比不上英国货,当然更比不了我们。嗯,如果您们选择了我们,我甚至还能向你们提供一些更新的军事技术,嗯,比如说速射炮,就是德国人借以打败法国人的那种大炮。”
  第三百零四章 寂静的森林
  1872年新年刚过,一条船就在巴拿马东海岸的码头上靠岸了。从船上下来了一些穿着浅灰色的工作服的人,在他们的工作服的前胸上都绣着一个黄黑相间的雨伞的图案。当地人都认得,这是巴拿马运河公司免疫给水部门的标志。当年日本工人黄热病大爆发的时候,就是这些人负责工人营地的各种事物。如今带着这样的标志的人从新回到巴拿马,看来运河的开发真的要重新开始了。
  从这条船靠岸后,就连续不断的有更多的船只抵达。更多的人员,以及物资被运上了岸。然后工人们也开始陆续抵达。和上次不一样,这次的这些工人,主要都是白人了。
  史高治原本还是想要用日本工人或者干脆就用华工的。因为无论是日本工人还是华工,用起来都比白人,哪怕是最便宜的爱尔兰白人便宜。而且这次有了ddt,应该不会出现大规模的伤亡事件。所以哪怕是用华工,史高治觉得,也不会有什么大问题了。
  然而,事情的发展却有点出乎史高治的预料。在日本,维新政府上台后,将巴拿马运河大量日本工人死亡的事情作为幕府卖国的重要罪证加以宣传,结果,等史高治的人再次找上门去的时候,日本政府的开价就高了一大截。至于中国,本来招点工人出来,也不算难。甚至于运作得也差不多了,但也不知道怎么搞的,满清国内突然出现了一些政治变故,一帮子所谓的“清流”借着这个事情攻击洋务派卖国,然后,嗯,至少短时间,华工是指望不上了。能用的当然只剩下爱尔兰人和黑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