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PO18文学 > 穿越重生 > 男儿行 > 第158节
  朱重九轻轻喘了几口气,旋即再度将目光转向众参谋,“大伙继续,半个时辰之内,我需要一个完整的出兵方案。洪三,你去同知吴指挥使。让他立刻着手做出发准备,今日午时全前,杀奔象州…”
  “是…”徐洪三上前接过令箭,快步跑出行辕之外。
  众参谋则立刻在大堂中央的地面上,用沙子摆出舆图,开始制定整个作战方案。,
  自打去年五月自立门户那一刻起,朱重九一直极力模仿记忆中数百年后的军队情形,建设和完善淮安军的参谋制度。如今参谋部经历了一年多的运转,早已渐渐走上了正轨。不需要任何人督促,就围绕着最新战斗目标,全速开始运转。
  “昨夜敌将不战而逃,仓促之间,不可能清楚我军到底來了多少兵马。主公不妨命斥候向高密、莱阳、潍州等大肆出动,制造我军即将分头攻略这几个地方的假象。令周遭的敌军,谁也分辨不清楚我军的真实意图…”
  “胶州的府库里,还存着许多元军旗帜和号衣。主公不妨令大伙穿在身上,装作奉买奴之命,前往象州加强粮库防守。如此,沿途即便有心向蒙元的豪强看见,仓促之间,也难辨真伪。当其弄清楚我军真实身份,再给益王去报信时,象州已经落入了主公囊中…”
  “潍水虽然行不了巨舰,但我军途经下游时,不妨以益王之名,将沿途看到的小船尽数征用。一则可更好的封锁消息,二來可以用小船首尾相连,组成浮桥,将大军尽数运到河西。从敌营背后,出其不意发起进攻…”
  “我军当中,如今亦有不少蒙古人和色目人。主公可令其自组一队,以为前锋。届时敌营中的驻屯军分不清哪个是他们的真正主人,必将不战而乱…”
  。。。。。。
  众参谋你一言,我一语,在极短的时间内,就将一场仓促决定的奇袭战,谋划成型。把个耶律昭看得眼花缭乱。目瞪口呆。只觉得,自己完全是站在一只庞大的怪物面前,眼睁睁地看向他磨亮牙齿,眼睁睁地看他扑向猎物,然后,却无法保证这头猎物会不会将牙齿对准自己。
  如果真的有那么一天,契丹人在淮安军面前。。。。。。。想到日后群雄逐鹿,耶律昭忽然不寒而栗。沒任何获胜希望,耶律家上下再努力,都无法追上淮安军的脚步。那已经不再是下手早晚的问題,而是,双方根本就不属于同一物种。
  再凶猛的野狼,遇到老虎,也只有成为干粮份。而耶律家,恰恰就是前者。猛然间,耶律昭的心脏就往下沉,往下沉,沒完沒了地往下沉。这一刻,他真的不知道自己今天的行为,到底是对了还是错了。不知道未來的耶律家,出路到底在哪一方?
  第三十六章 族群
  接下來的小半个时辰里,耶律昭就像活在梦里。浑浑噩噩地在地图上标出最平坦的一条道路,浑浑噩噩地答应带领淮安军特别抽出來的一营精锐去与释嘉纳交涉购粮,浑浑噩噩地答应带人去替淮安军筹集店铺伙计穿的衣服,浑浑噩噩地从大总管临时行辕走出來,浑浑噩噩地走在胶州城充满海腥味儿的街道上,两眼一片茫然。
  事实上,他比这辈子任何时候,都要清醒。然而,越是清醒,他越恨不得自己立刻昏迷过去,彻底变成一个白痴。蒙元朝廷是一头已经年老的狗熊,淮安军是一头刚刚长出牙齿的乳虎。老熊和乳虎争锋,作为孤狼的契丹人无论站在哪一方,最后恐怕结局都不会太好。
  但是,他却又鼓不起勇气,推翻先前跟朱屠户的约定。正所谓自家人知道自家事,经历了大金、大元连续两个朝代数百年的刻意消弱,如今的契丹人,早已不是祖辈那种纵马高歌的热血男儿。
  他们当中的绝大部分,早已变得如北方的汉人一模一样。刀子砍到脖子上时也不知道反抗,只懂得跪在地上,哭泣求饶。他们当中绝大多数人,早已不懂得如何用刀,不懂得如何开弓放箭,耍弄起阴谋诡计來却个个精熟无比。如果得不到淮安军的火器和教官,耶律昭相信,即便自己的家族和鲁王联合起兵时,能打朝廷个措手不及。妥欢帖木儿随便派一名悍将前來征讨,就能将大伙打得落荒而逃。
  那种孱弱,早已不仅仅表现在体质上,而是经过两百余年的日积月磨,深深地刻进了契丹人的脊髓深处。毕竟,在过去那两百多年中,有血性的契丹人被统治者杀了一批又一批,很难留下自己的后代。而越是奴颜婢膝者,在女真人和蒙古人的统治下活得越滋润,越能保留自己的传承。
  “一二一,一二一,一二一。。。。。。”一伙巡街的淮安士卒迈着整齐的步伐,在伙长的指挥下,与他擦肩而过。耶律昭激灵灵打了个冷战,目光迅速落在队伍中最后一名士卒的后背上。然后,又迅速将目光收了回去,垂着头,继续迈动沉重的双腿,朝商号的库房蹒跚。
  走在队伍末尾那名士兵看上去很年青,动作也远不如其他同伴那样整齐协调。很显然,此人入伍的时间不是很长,也许只有短短一两个月。还沒來得及完全适应淮安军整体的节奏。但是,耶律昭却从此人身上,看到了同样的自信与骄傲。
  他在努力适应作为一个人,而不是一头牲畜活着。他在努力跟紧自家队伍,努力抬头挺胸。也许是有人教他这样做,也许是潜移默化。但无论如何,他都已经将头抬了起來,都开始学着以平视的角度,看待自己和周围的人。一旦他们直着腰杆走路成了习惯,外力就再难让他们的腰杆重新弯下去。哪怕是死…
  同样的精气神,在眼下辽东那些契丹人身上,耶律昭却很少看到。包括自己家族中,那些始终未曾忘记祖先荣耀的同伴们,在狂热的同时,眼睛里头也经常充满了谦卑。对族长,对上司,对前辈。。。。。,林林总总,无论走到哪里,都会遇到需要他们屈膝弯腰的地方,不是对着蒙古人,就是对着同面孔的契丹人。
  “耶律掌柜,小心些,前面有个水坑…”不忍看着耶律昭继续在街道上梦游,奉命前來协助他一道取衣服的斥候团长俞廷玉伸手在其腋下搀扶了一把,低声提醒。
  “啊,噢,噢,草民看,看到了。多,多谢俞大人…”耶律昭又是一个踉跄,伸手扶住路边的柳树。
  “要不要给你叫一副滑竿來?看耶律掌柜这模样,估计是昨天一整夜都沒睡好…”俞廷玉用力帮他撑稳身体,将头凑过來,关切地询问。
  “不,不用。就到了,前面转过弯去就到了…”耶律昭哪敢在后者面前装什么大爷?抬手抹掉额头上的汗珠,讪讪地回应。
  “那咱们就抓紧一点儿,别耽误了队伍出发。”俞廷玉的手臂再度稍稍用力,将耶律昭“托”离路边的柳树。临行前虽然朱重九沒有明着交代,他却知道,自己必须负责“照看”好耶律昭。不但要从此人手中借到足够的衣物,而且要努力避免此人临时反悔。
  “就到了,就到了。俞将军请跟在下來…”感觉到腋下那双大手上传來的力量,耶律昭又擦了一把汗,努力让自己走得更快。
  后悔药肯定沒有地方买了。事到如今,他也只能走一步看一步。好歹朱屠户素有“佛子”之名,从不喜欢诛杀放下武器的对手。万一将來耶律家成不了事,凭着此番帮忙带路建立起來的交情,倒也不用担心被他赶尽杀绝。
  把事情往好的方面一想,他的双腿上多少又恢复了些力气。回过头,看着搀扶着自己的俞廷玉,带着几分试探意味询问,“俞将军好像是北方人吧,听你说话的口音,跟草民家乡那边很相似。”
  “我武安城长大的,距离辽东的确不远。另外,不要叫我将军,我只是个光牌校尉,照着将军,可是差了不少级呢…”俞廷玉憨憨地笑了笑,在回答对方的问題之余,大声纠正。
  不像蒙元和其他红巾军那边,将军的头衔满天飞。淮安军这边,能称为将军的,只有几个指挥使。像俞廷玉这种刚刚晋升的团长,勋官只为翊麾校尉。标志极为明显,红铜护肩上光溜溜一片,不带任何装饰物。
  “草民,草民是个外行,看不懂,看不太懂贵部的军职。”耶律昭目光迅速从俞廷玉肩膀上扫过,揣着明白装糊涂。
  “说实话,最开始我自己都沒弄懂。但慢慢习惯了,才明白这种标志的好处在哪儿…”俞廷玉继续憨憨地笑着,目光里充满了友善。“咱们大总管做的很多事情,都是这样子。一开始大伙都不懂,但只要跟着去做,保证慢慢就能看出好处來…”
  “噢…大总管当然是远见卓识…”沒想到在俞廷玉眼里,朱重九的地位如此高。耶律昭又愣了愣,口不对心地敷衍。
  俞廷玉笑了笑,也不跟他计较。做过一呼百诺的少郡王,又做过很长时间沒有任何人身自由的奴隶编户,他早已被命运磨砺成了一块礁石。根本不会在意,那些水面上的浮华和喧嚣。
  “那,那俞校尉,怎么又到了淮扬?”但是,耶律昭却不想放过这个机会,继续低声试探,“您老别怪,草民,草民只是好奇。草民,草民昨天听多图少爷喊,喊贵公子叫什么帖木儿…”
  “还能有什么原因,得罪了大元皇家,被贬到了洪泽湖上扛石头呗…”俞廷玉早就猜到对方话里有话,抽回手,笑着耸肩。“你听得沒错,我们父子是蒙古人。不但是蒙古人,还是正经八本的老汗嫡系,玉里伯牙吾氏。”
  “你,你是,你是武平,武平郡王的后人…”他回答得平平淡淡,耶律昭却被吓得两眼发直,转过身,手指哆哆嗦嗦,“东路蒙古军万户府元帅,不花铁木尔的后人…你,你居然还好好的活着?”
  “长生天保佑,侥幸沒死…”俞廷玉又耸耸肩,好像已经很习惯了别人的惊诧。“沒错,在下就是玉里伯牙吾氏的秀一,故元东路蒙古军万户府元帅,知枢密院事,敕封武平郡王,不花铁木耳家的少王爷。耶律掌柜,细算起來,咱们称得上是半个老乡…”
  “你,你。。。。。。”虽然早就知道俞廷玉父子是蒙古人,耶律昭心中依旧天雷滚滚。武平郡隶属于辽阳行省,东路蒙古军万户府驻扎在武安,乃蒙元朝廷用以弹压草原各族的重要力量。将士们都是一人三骑,万一接到朝廷命令,五天之内,就可杀至辽阳城下。
  一个手握重兵的亲信大将之后,如今竟“沦落”到在朱屠户麾下当一个小小的翊麾校尉,并且心甘情愿的地步?这大元朝,如果再不亡,还有天理么?这朱屠户,到底有什么本事,连不花铁木耳的后人都甘心受其驱策,甘心调过头來,反噬自己的同族?
  “别那么一惊一乍的,都是老辈子的事情了。你不问,俞某自己都快想不起來了…父辈祖辈们的荣耀,关我等什么事情…人啊,总不能活在过去里…”俞廷玉又笑了笑,带着几分奉劝的意味补充。
  “可,可你毕竟,毕竟是玉里伯牙吾氏…毕竟,毕竟是钦察国。。。。。”耶律昭无论如何也不敢认同对方的说辞。指着俞廷玉的鼻子,身体颤抖得如同风中荷叶。
  将心比心,俞廷玉可以不以玉里伯牙吾氏的昔日辉煌为荣。如今的契丹族中,肯定也有许多人早已忘记了赫赫大辽。那样的话,他这半辈子苦苦追寻的耶律家复国,还有什么意义?即便勉强把反旗竖起來,究竟还能够有几人肯誓死相随?
  “那都是过去了…”俞廷玉这辈子经历坎坷,看问題,远比耶律昭这个生意人清楚。“因为我是玉里伯牙吾氏的后裔,所以我全家就不能继续留在草原上,生生给调到胶州來掌管根本不熟悉的水军。然后,因为皇上沒忘了我玉里伯牙吾氏,有司就可以硬安个罪名,把我一家老少贬成贱籍,去洪泽湖畔搬石头修大堤。呵呵,我玉里伯牙吾氏当他孛儿只斤为同族,他孛儿只斤氏拿我玉里伯牙吾氏当过同族么?如今,他孛儿只斤氏要亡国,跟我玉里伯牙吾氏有什么关系?”
  一番话,说得声音虽然低,却字字宛若惊雷,炸得耶律昭不停地东摇西晃。“可你,你毕竟是蒙古人啊…朱,朱总管虽然待你有知遇之恩,却,却终究是个,是个汉人…”
  “俞某愿意追随朱总管,却不只是因为知遇之恩…”听着对方有气无力地质问,俞廷玉笑了笑,双目明澈如水。类似的问題,他早就想清楚了,心中已经沒有半点困惑。“他从不不曾因为俞某是蒙古人,就把俞某高看一眼。也从不曾因为俞某是蒙古人,就把俞某视为异己來多加提防。他甚至连俞某长相和口音都沒在乎过,喝罪了酒之后,一样抱着俞某叫兄弟。”
  深深的吸了一口气,这个尝尽人间冷暖的蒙古汉子,眼睛里隐隐已经有了泪光。他知道耶律昭心里,肯定有着和自己以前一样的困惑。他早就想清楚了,也愿意与对方分享。“有一次朱总管喝醉了,曾经亲口对俞某,对当场所有弟兄说,无论蒙古人,色目人还是汉人,所有人其实都是长生天的孩子,生而平等。”
  猛地仰起头,他的声音听在耶律昭耳朵里头,瞬间大若洪钟,“大总管,大总管亲口说过,我们每个人生來都是平等的,不该有高低贵贱。区别他们的只应该是本事、学问和品行,而不是流着谁的血脉,长着什么样的头发,什么样的眼睛。如果这就是他将來要建立的国家,俞某是蒙古人和是汉人,届时还有什么区别?如果这就是他所说的革命,俞某即便把这条命卖给他,也百死无悔…”
  注1:几句題外话,酒徒一直认为,民族团结的最佳途径,是各民族平等相待。而不是人为地制造差别,搞什么狗屁两少一宽。当然,酒徒看问題向來是草民视角。比不上某些大人物高瞻远瞩。所以只能在故事里提一提,以佐酒耳…
  第三十七章 平等之惑
  “平等?”耶律昭可以保证,自己这辈子绝对不是第一次听到这两个字。但是,从沒有一次,如今天这般响在他耳畔宛若惊雷。
  这不是佛家说的众生平等,也不是十字教中的造物等价,而是现实世界中,人和人之间的彼此认同。每个人生來都是平等的,无论流着谁的血脉,长着什么样的头发,什么样的眼睛…
  “这怎么可能?”几乎出于本能,耶律昭就想反驳这种歪理邪说。沒有高低贵贱,天下肯定一片大乱。提出这种观点的,如果不是白痴,肯定就是一个疯子。从上古至今,任何一个朝代,任何一个族群,都不可能做得到…
  但是,心中却同时有个声音在倔强地告诉他,这沒有什么不对。沒有愿意生下來就低人一头,也沒有谁愿意子子孙孙永远为奴为婢。如果真的有那么一天,决定人的能否受尊重的,只是他们的学问、能力和品行,而不是他们是谁的种,属于哪一族。契丹人立不立国,还有什么分别?
  退一万步讲,哪怕这种“歪理邪说”能兑现一半儿,脚下这片土地也会变得和原來完全不同。
  那时候,蒙古人、契丹人、汉人和苗人的孩子,可以一起骑马,一起放歌,一起读书识字,彼此之间亲若兄弟。而不是互相仇恨,互相奴役,互相残杀。无谓地一批接一批死在战场上,成为无定河中一具尸骨。
  那时候,无论他乘船到哪里做生意,都可以大大方方地说出自己的姓氏,大大方方地抬起头來看着别人的眼睛。无论对方的瞳孔颜色是漆黑、黄褐还是与自己一样的深灰。
  那时候,每个契丹人都不必被强迫征召入伍,去几万里外为宗主作战。致死,都无法理解这种战斗对自己的家乡父老有什么意义。
  那时候。。。。。。
  “啊……”猛然,耶律昭仰起头來,嘴里发出狼一样的嚎叫。随即用力晃了几下脑袋,撒腿向前跑去。
  “这是歪理邪说…歪理邪说,朱佛子故意让他手下人说给老子听的,老子不能上当…”一边跑,他一边告诫自己,无论如何,都不要相信这种花言巧语。朱佛子出身于红巾贼,而红巾贼最擅长的就是蛊惑人心…俞廷玉虽然是个蒙古人,但早就成了朱佛子的虔诚信徒。所以,从他嘴里说出來的话,一个字都不能相信…
  “啪啪啪,啪啪啪,啪啪啪…”身后传來整齐的脚步声,如同阴魂一般对耶律昭纠缠不放。俞廷玉跟上來了,还带着十几名淮安军精锐。他们都不再多说半个字,然而,他们却用实际行动,清晰地告诉了他,现在想要反悔已经來不及。
  耶律昭沒勇气反悔,哪怕此刻心神再混乱,也不敢推翻答应过的事情。对于淮安军來说,他的帮助不是唯一选择。而对于耶律家,能不能搭上朱佛子这条线,结局却完全不一样。
  “掌柜…”“行首…”几个商行伙计冲出來,伸手扶住耶律昭,惊慌失措。从早晨到现在,他们一直在苦苦等待自家掌柜与朱屠户的交涉结果。沒想到,最后却看到前者如此失魂落魄地逃了回來。
  “赵四,准备,准备衣服,一百六十套伙计穿的衣服。先从咱们自己人身上扒,不够,就到外边去买。快,一刻钟之内,必须准备停当…”站在自己人当中,耶律昭总算又恢复了几分精神。一边弯下腰大口大口的喘气,一边急切地吩咐。
  “掌柜,他们。。。。。?”大伙计赵四迟疑着答应,目光看向在不远处主动停住脚步的俞廷玉等人,满脸戒备。
  “要你去就快去。不该问的别问…”耶律昭粗鲁地发出一声怒叱,然后又长长的吐气。平等?狗屁…如果老子沒这个掌柜身份,手下伙计凭什么听老子的?姓朱的一定是喝多了,才说出如此不着边际的话。对,刚才俞廷玉也说过,这些话是朱屠户喝醉之后跟他说的…
  想到这儿,耶律昭终于将自己的心神从混乱中摆脱了出來,开始着手给伙计们分派任务,“王三、徐六,你们两个去通知胡帐房,今天下午把货物清点一遍。每天开始装船,出发前,把账本和货单交到市易署查验,按十抽一交税金。”
  “刘一手,苏老七,你们两个负责通知其他几个商号,愿意跟咱们一道走的,七天后扬帆出港。走之前自己去淮安军那边把税金问題解决清楚,别拖拖拉拉。到时候走不了,老子绝对不会等任何人…”
  “小李子、张狗剩,你们俩跟着大刘,下午去码头,把咱们家的船都认领回來。淮安军的老爷们说了,该是谁的就是谁的,他们不会拿任何人的东西。要是看到无主的船,你们也主动跟淮安军的老爷们提醒一声。别让船只和货物都在水里头泡着,白白糟蹋了东西…”
  “许虞、郑二宝。。。。。。”
  他是个浸淫于海上贸易多年的老手,一旦将心思全都转回本行上,就变得越來越镇定。不多时,就又变回了原來那个心怀沟壑的张大掌柜,将商号里的一切事务安排的井井有条。
  周围还有其他几家做海贸的同行,一直在探头探脑地四下打探风向。当发现胶州城里根子最深的张氏货栈,竟然准备带头向淮安军交抽水。也迅速收起那些不切实际的想法,把自家的帐房和伙计组织起來,准备亦步亦趋。
  当然,这其中肯定会有人会在账本和货物清单上做手脚,以期蒙混过关。也肯定有人还会试图去贿赂淮安军派出來的收税小吏,盼望后者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并且这些传统花招,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还有可能大行其道。但对于胶州城所有海商來说,以往那种连报备都不用,装好了货物直接扬帆就走的好日子,肯定是一去不复返了。这个天然的深水良港,从今天开始,与淮扬三地一道,彻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哪怕城内的很多人,心里还充满了抵触、怀疑和迷茫。
  作为海商们的名义行首,耶律昭沒时间,也沒能力,控制麾下其他各家商号内部具体的运作。在以最快速度安顿好自家内部事务之后,他带着几个心腹伙计,以劳军为名,抬起临时收集起來的衣物,快速返回了大总管行辕。
  凭借在家族内部和在商场上摸爬滚打了三十余年的丰富人生阅历,经历了最初的混乱和迷茫之后,他已经将闯进自己心头那些有关“人人生而平等”的异端邪说,彻底驱逐了出去。但是,他却代表着自己的家族,更坚定的与淮安军站在了一处。如果朱重九的那些无稽之谈注定要落空的话,耶律家正好趁机取而代之。而万一,当然,这种可能性根本不存在。万万一,姓朱的把事情做成了呢?这对耶律家又有什么害处?与其挡了他的航路,被他撞得粉身碎骨,不若站在岸边,看他风头浪尖,且沉且浮。
  抱着姑且观之潮的心思,耶律昭不折不扣地兑现了自己的承诺。朱重九见他动作利索,也投桃报李,直接命人从战舰上卸下两门正在服役的六斤炮來,装入木箱,送上了耶律家的货船。双方间的关系,在彼此刻意的经营下,迅速升温。待到大军出发时,已经隐隐有了一些“如胶似漆”的味道。
  得益于耶律昭这匹识途老马,在预先制定行军方案时,参谋尽可能地避开了靠近州县和巡检司的地方。并且对可能遇到的各种突发情况,都给出了应急措施。所以,一路上,众人走得极其顺利。基本上沒遇到任何骚扰,偶尔有一两个不开眼的“短命鬼”,也被老练的淮安军斥候迅速干掉了,谁也沒机会将警讯传递出去。
  第一天下午走了四十里,第二天上午则是五十里,到了第三天下午申时,大军已经渡过了潍水,神不知鬼不觉來到了目的地的上游二十五里处,一个叫做郭家屯的地方。
  朱重九立刻命麾下将士原地休整,食用随身携带的干粮和淡水,做偷袭前的最后准备。俞廷玉则带着一群精挑细选出來的勇士,开始更换借來的衣服,准备提前混入敌营当中。
  看着大伙一个个神采奕奕的模样,耶律昭忍不住心中困惑,悄悄拉了距离子最近的俞通海一把,低声问道,“非得今天就去么?一天半走了一百二十多里地,古语云,五十里而争利,,必蹶上将军…”(注1)
  “废话,多耽搁一天,敌军就多一份提防…”俞通海毫不客气地白了他一眼,继续朝自己身上套借來的伙计衣服,“古人那话,不可全信。他说日行五十里,弟兄会丢掉一半。你回头数数,咱们淮安军,一共才掉队了几个?”
  “哦,的确,草民糊涂了…”耶律昭扭头看了看淮安军整整齐齐的队伍,做恍然大悟状。“你们淮安军,经常走这么远的路么?我是说,我是说在平时训练当中,也这么走么?”
  “这是短的…一天一百里的急行军都练过不知道多少回了…”俞通海又看了他一眼,满脸骄傲。
  “果然是精锐之师…”耶律昭闻听,立刻抚掌而叹。
  谁料俞通海却根本不吃他这一套,翻了翻眼皮,不屑地说道:“这算什么啊。你真是少见多怪。我家大总管说过,有一支铁军曾经冒着大雨,昼夜行军二百余里,然后把拦路的敌人打了落花流水。人家那才是真正的精锐,咱们现在,还差得远着呢…”
  注1:此语出自孙子,原文是:五十里而争利,则蹶上将军,其法半至。
  第三十八章 夺营 上
  一昼夜行军两百余里,还能击溃以逸待劳之敌?这种神话,耶律昭才不会信以为真。要知道,耶律家可是地地道道的将门,族中精英子弟打小就被要求熟读兵书战策。而像他这种顶尖苗子,更是被当作帅才重点培养,古今经典战例个个倒背如流。却从沒听说过,哪个古代名将,敢带领队伍狂奔百里以上与敌手交兵…
  但是俞廷玉父子却信,刚刚从芝麻李麾下投奔过來的路礼也信,被临时挑选出來扮作伙计的那些淮安精锐,更是对朱重九所说的每一个字都深信不疑。他们不但相信有这样一支铁军的存在,并且还誓言以其为楷模。匆匆吃完了干粮和冷水之后,就主动起身整队,准备按原计划赶赴敌营。
  “疯子,一群疯子…”耶律昭心中腹诽,却不得不在众人的搀扶下爬上马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