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PO18文学 > 穿越重生 > 八零年代女首富 > 八零年代女首富 第194节
  她眼睛还盯着外面的货车,闪闪发亮,“这回是啥好东西啊?能给我们多少货?”
  汽车兵已经搬了个箱子下来。
  周秋萍打开箱子,示意售货员看:“衣服,都是部队被服厂生产的。上次我到你们这儿时就发现你们好像没衣服卖。”
  没有几个女人能够抗拒新衣服的诱惑力,售货员已经迫不及待地将衣服一件件拿出来看,眼睛珠子盯在上面挪不开,随口回道:“是啊,我们这边卖布,大家都扯了布回去做衣服。”
  不过说实在的,如果让她选,她更想买成衣。因为乡下做衣服,来来回回就是那几个样子,哪里有城里直接卖的衣服漂亮。
  周秋萍完全了解这种心思,而且她的感受更深一层。
  上辈子她进城之后,好些年的时间她都不愿意扯布自己做衣服,而是直接买成衣。
  因为在八.九十年,对大部分老百姓来说,手工制作绝对不是私人定制的代名词,而是等于穷,买不起现成的商品。
  如果说坐在外滩喝咖啡对当时的她来说是一种优雅上层生活的象征,那么直接购买成衣,就可以在心中给自己暗示,自己是个城里人了。
  这种隐晦的心态,没当过农民,估计都没办法理解。
  售货员都将一箱衣服拿出来看了个遍,自己在心里挑了好几件。那件灯芯绒的裙子她自己喜欢,再热一点点就可以穿。那条裤子可以买给丈夫,穿着可板正了。还有公公婆婆和爹妈,一人一件,谁都不吃亏。
  她有点不好意思,将周秋萍拉到边上,小声询问:“能给我个出厂价吗?我多拿几件。”
  周秋萍笑道:“给供销社的都是出厂价,这是价单。后面你们加多少钱卖自己决定,这我不管的。还是老规矩,如果衣服放在这儿三个月还卖不出去,我原价回收。”
  祝嫂子和毛嫂子旁边听得下意识地想抽凉气。乖乖,好大的手笔,人家做她的生意是稳赚不赔,最起码也不至于折了本。卖多少赚多少钱,一点也不亏。
  售货员都感叹:“还是跟你们部队做生意好,真是大气。你等一下,我汇报一下我们领导。”
  她话音刚落,供销社主任已经从办公室出来了,笑着和周秋萍打招呼:“周经理呀,你来我们这儿叫蓬荜生辉,你真是越来越气派,就跟大明星似的。这就是你说的衣服?”
  今天上午,她给自己打电话的时候,供销社主任就感觉自己可能要捡宝。
  现在看了衣服,他在心中先满意地点头,不错,不是乱七八糟的货,伸手摸摸布料,就知道是好的。
  周秋萍顺手将价单递过去,笑道:“我不跟你还价啊,都是出厂价。要是卖不好,回头我们还回收。”
  供销社主任也笑:“瞧瞧你这话说的,肯定能卖好。先前的电子表卖的多好啊,只要货好,我们镇上的人还是很识货的。”
  他话音刚落下,外面就来了个年轻小伙子。他本来是进门买烟的,看到卖布匹的柜台旁刚挂起来的裤子,立刻起了好奇心:“这是要卖吗?”
  “是啊。”祝嫂子下意识地推销生意,“部队服装厂出来的衣服,质量没话说。”
  周秋萍也笑着张罗:“你要不要试试看?我给你把帘子挂起来。”
  售货员看她跟变戏法似的,从车厢里拿了布帘出来,就这么一搭一挂,弄出了个小小的隔间,起码人在里面换衣服是不成问题了。
  供销社主任在心中暗叹,这要说起做生意,城里人的确比他们厉害。看看,来卖个衣服,人家不仅带衣服,连衣架子衣撑都一并带到。甚至连顾客想试穿没地方的问题都考虑到了。
  啥都有了,人家本来不想买的,都不好意思不看看了。
  那小伙子换了新裤子出来,自己先笑了:“不行,太长了,我穿的都扫地了。”
  毛嫂子不假思索:“没关系,我给你把裤脚挽上去,等以后嫌短了再放下来,一点也不耽误。”
  小伙子乐不可支:“我还有嫌短的时候啊,我又不长了。”
  周高氏脱口而出:“大小伙子,二三十岁都要蹿一蹿呢,说不定明年你就嫌短了。”
  这小伙子就是中等身材,1米7出点头,在南方绝对不算矮,但也谈不上多高。现在叫人这么一说,他美滋滋的,下意识地就问了:“这条裤子怎么卖?”
  这回周秋萍只是笑不说话,伸手指供销社主任:“那你得问他们,我不知道。”
  主任赶紧扫进价单,在那基础上加了5块钱,直接往外面卖。
  那小伙子听了价格,感觉跟自己去县城看的价格差不多,相当痛快地点头应下。
  只不过他是出门买香烟的,身上没揣这么多钱,直接跑回去拿钞票了。
  毛嫂子到这会儿才忐忑不安,小心翼翼地解释:“我刚才嘴巴一快,就说了。”
  周秋萍笑道:“没事儿,急顾客之所急,想顾客之所想嘛。”
  供销社的主任也点头:“是应该的,总不能让人穿着不合身的裤子在外面跑。”
  他张罗着,“缝纫机有吗?有的话,搬一台放在这里吧,到时候帮客人改改衣服。”
  现在他们供销社多劳多得,谁手上卖出去的东西多,后面奖金拿的就高。所以虽然总共也没几号员工,但大家的积极性相当高。
  听领导说要搬缝纫机过来,收货员不仅没嫌领导多事,反而积极出主意:“有一台,仓库那边就有,我搬过来吧。”
  汽车兵一听,哪里能让女同志干这种体力活,赶紧过去帮忙。
  所以等到那小伙子拿了钱过来时,毛嫂子就当场给他处理裤脚。
  周秋萍抬手看了眼表,跟人打商量:“毛嫂子,你在这边先忙着,我们再跑个供销社,回头来接你,你看行吗?”
  能有勇气“叛变”领导,跑出来自谋出路,毛嫂子本来就是胆大的人,这会儿也不怕自己一个人人生地不熟的,直接点头答应:“行,没事儿,我等你们。”
  今天是中午才出的门,一下午的功夫,大家紧赶慢赶,也就跑了三家镇上的供销社。好在一切顺利,对方看过货之后,都没二话,直接要了。
  祝嫂子有些恍恍惚惚,下意识道:“没想到这么卖呀,我还以为赶集的时候卖呢。”
  周秋萍笑道:“我也想啊,可再一琢磨,这赶集从早卖到晚,晚上要怎么办?还不如直接批发出去,省心省事。”
  祝嫂子在心中暗叹,谁不想省心省事?可要能做到啊。没门路的话,你上哪儿批发东西去?周经理的确厉害,连供销社都有关系。
  车子返回第一家供销社,毛嫂子已经在门口等着。看到车子,她就挥着双手大喊:“这边这边。”
  待到车子停下,她迫不及待地问:“还有吗?幸子衫还有吗?”
  其实蝙蝠衫已经是早几年前在城里流行过的衣服。但这段时间本地电视台又开始播放《血疑》,带着被称之为幸子衫的蝙蝠衫又小红了一把。
  刚好现在开了春,乍暖还寒时节,大白天的穿件蝙蝠衫还是蛮应时节的。镇上有家工厂的年轻女工下班过来逛街,看到供销社把衣服都挂到门口了,便过来看。
  这一看,迟来的姑娘都相中了幸子衫。
  眼下大家没有撞衫的概念,相反的,关系好的姑娘还愿意买一样的衣服,来表示彼此间亲密。
  如此一来,供销社进的幸子衫就不够用了,所以毛嫂子才早早等在外面。
  周秋萍笑道:“还有几件,要吗?”
  供销社主任已经出来了,赶紧张罗:“再给我照着单子来一箱吧,省得你们来回跑。”
  按照他们搞销售的经验,今天东西卖的好,明天只会更好。因为明天供销社进了新货的消息就传开了,不管是想买还是想看热闹的,都愿意过来瞧一瞧。即便10个人里只有一个人掏腰包,那积少成多,加在一起的销售量也是很惊人的。
  他现在不做好准备,后面断了货,再等贸易公司给他发货;中间耽误的时间,人家就可能跑去别的镇上的供销社买了。真这样的话,岂不是白白放跑了客人?
  周秋萍痛快答应:“可以,今天我拿的货多,下回可不一定了。”
  主任被她这么一说,又咬咬牙狠狠心:“两箱,再给我来两箱。”
  祝嫂子和毛嫂子看汽车兵上上下下搬东西,瞬间面面相觑。
  怎么东西到了周经理手上,就都变得这么好卖呢。
  两人回了家,毛嫂子借口让祝嫂子到自己家里拿从老家带过来的干菜,关上门,小声和人感叹:“乖乖,这个生意也太好做了。”
  不过是一下午的功夫,几十件衣服,有上衣,有裤子,还有连衣裙,就哗哗的卖出去了。她也是从农村出来的,她头回意识到,原来在乡下衣服这么好卖呀。
  祝嫂子看了她一眼,同样感慨万千:“那也要能拿到货,能找到门路卖,人家愿意给你卖,卖不出去,你还有钱拿回头。”
  单是最后一点,就足够熄灭军嫂心中的那点小火苗。想跟人家长长久久地做生意,你三五件的往拿,根本不现实。再说人家都不认识你,凭什么相信你?卖不出去了,你又哪儿来的钱收回头?
  可见做买卖这事儿,门路人脉本金勇气,缺哪个都不行。
  所以,明明知道人家赚钱,也只能跟在边上喝口汤,徒有羡慕的份。
  祝嫂子谢过了毛嫂子的干菜,挥挥手,回自己家去了。
  起码她们现在算是有份工作了,也不用灰头土脸地捏着鼻子重新回去做打口磁带。要真到那一步的话,憋都要活活憋死自己。
  她开了自家房门,看到周秋萍正逗两个女儿玩,心中的羡慕油然而生。
  隐隐约约的,她脑海里浮现出个念头,什么时候自己能够像周经理这么潇洒就好了,好像无论什么事到了她手上都能举重若轻。人家愁得头都要掉了的困难,她轻轻松松就找到了办法解决。
  这才是自己真正想成为的模样啊。
  第185章 面试服务员
  周秋萍看到祝嫂子回来, 笑着跟人打招呼:“谢谢啊,今天辛苦了,我们先回去了, 明天还有地方要跑呢。”
  祝嫂子的婆婆看客人要走, 赶紧拿了自己做的咸菜饼给她们带上。她们婆媳都是巧手,做的咸菜饼都比别人好吃些。也就是普通的面粉, 中间加一点点咸菜, 特别香。
  周秋萍都觉得婆媳二人可以出去摆个摊子,就专门卖饼好了。
  她说笑了一回,见祝嫂子没接话的意思,便不多提,只再三再四地感谢祝嫂子的婆婆今天帮忙照应她家两个丫头。
  老人直摆手:“我哪照应了?我什么都没做,两个娃娃乖得很呢, 真是, 跟粉团子一样, 好玩的很。”
  她今天帮忙把人从托儿所接回来,就让她俩跟家属区的其他小孩一块玩, 根本用不着她带。
  “那也麻烦你了。”
  周秋萍打完招呼, 跟母亲两人一手牵一个丫头, 把两个快要玩疯的小姑娘带出了门。
  晚饭她们也不耐烦烧了,直接去食堂买了赤豆元宵和汤包,配上咸菜饼一块吃。至于两个丫头, 一人一碗烂肉面糊糊,两只小嘴就吃个不停。
  周秋萍跟阿妈确认:“明天你自己跟车过去行吗?我还有事。”
  周高氏本能地发慌, 可再一想, 就连司机和车都是她找来的, 女儿也跟人打过招呼了, 她不过把衣服送过去,又有什么好怕的呢?
  她鼓足勇气,点点头:“行,我把衣服送过去。”
  说到了卖衣服的话题,她又忍不住感慨,“你说这么好做的生意,被服厂怎么自己不搞呢?”
  祝嫂子和毛嫂子她们搞不清楚她家秋萍到底怎样跟供销社的人搭上的关系,她却心中有数。还不是以前卖电子表的时候跑出来的门路,打的还是部队贸易公司的招牌呢。
  那时候,秋萍和小余天天骑着摩托车出去跑供销社。哎,那个人也不用提了。可供销售的关系是真的跑下来了。今天还有售货员问上次那个解放军同志呢。可见印象之深刻。
  结果部队的人衣服卖不出去,却完全当供销社不存在一样。
  周秋萍咽下了嘴里的饼,笑道:“这有什么好奇怪的,他们之间各自为政,压根就没这个意识。再说了,他们一开始也想不到要把衣服卖到农村去。”
  从这个层面上来讲,80年代的确好挣钱。有关系有门路的人,只要有想法,基本都赚的盆满钵满。
  周高氏开始叹气,自我解嘲:“可不是吗?老农民哪有东西要买?”
  想当年,东西紧俏的时候,他们都是托知青回城时帮他们带东带西,因为东西都集中在城里。
  结果现在工厂生产的东西多了,卖东西的人习惯成自然,都忘了农村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