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PO18文学 > 综合其它 > 桓容 > 第479节
  黑色的长袖被风鼓起,动作之间,似大鹏振翅,即将扶摇直上,破开苍穹,直冲九霄。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击节声,歌声,马槊的嗡鸣,焰心的爆响,各种声音交织在一起,将人带至广袤的漠南草原,目睹铁蹄洪流,战阵森严。
  耳边尽是冲锋的号角,激昂的战鼓,喊杀声不绝。
  骑兵策马冲锋,刀刃彼此相击,铿锵有力。
  喊杀声震天,最终淹没在隆隆的马蹄声中。
  寒光闪过,刀锋划过脖颈,鲜血瞬息飞溅。勇士跌落马下,抓住最后的机会,拼着最后一丝气力掷出长矛,誓要与敌同归于尽。
  黄沙被血染红,烈日烘烤整片大地,蒸干刺目的暗色。
  死亡寂静无声,残酷而悲壮。
  广袤的草原,漫长的边界线,又有几座边城燃起狼烟,又有多少将兵吹响号角,又有多少百姓流离失所,家园被熊熊的烈焰吞噬。
  桓容握紧双拳,指尖攥进掌心,留下醒目的红痕。
  凝视篝火前的身影,眼前浮现战场上的一幕幕,心脏似被一只无形的大手攥紧,越来越紧,几乎喘不过气来。
  少顷,紧绷的感觉消失,失落骤然间袭来。整个人变得空落落,陷入一种无法言说的混沌和迷茫。
  “岂曰无衣……”
  歌声不断响起,一遍接着一遍,愈发高昂慷慨,壮烈铿锵。
  马槊舞得密不透风,人与凶兵融为一体,仅被锋锐扫到,都觉寒意逼人。
  伴随又一道劲风扫过,嗡鸣声戛然而止。
  修长的身影伫立在场中,衣摆无风轻扬,目光扫过,犹带着掩不去的煞气。
  歌声停了,唯有击节声未止。
  一下接着一下,融入夜色之中,莫名的带着一股悲壮和苍凉。
  乱世出英雄,山河存悲歌。
  无论长安还是建康,无论是北地豪强还是南地高门,皆身处乱世之中,见过太多的凄惨,遭遇太多的无奈,有太多的身不由己。
  遥想秦皇扫六合,汉武驱匈奴,巍巍华夏,勇烈之士无数,犯我大汉者虽远必诛!
  汉末烽火起,熊熊燃烧百年,中原离乱,五胡内迁,尸横遍野,饿殍难绝。
  这一切的一切,仿佛就在昨日,仿佛近在眼前!
  许久,宴上寂静无声。
  众人都没有出言,长安和建康文武同时陷入沉默。
  桓容突然起身,打破这份寂静。
  在众人的目光中,桓容舀起一勺美酒,缓缓注满羽觞,送至秦璟面前。
  “饮胜!”
  仅仅两个字,连称呼都被省略。
  两人皆是衮服冕冠,立于篝火前。
  不远处是赤焰飞跃,火星点点盘旋而起。
  半面被火光照得通亮,半面隐于昏暗,仅有旒珠和衮服上的金线时而闪烁,溢出道道彩光。
  秦璟反持马槊,猛然扎在地上。单手接过羽觞,仰头一饮而尽。
  待羽觞见底,桓容突然拱手,沉声道:“愿秦军大胜,逐胡贼,斩贼寇,荡平草原!”
  字字清晰,声声有力。
  自一国之君的口中道出,更有另一番深意。
  秦璟投桃报李,同样注满一觞酒,送至桓容面前,正色道:“借敬道吉言,请!”
  桓容当场饮尽,佳酿滑过喉间,方才后知后觉,秦璟递来的羽觞,正是自己送出的那只!
  两国文武不觉有异,受气氛感染,纷纷举杯相邀,不见之前的争强斗气,逐渐生出惺惺相惜之感。
  秦璟托住桓容的手臂,握住他的手,邀他同归上首。
  两国文武敬天子“深情厚谊”,不觉有任何不对,面楼赞许之色。
  觥筹交错之前,气氛更显得融洽。
  桓容回到席上,看一眼俊雅无双、压根不见方才煞气的秦璟,视线扫过下首被蒙在鼓里的群臣,最终抬头望向苍穹,忽然间发现,今夜的月色分外迷人,星光格外闪亮。
  至于仍握在腕子上的那只手,则被选择性忽略。
  第三百零八章 意外
  夜色愈深,篝火熊熊燃烧, 火星不断飞散, 见底的酒坛堆成小山, 宴上众人多有些许醉态,豪情逸兴, 愈发有几分恣意狂放。
  长安文武拊掌击节,先歌秦风无衣,后诵周南麟之趾, 颂秦帝英明善战, 秦军勇武豪迈, 征伐逐北,驱胡贼千里。
  建康文武不甘示弱, 接以大雅公刘, 古老的曲调, 词句中饱含先民的质朴, 另有一种开创基业的豪情壮志。
  “笃公刘,匪居匪康。乃埸乃疆, 乃积乃仓;乃裹餱粮, 于橐于囊。思辑用光, 弓矢斯张;干戈戚扬, 爰方启行。”
  郗超击节, 谢安起调,贾秉扬声。
  不比北地文武雄浑霸道,却有南地的丰饶和安民乐道。
  “笃公刘, 于胥斯原。既庶既繁,既顺乃宣,而无永叹。陟则在巘,复降在原。何以舟之?维玉及瑶,鞞琫容刀。”
  诗中赞颂先周时部落之长公刘诚实忠厚,不图安康享乐,带领部民开疆拓土,建立城池,种植渔猎,让部民安居乐业的丰功伟绩。
  诗中既赞先民的朴实勤劳,亦颂公刘的仁厚诚恳以及为君之道。
  “笃公刘,于豳斯馆。涉渭为乱,取厉取锻,止基乃理。爰众爰有,夹其皇涧。溯其过涧。止旅乃密,芮鞫之即。”
  比起秦风和周南,这首诗很长,曲调并不高亢,唱来十分平实,并不会予人奔赴战场,激昂慷慨,热血澎湃之感。
  然而,比起无衣的所向无前、壮怀勇烈,公刘蕴含的本固邦宁、迩安远怀,在乱世之中更显弥足珍贵,更加令人向往。
  古老的曲调,古老的诗词,悠长、质朴,交织在一起,随夜风飘扬。
  听在众人耳中,有一种难以言说的感动。
  无衣展示给众人的,是战场的壮怀激烈,是袍泽之谊,同仇敌忾;公刘传颂的则是开创基业,君笃臣诚,百姓安居乐业的和乐景象。
  纵然部落间仍有杀伐,即使城邦之间依旧存在战争,在公刘的治下,依旧是国泰民安、人寿年丰。百姓能够丰衣足食,不必受外族侵扰,更无须遭受颠沛流离之苦。
  之所以选择这首诗,并非是凑巧。
  除为应秦风之曲,更是在向长安展现建康的实力。
  秦帝固然英明神武,桓汉天子更能让百姓安居乐业。
  秦国固然兵强马壮,能征善战,所向披靡,桓汉亦有气冠三军之士,军队照样能保卫疆土,摧坚毁锐。
  勇悍固然可贵,然民为国本,粮为民本,桓汉收拢流民,开垦荒田,发展商贸,大力恢复生产,境内百姓多能安居,桓汉天子实为民心所归。
  双方实力在伯仲之间。
  他日一决天下,纵有精锐之师、熊罴之旅,没有足够的粮草供应,将兵炊骨爨骸,如何能有胜算?
  在场都是聪明人,稍微想一想,就能体会出这首诗背后的用意。
  长安文武神情不变,拊掌击节,随声附曲,心中却有些不是滋味。
  不服气,想要开口反驳,怎奈事实摆在眼前,实在无言可驳。
  北地连年遭灾,大旱蝗灾不绝,汉时丰产之地,如今却是是两岁绝收。
  长安的确没粮,商贸的发展速度也不及建康。遇上夏侯氏叛乱,财政更是雪上加霜。如若不然,也不会主动递送国书,请桓汉天子一会,向建康大批市粮。
  歌到中途,有长安文武面现黯然,秦璟略微沉眸,举觞敬桓容。
  桓容则是闹了个大红脸。
  究其原因,被当面这么夸,带头的还是江左风流宰相,被视为魏晋风流标杆的谢安,不脸红才怪。
  虽说夸着夸着就习惯了,可这样的场合,又是这首公刘,桓容实在有点撑不住。
  羽觞递到面前,一言不发接过,送到唇边饮尽,无意的舔了下嘴角,察觉秦璟饱含深意的目光,桓容转过头,耳根热度骤增。
  这一次,非是“夸赞”所致。
  一曲公刘结束,建康众人酣畅淋漓,长安诸人是什么心情,就不是前者需要考虑。
  篝火燃尽,酒宴已至尾声。
  桓容起身告辞,建康文武尽兴而归。
  秦璟率众人送到营前,目送桓容登上大辂,消失在夜色之中。
  队伍缓慢前行,车轮压过土路,吱嘎作响。
  沿途有府军打起火把,绵延成一条火龙,直通襄阳城门。
  冷月高悬,漫天星光挥洒。
  桓容坐在大辂中,遇夜风吹过,突然打了个机灵,仅有的一点酒意瞬息消散,荡然无存。
  谢安和郗超等人心怀舒畅,见月色正好,干脆推开车门,随意敲着车板,一下接着一下,极富有旋律。
  敲击的声音不断叠加,《大雅公刘》的歌声再次响起。
  歌声传入耳中,桓容微微一愣,下意识看向身后。
  月光下,马车前后相接,门窗俱开,车上之人皆是广袖高冠,不羁而歌。
  声音或高或低,或低沉沙哑,或有几分清亮,有得更带着酒意,交织在一起,并不十分整齐。
  然而,正是这份率性,这种洒脱不羁,才更加令人感动。
  有一瞬间,桓容动也不能动,只能定定的看着谢安的马车。对上长者智慧的目光,一股情绪骤然间涌上,似潮水一般,瞬间席卷全身。
  整个人被情绪淹没,身体快于理智,桓容站在大辂上,正色道:“诸公之意,朕定不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