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PO18文学 > 都市言情 > 重回七七种田养娃 > 重回七七种田养娃 第8节
  这年月的火车还是老式蒸汽机,烧煤的那种,有人专门负责往锅炉里填煤。
  遇到上坡,提前加煤,火车憋的直冒黑烟,吭哧吭哧爬上坡。
  从珠宝岗到仙人桥一共二十四五里路,中间停一站黄家崴子,沿零车速度慢,二十来分钟后,到了仙人桥。
  出仙人桥车站向西走五六里地,便到了大营公社所在地大营村,也叫大营大队。
  抚松地区有很多带“营”字地名的,大多数与人参有关。
  1910年,营口大参户谢太新雇工一百多人,在此地设立了比较大的棒槌营,故而后来此地就被人称作大营。
  小两口拎着东西刚一进村口,就被外头玩耍的孩子看见了,呼啦一下子,就围上来好多孩子起哄。
  “哦,哦,苏家二姐姐领着女婿回门喽。”一群孩子在那儿嚷嚷,闹得苏安瑛脸上通红。
  “好了好了,别闹腾,一人分给你们一块糖,一边儿玩去吧。”
  许世彦从兜里掏出一把糖果来,分给孩子们,不让他们瞎闹腾。
  如今这时候日子过得苦,得一块糖对于孩子们来说,快赶上过年了,高兴的直蹦。
  “快,赶紧去苏家报个信儿,就说二姐姐领着女婿回门了。”
  孩子头儿嘴里含着糖,含混不清的吩咐道。
  有俩男孩一听,嗖的一下就飞奔出去,吓得苏安瑛忙喊,让他们慢点儿跑,嘴里有糖别呛着。
  “没事儿,都野惯了的。”许世彦含笑摇头。
  这年月的孩子都在外面野,成天各处疯,啥都不在乎,皮实着呢。
  夫妻二人并肩往村里走,后头跟着一群孩子,路上不时遇见几个老头老太太。
  “哎呦,这不是老许家的三小子么?今儿这是陪着媳妇回门来了?
  好家伙,还带着这老些东西呢,难怪人家都说,老许家日子过好了,真不假。”有人感慨道。
  许家祖上是闯关东来到的东北,最初在宽甸青山沟乡银矿子村石家沟住。
  石家沟顾名思义,满地都石头,这山坡铲地,那山坡都能听见动静。
  土地瘠薄,粮食产量低,穷得很。
  都说是越穷越懒,这话还真是不假,许成厚年轻的时候,不光懒,还爱赌。经常出去耍钱,十天半个月见不着人影儿。
  耍钱赢了就买一大堆好吃的可劲儿造,输了回家来就打媳妇骂孩子。
  家里穷的叮当响,连烧火的柴禾都没有,一到做饭,周桂兰就得现去后山捡柴禾,遇上雨天,烧火都犯愁。
  后来解放了,许成厚这样的人就成了人嫌狗憎的打击对象。
  要不是周桂兰的老娘出主意,让他们搬出来,估计许成厚早被抓起来了。
  五七年秋天,许成厚、周桂兰夫妻带着孩子搬到了抚松这边。
  或许是周家老太太一番敲打管了用,也可能是许成厚幡然悔悟。
  许成厚就这么改好了,踏踏实实种地干活挣工分,成功在大营立足。
  只可惜,六七、六八年的时候,许世先上蹿下跳各种嘚瑟,写公社领导的“黑材料”。
  得罪了人,处处受排挤,在大营混不下去。
  正好七零年许世德当了代课老师,在东江沿教书,一家人只能搬去东江沿生活。
  许家离开大营也不过七年,而且这边还有亲戚时常走动,所以大部分人都认识许世彦。
  见着许世彦陪媳妇回门,少不得都打个招呼聊几句。
  苏家就在村子中间的小河边上,没等过桥呢,就见到苏安英的五妹妹苏安芳、六妹妹苏安花迎面跑了过来。
  “二姐,二姐夫,你们回来啦。今早晨爹娘还念叨来着,说不知道二姐今天能不能回门。”
  苏安芳冲过来,挤走了许世彦,伸手抱住二姐的左胳膊。
  “刚刚有几个小子跑来报信儿,说是二姐回来。
  爹娘都高兴极了,让我们出来迎迎。”苏安花抱住了姐姐右胳膊。
  苏家姐妹感情很好,尤其是老五老六,从小就长在苏安瑛背上,所以见到姐姐回来,特别亲热。
  许世彦被俩小姨子挤走,也没恼,只笑了笑,拎着东西跟在后头。
  过桥往北拐,走到苏家大门外。
  苏家就住在河边,三间土坯房。
  房顶是用那种劈成手指粗细、一尺多长的木头苫盖而成,当地人称其为“苫房柈儿。”
  大营人口多,苏家又在屯子中间,所以院子不算很大,用一人多高的木头夹了杖子。
  两扇木门不带门斗,此刻大门敞开着,苏家老三苏安珍、老四苏安芬都站在院子里,一脸急切的向外张望。
  一见到苏安瑛夫妻,两人立刻高兴起来,朝着屋里就喊。
  “爹,娘,真的是我二姐和二姐夫回来了。”
  话音刚落,苏家老爷子苏维忠和妻子韩彩娥就从屋里出来了,正好跟许世彦夫妻走了个迎面。
  “爹,娘,我回来了。”苏安瑛见到爹娘,有点儿忍不住了,眼圈含泪。
  “岳父、岳母,我陪着瑛子回来拜见二老。”许世彦上前行礼,这是上辈子欠的。
  “哎,哎,回来就好,回来就好,快,进屋,进屋。”
  苏维忠看起来也挺激动,忙不迭招呼许世彦两口子进屋。
  第十二章 蝲蛄豆腐
  苏安瑛夫妻俩一大早就拎着不少东西回门,苏家众人都十分高兴,很是热情的招待了小两口。
  “你看,也不知道你们这么早就回来,没准备啥。
  今早晨咱就对付着吃一口,中午让你娘给你们做好吃的。”
  六点来钟,正赶上吃早饭,苏维忠看着桌上的小碴子粥、咸菜大酱,就觉得有点儿寒碜。
  新姑爷进门,第一顿饭哪能这么简陋?
  “孩儿她娘,我记得咱家还有咸鸭蛋是吧?快,赶紧煮几个来。”
  苏家住河边方便,就养了两只鸭子,下蛋也不舍得吃,多数都卖了。
  留下几个腌上,就是为了待客用。
  新姑爷进门是贵客,必须好好招待,韩氏二话没说,去坛子里摸出两个咸鸭蛋,放锅里煮熟了切开端上。
  “尝尝,今年鸭蛋腌的好,流油呢。”
  韩氏满面笑容的将鸭蛋直接放到许世彦和苏安瑛面前,招呼他们吃。
  许世彦推辞再三,没犟过老丈人,最终只得用筷子戳了一些蛋黄,放到粥里吃。
  至于苏安瑛,她哪里舍得吃咸鸭蛋?
  见那头俩妹妹低着头偷偷往这边瞟,苏安瑛直接把自己那半个鸭蛋,分到了俩妹妹碗里。
  “瑛子,你吃你的,不用理她们。”
  韩氏见了刚要说俩小的,却见俩小的几口就把碗里的粥和咸鸭蛋全都扒拉进肚,气的韩氏直瞪俩闺女。
  许世彦见状,也没吭声儿,只趁着旁人不注意,将自己那一份咸鸭蛋,都挖到了媳妇碗里。“吃吧。”
  苏安瑛偷偷瞄了爹娘两眼,将咸鸭蛋又夹开一半放回许世彦碗里。
  小两口对视一眼,笑着把碗里的粥喝了。
  苏维忠早就瞧见闺女和女婿那点儿小动作了,也没点破,只笑着把饭吃完。
  按说姑爷来了,苏维忠应该在家里陪客。
  可苏维忠是生产队的队长,没有他分派差事,今天这活估计就干不明白。
  许世彦看出了丈人的为难,于是主动提起,他上午要去亲戚家看看。
  让老丈人该干啥就干啥,不必为了他耽误队里的事。
  就这样,苏维忠吃过早饭急忙去生产队安排今天的活,许世彦则是领着媳妇,出门走亲戚。
  许世彦的外祖母、两位舅舅、一位姨母等人都在大营。
  来一回,别处不去也得看望一下外祖母。
  一圈亲戚走下来就十点多了,等小夫妻俩再回到苏家时,见到好些人嘻嘻哈哈的不知道在忙活什么。
  等走近了才看明白,原来是隔壁苏维忠的大嫂冯氏领着儿媳妇还有闺女过来了,正帮着韩氏在那儿处理蝲蛄呢。
  “哎呦,瑛子和姑爷回来了啊?快进屋坐吧,大热天的转一圈儿怪累的。”
  冯氏这人性情爽利热情好客,对苏安瑛很好。
  “小玉,赶紧回家,给你姐夫摘点儿樱桃来。
  再看看那盆桃树上的桃子有没有熟的,摘两个下来给你姐夫吃。”
  “安民,进屋陪着你姐夫说话去,我们再忙活一会儿就成了,今中午给你们做蝲蛄豆腐吃。”
  冯氏比韩氏更像是主人,般般样样都安排的很妥帖。
  “赶巧了,昨天安民在汤河下游抓了不少蝲蛄回来,我嫌小就没煮给他们吃,做蝲蛄豆腐倒是正好。”
  苏安民是冯氏跟苏维诚的三儿子,今年十五了,不爱读书,小学念完死活不肯再上初中。
  成天上山下河的各处野,也是抓鱼摸虾的特别在行。
  冯氏说的蝲蛄豆腐,算得上是东北一大特色菜了,住在江边河边的人家,多数都会做,却极少做。
  蝲蛄,也称大头虾、东北鳌虾,跟小龙虾长得很像。
  区别是蝲蛄身体呈青褐色,小龙虾为暗红色。蝲蛄的外壳没那么厚,小龙虾外壳厚实还有硬刺。
  蝲蛄的第一对步足,也就是前面的鳌比较大,身体相同大小的蝲蛄和小龙虾放在一起比,蝲蛄的鳌比下龙虾的大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