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PO18文学 > 综合其它 > 林公子药罐子 > 第92节
  可见夏景帝是铁了心不让两个儿子插手西北事宜了。
  若是平日里,这样的圣旨一宣读完毕,朝官免不了要启奏反对。
  特别是这个关键的兵权所属,之前在朝上已经吵了多次,次次闹得面红耳赤,甚至到撩袖子打群架的地步。
  几位重臣所举荐的人选没有让人满意的,不是文弱书生临阵脱逃不堪重任,就是武夫只知兵事不知庶务,总是每选一个便被群起而攻之。
  瘦弱风一吹就倒的文官还能抄起笏板互殴的,让一干从来只站着瞌睡的武官着实看了好大一场戏。
  夏景帝之前一声不吭,任由着朝堂做菜市场,却没想到早已经暗中打定了注意。
  可是怎么能让睿亲王一系再掌控西北呢?要知道那可是大夏朝最强大的军队!
  赵靖宜虽然交回了兵权,但如今戍边的依旧是睿亲王一系,这又有何区别?虽有文官牵制,但这人选定然压不住的,为避免功高盖主之嫌,正该另选将领接手才是。
  不过今日不同往日,朝臣们的关注点已并不在此,虽心中大为不满,但毕竟国之将来才是重中之重。皇帝直接宣旨,没有经过内阁,可见是一定要做的,再者若是另换守将,谁又合适呢?免不了又是一顿争论,朝会的时间有限,实没必要浪费在这上头。
  是以居然诡异地沉默了下来,一个小御史正要出列,却被上峰暗中拉扯了一把,刚往外迈出的一小步也缩了回来。
  于是本该能引起激烈争论,磨上三四个早朝的事儿就这么在沉默中定了!
  只能说皇帝开了一手好棋面。
  几个将军纷纷互相看了一眼,着实意外,目光不约而同地望向他们的元帅。
  只是赵靖宜眼观鼻鼻观心,站得笔直,一动未动。
  于是只能出列领旨谢恩。
  夏景帝笑着抬了抬手。
  此事尘埃落定,接下来才是重头戏。
  内阁重臣秉住呼吸,严肃面容,仿佛即将要背水一战。
  皇帝稳坐钓鱼台,并不作甚,君臣之间的暗战似乎已经开始了。
  梁王和蜀王分列于文官队伍之首,时不时抬头望着高坐的夏景帝,神情隐晦不明。
  皇子中,陵王不堪重用,九皇子难成气候,除了他俩夏景帝根本没有选择。
  又梁王居长,生母是后宫位份最高的皇贵妃,东宫之位本该十拿九稳才是,却被弟弟紧追其后,有时候蜀王甚至更得圣心一些。
  此时不免更加焦虑一些,头下意识地往身后一侧。
  一位礼部的官员犹豫了一下,便出了队伍,“启禀皇上,臣有启奏。”
  夏景帝抬了抬下巴,微微晃动九朝冕冠,来公公道:“准奏。”
  “皇上登泰一事,臣下已拟定章程,所合礼仪,所用器皿,所依规制已列入奏章之中,请皇上过目,若无大碍,开春之后便可赶制。”
  夏景帝点了点头,“不急,过两日朕再细看。”
  来公公下了丹陛取走了奏章,之后便安静了下来,整个大殿落针可闻。
  梁王面色沉静,却有些怒那官员不会说话,遮遮掩掩,说不到那点子上。
  夏景帝笑道:“今日怎的如此安静,爱卿们若是无事,便退朝吧。”
  来公公高唱:“有事起奏,无事退朝。”
  蜀王忽然高声说道:“父皇,这礼制的确不急,不过吉日还得早日选定才是。”
  此话有理,夏景帝便问:“钦天监可选出日子来了?”
  话音刚落,钦天监监正便出列回话:“禀皇上,臣下等经过多日推演,明年四月十五及六月初一乃是吉日,最宜祭祀昭天,请皇上定夺。”
  夏景帝于是笑问,“唔,爱卿们可有建议?”
  蜀王毫不犹豫地回答,“父皇,儿臣以为四月十五最好,天气不太冷也不太热,正适宜出行,儿臣斗胆建议封禅之后不妨南巡,考察地方,看看我大夏在父皇治理之下百姓安居乐业之象,亦可查看地方官可有欺上瞒下之为。”
  说完他不屑地看了梁王一眼。这个哥哥最喜礼贤下士姿态,与文官读书人走得极尽,还传有贤明。这种迎合馋上之意就是他先提出也不敢在百官面袒露,遮遮掩掩反而落了下乘。
  蜀王可不在意这种面子,只要他父皇高兴,自己递上一把舒适的梯子,不愁皇帝不向着他。
  年长又如何,不过是运气好早出生罢了。不是嫡出,都是庶子,谁也不比谁高贵。
  果然夏景帝面露兴趣,虽面带犹豫,但看蜀王的目光极为温和,“这怕是不妥吧?”
  蜀王道:“父皇,太祖平定四海之后还巡视四方,一路斩杀贪官污吏无数,至今为人称道。”
  得,连理由都准备好了,夏景帝高兴了,连连点头。
  “甚好,朕愿效仿太祖!”
  话音刚落,内阁大臣便出列道:“皇上,万金之躯不坐危墙之下,西北刚刚平定,还并未稳当,请皇上三司。”
  “请皇上三思。”百官齐声道。
  蜀王转身,指着百官不满道:“怕什么,这大夏境内皆是父皇江山,父皇想去哪里,岂有不让之礼?如今军队强盛,怎会惧怕区区流贼奸细?这整日说着国泰民安,四海升平,地方业绩莫不是优异,难不成皆是欺骗父皇的?”
  朝堂之下安静了下来,谁也不想顶着欺君之罪。
  夏景帝忽然问道:“靖宜,你怎么看,可否保朕安危?”
  至始至终除了万万岁没说过一句话的赵靖宜冷静地回答:“但凭皇上吩咐,万死不辞。”
  睿亲王一句话说的极为平静淡然,却仿佛沉着千斤重量,一下就定了基调,而他的任务也就完成了。
  接下来将奏章已经捂得发热的大臣们,再也按捺不住,内阁大臣一一大步出列,“皇上,南巡之事臣等反对无益,但君王长时不在京中,臣下不能同意,请陛下确立储君,在南巡之时代为监国!”
  不等夏景帝黑下脸色,另一位跪拜将奏章呈于头顶道:“臣附议,太子乃国之正统,太子立,社稷长,皇室延绵才为社稷之福,请皇上三思。”
  这两位一跪,两派官员立刻纷纷行动,“皇上,梁王殿下乃长子,素来贤明远扬,行事章法有度,犹肖皇上,当为储君。”
  “皇上,梁王虽长,但并非嫡,三年前春闱之事历历在目,实非传闻中那般贤明。蜀王大胆进取,为皇上分忧解难为先,掌管兵部从未差错,可为太子。”
  “笑话,四年前江南贪污一案可还历历在目,天下谁人不知巡抚乃蜀王之人,这样闭眼说瞎话,可见圣贤书是白读了。”
  “巡抚当为巡抚,怎能归于蜀王之过。况且天下谁人不犯错,改之即可,怎能抓住不放,岂是臣下作为?”
  “说得倒好听,春闱之事梁王何其无辜,蔡大学士畏罪自缢也并非梁王所为,又怎么归结于梁王?”
  ……
  张将军暗中捅了捅宋将军,低声说:“老宋,咱们回来不到一个月,这好戏倒是看了好几场了,你说谁能当太子?”
  “谁当也轮不到咱们说,老老实实守边就是了,跟咱们没关系。”
  张将军嘿嘿嘿笑道:“元帅真够意思……”
  一个冰冷的眼神忽然看过来,赵将军一个激灵正看到赵靖宜的目光,头皮顿时发麻。
  宋将军赶紧提醒道:“别称元帅了,今后得叫将军。”
  ……
  朝堂之上顿时混作一团,武将集团纷纷往后退了一步,由着文官互相攻讦。
  蜀王和梁王虽想到了这个地步,却不曾想自己的阴私也被拔了出来,脸色可以跟夏景帝一个模样了。
  赵靖宜垂着眼皮,面无表情又漠不关心,这个结果本就在意料之中。
  一个道貌岸然,一个不要脸面,这俩人谁也不比谁干净。以为掌握了对方的弱点,却不知自己也被挖了个干净。
  他忽然有些同情夏景帝了,这两个儿子,立了谁都将社稷不稳。
  眼看着夏景帝的脸色越发黑沉,怒意直接上涨,“朕还活得好好的,太子之事今后再议!”
  他本想择长先立,后再查看,却忽然没那心思了。
  虽谁也不服气谁,可不立太子,他们之前忙活了什么?
  于是枪口一转,齐齐喊道:“皇上万万不可!”
  南巡一事,没有太子怎么可以,不然您要不也不别南巡了,老老实实回宫便罢了吧。
  那也不行,夏景帝怎么答应?
  那么继续吵!
  自从得知了赵靖宜那点心思,林曦对赵元荣更加不敢马虎了。
  今日罕见的没有下雪,于是林曦便牵着赵元荣出去压大街,两人裹得严严实实的,倒不觉得冷。
  “京城的地图可是都背熟悉了?”
  赵元荣好奇地瞄了瞄街道两旁,特别是那冒着热气在水里翻滚的丸子,闻言目光不移地点了点头,“背熟了。表舅,我想吃那个。”
  “已经到晌午了,吃了午饭再吃可好?”
  一看就是很香,不过街边的食物还是小心为好,林曦不敢给赵元荣吃这个。
  “好吧。”赵元荣也不强求,只是朝着那丸子又看了几眼。
  林曦摸摸他的脑袋,这还是个孩子呢,于是便道:“凤来居的东西味道一直挺好,我们便去那里吃,y也吃这个丸子,你想想,这路线该怎么走?”
  那地图还是赵靖宜私下弄来的,十分详细,大街小巷,主要的建筑都写得明明白白,赵元荣想了想便牵起林曦的手往一个方向走去。
  后头马车和护卫紧紧跟随着。
  第106章 太子国之重矣
  帝王者,除了帝王权衡之术,庶务也定不能落下了。
  可以不精通,但不能不了解。
  自古民生为基础,柴米油盐大学问,说到底百姓吃饱穿暖,国家才能富强起来,而粮价菜价等最基础之物最能反映一国的经济水平,货币的兑换情况显示通货膨胀的程度。
  这个问题较为复杂,林曦还不打算让赵元荣深入,只是让他先了解起整个京城的布局,今后再扩大到这个国家,这个世界……
  真是任重而道远,林曦面色复杂地看着戳着碗里圆白丸子的赵元荣。
  凤来居并不远,隔壁一条街就是,晌午时分,人并不少,不过睿王府的小世子一个雅间还是轻松能办到的。
  赵元荣吃了小半碗,抬头唤道:“表舅,你不吃吗?”
  “味道如何?”
  “好吃,表舅尝尝。”说着赵元荣就将小碗推到林曦的面前,笑眯眯地看着林曦舀了一个。
  他们坐在靠窗的厢房,视野极好,从上往下看去,正好看到隔壁那条街上那卖热汤丸子的小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