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孙礼,你本来被判禁锢五年,现在这么快当上并州刺史,还有什么不知足的吗?”
  “我再不济,也不是斤斤计较官位的人!我只是替太傅感到羞愧!”
  “哦?”
  “我原以为您能匡扶社稷,可没想到您眼睁睁看着朝廷乱作一团却不闻不问!”
  “唉!你的意思我明白,但现在咱们只能忍……”
  “忍?还要忍到什么时候!”孙礼气鼓鼓地离开了洛阳。
  司马懿望着孙礼远去的背影,他深切地意识到,士大夫对曹爽的怨恨已经越积越深了。
  谯郡的豪族很多,除曹氏、夏侯氏外,最负盛名的当属桓氏。大司农(九卿之一)桓范即出自这一家族。
  早在魏明帝曹叡时代,桓范就历任中领军、青徐都督、兖州刺史、冀州刺史,是个名副其实的权贵重臣。不过,他因为跟同僚闹纠纷屡次遭到罢免。
  正始年间,曹爽想起赋闲在家的桓范,便把他召进朝廷做了大司农。曹爽对这位同乡长辈毕恭毕敬的态度让桓范感激涕零。
  桓范任大司农期间写了本书,名为“世要论”。在一次群臣集会的酒宴中,他兴冲冲地把《世要论》递给同僚传阅,观者无不称赞。眼看这本书就要传到太尉蒋济手里了,桓范的心怦怦直跳,他越来越激动。要知道,蒋济乃是四朝元老,资历甚至比司马懿还高,倘若得到蒋济赞许,那对桓范来说可是莫大的荣耀。
  《世要论》递到蒋济面前。蒋济非但没伸手接,更把脸扭向一旁。“懒得看!”他毫不客气地说道。
  场面无比尴尬,桓范的脸色一阵青一阵白。
  蒋济为何这么不给桓范面子?原来,他也是被曹爽一党得罪的人。曹芳登基时,蒋济官任中领军,可曹爽硬是拜蒋济为太尉,借机让弟弟曹羲顶替蒋济当上了中领军。很多年前,蒋济和曹真是至交好友,如今,他被故交的儿子这么折腾,心里着实别扭。另外,他也看不惯曹爽搞的政治改革,曾多次抨击时政,渐渐地,他和司马懿越走越近。
  蒋济不想搭理桓范,转身去跟王肃聊天。这位王肃和司马懿是儿女亲家。二人聊得甚是投缘。王肃越说越来气,突然,他忍不住破口大骂:“何晏那伙人全都是佞臣!”
  此言一出,满座鸦雀无声。同僚纷纷告退。
  几天后,王肃被罢免。
  正始年:王学vs玄学
  王肃的爸爸王朗是汉魏时代儒学巨匠,王肃继承其才华,十八岁跟荆州名儒宋忠求学,之后,他相继给《尚书》《诗经》《论语》《三礼》《左传》等典籍作注解,文化底蕴深厚。十年前,司马懿正是看到王肃在学术领域的巨大影响力,便为次子司马昭迎娶王肃的女儿王元姬,两家结为亲家。
  王肃对自己被罢免一事倒显得无所谓,他正好有闲暇得以把王朗所著的《易传》整理成册。
  司马懿看完这本书后赞不绝口道:“真是一部集众家所长的巨作,依我看完全可以供普天之下的学者钻研学习。”
  王肃和王朗毕生的夙愿,正是将自家的学术理论教授给天下学子。他听了司马懿的话无比欣慰。“若果真如此,那一定可以告慰亡父在天之灵了!”
  翌日,司马懿上奏,将已故司徒王朗所著《易传》申报为太学院的官方教材。
  这项提议得到通过。在往后的十余年中,王肃越来越多的著作陆续进入太学院,其自成一家的学术流派被后世称为“王学”,王肃由此成为魏国经学界的官方领袖。
  所谓经学,指的是以儒家为主,兼含道家、墨家、纵横家、法家、阴阳家等学派的统称。东汉时代有三位最著名的经学巨匠,他们分别是贾逵(和三国时魏国的贾逵同名同姓)、马融、郑玄。三人的学术思想在汉末三国时期相当兴盛。
  下面,我们要着重讲一下王学开创者王肃,他自幼喜好贾逵和马融的学术流派,但排斥郑玄学说。王肃在以儒家为主体的前提下,将道家观点融入儒学,其理论和政治联系相当密切。王肃认为道家提倡的无为而治是让社会安定的根本,如果社会过度追求利益只会让百姓生活更加艰辛,百姓为了生存不惜铤而走险最终导致社会动荡。“王学”之所以被司马懿大加称赞,除了王肃和司马懿有姻亲关系外,更重要的原因是王肃提倡的无为而治正和曹爽愈演愈烈的政治改革针锋相对。此后,“王学”逐渐成为魏国官方的主流学派,并直接导致自东汉时代以贾逵、马融、郑玄为代表的学术流派走向衰亡。
  何晏提醒曹爽道:“司马懿打算把王肃的理论灌输给学者,从此,学者都将成为司马懿的党徒。况且,王学崇尚无为而治,这与政治改革也不合拍。”
  曹爽点点头:“说得没错。对了,你那本《道论》写完没有?”《道论》是何晏的著作,论述玄学理论。
  “已经写完了。”
  “好!从明天起,太学院定期开办讲经论坛,就由你组织讲授。”
  何晏算中国历史上相当著名的哲学家,他与夏侯玄一起开创了魏晋玄学的先河。从此,玄学与“王学”彼此竞争、针锋相对。而这两派学术观点的背后,则是曹爽和司马懿两大权臣。
  王肃的学派到底与何晏、夏侯玄的玄学有什么区别呢?我们可以这么解释:“王学”以儒家为主,道家为辅,跟政治结合紧密。何晏等人的玄学则以道家为主,追寻纯精神层面的哲学,探究宇宙和人性本源,基本跟政治不相干。
  提起玄而又玄的“道”和“无”,绝大部分人都会觉得是一种虚头巴脑的无聊玩意,在这里,笔者只以个人粗浅的理解大致解说一下。何晏等人认为,宇宙的本源是一种超越人类认知的概念,称之为“无”,这个“无”说起来很玄,其意思绝非代表什么都没有,而是超越了“有”和“没有”的概念,因为实在没办法命名,所以只能姑且将之命名为“无”。而“道”,则是“无”的特性,代表这个世界万事万物的规律和法则。世间的一切,都是从“无”中衍生出来的。何晏的玄学流派,被后世总结为“贵无论”。
  《易经》讲“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可以这样理解,世界从太极(也就是“无”)生出了两仪,所谓两仪,即是指阴阳、有无、正反、奇偶等概念,由两仪又生出世间万物。了解电脑程序的人都知道,无论是个小小的txt文件,还是个庞大的网络游戏,每一段代码其根本都是由0和1构成,我们可以把0和1理解为两仪,正是这简单的0和1,衍生出无比复杂的程序。
  很多人会说,古人是不是闲得发疯整天研究这些无聊的玩意。但实际上,人类对于世界本源的探知从来没有停止过。有史以来最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晚年致力于寻找一种统一理论来解释所有的物理现象,这被称作“大一统理论”,他的出发点,与何晏其实没本质上的区别,只是一个处于物理层面,一个处于哲学层面罢了。
  正始年间,政治环境异常险恶,只要做官就必须得在两派间站队。士大夫整天过得如坐针毡,于是,他们开始热衷于讨论纯哲学层面的玄学,以得到短暂的精神放松。正因为这样,虽然“王学”占据着官方主导地位,但玄学却成为一股地下文化,日渐兴盛起来。
  正始年:阶段性战果
  到了这个时候,司马懿和曹爽两大派系的权力架构再次发生改变,让我们来看一下。
  司马懿派 vs 曹爽派
  尚书令(尚书台首席) 司马孚
  各部尚书
  何晏、丁谧、邓飏
  司隶校尉(京畿州行政官)
  毕轨
  河南尹(京畿郡行政官)
  李胜
  中护军(皇宫外禁军统领) 司马师
  中领军(皇宫内禁军统领)
  曹羲(曹爽弟)
  武卫将军(中层禁军统领)
  曹训(曹爽弟)
  散骑常侍(皇帝近臣)
  曹彦(曹爽弟)
  藩镇统帅 王昶(荆州)
  夏侯玄(雍凉)、毌丘俭(豫州)
  不难看出,曹爽占据绝对优势。王昶被削弱了一个州,司马昭更被彻底踢出权力核心,由散骑常侍降为议郎。司马孚虽依旧担任尚书令,但被何晏、丁谧、邓飏等人彻底架空,只能选择蛰伏,完全不敢跟何晏等人发生正面冲突。
  司马孚过得很憋屈,但他唯有忍耐,因为他的二哥——司马懿也在忍耐着。
  若说司马懿、司马孚等人无所作为其实也不尽然。他们私底下笼络了大批被曹爽排挤的旧臣。这些旧臣要么削权,要么罢免,虽然大多失势,可他们背后拥有庞大的家族势力,足以影响朝野间的舆论导向。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朝廷里传出一句顺口溜:“台中有三狗,二狗崖柴不可当,一狗凭默作疽囊。”三狗指的是何晏、丁谧、邓飏这三位尚书。这种读起来顺口且颇有韵律的话很容易传诵开,继而像广告语一般深入人心。事实上,纵然史书中对“台中三狗”损得一塌糊涂,但何晏和丁谧并没什么出格的恶行。只有邓飏被记载收受过色情贿赂。于是,又有了一句专门损邓飏的顺口溜:“以官易妇邓玄茂(邓飏字玄茂)。”
  过了些天,一句新的顺口溜开始流传:“何邓丁,乱京城。”何邓丁即指何晏、邓飏、丁谧,这比“台中有三狗”更加简明扼要,便于传播。司马懿在等待,他确信,压抑在士大夫内心的愤怒就要爆发出来了。
  曹爽当然知道自己在士大夫眼里的形象,不过自伐蜀战役失败后,他再也不会做出讨好政敌这种无谓的举动了,他相信,只有强权能解决一切。
  这天,曹爽突然宣布裁撤掉皇宫禁卫营中的中垒营和中坚营,然后将两个营的禁卫军全部划拨给弟弟——中领军曹羲统领。如此,曹爽凭借兵势,在朝中的实力骤然增强,这是曹爽又一次重大胜利,可是,他没有意识到背后潜在的风险。
  自魏国建立至今,中垒营和中坚营的统领除了皇室贵胄便是外戚,考证这段时期,究竟是谁被曹爽夺了兵权呢?
  从史书中只言片语的模糊记载基本可以推测出,当时统领中坚营是甄德,统领中垒营的则是郭建。
  郭建正是当朝郭太后的堂弟。甄德的分量更重,背景更复杂。
  甄德本来姓郭,他是郭建的哥哥,也和郭太后同族,早年间魏明帝曹叡因怀念亡母甄氏(传说中跟曹植有暧昧的美女),便让小舅子(妻弟)郭德过继给甄家,从此改叫甄德。故此,甄德身兼郭氏和甄氏两朝外戚,身份尊贵至极。
  两位皇亲国戚就这样被曹爽剥夺了兵权。不消说,他们被踢到了司马懿阵营。很多年后,甄氏和郭氏两大外戚家族全成了司马氏对抗曹氏的利刃。
  讲到这里不得不提一句。外戚本来能作为一支强大的政治势力牵制外姓权臣和藩王。然而,魏国的外戚力量却相当薄弱,这是有历史原因的。要说人类社会能不断进步(当然是缓慢进步,其间也不乏倒退),就在于人总能从前辈的经历中吸取经验和教训。东汉时宦官和外戚轮流掌权,而整个魏朝,从没出现过一个强权宦官。再说外戚,曹叡当年有个妃子总结过一句话:“曹氏好立贱。”这意思是说,姓曹的立皇后从来都挑寒门女。曹操的正室卞夫人出身歌伎。曹丕先后立过两个皇后,一个甄皇后本是袁绍的儿媳妇,算打仗抢来的战俘,另一个郭皇后(并非曹叡的郭皇后)打小父母双亡,更是连口饭都吃不上。曹叡的毛皇后前文讲过,出身车工,只有郭皇后(现今的郭太后)勉强算出身贵族,但也是因家族卷入叛乱,战后以俘虏的身份被劫到宫里的。
  现如今到了曹芳时代,甄氏、郭氏这些前朝外戚才好不容易积累了一点实力,却不想又被曹爽一脚踢飞了。毋庸置疑,曹爽把甄德和郭建的后台老板——垂帘听政的郭太后得罪不浅。
  不多久,郭太后便被曹爽强行迁到永宁宫,失去垂帘听政的权力。
  另外,宗室曹冏(曹操堂侄,曹爽堂叔)曾建议曹爽强化藩王实力,但曹爽并没有采纳。此时,他认为自己已经稳操胜券,再无须借助藩王的力量了。
  正当曹爽如日中天的时候,中书省的两位大员——中书监刘放和中书令孙资不约而同递上辞呈,他们以实际行动向所有人表明自己非曹爽一派。
  曹爽确实取得了巨大胜利,司马懿则陷入被动,至少表面看是这样的。
  深夜,在一片黑暗的太傅府中唯有一间密室点着蜡烛。昏暗的烛光下,司马懿与司马师父子正筹划着对付曹爽的策略。
  “算算,你养的死士有多少人啦?”
  “一千来人。”
  “还不够啊……”
  “远远不够。”
  司马懿看着儿子,沉声说道:“明天,我要生病了。”
  正始八年,即公元247年6月,司马懿称病不朝。不是请一两天病假,而是从此再也不上朝了。正始年间,曹爽和司马懿第二回合角逐,至此以曹爽全面胜出告一段落。但是,人永远没法预知到未来会发生什么。曹爽正乐得屁颠屁颠,他完全没有料到,这仅仅是一个阶段性胜利,而最终的结果远超出他的想象之外。
  竹林之乐
  就在这年盛夏的某个深夜,在河南郡一所简陋的房屋中,一张大床上躺着两个人,其中一人睡得死沉,另一个却辗转反侧,他因克制不住狂乱跳跃的思绪而无法安眠。
  终于,这个饱受失眠煎熬的人再也忍不住了,他用脚狂踹在一旁酣睡的同伴。“快醒醒!醒醒!都什么时候了,你就知道睡觉!”这人名叫山涛,任职河南郡从事,被他狂踹的同伴名叫石鉴。
  石鉴从美梦中惊醒,他勉强睁开困倦的双眼,一脸茫然地望向山涛。
  “夜深人静的,吵什么吵?”
  “你猜猜,太傅卧病不朝是什么意思?”山涛看着睡眼惺忪的石鉴,冷不防冒出这么一句。
  石鉴很崩溃,他没好气地答道:“你发什么神经?太傅卧病,跟你一个小小的郡吏有什么关系?”
  “唉!你就没听到战马的嘶鸣?你就没看到暗藏的刀光剑影?”
  “莫名其妙!”石鉴倒头接着睡。
  山涛觉得这一脚算是白踢了。
  翌日清晨,彻夜未眠的山涛忙忙叨叨收拾起行囊。
  “你要干什么?”石鉴问道。
  山涛不假思索地回答:“辞官!归隐!”
  石鉴目瞪口呆。
  几天后,山涛果真辞去郡中官职,返回故乡河内怀县开始了隐遁生涯。
  怀县的西边邻接温县,也就是司马氏的故乡,北边则邻接山阳,东汉王朝最后一个皇帝刘协,在禅让帝位后徒居于此被封为山阳公。去山阳走走吧,无所事事的山涛尽情呼吸着自由的空气。
  他来到山阳县后,不知不觉走进一片竹林中。
  这真是一个幽静的地方。山涛陶醉在竹林中,觉得自己永远都不想再出去了。这时,他耳畔边传来一阵优美缥缈的琴音。山涛顺着乐声寻觅而去。在竹林深处,一所草庐透过薄雾逐渐显露出来,草庐前小溪潺潺,旁边的空地上坐着一个人手指抚弄琴弦,琴音正由此而来。这人约莫三十岁,相貌英俊,弹琴弹得浑然忘我。山涛不敢打扰,径自找了一块大石安静坐下,不多时,他便完全沉浸在这美妙的音律之中。
  曲终,山涛仍久久不能自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