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PO18文学 > 穿越重生 > 我成了仁宗之子 > 第661章 说话的方式
  其实,赵曦还真没有立刻就进入备战的想法,只是想提个醒而已。
  对于现在军卒的情况,赵曦并不比文彦博差,按照他后世的记忆,赵曦让各个新军训练营,每月上交一份训练报告。早年在护卫营就是这样做的,老护卫营的军卒都清楚。
  役兵制,自愿服役加军伍选兵,仍然避免不了新军军卒的参差不齐。更何况,这些老护卫营军卒,都曾经是万里挑一的水准,对于新选的军卒,差不多三年左右,才接受了现实······
  从一个未曾饱餐的农户小子,或者从一个锦衣玉食的公子哥,亦或是从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士子,蜕变成一个能征战的军卒,还是新军的标准,并不是件容易的事。
  老护卫营的这些教官,标准是有降再降,也只是让这些军卒堪堪能用。当然,也有出类拨萃的,自然被遴选成立了选锋营。
  国朝一直有更戌制,只是因为短期内募兵的数量太多,边境冲突这些年又减少,很难让所有新军卒得到锻炼。
  因此,王韶主导的河湟开边,几乎成了新军锤炼之地。
  “文阁老所言极是。新军军卒是一方面,由于滑州溃坝,朝廷的粮食储备一定程度上有减少。国朝目前的确不适合征战。”
  “诸位臣工,朕今日是想统一一下思想,未来两三年的工作,朝廷的一切,都为征伐西夏而为!”
  说是统一思想,其实更像是官家在宣布自己的决定。富弼是早有猜测的,这也是他叫停金明池试验,让内阁议事的原因。
  为这一刻,富弼其实早就在准备,或者说,在场的大多数,时刻都在准备着。西夏,从庆历年,一直就是悬在大宋心头的大难。
  其实,对于赵曦而言,在选择西夏和北辽,谁家作为第一次大战对手时,赵曦是有犹豫的。
  从后世的记忆,北辽被灭的很早,甚至比大宋还早,虽然有大宋无知的所谓联金灭辽,北辽被他原本的奴隶所灭,也足以说明,北辽的腐朽程度,已经不可救药。
  而西夏,原本的历史,是大宋南迁后,西夏才被蒙人灭掉,一代天骄,传闻都死于与西夏的征战。可见西夏的战力是何等的强悍。
  先易后难还是先难后易,赵曦有过一时的犹豫,最终还是选择了先难后易。
  这样决断的基础,是因为,由于自己的出现,已经改变了原本的历史轨迹。
  比如,原本的历史,西夏和北辽在老爹执政以后,并没有什么大的对抗,更没有前几年双方维持近两年的大战。
  比如,原本的历史,西夏不曾有太多逃民,也没有像当下这样,有太多整部落整部落的向大宋投诚。
  更为重要的是,原本的历史没有他赵曦,没有新军,没有火器·······
  一旦国朝能啃下西夏这块硬骨头,对于收复燕云而言,将会轻而易举。
  “官家,早年河湟开边,旨在从战略上对西夏形成包围之势,如今,河湟之地,已经变成国朝的练兵之处。臣以为,在朝廷全力备战的这几年,可以放权于王韶,令其改变策略,从以抚为主剿为辅,变为剿为主抚为抚!”
  “王阁老,此提议并非不可,老臣也附议。只是一旦河湟开边由抚变剿,王韶势必在治政上有所不逮。老臣以为,应遣干臣主河湟政务,以免王韶西进分心。”
  搁以前,韩琦绝对是直接反对王安石的提议,直言王韶军政之权势过盛,于朝廷统治不利。如今,他也懂得了委婉······因为他清楚,官家不可能动王韶的开边之权。
  王安石尽管很腻歪韩琦的说法,明白他是要节制王韶的权利,却不得不承认,一旦国朝西进,王韶率军的数量会相当惊人。官家的信任是有限的·······
  赵曦其实真不在意,国朝新军的真正核心在工坊城。这是他的底气。不过,对于内阁大臣郑重的讨论对西夏灭国之战,他还是喜闻乐见的。最起码,在这一点上,内阁基本上一致了。
  “官家,战略上对西夏形成包围之势,第一战是拿下青塘城,以青塘为基点西进,打通前朝的安西都护府一带。唯有这般,才能真正对西夏形成战略包围。”
  “如今河湟一带,由于内附的部落增多,从地域上,熙河一带已经远远超过京西路和秦州府的管辖区域。一旦朝廷决定西进,在具体管理治下上,真的存在力所不逮的情况。”
  “老臣以为,朝廷是时候对河湟之地划分区域了,构建行政架构有利于内附部落的归属感,有利于新开拓疆域的统治,也有利于建立西进的后方!”
  这就是富弼,虽然表达的意思一样,在言辞上要比韩琦更有说服力,即便是王安石也不会有其他心思。
  人的性格,习惯性的立场,格局和高度,这些都可以从言辞上得到体现。
  富弼性格并不温和,但他相比于韩琦,更注重调和,更圆润,在表达立场时,懂得撇开尖锐的方式。
  而这些理由,确实相当能站得住脚。
  “既然如此……朕以为,还是宣王韶进京述职吧。第一个,如果朝廷有备战西夏的谋划,作为河湟开边的主导者,他有必要知晓。”
  “第二点,对于河湟一带内附的吐蕃亦或是党项部落,到底是认同朝廷,还是认同王韶主导,需要他给朝廷有个明确的呈报。”
  这话,其实赵曦是因为看重王韶,给他选择的权利。
  是继续主导西进,还是留下来巩固河湟,赵曦希望王韶自己做出选择。
  对于王韶这样的功臣,赵曦不想让他感觉朝廷有鸟尽弓藏的意思。
  可是,在诸位臣工听来,确实有了另一层意味……
  什么叫认同朝廷还是王韶?这不就是说河湟已经成了王韶的自留地吗?
  官家这话,就已经将王韶的路定下了…~回朝!
  不管是选择继续率兵西进,还是留守河湟巩固,恐怕都无法让官家安心!
  就是这样,说者无意,听者有心。
  内阁的诸位,甚至都相互对视了。王安石更是有心去信,提醒王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