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PO18文学 > 穿越重生 > 我成了仁宗之子 > 第929章 荣誉勋章
  本以为文彦博会是一副忆苦思甜的情绪,没想到,文彦博陈述时很平淡······
  也算正常,国朝如今的现状,朝廷所具备的实力,让臣工们感触的只有自豪。这是一种超脱,或者说是可以俯视的情绪。
  “官家,朝廷抵报老臣时时在看,老臣很庆幸能活着。百多年了,大宋一直以来的心结,也终于要解开了。”
  “老臣惭愧的说一声,算是知兵事,能看明白,朝廷这次出征,必将全胜,而全胜不仅仅止步于燕云······老臣很欣慰。”
  “过几年吧,老臣争取还能强撑几年,争取看到我大宋的疆域东西万里,南北万里;能看到我大宋将士在北疆牧马,在南海擒蛟······”
  “到那时,老臣归天了,也可以带着这些消息,告诉先走的同僚们······我大宋是真的强盛了!”
  说着,文彦博跪拜了,向官家跪拜了。
  同时,整个内阁的阁老也跪拜了,整个议事厅的吏员、内监和下人,也一起跪拜了。
  “官家,我宋真的强盛了!臣等为陛下贺!臣工为陛下贺!”
  这一刻,所有人的跪拜都是真诚的,没有一丝杂质的虔诚。因为,大宋之所以能有今天,一切都来自于这一位真正意义上,英明神武的君王······
  文彦博在内阁时,多少还有些矜持,可现在,对照大宋的改变,他的跪拜是诚心的!
  赵曦受得起!
  ······
  封桩库清点完了,所谓导致现状的原因也清楚了,接下来就是这些物品的处置了。真心话,赵曦以及内阁大臣们,还真看不上这点财物。
  尽管旧历时,先帝跟相公们在选择财物时也有甄别,留下的多是些越规制的物件,这些物事对于这才北伐就更没什么用处了。
  这玩意儿别说兑换出去,就是赏赐都不可用。这一阵折腾,倒是给官家找下事了······
  “毕竟是太祖遗愿,也是历代君臣的寄托所在,朕以为,还是赏赐下去吧。”
  就这些破铜烂铁的,赵曦也看着烦,不值几个钱,徒增烦恼了。
  “官家,老臣看过这些物件,多数是越规制的,赏赐于将士,不合适。”
  估计也就是因为越规制,否则,就早年的朝廷财政,能不能留下还两说。王安石觉得这些破烂也只有留在内苑了。
  “这是封桩库,是用于收复燕云的,用途不能变。朕意已决。至于所谓的越规制,换个样式即可。”
  “还是以封桩库的说辞,以犒赏大功计,依照官窑瓷器的做法,对那些金银器重新回炉,落封桩库的款,作为荣誉的象征,赏赐于有功之将领臣工。”
  赵曦有意做成后世勋章牌牌的样式,想了想还是没这样定。
  “怎样的功劳获怎样样式和材质的赏赐,什么层级的又该是怎样的制式,内阁定一个标准,甚至可以广泛征求意见,把这件事作为战前鼓励宣扬······”
  “同时,对早年的将士抚恤标准进行微调,将这次赏赐的制式标准,与抚恤标准相关联······”
  封桩库是不再具有收复燕云赏赐的价值了,但是,朝廷并不是不能让所谓的封桩库,再次拥有太祖定下的价值。
  功劳的赏赐,一直以来都是以布帛职衔作为赏赐的。国朝不是军功爵制度,是募兵役兵制,除了银钱,就是军阶。
  对于那些退役的,死亡的将士,没有可以彰显他们功劳的物事。这一次,利用封桩库这个说辞,将剩下物件的价值虚化,却又可以让这些破烂增值。
  这是一种赞誉,是一种认可,甚至是一种将来朝廷政策倾斜的依据。
  赵曦相信,只要将这次宣传做到有效宣讲,必将能得到国朝所有军卒的认同,甚至会在战争中,为这样的奖赏而拼命!
  甚至于那些外族番骑,会因这样的勋章赏赐,而自觉认同这个王朝······
  大宋,早已不是一个在乎钱粮的王朝了。
  内阁的诸位,也同样看到了官家这种方法执行后的效果。
  果然······
  赵曦没想到的是,首先关注这所谓勋章事宜的,会是讲武堂的那几位:狄青、种颚、郭逵,包括熊本。
  “官家,臣依然可以上马作战,老臣自请前往河东,恳请官家将种谊调任河北道。他正值壮年,正是冲锋陷阵的年纪······”
  种颚是在请战,倒是不提勋章。
  “官家,老臣也可以上马作战·······”
  “狄帅,你这是······”
  狄青已经八十多了,跟文彦博都已经算是祥瑞了,这时候也在凑热闹。不就是狄家的子弟不在河北道吗?
  还好,折家的直接告老了,没有在讲武堂混事,否则,这时候算是议事厅老将聚会了。
  也是官家这些年提升武将地位了,即便是如此,老将也不敢直接谈赏赐勋章的事,只是以出征为借口······目的还是为这次的勋章来的。
  至于郭逵,长子次子借亡,倒是有三个儿子,都是后期入伍的,都在河北道服役,不存在不属于主力战场的问题。纯粹是陪着来凑热闹的。
  “狄帅、种帅、郭帅,封桩库是为收复燕云所设,云应四州也属于燕云。朕不会忘记收复云应的战功,内阁也不会忘记。”
  “收复云应四州,是收复整体燕云十六州的基础。朝廷会拟定一定的方式,对收复云应四州的功劳进行奖赏。”
  赵曦的话,让狄青等几人倒是有些不好意思了。
  其实,他们还真不是为自己的战功来跟官家提诉求的。
  一介武夫,一生能拥有他们这样地位,受官家这般善待,已经是止境了。可是,谁家都保不准有个子不贤孙不孝的······
  这种荣誉证明,就连新入伍的小兵都清楚将来所产生的影响,他们这些老将,又如何不清楚这勋章的作用?
  虽然不至于跟开朝时的世家荣誉相比,也算是大宋武勋的中坚了。
  这一点,狄青和郭逵是体味最深的。国朝的文武之分,从来不是普遍的,而是他们这类草根出生的武将,才是朝臣攻讦的对象。
  有了这样的荣誉勋章,就相当于以耕读传家的士族称呼······一代的荣誉哪能够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