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PO18文学 > 科幻异能 > 清明上河图密码5 > 第72节
  前年,了因禅师圆寂,让徒弟转交给陆青一包东西。陆青打开一看,里头是几本册子和一封书信,均是了因禅师手迹。陆青先读了那信,了因禅师嘱托他寻机设法劝解救拔宫中太傅杨戬。陆青读后,不由得诧异而笑。然而,等他读完那几本册子,却再笑不出来。
  了因禅师负疚于自己当年所为,那心病始终横梗于心,后来无意间得知,草药杨家因被骗买那块田,家道败落,次子杨戬入宫做了内侍。他推测年龄,那张田契正是杨戬藏到院墙外石头下的。
  了因禅师深知因果,得知这消息后,越发惊惧愧惭。他见佛经中虽反复言及因果,却未有哪一部细述过因果变化。他便回到襄邑县皇阁村,从头细细追寻那假田契在杨戬身上所造因果。他寻访到杨家邻人故旧,拜问过杨戬姊姊,又一一寻见了几位宫中老内侍,前后耗费数年工夫,细细写下杨戬这五十年生平所为。
  杨戬兄弟三人,他排在中间,自幼便被父母轻视。因那假田契,家败之后,他父亲将他卖入宫中。到了宫里,杨戬被分到御药院,任清扫之职。他沉默少言,只和一个叫姚辛的小黄门常在一处。姚辛在厨房做杂活儿,每日饭时,由姚辛给众人舀饭。另有一个小黄门名叫朱瓒,性情强横,又会巴附上司,时常借势欺辱他们这些瘦弱者。
  杨戬十二岁那年,同班的一个小黄门因识得文字,被迩英阁墨监选去做小墨侍。朱瓒见那个小黄门升进,气恨不过,从御药院里偷了些药,强逼姚辛第二天给那小黄门投到饭碗里。那小黄门吃了那饭,肚子顿时烧痛起来,一眼瞅见姚辛神色不对,便知自己被下了毒,正巧旁边案子上有把剁肉刀,他便抓起刀去砍姚辛。姚辛被砍死前,大声说出朱瓒,那小黄门又去砍伤了朱瓒。那墨监见小黄门被毒死,出了院门,正巧听见杨戬在角落里背诵《孝经》,便将杨戬带去做了墨侍。
  朱瓒被砍成重伤,因年纪小,未被处斩,撵逐到瑶华宫清扫茅厕。那瑶华宫在皇城外,是贬逐后妃之地,如今哲宗皇帝的孟皇后仍废居在那里。了因禅师寻到朱瓒,从朱瓒口中得知,当年朱瓒偷的是巴豆,想让那小黄门腹泻,捉弄他一回,并未想毒死他。不知为何,姚辛竟换作了半夏。半夏能令人变哑,重者致死。可姚辛只在厨房做杂活儿,从未去过御药院,更偷不到毒药。此外,那天饭前,姚辛本在剁肉,杨戬过去帮他,姚辛便去做其他活计。肉剁好后,送进了厨房,刀却留在了木案上。
  了因禅师在册子上记道:杨戬生于草药之家,自幼识得各般药材。入宫又于御药院当差,极易盗得半夏。姚辛与杨戬交好,下药之事,杨戬事先知否?留刀于案,诵《孝经》于院外,巧合乎?十二岁少年,能有此心机?
  杨戬到了迩英阁做墨侍,三年后,那墨监自尽身亡。杨戬替了他的职任,升作墨监。
  了因禅师寻到那墨监宫中一位老友。那老内侍已经年过七十,在宫外延庆观中寄居养老。说起当年墨监之死,那老内侍讲起一件旧事。当年神宗皇帝病重,立继之事争议不决。神宗同母弟吴王赵颢素有才学威望,诸位重臣皆欲推举他继承皇位。赵颢也屡次进宫探视神宗病情,高太后觉察其用心,下令禁止赵颢进宫。赵颢为打探内情,便设法买通了那墨监,为其传递消息。那墨监出入不便,便寻见这老友,替他传信。两人商议好,墨监将密信藏在花园假山石洞内,洞口插一片竹叶为号。他这好友传递了许多次,然而最后一次去时,洞口虽插了竹叶,却不见有信。接着,那墨监便自尽身亡。
  了因禅师在其后记道:墨监自尽,应缘于密信,定有人窃取威逼于他。此人可是杨戬?
  杨戬升任墨监后,神宗皇帝旋即驾崩,哲宗继位。哲宗那时年仅九岁,被皇祖母高太后严教,日日在迩英阁听馆阁大臣讲书。他因厌烦走神,打碎了一只御砚。杨戬当时正在一旁侍立,哲宗皇帝便将错归罪于他,杨戬因此被罚逐到南班净司。杨戬患有哮症,每日倾倒搬运粪水,其苦可知。
  净司分为南、北二班,但都住在西华门内角上一座院落中。北班一向轻视南班,二班之间时有冲突。两年后,北班净司发生一桩祸事。北班因属内苑,多是皇帝后妃寝院,马桶倾倒过后,得用净水冲洗一道。祸事便出在这净水上。运送粪水,三人分作一拨,两人推车,一人倾倒。那时正是冬天,天亮得晚,北班净司其中一拨,用水冲过马桶,各院宫女提进去后发觉手有些痒痛,就着灯光一瞧,马桶尽都被染红。此事自然非同小可,内府立即率人到净司院子里查办。那三人全都跪地喊冤,班头说一定是南班之人嫁祸。南班人立即被尽数叫来盘问,其中独缺了一个小黄门,名叫邓六。最后在后院井中找见其尸首,被断定为畏罪自杀。北班人虽免了罪,却被逐出皇宫,发配到牢城营。南班之人,细选了一些转入内苑,杨戬便在其中。
  了因禅师寻到杨戬当年净司的一个伙伴,已年过六旬,出宫回乡。他和杨戬、邓六同在一拨。祸事发生前一晚,他记得邓六和杨戬半夜先后都出去净手。第二天内府来追查时,邓六和杨戬皆不见人,后来杨戬出现于屋角。
  了因禅师记了一句疑问:莫非又是杨戬所为?
  杨戬去了内苑,因送粪水到后苑花圃,遇见一位老花匠。老花匠见他懂得用粪施肥,便请求圃监将杨戬转拨到花圃,做了他的徒弟。
  几年后,花圃又发生一桩祸事。那老花匠年年为高太后寿诞培植一株绿牡丹,那年到了太后寿日,圃监清早先查看过那绿牡丹,等太后身边内侍来搬取时,却发觉那株牡丹竟被人割断。花匠一时慌怒,去责问圃监,两人争执起来。圃监愤恼至极,将花匠一把推倒,撞死在了石阶上。圃监因此被判徒刑,发配至陕西。幸而杨戬学种了一株绿牡丹,因此被升拔为圃监。
  了因禅师不惮路途遥远,去陕西寻见了那圃监。圃监说:自己当年的确有些嫉妒那花匠得高太后恩宠,因此时时有意为难,但绝无胆量去割太后牡丹。他那日气恼,是由于另一桩事。那时高太后垂帘听政,重用旧党司马光,贬了新法派宰相蔡确。蔡确出自安州,游览车盖亭,写下十首绝句。旧党之人捏造其诗深怀怨怒、诋毁太后。蔡确因此又被贬往岭南,不久便患病身亡。那圃监是安州人,车盖亭是安州最负盛名之景,因魏文帝“西北有浮云,亭亭如车盖”诗句得名,相传李白常在此下棋。他将蔡确那十首诗抄在一页纸上,夹在一本佛经里,无人时偷偷吟咏一回,以解思乡之苦。那天,他到处寻不见那张诗纸,却发现那本佛经上留了个泥手印。他顿时想到那花匠常日用手扒泥,难得洗手。正在那时,花匠奔进来责问牡丹被割之事,两怒交集,他才失手打死了花匠。事后,他才想起来,那花匠一字都不识。
  了因在其后写道:两人相争,杨戬得利……
  杨戬自任了圃监后,着意留意宫中各位后妃喜好,时常送去各人最爱之花,因而深得哲宗孟皇后欢喜。绍圣三年,孟皇后幼女夭折,其养母近侍为解其悲痛,请了尼姑进宫作法祈福。当时有位刘婕妤深得哲宗皇帝宠爱,便借此称孟皇后行巫蛊邪术。宫中兴起大狱,皇后宫女内侍尽都被掠谤逼供,杨戬也牵连其间。随后,孟皇后被废,贬囚瑶华宫,刘婕妤则册立为皇后。
  了因寻访当年皇后内侍,其中一个说,杨戬起先并未牵连进来,是受刘婕妤指使,诬告孟皇后。
  不久,哲宗皇帝病崩。哲宗次弟为端王赵佶,此前时常寻机亲附神宗皇后向太后,却因入宫不便,便说动杨戬为其内应,借献花之机,屡进美言。哲宗驾崩,向太后不顾大臣异议,立端王为帝,是为当今官家。杨戬也由此登上青云,时年二十八岁。
  次年,杨戬头一回归家。他父亲家道不及当年,三代人仍同居共爨,屋宅有些窄挤。杨戬出钱置买了一座大庄宅,让父亲兄弟搬进去。几个月后,那宅院不慎着了火灾,一家数口尽都命丧火中。杨戬姊姊于数年前也已病故。至此,杨戬在这世间再无亲人。
  此后之事,陆青大致都听闻过,便回头又读了一遍那封书信。了因禅师托他寻机劝解杨戬,令其改过向善,以消解多年因果。陆青不由得摇头笑叹,仅看杨戬成年之前那几桩行径,其用心之毒、机谋之深、手段之高,已是人间罕见。近二十年来,又一路高升,位极人臣,历练自然越发深厚熟滑,哪里是一番言语便能劝解得了的?了因禅师在世时,自然苦心劝解过多次,这如同舀来几瓢水,妄图浇熔一块铁。
  陆青便将此事丢到一边,更怕再有此等闲事来扰。多一事,便多一桩因果,便会牵连出许多烦恼。若欲解因果,莫如少生事。于是,他索性躲到西郊,向一家农户买下这座小院,关起门来睡觉、观树。
  去年初冬,天气乍寒,细雪飘飞,正是睡觉好时节。陆青正在拥被酣睡,却被一阵敲门声吵醒。一听那敲门声,他便知是故友王伦。王伦是三槐王家的子孙,幼年随族迁居襄邑县皇阁村。但王伦受不得拘束,喜好四处游荡。陆青与他偶然相识,爱他性情通脱洒落,便结为好友。他们已经两三年未见。
  自锁院闭户以来,先还不时有人敲门,陆青从不应声,半年多后便渐渐少了。陆青躺在那里,原本也不愿理睬,但听那敲门声比往昔低促一些,似乎藏了些小心。王伦素日极浪荡挥洒,恐怕是遇了事。陆青只得起身穿衣,出去开了门。见王伦站在暮色中,身形消瘦,面容暗悴,衣帽须眉上全是雪。一看那神情,陆青便知自己没有听错。王伦目光原本极热,时时透着些玩世不羁之嬉笑,只在底处潜藏了一层壮志难酬之愤郁。然而那天,陆青一眼之下,便发觉王伦眼中那热与喜尽都不见,愤郁翻腾上来,更混叠出八九层暗影。王伦面上虽是重见故友之慰,其下则依次藏着警觉、怕、慌、愧、疚、伤、悲、愤、恨……
  陆青没有开言,只示意王伦进来,王伦迅即抬腿走了进来,陆青发觉他在避逃什么。陆青仍没有开口,随手关起门。王伦快步走进了堂屋,脚步也比往日促急。陆青去厨房生起炉火,煎了一壶茶,端到堂屋,王伦坐在那张农家粗木方桌边,望着桌面,有些失神。陆青斟了一杯茶,王伦却不喝,抬眼望向他,压低声气说:“这两年,我一直在做一桩事——刺杀杨戬。”
  陆青虽有些惊,仍未开口,只静静听他讲述。
  原来王伦这两年聚结了一伙人,一同合谋刺杀杨戬。去年清明,有个山东汉子,名叫武松,扮作头陀混到孝严寺里,准备趁杨戬去祭拜时行刺,却被皇城使窦监察觉。混战中,武松一只手臂被砍断,人也被侍卫捉住,死在了囚牢中。此后,王伦一伙人又数度行刺,均未得手,反倒接连损折了几条好汉性命。
  王伦不愿再这般蛮干,枉损朋友性命。他与汴京念奴十二娇中的棋奴相熟,棋奴家乡亲人也有几家被括了田。棋奴得知王伦所为,也愿效力,王伦由此想到了一个主意:烛杀。
  杨戬说动官家微服行幸,私会唱奴李师师。每回官家去李师师院中,杨戬也必定跟随护侍。上个月,王伦与棋奴四处使力,终于打探到官家临幸日期。那天恰好是李师师生日,棋奴便邀了其他几奴提前一天,前去给李师师贺寿。棋奴趁人不备,溜进给杨戬预备的宿房,拿出一支备好的蜡烛,调换了桌上那支。这支蜡烛由王伦托人特制,蜡中溶了毒药。
  第二天夜里,王伦和几个朋友聚在李师师行院附近一家客店,察看动静。然而,次日清早,官家和杨戬安然回宫。王伦忙去打探,从李师师馆中一个使女口中得知,杨戬那夜进房后,点起了蜡烛,但旋即便吹灭了。
  几天前,皇城使拘捕了棋奴。不久,棋奴被缢杀。王伦和那几个朋友也被人追踪,王伦费了许多气力,才得以逃脱。
  王伦面色沉郁,长叹了一声:“杨戬那奸贼,不知是如何发觉了那蜡烛有毒。”
  陆青想起了因禅师所记:“杨戬自幼患有哮症,于气味极警觉。”
  王伦一听,一拳猛捶向桌子,几乎将茶盏震落:“嗐!是我害了棋奴!”
  “你们为何要行刺杨戬?”
  “括田令。”
  “括田令?”
  “这几年,杨戬推行‘括田令’,在山东、河北等地,强将民田括为公田。田乃衣食之本,丧了田,便是丧了命。我们三槐王家也有几家田被括去。你可听闻梁山泊宋江三十六人?他们原是靠水而生,那片湖荡却被括为官湖,失了生计,才起而造反。我也曾劝动几位朝臣,上书奏谏,怎奈官家全不理会,反倒升赐杨戬为太傅。这‘括田令’若是再推行下去,造反的便不是三十六人,恐怕会是三千六、三万六、三十六万。再加之江南花石纲逼得方腊作乱,这大宋江山如何得保?杨戬不除,天下难安。我今日来,便是想求你谋划一个好主意。”
  “杀了杨戬,还有张戬、王戬……”
  “一头狼吃人,难道也说,杀了这头,还有许多,便不去杀?你我一介匹夫,这天下事或许照管不到许多,但眼见这个奸贼祸害苍生,岂能坐视?”
  陆青不由得想起了因禅师那封信,了因怕他相拒,又知他好净,在信末写了一句:“岂因秋风吹复落,便任枯叶满阶庭?”此语与王伦所言,同出一理。陆青心中不由得一动,但旋即想到,这人世原本便是无终无了烦恼之境,以一桩烦恼除灭另一桩烦恼,只会生出更多烦恼,哪里会有穷尽?于是,他仍默不作声。
  王伦郑声说:“我知你好清静,若不是实在无法,绝不会前来搅扰你。我虽不会相学,却知你面上虽冷,心底却热,否则我也不会与你为朋。我不能久留,你好生思谋思谋,三天后,我来讨回话。”
  王伦说着便起身出去,这时天已昏黑,雪下得更密了。陆青送王伦出了院门,看着他孤身冒雪匆匆远去,心里忽有些不忍。静望半晌,不见王伦身影后,才回身关上了院门。回到屋里,已无睡意,他便点起一盏灯笼,挂在院中那株梨树上,裹着被子,坐在檐下,看雪飞扬飘洒,落满枯枝。
  这一坐,便是一夜。天亮雪晴后,他才有些困意,便回到床上去睡,睡了整整两天。下床出门一瞧,满院铺满厚雪。他没有去踩那雪,顺着屋檐,走到厨房煮了一碗素面,吃过后,便又坐到檐下,看满树琼枝,等候王伦。
  一直等到深夜,王伦都没有来。天净无云,月光映得白雪莹亮,他便继续坐在那里,看月下雪树。一看又是一夜,四下寂静,唯有枝上积雪偶或簌簌落下。天亮后,他煮了些麦饭,吃过又去睡。这一回,只睡了一天,深夜便已醒来。他又坐到檐下,看雪,看树,等候王伦。
  然而,一直等到年底,王伦都没有来。院中那白雪,也一个脚印都没踩出。他不知自己为何要等,即便王伦来,也只是告诉他,自己无意染指行刺之事,只愿静居独院,直至老死。
  想到老死,他不由得环视小院,到处白雪覆盖,院外四邻虽偶有人声,这里却空寂宁静,正如自己之心。浮生一梦,生本空寂。死去,实为归去,如雪融化,消去眼前这暂寄幻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