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PO18文学 > 穿越重生 > 大明从慎重开始 > 第456章 添丁方 (第一更)
  “严大人,雍王醒了,还喝了一碗莲子粥。”都察院衙役禀报。
  自雍王病倒后,藩王大计便萦绕在藩王和百官心头。
  藩王们担忧,谁会被派往辽东的封地。
  而百官隶属的各部,都跃跃欲试,想争夺藩王大计的考核权。
  得这项权力,必定会使所隶属的衙门,更进一步。
  就如同当初的内阁,
  成立之初,只是皇帝身边的协助文官。
  得到批阅疏奏的职权后,权力逐步扩大,一跃成为执掌朝政的百司之首。
  吴宽大喜道:“本官想去瞧瞧雍王,成锦你去不去?”
  “不去。”
  雍王醒了,自有锦衣卫向陛下禀报,严成锦想去看看朱祐枟。
  十王府,雍王院。
  胡大元给朱佑枟号脉,片刻后,微微颔首:“病患脉搏平稳,心速不快,四肢温润如常,第九百九十九号病患,记录一下。”
  九百九十九号病患,正是服用伤寒灵的第九百九十九个试验者。
  这是严大人吩咐的,
  每一个服用伤寒灵的人,都要记录在册。
  一旦有逆常反应,便要反思总结。
  “师兄,该去看看第一千个病患了。”一旁记录的工程师提醒。
  第一千位病患,就是朱宸濠。
  他也一直在服用伤寒灵。
  胡大元带着两人,来到宁王的府院。
  “王爷,今日身子如何?”
  “好多了,本王听说雍王醒了?”
  朱宸濠眼睛直勾勾地看着胡大元,露出几分赞赏的笑意。
  还不等胡大元答话,他继续道:“将这九九九伤寒灵的药方,给本王如何?”
  军中士卒的伤病,一是来源于刀剑,二是来源于伤寒。
  刀剑伤,可以用酒治愈。
  伤寒却少有药可医,且伤寒传染极快。
  他昨夜服下此药,今日一早便觉得,浑身舒服如常。
  汪机比宫中御医更善医术,果然不假!
  胡大元面露迟疑之色:“六号药方,乃是汪总工调配,学生还需请示严大人,可否将药方,售与王爷。”
  “六号药方?”朱宸濠听出关键,心中一动:“还有其他药方?”
  “自然有,汪总工调配的壹至玖号药方,伤寒灵为六号药方,故名六六六伤寒灵。”
  胡大元直言不讳。
  九味!
  竟有九味这样的药方!
  朱宸濠浑身激动得喉结有些发紧,行军打仗,军中大夫只能就近匹配药草。
  若能将配好的药方,如粮草一样,押运到营中。
  何惧伤寒?
  “朝廷可知道有这九味药?本王是说,向太医院通报了吗?”
  “未曾。”
  九味药,连陛下都未必知道,若他买过来,带回江南。
  不仅能当做军备,还能广开医舍敛财。
  “师兄,岂敢泄露汪总工的药方?”
  “对宁王说,自然无碍。”
  从宁王小院出来,胡大元回到雍王的府院,拿起笔给严成锦写密信。
  却见严成锦从府院外,走了进来。
  “严大人,宁王果真问了药方,学生将九号药方,皆告与他。”
  在良乡时,朱宸濠除了赚银子,没事就到传世理学院转悠。
  严成锦知道他想找宋景,收到门下当门生。
  必然,也对汪机感兴趣。
  “六号药方不卖,将壹号药方卖给他。”
  九号药方,其实多项还在制备。
  壹号药方,极为厉害。
  它是严成锦认为,在一至九号药方中,最厉害的药。
  本不应该与宁王接触,更不该收他银子。
  但,严成锦将汪机留在理学院,又召一匹医部工程师,并不是想开个医馆看病救人。
  每天号诊,才能赚多少银子…不…救多少人?
  他真正想做的,是在良乡建制药厂!
  在后世,这应当是最稳固最暴利的行当之一了吧?
  晋商和徽商多贩售粗盐、丝绸和瓷器,却唯对制备药材,不感兴趣。
  严成锦则不认为。
  制药厂对于良乡商会,以及推动大明盛世,乃是一举多得的善政。
  洪武三年,文皇帝设立惠民药局,在各府设立提领和医官。
  给贫苦患疾的人瞧病,朝廷补贴医药费。
  而如今,惠民药局几近荒废。
  良乡商会若能接手惠民药局,将其做大做强,必定会成为良乡商业的根本,不可动摇。
  但,采药、制备药方、建造中药工坊,需大量的银子。
  良乡商会和衙门都没银子。
  宁王财大气粗,若能得他一笔银子……
  只是宁王聪明谨慎,极为隐忍,未必会上当。
  胡大元听罢,有些为难:“大人,那学生去了。”
  很快,他又来到朱宸濠眼前,端着木箱。
  “王爷,严大人说只能卖您一味,抓到哪一味,便是哪一味。”
  朱宸濠将手伸入木箱中,抓出一张纸条,打开:添丁方
  “这是?”
  “回禀王爷,这是壹号添丁方。”
  ……
  皇宫,
  六部和五寺从各自渠道得到消息,雍王醒了。
  皆火急火燎赶往西暖阁面圣,争夺藩王大计的督掌权。
  “陛下,都御史吴宽求见。”
  “太常寺寺卿李温求见。”
  弘治皇帝觉得稀奇,怎么人人都想见朕,“朝中有何大事?”
  “回禀陛下,臣未见十三道有急报。”
  刘健也觉得奇怪。
  不多时,六部和五寺一窝蜂涌入大殿,分立在两侧。
  “陛下,雍王醒了。”
  弘治皇帝转头看向萧敬:“禀报太后了吗?”
  “奴婢这就去。”
  马文升微微低着头,直言道:“陛下,今后藩王大计可设为定例,不知,该由六部中谁督管?”
  这是个香馍馍。
  若给吏部督管,吏部的权责会百尺竿头,直逼内阁。
  而其余五部和五寺衙门,不论给谁督管,皆会成为继吏部之后的大衙门。
  弘治皇帝一时间拿不定主意,便询问:“内阁三位爱卿?”
  众人炙热的目光,落在李东阳三人身上。
  “臣以为,不如交由内阁督管如何?”李东阳问道。
  不论给哪个衙门,皆会让六部和五寺在朝中地位发生变化。
  “臣以为,不如交由都察院。”吴宽拱手道:“都察院监察百官,自然也能监察藩王。”
  “严成锦呢,怎不见他来面圣?”
  “回禀陛下,去十王府了。”
  ……
  严成锦在雍王府中,
  此时,宫中定然在上演争夺藩王大计的督管权。
  朱元璋参酌唐宋的考核制,弄出了三年一考,六年再考,九年通考的考核制度。
  此外,还有京察和外察。
  由于朱元璋的铁血手腕,说谁督管,就是谁督管。
  如今弘治朝大有不同,故各衙门都想抢藩王大计的督管权。
  陛下聪明着呢,心中定有主意,岂会任由百官争夺?
  严成锦才不想掺和,等结果就好。
  “少爷,咱们在此做什么?”何能疑惑,严成锦在十王府坐一个时辰了,也不回府。
  “本少爷刚想出的主意,你便打断了。”
  何能连忙闭嘴。
  此时,锦衣卫叶准冲忙跑进来:“严大人,陛下急召你入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