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PO18文学 > 综合其它 > 逢春[综] > 第160节
  于是大典那天, 穿着皇帝戏服的吴三桂在穿着戏服的文武百官的万岁声中登基称帝, 偏偏天又不凑巧, 本来还晴空万里的天空,却忽然云聚风来, 突降大雨, 将所有人浇了个透心儿凉。这哪里是登基, 更像是一场闹剧。
  当了皇帝, 怎能没有皇后呢!吴三桂决定将时年已过半百的陈圆圆立为皇后。
  陈圆圆知道阿珂已经得救,知道这么多年来唯一惦念的女儿没有死, 还好好的活在世上, 她已经没有其他诉求了。
  陈圆圆决定对吴三桂表达心中真实的想法, 说道:“妾自薄命,不堪为后。王爷不能一错再错,想当年王爷为了贱妾, 前降闯王,后降清朝, 已铸成大错……贱妾今日劝王爷,不要称帝,也不要再打仗了,请王爷上表朝廷,以赎前罪吧,妾愿随王爷归养辽东,隐居林下,贻享天年!”
  吴三桂听后气得直哆嗦,怒骂:“贱人不识抬举……妇人之见!”
  陈圆圆不愿为后,吴三桂的另外两个爱妾也都是有识之辈,不知为何也不愿为后,吴三桂一天之间受足了自己女人的气,他便派人在衡州府广招秀女。
  结果下人在钱局巷的一家妓院重金买了一个花魁交差,因那花魁长得倾国倾城,吴三桂十分欢喜,将她封为皇后,演出了一场“婊子配皇帝”的丑剧。
  吴三桂曾在登基时遭暴雨淋袭,受了风寒,又在花魁皇后的侍奉下终日偎香倚玉,身体日渐不支。
  此时不断从前线传来吴军败北的消息,控制的地盘越来越小,吴三桂气得暴跳如雷,又听闻康熙帝正调集天下兵马准备御驾亲征,吓得昏厥过去,连病带吓,身体每况愈下,终于于八月初十深夜惨叫一声而死。吴三桂共做了五个半月的皇帝,衡州的老百姓讥讽他为“五月亡”。
  清廷大军凯旋回京,康熙并没有御驾亲征,但是他亲自带着文武百官出城十里迎接,以示亲慰。
  图海看到随行的官员之中周培功赫然在列,而且站的位置十分靠前,这才算是老怀安慰,他就知道皇上绝对不是“飞鸟尽,良弓藏”之人。周培公回了京城,一定会被安排适合他的职务的。
  因为觉得前有周培公的铺垫,自己的功劳并不大,所以图海也一点儿都没有沾沾自喜居功自傲,仍然与离京时一个样,远远的下马,快步行走过来,对皇上行觐见之礼。
  他身后的大军也同样的给康熙见礼,“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训练有素,如出鞘宝利剑的士兵们喊声震天,而且全军经过无数次的浴血奋战,难以避免的杀气腾腾,文武百官都被他们的气势镇住了。
  康熙却丝毫不惧,反而十分骄傲,大声道:“平身!将士们,欢迎你们凯旋归来,朕在这儿迎接你们,家乡的父老都盼着你们呢!”
  战争结束了,高兴的不只有百姓还有士兵,从此,他们不用浴血战场,而是过上梦寐以求的安逸生活,谁能不高兴呢!一个个脸上洋溢着对新生活的期望,还有对英明君主的崇拜。
  康熙一边说话一边亲手扶起建宁,看她本来白皙细嫩的皮肤,白皙不再,虽然仍然十分有光泽看起来十分健康,但是对于爱美的女孩子来讲,这可是天大的牺牲。
  康熙爱怜的摸了摸她的脸颊,“看看你都瘦了。”转头对图海说道:“图海,建宁这丫头没给你们添什么麻烦吧?”
  图海实事求是的说道:“参军大人不但有勇有谋还救死扶伤,奴才准备好的请功名单上,参军位列前排。”
  康熙开玩笑的道:“是吗?你可别看在朕的面子上给她开后门。”
  图海连说:“不敢,参军大人确实十分优秀,军营里从上到下无不敬佩,大家都很爱戴她。”
  几年不见,康熙更加气宇轩昂,帝王之威日盛,很多大臣都不敢直视他,特别是下面的官员初次御前对答时无不战战兢兢,深恐露怯出丑,给皇上留下坏印象。
  建宁见康熙一见面就有挖苦她之嫌,立刻触动了两人习以为常的相处模式,气鼓鼓的说道:“皇帝哥哥又瞧不起人!”
  虽然分别几年,两人之间的感情却从无滞涩,康熙却心情十分愉悦地朗笑起来。安置好了大军入营,康熙带着文武百官回宫设宴,择日择时再行犒赏三军。
  建宁回宫之后首先去拜访太皇太后,太后,敬太妃等宫里的长辈,又要接受来自阿哥,格格,贝勒们的探望,直忙了几天才停下来。
  而康熙像是故意不愿意让她闲下来,在犒赏军功之时,封建宁为固伦公主,册封大典也早就命人安排妥当,圣旨一下便可以直接册封,可见康熙是早有准备。
  太宗皇太极继位后,于崇德元年始仿明制,皇帝女儿开始称为“公主”,并规定皇后所生之女称“固伦公主”。“固伦”满语为“天下、国家、尊贵”之意。固伦公主是清朝公主的最高等级,因为顺治的皇后无所出,康熙的皇后又没生下女儿就已去世,所以清朝已经两朝没出过固伦公主了。
  虽然等级是皇太极亲自定下,中宫嫡女才能封为固伦公主。但是建宁在军中立下大功,她本就是皇室的贵女,赏无可赏,如今加封为固伦公主,连最挑剔的言官也无话可说。再说建宁无论立下多大的功勋,多得皇上喜爱,荣宠也只能加与她一人之身,触动不了各方利益,满朝上下全都十分赞成。
  于是在册封礼过后,建宁又被一大波人堵在自己宫里各种恭贺,简直不胜其烦,她向来不喜欢应酬,不过只要她想,表面功夫也能做得漂漂亮亮。
  康熙就比较欣赏她这一点,取笑道:“收礼物收到手软,这不是你以前十分向往的吗?”
  建宁心道:若是只收礼物不用管别的,谁能不愿意接待。只是单纯来恭贺送礼的人少,想攀附以及求办事的人却多。她向来孑然一身,自觉不用攀附任何人,也不愿意受到别人的攀附,所以才觉得这些人的恭贺是累赘。就算这样想,她还是让人好好的将所有物品登记造册,以备年节回礼时作为参照,当然,她制定下规则后,这些就交由向来心思细密的墨菊去管了。
  不过建宁不愿意在康熙面前多提这些,不然真的就变成为他人向皇上进言了,说道:“论起收礼收到手软,谁都比不上皇帝哥哥,听说战争胜利之后,各国都派使节送来厚礼,你才是大赚一笔吧。”
  康熙岂会不知道毓庆宫的事情,知道她对那些人情往来能够很好的处理,便十分欣慰,笑道:“朕怎么是赚了,各国使节送来礼物,不过是表现两国最近以来的和平邦交罢了。而且为了彰显咱们天朝大国的体面,哪次的回礼都是更胜一筹,所以朕根本没赚,反倒还要自掏腰包补贴他们。”
  说到这儿,康熙也不由得叹了一口气,为什么要自掏腰包动用私库,自然是因为这场持续了几年的战争已经将本就不富裕的国库银子耗尽。
  康熙说道:“眼下国家百废待兴,正是用钱之际。即便是高高在上的君主也不得不为银子发愁啊!”
  眼看着他为了国库空虚而烦恼,建宁忽然想起一事,一拍脑门儿,连忙去翻自己的战利品箱子,在康熙惊讶的目光之下,取出一本让人十分眼熟蓝色皮儿的经书,献宝一样拿过来:“皇帝哥哥,我差点忘了,这是在吴三桂那里搜来的,最后一本四十二章经,你快把它拼上吧,既然是藏宝图里面一定有宝藏,能解大清的燃眉之急。”
  康熙的惊讶不是做假的,军中有他的人,吴三桂挂掉之后,他特地让人好好搜查吴三桂的所有东西,但是没发现任何线索,以为吴三桂已经破罐子破摔故意将书毁掉,没想到早就落到了建宁手里。
  康熙看向建宁的目光十分柔和,说道:“朕记得曾经说过,找到了藏宝图里面的东西也都给你,君无戏言,朕怎么能抢格格的东西。”
  建宁认真的说道:“此一时彼一时,说这话时皇帝哥哥还富可敌国,自然不在意这批宝藏的归属,便随口将它赐给了我,君有赐,不应辞,就当我已经收下了。当时军饷告罄时,商人百姓们尚且捐款捐物,让我十分感动。心里就想,太平盛世可不是靠一个人的功劳。现在国库吃紧,这藏宝图就当我捐献出来的,日后有什么好东西,皇帝哥哥别忘了想着我就行了。”
  康熙愉悦的笑了:“你呀,好吧,看在你这么卖力找理由的份上,朕就收了你这笔捐款!”
  他们找出装着其他碎鹿皮的荷包,把这最后一块拼上,完整的藏宝图终于现出了全貌,康熙立刻派人秘密前往关外挖掘宝藏押解进京。
  宝藏的数额比康熙预测的还要巨大,真正如及时雨一般,缓解了国库莫大压力,解除战争的省份以及有灾情的几个省份有了赈灾款,灾情得以缓解,免除赋税的民众得以休息,社会秩序重新步入正轨。
  第202章 刁蛮公主52
  各国使节来朝,那是看到大清的内战大患已经解决, 若是迟迟没有解决, 一直拖垮国力的话, 如今这些送礼朝贺的睦邻友邦就会像一群饿狼一样在边境蚕食瓜分中原的领土。
  外国的邦交虽然初定,康熙仍有心头之患, 那就是蒙古,他知道问题最多的是蒙古,最应该安抚的也是蒙古, 所以决定亲自去一趟盛京, 召见各个蒙古部族的首领, 还得让他们亲眼看看大清国的实力。
  康熙决定带着刚回京不久的五万大军一同前去,干脆来一场军事演习, 这样才能震慑诸盟, 又可以安定人心。
  从京城到盛京, 不远也不近, 又不是行军打仗,皇上的车驾自然得稳稳当当的走, 再加上在盛京停留的时间, 一来一回少说也要花上几个月。
  于是召集倚重的大臣们前来商议, 由谁留守京城处理政务,由谁随驾同去。再将召集诸部落首领,郡王, 贝勒,贝子等前来会盟的圣旨发出去。
  后宫中也听到了这个消息, 建宁来看望太皇太后时,顺道说道,“老祖宗也去吧,整日闷在这紫禁城里,也该出去走走。”说动太皇太后一起去,这是康熙交给建宁的任务,不过看起来没有丝毫的难度,太皇太后根本就是打心眼儿里想去。
  太皇太后高兴的说道:“皇上要起驾盛京了,这个事情好啊!仗打完了,我这心里舒坦,之前兵荒马乱的,我是想去也去不成。这次我老太婆就跟着凑一凑热闹。”
  她一边拉着建宁的手,一边欢喜的说:“我养得花儿最近全开了,走,我带你们看看去。”
  太皇太后愿意凑个热闹,因为那边是她的老家,她没事还愿意回去看看,这次又有皇上跟着,太皇太后怎能不去。
  各个宫里的主子娘娘们自然没人愿意被留下,削尖了脑袋都想要一个随驾的名额,众人一边夸赞太皇太后的花养的好,一边各怀心思,心想怎么才能达成,能得皇上想起自己钦点随驾那才最体面。
  众人正在思考之时,已经有人开口说话了,惠妃说道:“虽然我是满人,长这么大,还不知道盛京是什么样呢。”
  她这话倒是引起太皇太后的思念了,说道:“入冬了,那里到处都是白雪皑皑,冰天雪地美不胜收。”
  建宁说道:“不错,盛京那边四季分明,冬天就算是气候寒冷,但是天高云淡,一望无际的辽阔大地足以弥补气候的不足。”
  惠妃半开玩笑,半认真的说:“三格格不如帮我在皇上面前美言几句,我也想去看看呢。”
  建宁微笑道:“惠妃娘娘说笑了,你是宫里身份最贵重的娘娘,你自己跟皇帝哥哥说一声,他还能有什么不答应的,哪里能用得上我多嘴。”
  听到这份恭维,惠妃捏着手帕子掩唇娇笑,“哎呀,咱们三格格说话向来直接,我要是开口就被皇上驳回来,可少不得再来求格格了。”
  六宫中没有皇后,惠妃是唯一的贵妃,所以在一众妃嫔面前说话倒是很有底气。
  商议过后,除了上书房留着有陈廷敬和几个内阁学士处理日常事务,明珠索额图等大臣都随驾前往。若有重要事务,便将折子快马送到御驾手中。随驾的这些大臣虽然是一次公费旅行,途中仍然要继续办差。
  康熙问道:“接到旨意之后他们都回复了?”
  索额图说道:“都回复了,各蒙古的王爷还说要比圣驾早一天到达盛京,这样才能彰显对皇上的敬意。”
  康熙点点头说道:“葛尔丹呢?”
  三年前,准格尔巴图尔珲台吉已经去世,由王子葛尔丹继承台吉位,在中原饱受战火的时候这个葛尔丹可没闲着。他俘获其叔父楚琥尔乌巴什,并击败和硕特部首领兼卫拉特盟主的鄂齐尔图汗,成为卫拉特霸主,把卫拉特联盟变质为事实上的准噶尔汗国。
  还获得了□□喇嘛的赠号“博硕克图汗”,蒙古诸部信奉黄教,都以获得□□赠号为荣,他征服哈萨克、灭叶尔羌汗国,称雄西域。
  葛尔丹的崛起已经势不可挡,现在其他各蒙古汗国和部盟面对他的虎视眈眈,已经心生惧意,都怕葛尔丹继续东侵,若是照这个势头下去,恐怕过个十几二十年他能统一蒙古。
  康熙自然看得出来,这是一匹草原狼!所以对他的动向尤为注意。
  索额图略一停顿说道:“葛尔丹也回信说会前去会盟,不过……”
  康熙说道:“不过什么,照实说。”
  索额图说道:“不过葛尔丹说要带兵二万前去,字里行间并不像是把准噶尔当成属国,把自己当成属臣,反倒像是自己放到与皇上同等身份,全是为了两国邦交,臣看他很有大逆不道的意思。”
  顺治三年,卫拉特各部首领二十二人联名奉表朝贡,清廷赐以甲胄弓矢,命其统辖诸部。所以葛尔丹这么做是想改变要卫拉特及准噶尔部与清朝的主从关系。
  康熙不以为意的冷笑道:“我早就知道葛尔丹会闹出点什么幺蛾子来,本以为他会抗旨不遵,消极抵抗,没想到他倒是有胆前来见朕,那好,朕正要看看他当着全蒙古王公的面做什么,他的狼子野心是否敢暴露出来。”
  明珠说道:“皇上,既然葛尔丹说要带大军前去,我们是不是也适当增加一些兵力?”他的言外之意很明显,蒙古铁骑可以一当十,若是葛尔丹真有不臣之心,在会盟之时发难,多带一些兵马也能备不时之需。
  康熙问道:“周培公,你怎么说?”
  周培公之前一直在沉思,被点到了名字,才说道:“臣觉得不用再多调兵马,双方的战机都未到,葛尔丹应该不会轻举妄动,若是真有战事,奉天将军手下还有驻兵。带着大军过去劳民伤财,百姓能看见这么多兵马调动,会以为又要打仗了,好不容易安定下来的民心和局面再次被动摇,就得不偿失。”
  康熙说道:“不错,就按原计划进行。若是如临大敌,别人还以为朕怕了他葛尔丹似的。当年察哈尔王叛乱,朕只用了周培公和几万家奴就将其平定,现在朕有百万大军,枕戈待旦,朕赌葛尔丹不敢怎么样。”
  出发的时候已经入冬了,越往盛京的方向去,天气越寒冷,雪下得也就越大,不过建宁呆在温暖的车辇里面感受不到刺骨的寒风,偶尔队伍停下来时,还能欣赏苍茫雪景,正如诗中描述: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
  天命十年时,清□□把都城从辽阳迁到盛京,并修建皇宫,盛京做了二十年的国都。清廷迁都北京后,盛京仍为留都,旧都盛京仍置官留守。
  所以盛京里仍然保留着完整的皇宫,先遣部队早就命人里里外外打扫干净,皇驾和百官来了就可以住进来。
  这天就是御驾到来的日子,圣驾还没到,蒙古各部门的首领已经在宫外等着迎接,泾渭分明的两拨人站在宫门口,最边上的葛尔丹与众人格格不入,明显是被人排斥在外,只有扎萨克图尔图愿意与他为伍。不过葛尔丹才不在意他们的排斥,在他眼里,这些蒙古王公就是仰仗着康熙的鼻息活着,自然对他们十分看不上。其他蒙古王公则觉得他是侵略者,也对他厌恶至极,正是所谓的相看两相厌。
  康熙下车之后,各蒙古王公纷纷下跪拜见,葛尔丹慢了一拍,康熙的目光已经扫过来,葛尔丹的目光对上去,气氛一触即发,一旁的图尔图立刻狠狠的拽了他一把。
  科尔丹虽然也想亲眼看看康熙皇帝发怒的样子,但是知道自己现在还不是对手,只能顺势跪了下来,所有人一同参见,“蒙古各部参见皇上!”
  康熙面上对刚刚的插曲不是很在意,他早就知道葛尔丹其人会桀骜不驯,说不定他想取自己而代之,但是好在他还有些自知之明,不至于一见面就闹得很难看。
  康熙和颜悦色的说道:“诸位爱卿都平身吧,各位王爷真是好久不见,当然,在场也有朕从未见过的后起之秀。”
  蒙古诸人都表现得十分热情,表示欢迎康熙会盛京来,而且他们也十分期待接下来的这一场冬狩。
  康熙说道:“哦,对了,老祖宗也来了,你们跟朕一起去接老祖宗。”
  太皇太后从车上下来,正被那群蒙古王公围着热情等说话。太皇太后出身蒙古,见到族人是十分高兴,双方聊得正投机,一边说一边被簇拥着皇宫内走。
  康熙只觉得一错眼的功夫,那个葛尔丹就不见了,他四处看了看,葛尔丹不知何时已经跑到了稍后到来的建宁的车驾边上。
  正在这时车驾停稳了,宫女打了帘子,建宁收拾好自己提裙下车来,见到车旁边伸出一只胳膊,自然而然的就搭了一下。虽然她并不需要,她一个人也能走得很稳。等她下得车来瞧了一眼这人的长相,才发现不是宫中的太监,又有些眼熟。
  建宁只迟疑了一下,就想起他是谁了,“你是……葛尔丹王子?不,我现在应该叫你葛尔丹大汗才对。”
  葛尔丹诚恳地说道:“公主殿下还记得我,我觉得十分荣幸。”
  建宁似笑非笑地对他低声道,“鉴于你曾经的谋划,我想忘也忘不掉。一见到大汗的这张脸,我就能想起那个不堪一击的喇嘛,相信你也不会这么快忘了吧。”
  葛尔丹脸色白了一瞬,有些难看,想来他也想起了那天的情景。不过他很快使自己恢复如常:“公主殿下的确令我印象深刻,十分难忘。想到能再睹公主殿下的风采,所以我来了。”
  建宁诧异的看了一眼葛尔丹,没再理会,向等在宫门口的康熙走去。
  一直注意着这边的康熙,看到他们状似亲密不像是陌生人之间的交谈,脸已经彻底黑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