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爷爷,我们村里终于修路了,您听到山下的声音了吗,那是修路的机器在作业,再过不久路就修到我们家门口啦,到时候我们出门就更加方便了。这条路是一家好心的集团给我们捐的哦。那家集团的老板是个大善人,不但给我们修路,还要给我们建学校,学校的地址都选好了,就在原来学校的旁边,他们说要建一栋三层楼高的教学楼呢。到时候村里的学生们就能分开上课了,读完六年级,他们还能考初中,出去读书,也算是圆了您一桩心愿,您地下有知,一定也很高兴的吧。”
阮惜时和爷爷说了好一会话,等蜡烛烧完了,烧了纸钱财宝放了鞭炮,两人才收拾好东西下山。
回家后刚好是饭点,阮惜时让陆择帮忙把鸡砍了,然后他把做祭品的两碗糯米饭倒出来,和鸡肉鸡杂香葱姜末芹菜一起翻炒,炒出一盘泛着油光的糯米饭,这就是午饭了。
陆择果然吃得赞不绝口。
重阳过后,天气渐渐变凉,早上和晚上的气温比较低,中午和下午还是秋高气爽的天气。
这种时候最合适晾晒东西,因为少雨,每家每户若是收了什么农作物,这会都放在院子里楼顶上晒,还有晒棉被晒冬□□服的。
深秋,山上很多东西都成熟了,阮爷爷曾经在茶山种了几棵柿子树,不过这几年种茶收益不好,茶山已经荒废了,柿子树也变成了无人管的野树,在大自然的风吹雨打日晒下顽强地生长,开花结果。
村里以前很多人种茶,摘茶叶卖,几毛钱一斤,春夏秋三个季节都能摘茶,一人一天能摘几十斤。农民一早就去茶山,一直摘到中午,晒半天太阳也才赚十几到二十几块钱,因为实在没有销路,后来也没人侍弄茶园了。
这天方婶从茶山砍柴回来遇到阮惜时,跟阮惜时说起他家种的柿子熟了,问他要不要去摘回家。
阮惜时才想起来有这件事。
茶园虽然荒废了,柿子树也很少有人去照料,但每年它们都按时开花结果然后凋谢,那些果子有的被鸟虫吃掉,有的自然腐烂,有的掉到地上成了肥料,极少的一部分被人摘回家吃掉。
往年爷爷惋惜树上的柿子,深秋的时候回带蛇皮袋上茶山摘柿子,柿子树种了好多年了,很高大,枝叶散得也很开,黄色的叶子下是一个个泛黄的柿子,像灯笼一样讨人喜欢,让人不忍心浪费。
摘回来的柿子有很多种吃法,可以带皮晒熟直接剥开吃,可以放在生石灰水里浸泡几天削皮吃,可以削皮晒成柿子饼,能吃到冬天,冬天烤火的时候,手里拿个柿子饼放在火上烤热,又甜又糯。
去年因为爷爷身体不好,就没有把柿子摘回来,也不知道那些柿子是不是都浪费了,爷爷是最勤俭的人,想必当时也想把柿子摘回来,只是有心无力吧。
阮惜时这样想着,打算趁周末把柿子摘回来加工一下,于是周六早上也起了个大早。
天气渐渐变凉之后,陆择就爱上了赖床,反正他现在不用每天按时打卡上班,自在得很,而且还暖玉在怀,早上抱着心爱的人温存睡个回笼觉,不知多惬意。
特别是周末的时候,阮惜时不用上课也不去干农活的话,他们俩能在床上赖到中午才起床做饭吃。
而今天阮惜时却反常地起了个大早,甚至都不顾陆择的缠绵挽留。
床上属于阮惜时的被窝已经凉了,陆择也只好起床,吃早餐的时候看阮惜时拿着蛇皮袋和帽子柴刀,身上穿了干活的衣服,一副要出门的样子,就连忙问道:“宝贝,你要去地里吗?”
阮惜时说:“我去茶山摘柿子,你在家等我回来。”
陆择放下碗筷,连忙说:“我也要去。”
阮惜时轻轻皱着眉头:“可是茶山有很多蚊子,还有毛毛虫,你去了会身痒的。”
陆择挺了挺胸说:“你都不怕,我怕什么。”
阮惜时见他执意要去,就让他穿多件衣服,戴上帽子。
茶山在坡上,茶树因为多年没人打理,已经长得人那么高,原本茶行之间有过道的,这会也都看不清了,只能见缝插针地走。
柿子树就混在茶树中间,比茶树高出很多,倒是很好找到。
柿子树的枝丫上挂了不少柿子,已经成熟了,一个个黄橙橙的,有的乒乓球大小,有的番茄大小,是疏于管理,营养不足的原因导致的。
以前茶山还有人来的时候,爷爷每年春天都会给柿子树施肥,长出来的柿子又大又圆,这么多年过去,现在柿子树结果全凭一股蛮劲,看它饱经风霜的模样,可能再过两年,它也要枯萎了。
这就是大自然的规律,每一条生命都有自己的命数,再怎么繁华茂盛,也终会迎来枯败死亡的一天。
阮惜时也只是感到一阵难过而已。
他把矮一点的柿子摘下来放到蛇皮袋里,陆择人高马大的,能够到高一点的柿子,树顶那些就够不到了。
陆择摩拳擦掌想要爬到树上,阮惜时见状连忙阻止他:“不能爬,柿子树的树枝很脆的,一受重就容易折断,到时候会摔下来。”
“那要怎么办,树顶上面的柿子看起来很大一个,难道要浪费掉吗?”
阮惜时找来一根长长的树枝,仰着头用树枝敲打树顶的果子,成熟的柿子蒂很容易脱落,稍微一晃动,柿子就一个个地往下掉。
树根下攒了不少枯叶,柿子掉下来也不会摔烂,爷爷以前都是这样摘柿子的,阮惜时就负责蹲在树下捡掉下来的柿子。
柿子掉得差不多,阮惜时和陆择一起把柿子捡到袋子里,装满一个蛇皮袋,多出来的也带不走了,只能留在树根下。
陆择惋惜道:“这么好的柿子,浪费了。”
阮惜时一边把柿子用枯叶埋起来,一边带着笑意说:“不会浪费的,它们会跟叶子一起变成肥料,滋润柿子树,来年柿子树上又会长出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