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PO18文学 > 穿越重生 > 首辅家的长孙媳 > 第75节
  春归大是惊诧这对“老夫老妻”竟然还能当人面前公然如胶似膝,人已经“分道扬镳”许久,还忍不住回头去看,感慨道:“四叔四婶感情可真好。”
  “辉辉这是在羡慕了?”
  “难道不应羡慕?”
  反问脱口而出,手就被拽过去扣稳,春归震惊的看着挨得越来越近的面庞,那温暖的呼吸扑打近前,使她几乎能清楚感应自己脸上的毛孔正在不受控制的颤栗翕张,唉!赵大爷这是想要在光天化日下轻薄调戏她么?这周边虽说不存在大庭广众,却指不定哪处花篱哪座假石 后,就有窥探的目光好不?这、这、这,如果传到费嬷嬷耳中会不会罚她抄内训啊!
  兰庭却只是挨近春归的耳边轻言细语:“是不用羡慕。”
  那鼻息的温暖稍近即远,竟使春归忽然有种耳畔一空的感觉,然后就莫名其妙的在其实已经记不清是第几回十指相扣后,后知后觉的娇羞起来。
  怫园正门入内不远,就是一大片清波,刚入府的那天春归就到过这里,后来也常因闲庭信步不自觉间来到,就算和兰庭散步也不是仅有的第二回 了,不过仿佛这个傍晚,被逐渐已经消沉下来的天光,笼盖的这片湖水是更平静的,和她微微急促的心跳大不相同。
  秋风不经湖面而来,卷送着冠秋馆里的一片桂花香,他们并没有往那个方向行走,只任由花香在身后跟随,渐渐的若有若无了。
  湖水边上矗立一块山石,自然生成人工安放,上题沅水浮光四字,兰庭说这不是从前燕王府的旧字,他曾经随祖父去过沅洲,最爱那里的湘流,后来受赐怫园,正
  巧的一日烟雨微微后,霁日落下一天里最后的余晖,触动了游玩沅水时的记忆,回去便写下了四字,请工匠凿在山石上,后来这片清波便有了沅水之名。
  他们经过一片桃花林,但此季并无艳丽,却也让人遥想明春三月的花色灿烂,直到残春时,芳朵飘零在林间凿引的浅溪里,花落水流红的诗境。
  兰庭说燕王当年是最豪奢荒淫的习性,穷奢极欲堪追石崇,不过怫园的建构他是请了当代名家设造,里头的亭台楼阁、林卉馆苑,并未只求富丽堂皇之气,而追清新雅致之风。
  说话间就到了一处山石围起的清幽地,仍是在水边,可这里的水却是大大不及沅水开阔了,细看来却像是注入沅水的其中一条水源,因沿着稍高处下来,水流颇为湍急,便为这里增添了水声。
  远望水的那边是处岗坡,和这里的山石遥遥呼应着,坡上的松树和石边的松树又成呼应。
  水边建着两层楼阁,阁楼下的一层显然布置成琴室,如此上有楼板封闭可使琴音不散,而下则空旷又使琴声透彻。
  这里春归是第一次来,但兰庭应当是常至了,因为如此幽静之处竟然偏有婢女值守。
  此刻天光更加的黯沉了,远远那弯残月就明亮起来,依春归这时的心境看去残月并不凄清,极似谁正看她会心一笑,她赏着那远远的月影,不觉间婢女里已经点亮了多盏灯火,这里似乎并不用熏香了,不知哪里还种植着几棵桂树,花香隔水而来,更是清润幽柔。
  春归几乎立时喜爱上了这里,她想若能干脆搬来此地起居就太好了,但她当然没有把这想法脱口而出,因为知道仅仅是个愿望而已,不过今后待兰庭有了空闲,撺掇着他偶尔过来住上一晚应该可以实现。
  几乎就想去看阁楼上的布置了,若本身就有床榻,那这小愿望的实现就更便利了。
  但兰庭却没看出春归的心愿,他冲摆置于正中的琴案稍一示意:“辉辉拜从二叔祖母学琴已经有些时日了,今日趁清风明月,不如操琴一曲予我赏听。”
  ------------
  第173章 好心“误事”
  小愿望就此扔去了爪哇国,春归看着那张瑶琴就像看着妖魔鬼怪似的,忙忙摆手连连后退:“我现下的技艺,时不时的还得挨二叔祖母的戒尺呢,可不敢在迳勿面前班门弄斧、污及慧听,迳勿行行好,再给我一段时间习练再行考较吧。”
  兰庭忙把人拉住:“别再退了,仔细摔下石阶去。”
  春归生怕他再坚持,反退为进把人往琴案那边推:“早听二叔祖母说过迳勿的琴艺不俗,我可还没亲耳听闻过,既是今日清风明月俱在,正该迳勿操琴一曲才算不负雅兴,也好教我这门外汉学习观摩。”
  眼看着兰庭净手拭干水渍坐去了琴案之后,春归这才如释重负,心情一放松,还未听见琴音响起,便觉准备操琴的人那端雅的姿态已经是赏心悦目,她想她若非还算懂得些风雅,只
  怕这时就要学凡夫俗子,直接就要高声叫好了。
  骨子里她和尹小妹原本很有惺惺相惜之处,同样“爱好”风姿出众的男子。
  庭大奶奶好像忘记了新婚之日,盖头揭开的第一眼,她对赵大爷的感观只是“不过如此”而已。
  她这时并不能把琴音里的意境听赏深遂,是以在起初的一段乐音里,仍然还是停留在对“赏心悦目”的赞叹,也不知何时思绪开始受了琴声的牵引,深觉仿佛在音韵的漫绕下,一切的风声水声也更清晰可闻了,而踱至楼前望月,明明月影仍是那弯月影,莫名便觉凄清起来,不再像笑容倒像一道伤心目光,相看着似乎有了泪意。
  月色下枝影如有人正黯然徘徊,春归不知为何就想起了紫莺,好像她也被这琴声引来,无论是此番人境又或辽远的溟沧,正无声的作此最后告别。
  春归隐约才有些明白了心里其实只如一道虚影的感慨,源自于她是第一次听说魂灵还有这样一种妄执。
  不因仇恨,也不是因为对于子女今后安危的忧虑,原来爱慕之情也能成为生气断绝后的牵绊,为了一个并非血缘至亲的人,当已经永隔生死之后,竟然也能抛不开放不下,不确定他的余生安好,眼睁睁的耽延到灰飞烟灭,历经轮回无数劫修,都可以不管不顾了,世间竟然当真存在的这一种情感,更比亲情的牵挂热烈。
  原来男女夫妻之间,遵循的不仅是责任和道义,山盟海誓也并非仅只情浓时候的假言,确然是存在着仅仅出于彼此的爱慕,此生此世生死相随。
  让人羡慕的不是不背诺言,而是两颗心灵的始终亲近,海枯石烂依然如故。
  这样的情感,也是纯净美好的吧,第一次,春归心生期待。
  而对紫莺的努力一无所知的姜东,这桩凄切故事的另一主角,当次日,听闻管家赵九不无喜悦的告诉他“受到大奶奶青睐”这件好事时,姜东的心情却有如一道晴天霹雳当头落下。
  他虽是太师府的家生子,老子娘却并没有受到主家的特别看重,在庄子里老实巴交的当差
  ,衣食温饱虽说不用发愁却落不下几个积蓄,姜东想要调进府院当差根本不可能靠钱财打通门路,而他的身份,原本也很难受到大管家的关注。
  可以说姜东为了赢得赵九的提携已经是绞尽脑汁、耗竭心力,好不容易才把这件愿望眼看就要告成,怎想好端端的却横生枝节,导致一场苦心努力全都打了水漂,他哪里能忍住沮丧焦急的神色,赤/裸裸地全都摆在了一张脸上。
  争取挽回的话脱口而出:“九叔,不是已经定了我调进府院这事么?怎么忽然就生了变故?能不能让别人顶大奶奶这边的差使?”
  赵九也对姜东的反应十分废解:“说起来调进府院除了活计轻省些,好处便是能够常在老爷少爷面前露脸,就有了时机博得主人的看重争取肥差,可你不需再经这番过场,就已经入了大奶奶的青眼,这还不好?要知道大奶奶虽是内眷,但太师府的人事可迟早都会交给大奶奶管决,这要是比作仕途,你小子也算青云直上了,我往常看你倒还精明能干,怎么关键时候反而犯起糊涂来?”
  “九叔行行好,就再帮小子一回吧,小子也不图什么青云直上体面富贵,图的就是活计能够轻省一些,大奶奶的事何等重要,小子能有多大的才干,就怕误事。”
  “这事可由不我定夺了,原本就是大爷亲自开的口,点名调你去听大奶奶的差遣,大爷决定的事也轮不到咱们这些下人挑拣,我看你还是定定心,打起精神来办好大奶奶交待的差使吧。”
  姜东大失所望又疑心不已,他在太师府就是个一文不名的下人,莫说大奶奶,就连大爷面前可都从来不曾露脸,怎么就忽然受到了这两位的青睐看重了?这对于别人而言是求之不得的事,但姜东可把这份荣幸视为噩耗,满脑子想着的都是如何摆脱,依然调去府院里办差。
  他很快就想到了昨日才刚刚结识的宋守诚,心想这位兄弟毕竟是大奶奶的陪房,老娘是斥园的管事不说,两个妹妹又是大奶奶身边的贴身侍婢,若由他去同大奶奶言语一声,说不定事情还能够挽回。
  又怎知他刚到新朋友居住的小院,见了人还没来得及张口,对方就兴高采烈的连连拍着他的胳膊:“正要去寻姜大哥呢,大哥倒是先一步来了我家,可是已经听说了消息?昨日得姜大哥相助,又经一番交谈,我就认定了姜大哥古道热肠仗义实诚,大哥走后我忽然想起来大奶奶正需要人手,帮着汾阳来的兄长在京城赁居置业的事,第一条就是熟悉路况实诚可靠,我想着与其在外头雇人,姜大哥可不是个现成的合适人?就忙让我家大妹向大奶奶举荐了大哥你,正巧昨日汾阳的亲友刚好抵达京城,大奶奶便和大爷言语了,大奶奶的事大爷自来就放在心上的,可不今儿个就立时办成了,咱们今后可名符其实不算外人了。”
  这又有如一道晴天霹雳,轰得姜东面如死灰原来根源竟然在这儿!
  可宋守诚是一片热心,提携他享此好事,姜东哪能说得出抱怨的话来?只好把赵九
  叔跟前“无能不才”的话再说了一遍,宋守诚却不以为意:“大奶奶待下是最宽和的,从来没有那么多挑剔,姜大哥就放宽心,帮着大奶奶本家的亲友把落脚置业的事办好,今后咱们齐心协力替大奶奶管治好妆奁的生息,大奶奶必定不会薄待,岂不比跟着买办跑腿受人呼来喝去更强?姜大哥可千万不要再和我客套,我能举荐像大哥这样一个可靠的人选,在大奶奶面前也是功劳一桩,我才欠着姜大哥的人情呢。”
  姜东彻底没法推脱了,总不能直言说他调进府院去为的是行刺二老爷,守诚兄弟是好心办了坏事拖了他的后腿吧?再说要坚持推脱,万一惹恼了大奶奶,以为他眼高过顶不把大奶奶放在眼里,大奶奶再跟大爷一说,他也不能够再实现调入府院的愿望,彻底断绝了念头。
  又说不定先帮着大奶奶办好了差使,今后还能等到机会往府院里去,指不定什么时候就有接近赵洲城的机会,把那早已磨得雪亮的刀匕捅进仇人的胸口里去,替紫莺报了仇血了恨,那时候自我了断下了黄泉,对心上人也总算能够交待,他懦弱无能没法子救她出生天,到底还算没有放过害死她的真凶,不曾辜负了青梅竹马的情谊。
  姜东因为无可奈何,只好暂缓了他磨刀霍霍的计划,这日跟着宋守诚去见新主家,受了大爷、大奶奶的叮嘱和打赏,也算正式调属了斥园,从今以后就直接听令于大爷、大奶奶,自然也认识了柴生,姜东见他不像那些富贵子弟眼高过顶,心里倒是也能感念宋守诚这回的提携,抛开复仇那件事的话,这确然是件旁人求都求不来的幸运。
  可柴郎君身边那位披着半旧道袍眉清目秀的少年总盯着他不转眼的打量是怎么回事?
  姜东固然是被莫问盯瞧得周身不自在而疑窦从生,莫问也是在经受春归一番面授机宜后,心里头像揣了只野猫般抓挠得厉害,实在不解庭大奶奶自从嫁了人,怎么越来越高深莫测,交待给他的事一件比一件更加离奇,就像面前这位……名唤姜东的青年,除了眉毛浓些眼睛大些以外,看上去没啥起眼的地方,那位姑奶奶因何断定他竟然胆敢谋刺太师府的二老爷?
  还有什么魂灵有知妄执难消的鬼话,真能让姜东听信诚服,放弃原本的计划?
  该不会他一开口,就被这人看作傻子了吧?
  莫问实在心中没底,不无担忧他初来乍到京城第一回 扬名立万就毁在了庭大奶奶的手里,把招牌砸得稀巴烂,损毁他靠着招摇撞骗也能衣食无忧的雄心壮志。
  故而莫问很是挣扎犹豫一番,直到这日晚间,拿着柴生的钱,招待“姜施主”痛饮一场,趁着酒酣耳热,莫问小道才终于痛下决心说出春归教授那番故弄玄虚的话:“姜大哥,小道实在看你是个仗义痛快的人,值得结交,才不忍见你……我见你印堂晦暗,恐怕有血光之灾呀,且你气色发青、两侧阳穴见晦,又是有阴魂缠身之噩,你若信得过,让我替你扶乩请卦,问一问这阴魂究竟为何纠缠着你。”
  ------------
  第174章 揭穿企图
  姜东酒量还算不差,此时虽说经过了痛饮一场,脑子却还清醒,不过是舌头大了一圈儿,而比起清醒时也少了许多拘束,故而在听了莫问这番神神鬼鬼的话后,只是呵呵笑着伸手往小道比起他来单薄不少的肩膀重重两拍:“道长可是喝糊涂了?”
  原来杯盏交错时,姜东已经听了莫问不少的吹嘘,也知道了这位大奶奶的亲友有个避世的道长师父,勉强也算道教中人,不过姜东自来就不信神魔鬼怪那套,又经了紫莺被害一事,越更连因果报应都不信了,他虽无意冒犯鄙夷莫问,接下来的话里却难免带着几分愤懑之情:“世上若真有鬼神,就不会有那作恶多端却不得罪惩,照样荣华富贵享乐逍遥的人了。”
  “就算你此时信不过,好歹让我先测字卜问,再看我说的话是否符合实情。”莫问既然是把话已经说了出口,当然不能半途而废,坐实了他是个没有本事而且酒量还不行的废物。
  姜东摆出无可无不可的态度,接过莫问早就揣在怀里的铅椠,在一小张纸笺上划字,他认得的字不多,会写的字就更少,却是把一个笔划甚多的“紫”字还算写得工整,而收笔后下意识间把手掌掩了一下面孔,似乎是想遮掩他其实不愿示人的情意。有那么一段时间他其实并没听清莫问如何拆解字义的话,直到耳里钻进一句“祸事正因心系此人而生”,他一双大眼里才露出惊愕的情绪。
  “大凶的卦象,姜大哥倘若执迷不悟,恐怕是在劫难逃啊。”莫问把他那几枚表面磨得溜光水滑的铜币拾起,神色凝重的叹息一声:“你和心系之人已是生死永隔,我猜那缠身的阴魂生前正为你钟情之人,阴魂虽对姜大哥不怀恶意,可她正是祸因……”
  莫问的话未说完,姜东已经撑案而起急倾上身:“道长说她还跟着我?紫莺当真还跟着我?她的魂灵当真还能留在世间?她还相伴在我身边是不是?道长有没有办法让我再看到她?”
  这个体格颇
  为健硕的青年,突然间却像丧失了身上的力气,那支撑在桌上的手臂分明已是瑟瑟发抖,而不肯轻掸的男儿泪也几近失控,让他不得不腾出双手掩面,膝盖便再也不能直立了,他瘫坐在条凳上,好半天才能不带哽咽的说话:“这么久了,我一回都没有梦见过她,我以为黄泉路上她已经走远了,一碗孟婆汤已经把我忘得干干净净,更或许已经投胎转世,就算日后我也下了幽冥地府,再也不能见她一面……”
  纵然是一贯玩世不恭的莫问小道,也被这悲沉的倾诉牵引起同情心,这时不再关心神通广大的庭大奶奶究竟怎么知道姜东这深藏心底的哀痛,他觉得哪怕这回“解厄消灾”得不到一文钱的报酬,也应认真努力的把姜东从悬崖边沿给拽回来。
  “阴阳两隔人鬼殊途,世上没有让生人再会死魂的神术,不过小道还算有些神通,可用扶乩之术尝试沟通亡灵,助亡魂将未尽之言诉诸生人。”
  姜东完全不关心他自己能不能避免血光之灾,会不会遭遇在劫难逃,此时此刻他只想能和朝思暮想的人再见一面,就算这个愿望不能达成,要是能知道紫莺不及向他出口的话,证实紫莺当真还在身边陪伴,他也许就不会在每一次睡醒睁眼的时候怅然若失,他想知道她是不是真的在埋怨他,埋怨他没能解救自己的爱人逃脱死劫,他想便是听她埋怨责骂也是好的,只要她仍在等他,他可以立时就追入幽冥地狱,不再去管这个空荡荡的人世其实并没多么重要的爱恨情仇了,只要他们仍能厮守,只要能够再续前缘,是生是死是人是鬼都没关系。
  于是起初还对莫问的神通并不信服的姜东态度大改,由得小道仍然没忘装模作样的把戏,姜东告诉了紫莺的生辰,他并不能确定她的死忌,当初只是从紫莺爹娘的口中听闻了彭夫人转达的丧讯,他不知道她究竟是在哪一日“病故”,甚至并不能眼见紫莺的遗容,是彭夫人操办的丧事,他见到的只有一具冰冷的棺材,被埋葬在那个阴寂的坟茔里,而后墓碑
  就成为他的爱人留在世间唯一的标记了。
  不过他的身上,一直还保留着紫莺曾经赠予的绣帕,被他用来包裹那把复仇之匕,放在胸怀里,他每一下心跳似乎都能感应到匕刃的森冷,仇恨在失去她之后的日月,成为他唯一活着的支撑。
  姜东瞪直眼紧紧盯着莫问,看他作法看他施术,并没有经过太长的时间,但对姜东而言仿佛又是三秋之久,他才终于听见“可惜”的长叹。
  “亡魂告诉我,你们原本已经有了婚姻之约,可惜她到底还是没能盼到婚期礼成,虽说你们两个谁也没有辜负背弃谁,奈何身为仆婢不得自由,也根本没有公道可讨,太师府的二老爷是个衣冠禽兽,二夫人也是嘴甜心苦,她说她的生忌时,你曾经跪在她的坟前起誓,说你会亲手刺杀害死她的罪魁祸首,你说你一定会想尽办法接近赵洲城,和他拼个鱼死网破。”
  “是紫莺,真的是紫莺,真的是她,这件事情天知地知我知,也唯有她的魂灵才可能听闻。”姜东伸手便要去拿匕首,莫问却早已心存警觉,眼疾手快先一步抢在手里。
  “没有奈何桥,也没有孟婆汤, 生人气绝,魂体本应归去溟沧再经轮回,但紫莺姑娘的魂灵却因你的绝决轻生之念妄执难消,所以她没有办法往渡溟沧,只能游荡尘世,可是魂灵也有大限,如若她再放不下妄执,很快就要魂飞魄散了,你们,就再也不能重逢,哪怕投胎转世!”
  莫问深觉如果纠缠起来,他这小身板坚决不是姜东的对手,赶忙把庭大奶奶再三叮嘱让他务必转告的话合盘托出,难得的没有再故弄玄虚装腔作势,整个人的态度显得前所未有的真情挚意:“紫莺姑娘能不能避免魂飞魄散根源可就在你身上,姜大哥,她需要你在她坟前再度立誓,答应她彻底打消和赵洲城这衣冠禽兽两败俱伤的念头,答应她不再轻生切莫辜负余岁,如此她才能消除妄执往渡溟沧,如此当日后转世轮回你们尚有重逢可期。”
  ------------
  第175章 新岁将至
  春归自从那晚之后,其实便没再见过紫莺,直到莫问写来密信告知姜东总算在他苦口婆心、精诚所至的劝说下回头是岸,不再轻生蛮干,紫莺也没有出现。春归交待渠出寻她,这回连渠出都一无所获,紫莺就这么悄无声息的消失了,大约只有玉阳真君这尊大神知道她究竟是往渡溟沧,还是魂飞魄散。
  不过只要姜东坚信紫莺已往归宿,他们尚有来生可期,不至于再因复仇一事莽撞轻生,相信紫莺纵然是魂飞魄散,灵体溃散前总归也是心怀安慰的,因她到底是保住了这一世倾心爱慕的人。
  至于赵二叔夫妇两个,经此一事春归也真是把他们彻底厌恶了,她不是没有想过帮助姜东讨回公道,让做恶的人罪有应得,但这时显然未到时机,并春归其实没有确凿的证据,她不可能再让莫问借用与阴魂扶乩沟通那套说法,让兰庭也坚信他的二叔与二婶表里不一衣冠禽兽,且就算兰庭相信莫问有此神通,难不成凭借这个就能把赵二夫妇送官法办?大义灭亲的事可是把双刃剑,春归还真不想就让兰庭面临如此艰难的抉择。
  姜东一直不知道他心爱的姑娘其实也远远不似表面般善良无辜,在他不再能朝夕相处的日月里,原本单纯干净的人心其实已经逐渐蒙垢,或许这样的改变并非紫莺自愿,但她其实也不是没有选择,还是那句话,春归对于紫莺的遭遇虽说感慨,但并无扼腕之情,但她当然也从未打算过告诉姜东真相。
  逝者已矣,生前之事也该一笔勾销了,就让姜东心目中一直保留女子最本真的模样吧,活着的人要继续生活下去,美好的记忆总胜过阴霾的过往。
  十月转眼过去,天气一日比一日寒冷了,忽然就来了一场雪,屋子里开始离不开炭火供暖。
  照旧的每日清晨,春归都免不得和彭夫人在踌躇园碰面,彭夫人对她的阴阳怪气冷嘲热讽,时不时就挑剔刁难的态度一直没有改变,春归也彻底放弃了与这位二婶修好,如此一来她难免就懒得回回忍气吞声,有几次算计回去,让彭夫人受到老太太的数落,两人之间的关系变得越来越僵持,但大多数时候都还是楚河汉界,居院隔着有些远,彭夫人还没无聊到日日登门交战的地步。
  不过春归和另一位婶娘,也就是四夫人的交往却随着隆冬的来到发展得如火如荼,又遇新岁将至时,四婶竟被诊出有了身孕,春归立即动手为那还不知是小叔还是小姑的婴孩裁制小衣裳,四婶欢喜得把嫁妆箱子打开,硬逼着春归挑选了不少首饰。
  一回春归去四婶院里看望的时候,终于见到了四叔的生母,她是老太爷生前唯一的妾室,据说是先帝恩赏的宫人,身份就不比得普通的姨娘,连赵江城和赵洲城一双嫡子都得尊称一声庶母,这位庶祖母杨氏要比老太太年轻十余岁,但如今却也显出了苍老之态,鬓角的白发比老太太更多,因为体形消瘦也不比老太太那样的富态,但她脸上常带着笑,说话也是轻声慢语的,所以春归初一见她就觉得亲切。
  因着青萍经过这段时日,和
  太师府各处的仆婢逐渐走动来往混得熟悉了,更打听清楚了不少人事,她也不管要不要紧,和春归闲话时多少提及,所以春归其实在见庶祖母之前,已经听闻了关于这位长辈的许多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