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PO18文学 > 综合其它 > [历史剧]朕不能死 > [历史剧]朕不能死_103
  夏昌平知道载淳要去茶楼看看,自不会带载淳去那种小的,不三不四的茶楼,唤来仆从找来轿夫,转向琉璃厂的东部,去了天汇轩。这天汇轩说是茶楼,但规模瞅着却不下于紫禁城里的一个主宫,载淳进门的时候,都没有下轿子,转而从一个压制的小阁门就入了后院。后院里多是院子,一间一间的像是包厢。早有伙计知道有贵客要来,早早的在房间里起了炉子,使得房间温暖的很。
  “倒是个雅致的地方。”载淳入得房间内,见这房间里的装饰都是一等一的好,可见是用过心的,心下点了点头。伙计见得客人来了,上前问载淳的要喝什么,点了“万树长青”,伙计生好茶,便退到了门外候着,显然是被□□的很得礼数。
  “皇上可要点些玩的?”冬日里,北京城很多富有的茶客有养油葫芦、蟋蟀、咂嘴、蝈蝈,以至蝴蝶、螳螂的,这些小玩意,但凡大的茶楼里都有备着,也是时下流行的东西。
  “不必,且去唤伙计找份《京报》来看看。”
  载淳座下摆了摆手,喝了一口这所谓的《万树长青》。所谓“万树长青”,不过是碧螺春的一种化名,但这茶馆用着绘制有青松竹柏的茶碗泡制,倒是图了一份雅意思,想来是为了投那些文人墨客们的喜好的。
  《京报》如今被林汝州办的还算不错,果真每家茶馆都有不少存活,夏昌平花了几钱银子,就把自开办以来,所有的《京报》给买了下来,然后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呈上。
  载淳随意的翻了翻,但见《京报》上如今写的都是些朝廷风向和一些文人举子的文章,关于禁烟的事情,还没提及。想来也是因为如今《京报》才开办不久,所以林家后人想徐徐图之的缘故。
  “张之洞?”
  载淳翻看着报纸,突然视线停留在了一篇《路安说》上。但见这文章写得很是有些意思,《路安说》,主要讲了一个理念,就是想要当地百姓安居乐业,修路其实是很有帮助的。张之洞在文章里论述了一地治理,修路的好处,倒真有点像后世的口号《要想富,先修路》。
  “这个张之洞有点意思。”载淳笑道。可不是?如今历史上著名的晚清四大名臣,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都已经出士,并在朝廷中担任了极高的官职,就差他了。
  “这个张之洞是兴义府知府张瑛的四子,明年也要参加院试的举人。张瑛做官还是很有成绩的,修建书院,治理兴义府的道路修建,想来这个张之洞也是得了他父亲的理念,才这么写。”夏昌平是特务机构的总头子,对于大清五品以上官员的资料如数家珍,听得载淳的话,忙把张家人的资料一一说出。
  “世人皆知我大清如今注重洋务,但是读书人之中依旧首推孔孟之道,能有如此务实之念的可不多。夏都统,留意下。”
  如此,这张之洞,算是入了载淳的眼,也算是机缘巧合,至少他的官宦生意是要好走不少了。
  作者有话要说:  难得写一个长一点的,好累哦~~~
  第123章 暖冬(二)
  载淳这次微服也算是有些收获, 不仅见识到了老北京特有的茶馆文化, 还在《京报》上看到了张之洞的文章。夏昌平虽得了载淳的交代要留意张之洞, 但到底如今的张之洞不过是有些身份的一届举人而已,便也不必劳师动众,反而不妥, 就唤了个丁字部的盯着。
  粘杆处, 甲乙丙丁四部, 虽说平行分工,但甲部多是监察朝廷二品大员及封疆大吏, 乙部多监察后宫及其二品至五品官员, 丙部多负责外出事宜,丁部则杂了很多,一些小事都是交由丁部去执行。
  载淳去了一次宫外,倒也没像乾隆那样没事就喜欢往宫外跑,到底晚清的京城对他的吸引力也就一般而已。相较于京城内的繁华, 载淳这几日天天在宫里面, 听听后宫两个太后的撕B,看看朝廷上恭亲王在打压之后对慈禧的反扑,倒更觉得趣味无穷。也难怪很多人都说,这朝堂之事, 精彩起来,可是比戏文里吸引人的多了。
  一转眼,农历十二月也就这个过了,元月的元旦春节宫里倒是热热闹闹的好一阵时间, 不过每年宫里再怎么大操大办,其实也就是那些东西,载淳从小就在宫里过惯了,也没觉得有什么特别之处。倒是春节祭天的时候,载淳一身朝服,头顶着最少十几斤的龙冠差点把脖子给压断了,一脸休息了好多天才缓过神来。
  “哎,下次叫礼部的人把祭天文章缩短些,那些大学士文采是好,但太长了,听得头都晕。”
  上千人穿着一年中最隆重的服饰,站在太和殿前面的一站就是两三个时辰,也难关那些年纪大些的老臣,回去之后就告假了。
  “皇上,礼部的沈桂芳来了。”李莲英看着正在被芷兰按摩脖子的载淳,上前低声的说道。载淳听得李莲英的口气,以他们之间多年的默契,想是知道沈桂芳这时候前来必定是有药师,当下对着宫女摆了摆手:“你们先下去。去唤沈桂芳进来。”
  芷兰听得载淳的话,行了一礼就退了出去,李莲英去把沈桂芳领了进来,便也关上了养心殿的门只留下了养心殿里两个人。
  “沈大人,自己坐吧。”载淳扭了扭脖子,越发觉得做皇帝的好,就为了他脖子酸,芷兰还特意去太医院学了按摩的手法,真真是腐败哦。
  沈桂芳看得载淳随意的态度,当下却不敢放轻松,反而沉重的说道:“回皇上的话,前去琉球国出使的人回来了。”
  载淳看着沈桂芳的脸色,心下就知道出了事:“说吧,其实你我心里之前都有了这个猜测不是?”按着琉球国国主的性格,断不会作出给大清捏住把柄的事情,如今不来上供,肯定是琉球国自己出事了。
  “琉球靠近倭寇之岛,如今倭寇内乱,大批流民落为海盗。琉球国先下是乱的不行。”
  “这琉球国主也不知道给我大清上书求助吗?”
  属国出事,上国帮忙是历来的规矩,没见朝鲜自从称臣之后,每每与日本交战,第一时间都会朝大清求救。这琉球国应该不会白白放着大清这个助力不用的。
  “如今琉球国附近都是倭贼,早已把附近海域封锁,琉球国国主不止一次要派遣使节前来求助,但都被截断了。此次若不是我国使节船队炮火厉害,轰了进去,怕也不知道这事呢。”沈桂芳当下面色沉重。
  载淳坐在龙椅之上,不由在心里寻思着这件事情,过了半晌,突然哈哈大笑起来:“妙啊!妙啊!正愁没机会收拾他们呢。”这倭寇不是第一次在大清的眼皮子底下做小动作了,之前载淳一直没找着机会,如今他们自己凑上了,可不是上赶着来送死。如今的日本内乱不断,又还没经历过明治维新,军工基本为零,可不就是砧板上的肉!
  “速去,把军机处的众大臣,还有两宫太后,兵部尚书都请来。”
  沈桂芳当下见得载淳不怒反喜,只觉得诧异,但又基于官场的职业素质,没有多问,只得乖乖的叫人去请众位大臣。其实,如今论国力,大清要拿下此时的日本并非难事,只是大清年年征战,存粮的已经很少了,若再打这一仗,怕是要勒紧裤腰带过好长一段时间的苦日子。
  沈桂芳出了养心殿,然后自有当差的会去请别的大臣。沈桂芳被领到了文渊阁内略作休息,他坐在文渊阁内,也在心里盘算着载淳的心思与大清的现状,越想越是觉得依着如今这个皇上的性格,出兵琉璃之事,肯定是必须的了,只是用兵之事,牵一发而动全身,除了朝廷内部,国际的形式也必须考虑,如此,也难怪之前皇上没有趁着慈禧发作恭亲王的时候下狠手,毕竟对外关系上,哪也离不得恭亲王,如此,现在的军机处大臣倒也不至于担忧追随恭亲王丢了官。只要不要未雨绸缪,也不得不思虑了。
  花开两头。
  且说满朝文武包括慈禧慈安,知道载淳性子的不少,但却也不是各个都事实愿意随着载淳的性子里。恭亲王进宫之后,入得养心殿,再得知了载淳又想动兵之后,就表达出了反对的意思。
  “我大清如今虽然国力强盛不少,但连年征战,民疲粮乏,怕不是出兵良机,还望圣上三思。”
  恭亲王的话,最先支持的就是户部尚书桂良。桂良在户部里混迹了多年,也是从没像如今这般觉得粮食短缺,如今江南的粮食因为平定西北,已被收敛过一波,京城为首的北方早在平定太平军的时候就已经粮食短缺了,若是再开战征粮,肯定会导致民怨。桂良实在是不愿为此再生风波。
  载淳知道桂良说的很有道理,但载淳深知,若不在这时候把日本打趴了,日后等到倭寇国内一同,明治维新。发展军工,就再也没有比这更好的机会了。
  “皇叔,我听说洋人也再打日本的注意,不知道我们能不能掺和一脚?”
  若一国对上日本,肯定是要出大力,但要是能与英法联手,那便能方便不少。
  “这。。”恭亲王奕闻言,也是一愣,在心里思量:“却是要问上一问。”
  第124章 科举(一)
  科举考试, 一般从最低到高,分为童生试,乡试,会试, 殿试。童生试与乡试都是由地方举办,选出秀才和举人, 会试和殿试则必须来京城参加。过了会试便是贡士, 就要参加由皇帝亲自主考的殿试, 过了就可称为进士, 进士分三等, 一甲进士就是我们常说到的状元榜眼探花,俗称进士及第,二甲则为进士,三甲则为同进士, 皆为天子门生。
  明清两代会试殿试每三年在京城举行的一次考试,因在春季举行,故又称春闱。会试也分三场,分别在二月初九、十二、十五日举行。由于会试是较高一级的考试,同考官的人数比乡试多一倍。主考、同考以及提调等官, 都由较高级的官员担任。主考官称总裁, 又称座主或座师。而每到进行科举的春天,京城总归是最繁忙的。
  科举之事,一贯都是由礼部主持。这是载淳自登基之后的第一次人才选拔,所以异常重视, 特意点了帝师焦佑瀛为主考,礼部侍郎沈桂芳与醇亲王奕譞为同考,共同主持。为此,载淳还特别加了焦佑瀛太傅头衔,位列正一品,以加重身份。这三人身后分别代表了朝廷的各大势力,且在朝廷之中官位都不低,想来也没人敢在帝后军机处这么多势力之下动手脚。
  载淳每每想到那些穿越小说里,但凡涉及到科举,总会出现些舞弊的事情,就不得不谨慎,除了三大考官,甚至还唤了准备在三月里迎亲的柳湘特意担了监察的差事,就怕有人搞小动作。如果有人敢在这件事上,他还真不介意祭出屠刀,好好杀杀那些敢在太岁头上动土的人。
  科举除了特制科目外,进士科考的内容主要是儒家经典,以八股的形式考察经义,兼顾策论。载淳对于儒家经典,虽然也因着祖宗的规矩,学了不少,但毕竟他登基的早,要处理政务,所以花的功夫不多,自对于经义的部分不怎么管。但是对于本届的策论,载淳在力排众议之下,亲自出了题,题目便是关于琉球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