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内义治啥态度?武家贵族最典型的态度,老官僚老封建一个。
朝廷方面,足利义辉和朝廷的关系比较一般,这也是为什么他都死透了,临下葬才给了一个从一位左大臣。
而历来将军死后追赠一个从一位太政大臣是很正常的,甚至足利义满直接追赠太上法皇。足利义辉仅仅一个左大臣就很值得玩味了,虽然这和他壮年急死,叙官的资历没走完也有关系。但不得不说,朝廷确实和他们家不算太友善。
由足利义辉到足利义秋,朝廷方面的态度不够亲近也就可以理解了。
山内家既然没法插手到平岛公方足利义荣那边去,觉庆和尚足利义秋这边一定要投资投资,抓紧一点。
既然朝廷方面不太好,那就发挥山内家和关白一条家的友善关系,请动关白一条兼冬,先帮足利义秋的左马头给叙上。这个绝对不能输给他的竞争对手,足利义荣。
山内义治也不是空手套白狼的,这时候不能不舍得花钱。五百贯是直接给朝廷的,五百贯是用来活动人脉的。
山内家在京都这么多年的耕耘,除了关白一条氏之外,也颇有几家相善的公卿。真金白银花下去,不信一个左马头叙不下来。
等帮足利义秋叙上了左马头,趁着人家高兴,给人家暗暗提一句,我们家山内太郎还没有订立婚约。以足利义秋的政治智慧自然能够明白,投桃报李这种事情天经地义。
不用把事情挑明了,让足利义秋明白就行,免得让他先许了别人。
而心心念念全部在继任将军的足利义秋此刻没有空,也不会有心思去管外甥女的婚事。他自己的宝座比这重要多了!
大概率就是碎嘴一答应,反正犹子都认了,也不在乎一个没见过面的外甥女。
足利义秋这边尽力稳住,上杉辉虎那边也不必要立刻推辞。
通过长尾夫人的线,和上杉辉虎透露一下,你家女儿才两岁不到,变数这么大。这年头能长大的孩子只有一半,能不能等长大一点再提。
长尾夫人那么宝贝她的大头儿子,肯定不会希望年纪轻轻订下婚约,过两年女方死了,他儿子啥也没捞着还落下一个死过老婆的名声。
更何况那个女儿虽然确实是上杉家的女儿,可上杉宪政的女儿和她屁的血缘关系,她在乎的只是她儿子和上杉氏联姻而已。
长尾夫人最大的弱点就是儿子山内太郎,只要把话朝着维护山内太郎的方面说,让她去和上杉家转圜,绝对事半功倍。
这样哄着上杉辉虎说孩子太小,等孩子八九岁再商议也完全可以的嘛。
两头先稳住,让主动权回到山内家手里。再观望天下的风向如何,最终决定娶哪家的女子。
至于山内太郎的意见,不好意思,完全没有人在乎!连她妈都没考虑过什么培养感情,更不要说别人了。身为武家大名,婚姻注定了就是不自由的。
这样处理,完全符合山内义治的性格,坏的很,吊着你,再等等,再看看。
……
除此之外,就是给山内太郎选定傅役。按理说太早了,起码七八岁才用得着,但如今事急从权,时间不等人。
“你们两人应当清楚羽林生前的意愿吧?”山内义治刚刚和一帮人讨论完事情,精神有些不继。
如今殿内只剩下小平太和细川采女两个,其他人都先行退下。
“殿下说的是太郎殿下的傅役?”细川采女自然是知道的。
他和山内义胜是撒尿和泥一起长大的交情,加上又是出身于御谱代家老众。无论资历、感情、能力,都是山内义胜本人所中意的所仰仗的股肱之臣。
而小平太则是山内义胜刻意笼络结交,解衣衣之,推食食之,培养起来的班底。加上又是出身谱代军役众,忠诚、能力都毫无疑问的久经考验,也是山内义胜的潜邸之臣。
“是,羽林生前所属意的傅役自然就是你二人,统军治兵,治国理政。论此二事,这一辈中,亦是你二人最为出色。”
山内义治听了一下,喘了口气,又继续说道。
“羽林急死,家中动荡,是故其生前之安排如今自然要提前。我现在便书判,将你二人担任太郎傅役之事宣布。”
细川采女毫不迟疑:“敢不效奋死之力!”
“殿下之托,无以为报,必当克尽忠诚!”
小平太倒是慢了几秒,但一样郑重的承诺。
山内义治很满意两个人的态度,点了点头。
“待羽林大丧二十七日之后,便择期由我为你二人主婚,此事不能再拖了。”【注1】
两人齐齐谢恩,这两桩婚事的政治意味也就更浓了。虽然赐婚的人名义上是山内太郎,但实际是名代山内义治,这个规格不可谓不高。
说罢,山内义治命侍从进屋,吩咐他们把山内太郎带进屋内。
没过多久,长尾夫人就亲自抱着孩子从外间走了进来。对于山内义治突然要见孙子的吩咐,明显长尾夫人也有所猜测。
山内义治略看了两眼长尾夫人,并没有多说什么。而是接过山内太郎,爷爷看孙子,那真的是慈爱无比。纵使脸僵了,可眼神一样能传情。
山内太郎也不怕那张冷峻的脸,两只小手张开着要山内义治抱。
山内义治把孩子轻轻搂进怀里,听孩子奶声奶气的叫完爷爷以后,指着跪坐着的小平太和细川采女。
“以后采女和弹正就是你的叔父和老师,知道了吗?”
“快去叫二位叔父!”
说着山内义治把孩子转向小平太和细川采女,并示意山内太郎叫人。
山内太郎很听话,往前走了两步,恭恭敬敬的低头行了一礼。
“采女叔父好!弹正叔父好!”
君臣名分就此定下!
【注1】:平源大战中说源氏之得胜在于源氏武士父死子继,儿子死了父亲也不悲伤,掩埋了儿子就继续作战。
而平氏则是儿子死了父亲忧伤,一副懦弱卑怯的姿态,无力再战。父亲死了,儿子迂腐于所谓的孝道,拒绝拔刀杀生,披麻戴孝。
这时候的武家还没有大规模提倡朱子学之后的那种压抑的封建伦理思想,这种思想要往江户时代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