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PO18文学 > 综合其它 > 窃国[三国] > 窃国[三国]_263
  这个小村子已经远离长安,因此人烟稀少,曹旭之前看见的,就连田地都十分贫瘠,由此也可以预想此地的百姓生活有多么不易,而此时看到村中房屋,也不过十余家,男女老少加起来恐怕都不超过百人的小村子,此时正燃起大火,村中一片哭喊之声。
  他们在村口便见到了倒在地上的男人尸体,没有头颅,胸腹被刨开,内脏流在了地上。
  郭嘉大概是第一次见到这样的场面直接就愣住了。
  曹旭却是一股火气直冲大脑。
  她压根不需要询问郭嘉的意见,所下的命令也只有一个。
  “杀!不留俘虏!”
  她身边跟着的士卒除了青州人,也有吕布带来的并州兵,并州也是常年受到外族侵扰的地方,这些士卒所经历的事情说起来,都能写出一部被外族欺压迫害的血泪史来,此时看到这样的场面也是个个红眼,曹旭一声令下便尽数冲了出去。
  曹旭带来的兵马有数千人,而在这村中作乱的匈奴人不过三四十个,自然不是对手,很快就被悉数斩杀。
  曹旭那句不留俘虏的话根本就是多余,面对眼前的情况,就算她说了要留,这些愤怒的士卒们也不会留下一个活口的。
  只是这村中最后剩下的不过是弱女子三五人罢了。
  曹旭叹了口气:“行军不好带着他们,留下一些粮食钱财给她们吧,去哪里都好,别再留在司隶了。”
  至于说村中已经死去的那些,此时也无法一一让人辨认,最后只好挖个坑埋下,立了简易的墓碑而已。
  至于说那些匈奴人,一把火烧了了事。
  直到这时候曹旭才有空去看郭嘉,此时的郭嘉早就不复刚出青州时的轻松,见曹旭有些担心他,郭嘉自己也是苦笑一声:“我之前只想着立一份功劳回去,也好不让人小看,可……匈奴之恶,比之黄巾更甚啊。”
  他当初见识过黄巾之乱的景象,本以为那就是人间地狱了,现在才知道,那远不是最可怕的事情。
  难怪曹旭从吕布那里调人的时候,听说是去打匈奴人,士卒们个个积极,都主动表示要跟曹旭一起去。
  临行之前,那些没能跟着曹旭走的,还特意给兄弟们上了送行酒。
  郭嘉想着,以并州的环境来说,这些士卒们恐怕也都是饱受异族之苦的。
  “之前伯瑾先生说我还没有准备好,我尚且不服气,现在看来……倒是我太高看自己了。”
  曹旭伸手拍拍他的肩膀:“行啦,我们还是早日赶去长安才好,这里距离长安还远着就已经是这样的景象,长安附近恐怕更是……”
  只会比这里更惨而不会更好吧。
  蔡琰的父亲是当世有名的人物,天下的读书人都听闻过蔡邕的名声,蔡琰是蔡邕的女儿,从小饱读诗书,蔡邕便说这个女儿的学问是男子也比不上的,后来蔡琰嫁的也是河东卫氏,却没想到她才嫁过去不久丈夫就去世了,蔡琰因此被说克夫,因而夫家容不下她,蔡邕疼爱女儿,于是就将蔡琰接回自己身边。
  董卓作乱洛阳的时候因为要拉拢读书人,因而也假惺惺的做出过一些爱才的事情来,比如他对蔡邕就颇为厚待。
  蔡邕不屑与董卓为伍,却也无法反抗,于是只好顺从,后来董卓迁都长安,自然也是把蔡邕给带上了。
  可没多久,董卓为王允所杀,长安仿佛看到了希望,蔡邕也是这么觉得的,连带着蔡琰都觉得以后的日子要好过一些了。
  蔡琰貌美又有才名,蔡邕为了保护蔡琰,甚至不许她出家门一步。
  董卓死了,蔡琰自然也是松了口气,却没想到还有比董卓更大的劫难在等着他。
  因为董卓曾对蔡邕颇为厚待,因而蔡邕在董卓死后便有些心情复杂,于是感慨了几句。
  却正是这几句话为他引来了杀身之祸,王允为此大怒,将蔡邕下狱,那时候的王允是诛杀董卓的功臣,朝中上下自然都是他说了算,蔡邕最后死于狱中。
  当然,因为王允的行事作风他自己也很快被人干掉了。
  如果说王允连蔡邕那样的人都容不下的话,他还能容得下谁呢?
  因而那些曾经与董卓有过交往的,几乎人人自危,最后大家干脆一不做二不休,直接提前动手干掉了王允。
  可王允如何蔡琰根本无心感叹了,她失去了父亲,从此孤身一人,在凶险的长安更加孤苦无依。
  蔡邕是个清廉的人,他虽然官职很高,可家中财产却并不多,当年董卓赏赐给他的东西,他也多数拿去救济别人了。
  但到底蔡琰在长安也勉强能够过得下去。
  可蔡琰并不想留在长安,蔡邕已死,她已经没有什么牵挂,因此便想带着父亲回老家去。
  对于蔡琰来说,离开这种事,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十分困难。
  她若是孤身一人离开自然轻松,可蔡邕却为她留下了数千卷的书籍。
  董卓迁都长安的时候打算火烧洛阳,当然了,董卓并没有什么保护文化保护书籍的概念,还是蔡邕据理力争才带上了一些,而之后因为一路被人追赶……虽然那时候大家并不打算真的干掉董卓,也不想跟他硬拼,但做个样子还是要有的,可就算是这样,因为一路不易,于是带出来的书籍又散落遗失了不少。
  等到了长安,蔡邕是不敢把这些书交给董卓的,他知道董卓不会爱惜。
  好在董卓压根不在乎书籍如何,因而蔡邕自己留下那几百车的书籍他也懒得去管,反而对蔡邕更加放心,觉得他除了书也没啥其他出息了。
  这些书比之当年洛阳的藏书不过沧海一粟,可对于个人来说,也是好几百车的书籍呢,再加上蔡邕自己也很喜爱藏书,自己家中也有数千册的藏书,于是他就给蔡琰留下了一个大难题。
  要怎么带着这些书回老家?
  蔡琰是不会放弃这些书的,受蔡邕的影响,她也十分爱惜书籍,更何况这些书几乎是蔡邕一生的心血了,当年在迁都的时候,蔡邕完全是豁出性命也要保护这些书籍的架势,蔡琰又怎么可能放弃这些呢。
  于是蔡琰的行程就因此耽误下来,直到最近她才终于安排好一切,能够带上这些书籍一起回去。
  当然,为此散尽家财是难免的,不过蔡邕在老家倒也有些产业田地,蔡琰回去糊口度日是不愁的。
  此时已经是冬季,蔡琰也知道这时候走并不是一个好时候,可她没有其他办法。
  蔡琰聪慧,她已经看出此时的长安,李傕郭汜两人虽然表面一体,可实际上已经开始产生矛盾,此时若是不走,日后恐怕就再也走不了了。
  至于说冬日道路艰难,这一点比之李郭二人,还算是一个可以克服的困难。
  可蔡琰怎么都没想到,她这一走却刚好遇上匈奴人入侵。
  带着那近千车的书籍,蔡琰就算是想跑都跑不掉。
  身边婢女一再劝说她不要管那些书了,逃命要紧,可那是蔡邕一辈子的心血,蔡琰怎么可能让父亲的心血毁于一旦?
  想也知道,这些匈奴人是不会爱惜卷若是落到他们手上,最好的结果也不过是当做柴火烧了。
  再说了,就算是想跑又能如何呢?
  他们乘坐的是马车,拉车的马也不是什么宝马良驹,如何能够跑得过匈奴人的骑兵?
  蔡琰几乎要绝望了。
  即使他们奋力逃命,可最后还是被匈奴人追上,蔡琰的婢女为了保护她冲了出去,而后蔡琰听到了前面车夫坠地和马匹嘶叫的声音。
  再然后就是混乱的马蹄声和厮杀声音,直到一蓬鲜血直接浇在了蔡琰的车帘上。
  蔡琰毕竟只是弱女子,她能做的只是缩在车里,紧紧地捂住自己的嘴巴,让自己不要惊叫出来,期望外面的人以为这车是空的而逃过一劫。
  蔡琰几乎分不清过去了多久,直到车帘被一双染血的手拉开,外面的光线透了进来。
  然后她听到一个女子的声音:“已经没事了,出来吧。”
  声音不高,语气被尽量放的温柔,来人在安慰她,而且……这女子说的是汉话!
  蔡琰颤颤的放下捂着嘴巴的手抬眼看去,就看见一个脸上溅着血迹的女将正打着车帘对她微笑,虽然脸上带着血,可却不见半点凶恶,见她看过来笑的更加温和,然后伸出手:“你是不是吓得不能动了?来,手给我,我拉你。”
  蔡琰从马车里出来的时候,周围的战事已经结束了,剩下的是正在打扫收拾战场的青州兵马。
  曹旭问她:“你是谁啊?怎么一个女人家在这里?不知道外面很危险么?”
  蔡琰此时已经勉强镇定了情绪,闻言回答道:“回将军的话,小女正是要带着父亲的灵位回去老家的,却不想路上遭此劫难,多谢将军搭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