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PO18文学 > 穿越重生 > 穿越之掉崇祯面前 > 第243章 抚恤(为淡看风云之巅三万赏加更3/
  听到崇祯皇帝问话,王承恩有点谨慎,并没有立刻就说,而是显得很郑重的样子,双手捧着奏章,放在御案上之后,才认真地说道:“万岁爷,国公这道密奏,真乃闻所未闻,让奴婢大开眼界!”
  他没有直接说赞成还是附和,就是因为密奏中所奏之事,牵扯过大,虽然他已经有所猜测崇祯皇帝的态度,不过最终还是选择了谨慎为主。
  此时,崇祯皇帝听了他的回答,不由得点点头,有点感慨道:“是啊,先生的眼界,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人,万万都是及不上的!”
  听到这话,王承恩心中便有底了,于是,他就郑重地说道:“万岁爷所言极是,国公乃是天赐给万岁爷,有了国公帮着万岁爷,我们大明都能少走很多歪路了!”
  崇祯皇帝一听,兴致一下高了起来,问王承恩道:“大伴的意思,也是赞同先生之提议,实行兵制之革新,提高我大明军卒之待遇?”
  听到皇帝再问,王承恩就不再躲躲闪闪,坦然说道:“别的奴婢不知道,就奴婢之浅见,如果真按照国公所言去做,大明之军队,便是万岁爷之军队,断然不会再有左良玉之变!”
  “好,朕也是这么想的!”崇祯皇帝一听,心中大定,当即笑着说道,“先生还有一点,朕说得也是有道理。如果是太平年间,或者以前时候,要想这么做,定然是阻力重重,不过如今朝堂上那些私心臣子已经清扫了个遍,算是最佳时机了。过了这个时候,再要这么做,怕都不会那么容易!”
  说着话,崇祯皇帝便已经有决定,并在心中再次回想张明伟在密奏中的事情,消化为己用。等到来日,他便开了大朝会。
  不用说,大朝会上,主题便是前线大捷,开封解围。可以说,朝会上的气氛,从未有过这样轻松。
  当然,有见识的人也是不少的。比如内阁辅臣堵胤锡,还有兵部尚书闵洪学等人,都说李贼主力未损,开封之围是否已解,尚未最终有定论,切不可轻敌。
  对于他们的说法,不等其他人反驳,崇祯皇帝就当即给予了肯定,算是一锤定音,定了这么一个基调。
  随后,为了即将到来的主力决战,为了早日平定天下,崇祯皇帝便把张明伟的建议给抛了出来,说要提高军卒待遇,定下克扣军饷为重罪,并对军卒伤残方面给出明确的规章制度,对于退伍军卒也给予优待等等。
  只要不是傻子,听到崇祯皇帝说出这么细节上的东西,那就说明崇祯皇帝心中已经有主意。因此,虽然有人反对,但却不强烈。毕竟普通军卒对于这些庙堂上的士大夫,其实是没有多少影响的。如果崇祯皇帝是一下提高武将的待遇,那绝对会被这些文官强烈反对。
  在反对的人中,主要有两种说法。
  第一种说法,是说大明军卒上百万之多,要是都给予如此优待,钱从哪里来?
  第二个说法,说大明军卒都有这样的优待,那朝廷吏员,是不是也要给予优待?你要说重要性的话,那个官府衙门能少得了吏员?
  这第二种说法,是崇祯皇帝没想到的,因为张明伟的密奏中也没有提及。但是,对于第一种说法,张明伟已有具体的应对之法。
  因此,崇祯皇帝便宣布道:“卿等放心,先生保证了,以后国库会很有钱。”
  一听这话,大殿之内,顿时为之一静。
  如果说,这话是别人来说的,那在场的人,绝对会喷。百万将士的安置费用,那得要多少钱,谁能保证?
  然而,如果是兴国公来保证的话,他们就没法喷了。因为这个世上真要有人有这个能力,可以保证国库有足够的钱,那绝对是兴国公无疑。
  不说别的,光是兴国公之前献给朝廷的两个秘方,那就是两个聚宝盘。国公要是没其他赚钱点子了,会把手中仅有的两个秘方献出来?这显然是不可能的!
  另外,大殿内的这些人,也从崇祯皇帝的这些话中,明锐地发现,皇上突然提及这样的事情,绝对是国公上的奏章,至少也是和国公先去商量了的。
  想着这些,反对的人就更少了。他们不怕一时得罪皇帝,那是刷声望的,等回头,自有起复之时。但是,得罪如今如日中天的兴国公,不少人是没胆子的。
  不过,也有人看到机会,便立刻向崇祯皇帝提出,既然国公能保证国库有足够的钱,那是不是也给他们加加薪,涨涨工资,大概就是这么一个意思。其中,也有人说给吏员发放俸禄的事情。
  说真的,要想改革,都不是容易的,因为往往都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事情。
  对于他们的要求,崇祯皇帝的答复是“再议”。
  还有人提出,如果给予军卒提高了待遇,他们会不会持宠而骄,毕竟都是武夫,干出扰乱百姓之举。
  对此,崇祯皇帝便趁机宣布,在军中多派监军到百户级别,负责教导军卒忠君报国之念。
  这么一来,问题又来了,如果监军要到百户一级的话,大明百万军队,那得要多少监军,这监军到底是都察院派出还是厂卫司礼监来派呢?
  不要说都察院和司礼监了,就算是厂卫,估计也派不过来吧?实在是这样的监军数量要求太多了。
  如果要满足这个情况,那么都察院、司礼监和厂卫说不定都要联动革新,具体的条陈又将如何?
  一开始的时候,崇祯皇帝面对这些臣子的问题,还能侃侃而谈。然后,等到了后来,超出了张明伟在密奏中所奏,也超出了崇祯皇帝自己事先考虑过的内容,顿时,就有点答不上来了。
  毕竟这些事情,可不是脑袋一拍,就能决定的。这涉及到的东西,非常多,也非常重要的。
  一直商议了一整天,事情越牵扯越多,最终,崇祯皇帝的脑子都疼了,便乾坤独断,让他们把具体情况上奏章,回头再议。至于提高军卒之待遇,就这么定了。由内阁并六部商议出具体的条陈,尽快上报。
  如今的内阁和六部,差不多都是张明伟举荐,是那些能干实事的文官。对于崇祯皇帝和兴国公都要做的事情,并且理由也说得过去,还能对当前尽快平定天下大乱有直接影响的事情,他们也就没有什么抵触,由兵部尚书闵洪学为主,商议具体的条陈。
  这么大的事情,代表皇帝的司礼监自然也是参与了的。王承恩就插话,要求了几条。
  明眼人一下就看出来,这应该是皇上的意思。更甚至,这其实是国公的意思。
  有王承恩看着,还真别说,只用了一天时间,大明朝在册军卒伤残抚恤以及退伍的规章制度便呈现到御前,商议一番之后,以制度形式得以体现,明诏发天下。
  ………………
  这个时候,张明伟这边,则是一直在备战。
  基于对原本历史的担心,张明伟并没有把军队驻扎在开封城下,而是撤去了黄河边,如此,便能防止黄河被人掘开堤坝,水淹三军。
  最先运来的粮食,解了开封的粮食危机。
  不过基于当前的局势,开封府内的很多百姓,在官府的劝说之下,他们自己也害怕,于是,在北方有亲戚朋友的,都出城去投靠亲戚朋友,远离战区。
  道路通畅之下,周王也前往京师去觐见皇帝,商议有关就藩吕宋之事。当然,这事其实是还早。但在张明伟的建议下,这个周王是要树典型的。就是要让各地的藩王、乡绅都知道,捐助物资巩固城防是非常有必要的。
  在减少开封人口,减轻粮食压力的基础上,新编的辎重营,加上各地官府组织的百姓,还在源源不断地运粮。
  除此之外,驻扎在黄河堤坝边的军队,每日都在抓紧时间整训,要把新近吸收的一万降卒整合进军队。
  对于这事,张明伟不等京师的回信,就已经在做一件事了。就是让负责军队士气的朱媺娖这边,从开封城内征集那些说书人,前往军营,在军卒整训间隙休息时间,给他们讲故事。
  当然了,说书人所讲的故事,自然都是忠君报国,流贼祸乱天下的故事。是经过张明伟把关,甚至还有他亲自改编过的。
  除此之外,还让说书人读《明报》,对于朝堂上的一些事情,也说给明军将士听。主要是惩治贪官污吏的。当然,因为张明伟在外领兵打仗,这念的《明报》,都是以前的。
  另外,还在完善那个军用沙盘,补充开封府和周边州府。
  总之,张明伟可以说,虽然打了一个大胜仗,却没有一点休息的时间,一直在忙碌。
  一天一开的军议,汇报当天的情况,再决定第二天的事情。都仿佛让张明伟回到了后世的职场,每天都要开例会的日子。
  这一日,开封府总兵陈永福向张明伟提出了一个疑问道:“国公,末将有个疑问,我们如此备战,万一流贼要是不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