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PO18文学 > 都市言情 > 重生之科技洪流 > 第287章 科研合作(二)(求订阅!!)
  除此之外,就是增加国家科学界对基因技术的认识,如果不研究基因技术,那就不会对基因技术有着清醒的认识,会产生天然的恐惧心理。
  如果科学界都对基因技术产生恐惧,那么社会上的普通百姓,更是会对基因技术畏之如蛇蝎,非常不利于青农生物实验室,拿出更先进的基因技术产品出来。
  道理非常简单,如果青农生物实验室,研发出来不管是肉质还是饲养条件都非常优异的动物出来,科学界如果不了解基因技术,首先就要面对他们的反对。
  他们一旦大规模反对,那么国家肯定会出手进行限制,甚至还会制定更严格的相关法律法规出来,会严重阻碍基因技术的发展。
  更别说是百姓了,他们对基因的认识,更是匮乏,只要谣言一起,即使政府不阻止相关产品面世,但是也会因为市场接受度不高,而使计划流产。
  这也是赵一拥有很多技术,但是不拿出来一样,因为社会经济和科学没有发展到那个程度,拿出来,往往并不一定能获得好的结果。
  举一个例子,我们现在想要获得肉制品,只能通过蓄养牲畜,而赵一手里,则有直接让体细胞增殖分化技术。
  想要羊肉,直接提取羊的体细胞,然后就能够从培养皿里面培养出来一款方方正正的羊肉出来。
  有了这种技术之后,人们就不再需要像以前一样蓄养牲畜,肉制品就能够源源不断的从工厂里面培养出来。
  别说满足国内的肉制品需求,只要原料充足,满足全世界顿顿吃肉也不在话下。
  以此类推,以后也不用种水果了,直接从工厂里面生产出来,想要多少生产多少,而且还不用考虑天气气候变化。
  但是这样的产品能否卖得出去呢,赵一内心却是打了一个大大的问号,如果百姓接受程度不够,自己估计不仅不会获得利益,可能还会惹得一身骚。
  赵一手上比这种科技还要黑科技的技术还有很多,但是都不会轻易拿出来,必须要等到社会文明发展到一定程度才行,不然可能自己还被当成怪物来对待。
  这也是赵一一直强调的文明发展,只有文明发展到一定度,他才能够拿出来与之相适应的科学技术出来,领先半步是天才,领先一步则是疯子,这句话不是白说的。
  除了这几个比较受到赵一关注的科研工程项目之外,赵一还会和政府合作投资一些其他项目,不然根本就不需要这么多资金。
  这次会议之后,赵一就和政府进行了相关谈判,在谈判当中,赵一明确重申了他第一次的态度,就是希望政府资金能够更多的投入到基础理论研究领域。
  这不仅是作为政府的职责所在,更是因为政府投入的资金规模也有限,只能重点投资一些科研领域,而基础理论研究往往商业化价值不高,政府不投,基本上就没什么发展希望了。
  例如想要加快我国在高能物理的发展,独立发展高能粒子加速器就是必然的,而这一个装置的建设费用,就高达几十上百亿元。
  又例如月球探索计划,以人类登录为目标,整个项目下来,也是需要庞大的资金支持,而这些领域,私人资本是不会参与的。
  当然赵一毕竟不同于普通的资本,所以在这些方面也会适当的投入,但是他却希望在能够进行实际应用的项目和能够短期内获得经济利益的项目中占据更高的份额。
  最后经过一番磋商后,在高铁项目中,赵一拿下了5成的投资份额。
  未来也会按照这个比例收益,而政府则是以现有的列车研究单位和企业,作为入股资本,共同成立一家超大型企业来运作这件事情。
  其实赵一也可以自己独自研发,只是目前铁路还是掌握在政府手里,还没有开放的迹象,所以即使独自研发出来,最终的订单还是需要铁道部的支持。
  而像可控核聚变项目,赵一则是选择独自研发,而政府也会投入资金,支持中科院的一支研究团队来进行研发。
  这是因为赵一和国家选择的实现技术路线不同,国家队是按照现有的可控核聚变理论,采用磁约束的方式来进行,这样实现的难度貌似要小得多。
  而赵一选择的是最难的,就是准备在材料上面硬刚,不玩那些虚的,也就是说,赵一准备研发出来一款能够承受得住核聚变高温,同时也能够承受得住中子撞击的材料。
  有了这种材料,可控核聚变的难题就会迎刃而解,只是能够研究这样的材料,短时间内是不可能的,这也是国际上从来就没有考虑过这种方案。
  只是赵一拥有金手指,想要实现并不是多难的事情,当然他也不会一开始就拿出来,会让新慧能源公司暂且研究着。
  不指望他们能够真的将这种材料研究出来,只是希望他们能够在研究这种材料的过程中,诞生一些其他的材料,这样的话,投入的资金就有可能赚回来了。
  等到合适的时候,赵一再介入也不迟,到时候可控核聚变也就变得非常简单了,绝对能够让自己吃到头一碗汤。
  太空计划则是以政府资金为主,他的资金为辅,毕竟太空计划的顺利实施,能够增强国内民族自豪感,极大的提升国家在国际上的形象,对政府的好处要多得多。
  而作为私人资本,投入前期,就是打了水漂,想要回本基本上是不可能的,就当是支持国家太空探索了,真正的太空技术,他还是会交给未来空间技术公司。
  总纲里面列举的基因工程项目,赵一也没有参合,政府一开始还不太明白他的意思,毕竟他对于基因技术还是蛮热衷的。
  结果赵一答应让青农生物实验室向这些基因研究项目组,授权提供一些基础性的基因研究技术和专利,政府就知道了赵一的意思了。
  这是嫌弃两者在基因研究领域不在一个水平线上,如果合并研究,完全就是对国家队伍的援助了,很难谈得上合作了。
  除此之外,赵一还和科学发展基金达成了100多项合作项目,其中有赵一投入大头的,也有政府投入大头的。
  等待这场谈判尘埃落定的时候,国内科学发展将会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而对科研人员的渴求也会激增,可以说是对国内科研人才,是一个巨大的利好消息,至少薪资水平要上涨一大截。
  这种对高端人才的渴求,也会推动国内高等教育的发展,影响肯定是深远的。
  除了具体的科研项目合作,赵一和政府分别成立了相应的科学奖项,赵一独自出资成立自然科学奖,主要奖励的是科学理论方面的突破,对标的是诺贝尔奖。
  赵一也想过用自己的名字来命名这个奖项,只是他实在是太年轻了,还没有到需要使用自己的名字命名奖项的地步,随作罢。
  当然自然科学奖不会涉及文科类的,在赵一看来,文科类的是很难量化的,文无第一不是说说的,不管怎样都会存在争议,还是只专注于科学奖项为好。
  而且诺贝尔和平奖之类的,在赵一看来,完全就是一个笑话,已经成为了西方政治的玩偶而已,他本人是特别反感这类的事情。
  奖项设置为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医学,每一位获奖者都能获得100万元的奖金,在人民币没有贬值的情况下,这笔钱还是很客观的。
  而且每个奖项每年都有可能多人获得,最高每个奖项获得人数为5人,最低为1人。
  目的就是为了避免诺贝尔奖那样,出现排队领奖的情况,领奖的人都七老八十了,最终成为了终身成就奖,赵一觉得那样根本就没有意思。
  他更多的是希望,在这些科学天才刚刚展现天赋的时候,就给予奖励,给予名望,然后让他们获得更多的资源,为社会做出更多的贡献。
  而不是老了干不动了,才给予他们一些奖项和荣誉,那样的荣誉,其实没有什么太大的作用,除了让获奖人荣誉加身外,实际意义不大。
  当然,肯定会有很多新理论不会立即得到验证,就例如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到他去世也没有因此获得诺贝尔奖,反而是他早期凭借光电效应,获得了诺贝尔奖。
  因为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根本就无法确凿的证明它是对的,当然也不能证明它就是错的,就因为这样的无法确定的原因,就没有评上诺贝尔奖。
  这样的情况,在赵一这边就不会存在,因为赵一手握宙灵和宙灵空间,想要验证这些理论的正确与否,就简单很多。
  当然赵一的验证并不一定就能获得全世界科学界的认同,但是这又有什么关系呢,只要赵一觉得他们的理论是对的,就给他们颁奖。
  反正这个奖项也是自己出资成立的,他有任性的资格。
  这也是赵一挑选偏科学理论的突破来成立奖项的原因,只有他有这个条件,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判断出来这个理论是否是正确的。
  而国家就没有这个条件了,所以国家成立的奖项则是偏应用型的,名字为国家科学技术发展奖,主要是颁布科学技术工程领域的研究型突破。
  例如可控核聚变,理论现在大家都懂,就是造不出来,如果真的实现了可控核聚变,那么妥妥的能够获得科学技术发展奖。
  颁奖规则和前世差不多,奖励范围主要是以国内技术突破为主,国外则是以合作项目的技术突破为目标颁奖,范围比赵一设立的奖项要小一些。
  这是由实用性技术性质决定的,单纯的科学理论,发布出来后,是全世界受益,所以面对这种纯理论性的科学,大家都抱着更大的善意,里面的争斗不会很激烈。
  而在实用性技术上面,国家和国家的竞争其实是相当激烈的,从国家的角度来说,我没有必要将自己的钱,奖励那些可能对自己国家产生威胁的科学技术成果。
  难道别的国家研究出来了原子弹,我们还要给研发出来原子弹的技术团队颁奖吗,恐怕心里别扭都还来不及呢。
  这也是为什么理论研究人员的国际声望更高的原因之一,另一个原因当然是理论研究是知道科学发展的基础,算是人类科学文明的指路灯。
  除了设立奖项之外,赵一还联合国内各大高校和科研单位,共同发展一份顶级科学杂志,由于和科学沾边的好名字都已经被别人占据了。
  所以赵一就提议将这份杂志命名为天问,虽然让人觉得有和天问大学关联的感觉,但是在没有好名字的情况下,这个名字就显得非常合适了,而且特别具有中国特色。
  而且除了本身名字好外,就是这份杂志的经费支出,基本上全部由赵一来承担,出钱的都是大爷,其他高校和科研单位当然就没有意见了。
  这份期刊的目标是对标国外的顶级综合性杂志,让国内的科研人员,有一个发表自己成果的地方,而不是像前世那样,想要获得认可,还需要投稿到国外杂志发表。
  不是赵一民族主义,是因为这样的话,我国永远无法从西方国家掌握科学话语权,这也是赵一努力推动这次国内科学发展的目的之一。
  当然,既然想要对标国际顶级科学期刊杂志,那么发表在上面的文章就必须也具有一定的技术含量,前期可能在收集高质量的论文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
  所以赵一还需要让自己旗下的企业和研究单位,适当的放出来一些研究成果。
  譬如天行半导体公司可以发表他们在第二代半导体材料方面的研究成果,青农生物实验室可以放出来一些生物研究成果,将这份顶级杂志的逼格给撑起来。
  当然由石高林教授撰写的石墨烯材料的发现和特性研究的论文,也会发表在这份杂志上面,至于国外会不会订阅,赵一就管不到了。
  这种开创性的理论刊登在天问杂志上面,如果国外科研机构和科技工作者不订阅,那是他们自己的损失,绝不会是我们的损失。
  另一项让众多专家和学者眼热的,就是政府决定成立国家科学发展委员会,作为国内科学发展的最高指导性学术机构。
  能够加入这个委员会,就是专家学者在科学技术领域给予最高的认可了,每一位加入进来的专家学者,都必须是该领域里面的佼佼者。
  赵一本人是不打算加入里面的,毕竟这个学术委员会,具有一定的官方性质,他一介民间散人,完全就没有必要参合进去,也无需使用里面的资源来支撑自己。
  说到底,还是他已经无所求了,多一点荣誉少一点荣誉,对他影响都不大,所以国家科学技术发展委员会,虽然是他提议成立的,但是却对参与进去不是很热衷。
  只是他在数学领域在国内成就最大,最后还是不可避免的担任了数学发展小组的成员,原本还要选他作为小组组长,可是被赵一拒绝了。
  他根本就没有兴趣和时间来操心这种行政性事务,如果有什么数学方面的发展建议,他倒是愿意充当专家,提供一些咨询建议,这方面花不了多少时间,也不用太操心。
  让赵一比较无奈的是,国家科学技术发展委员会的会长,还是落到了政府工作人员的头上,这是赵一无法决定的事情。
  再说除了一些私人研究机构,想要在国内混的科学工作者,大部分都具有公职在身,而像赵一这样,算是整个委员会里面,唯一的白身了。
  好在委员会里面的规章规定,担任会长的人选,必须具备学术背景,这样做就是怕外行领导内行。
  虽然会长不可能还是在科研第一线,至少曾经也是学术领域的人员,不至于反常识性错误,这算是赵一有点欣慰的地方了。
  国家科学技术发展委员会成立后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整合国内科研力量,形成几所具有强大影响力的科研院所。
  这也是赵一提出的十条里面的一条,除了加强学术交流,提高相关科学分类的学术影响力外,另一个目的就是给予专心研究的人员一定的生活保障。
  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到大学任教,他们更愿意默默无闻的搞自己的研究,但是他们的研究又偏理论,无法为他们带来多少经济收入。
  这样的人才,就需要国家提供一定的财政支持,让他们安心的做自己的研究,同时将这些比较内向的人员集中在一起,有利于他们之间的学术交流,对他们的研究相当有好处。
  而且这些基础科学研究院所,都是挂在中科院名下,之前中科院其实已经有相关的院所,只是范围还没有扩大到这种程度而已,提供的经费也不会如现在这么充足。
  不然也不会出现计算所还要出去自己创收的情况,这还是因为计算所好歹和实用技术沾点边,像纯理论研究,就很难创收了。
  这个举措算是对现有科研体系的升级吧,赵一对他们未来的发展,还是保持乐观态度的。
  至于科研成果转化,赵一提出的建议是,政府层面鼓励专利技术中介公司和代理公司的发展,只有这样,才能让这些中介公司或代理公司尽量的将手里的专利技术卖出去。
  只要能够卖出去,才能够实实在在的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经济发展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