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PO18文学 > 综合其它 > 许一世盛世江山[嫡子身份] > 许一世盛世江山[嫡子身份]_167
  皇帝有点受伤的样子,继续说道,“为何。”
  季衡道,“我是男子,不是女人。”
  皇帝则道,“即使是男子,也能在一起。”
  季衡将一枚棋子狠狠落在棋秤上,说,“但我无意如此。皇上您是太强人所难了。”
  皇帝叹息了一声,不再说话,开始专注下棋。
  季衡以前下棋都是平和温文的,这次却是杀气腾腾,以前季衡都是让着皇帝,皇帝才能勉强取胜,这次他让了季衡两子,所以毫无悬念,没过多久,皇帝就下无可下,只好认输了。
  皇帝道,“君卿,没想到你回了扬州三年,棋力有了这般大的长进。”
  季衡恭敬道,“微臣不敢,都是皇上让着微臣之故。”
  皇帝看季衡一板一眼,就苦笑了一下,说,“还在生气呀。”
  季衡说,“微臣不敢。”
  皇帝就又故意要凑过去,小声道,“那朕再亲一下。”
  季衡瞬间抬起头狠狠瞪了他一眼,皇帝讪笑着坐了回去。
  季衡又问皇帝还要不要下棋,皇帝点头说还要,季衡便开始收子要继续,这次皇帝就要庄重得多了,既没有给季衡让子,落子又很谨慎,然后突然说道,“君卿,你可还记得已伏诛的吴王的第三子。”
  季衡抬眼看了皇帝一眼,点头道,“臣记得,可是有了他的消息?”
  皇帝神色已经变得深沉而郑重,道,“之前南边海患,贼人们只是小股侵扰,不成气候,这两年却人数越来越多,而且渐成军队之势,临海百姓深受其苦。”
  季衡皱了眉头,道,“皇上的意思是,吴王的第三子,和他带走的钱财和人马,现在控制了这些海贼吗。”
  皇帝点点头,“南方打探回的消息,有人被抓进了海寇窝里,回来说,里面的确有一个声称是大雍皇族的,而且准备在海外岛上立国,只是还没有实施。所以,南方海患,必得在近年内解决掉,不然再等下去,敌寇势力只会越来越大,君卿,你可有什么想法。”
  季衡道,“臣认为,海患问题,不只是吴王第三子的问题,也不是打退现有的海寇或者倭寇的问题,而是要有一个利于千秋的海防政策。”
  皇帝本来要落下的棋子顿住了,说道,“君卿,你再细说。”
  季衡便从前朝的海患问题说起,然后讲到当朝的海患问题,其主要思想在于,现在的海患问题的来源,第一就是海禁问题带来很多人没法生存,海边居民有些人家儿子出海为寇,居民自己包庇海寇,以至于朝廷的打击每次都治标不治本;第二就是海防废弛,这几年的水师建设也还不够,而且没有一个完整的海防方案。
  季衡便道,“增加通商口岸和建立更完善的海防都是必要的。对付海寇,若是能以招揽为主,比追击穷寇倒是更好的法子,若是能够招揽,之后以海寇对抗吴王第三子的势力,海寇对海外岛屿更加熟悉,这个法子就要好得多。而海防政策,臣私以为,增加水师,控制海上岛屿,建立出海巡逻制度,将海寇抵御于远海,比起禁海保疆的政策要好。增加了通商口岸,让渔民可以近海捕鱼,都能增加收入,这些收入不仅可以用于建立强大的海防,还能够有更多上贡朝廷,而海洋之上,若是控制了近海岛屿,倭寇海寇于远海茫茫大洋之上要远道而来袭击近海水师,长途跋涉,力量也将弱小很多,于我军有利。控制岛屿,设立卫所,迁百姓到大的岛屿上设置郡县,比起将这些岛屿让与海寇,是更加妥当和急切之事……”
  季衡放下棋子,开始和皇帝做深入的探讨,海防是大雍的一大难题和当务之急。
  皇帝也早就收起了所有的狎昵心思,开始和季衡细细讨论。
  甚至亲自去拿了纸笔,将棋秤上的棋子一扫,铺上纸让季衡写起来。
  皇帝惊讶于季衡能够将大雍的海防线全都画出来,甚至能够标出几十个重要岛屿的位置,然后他将自己的海防思想写在了旁边,又同皇帝说道,“虽然大雍一直以自己为世界中心,实则这个大地是圆的,在大雍之外,有更广阔的天地……”
  季衡开始讲西方的国家,他们那里的君主,发展的脚步,甚至说,“一个国家如若只在内部发展,其发展都是有限的,总会被人从外部击破,所以要向外看才行。微臣所想,以后一定要走出大雍,到外面去好好看看的。”
  皇帝目光幽静地看着他,一时没有说话。
  季衡道,“西方现在的国家,其发展很快,远远超过了大雍,其一是他们在国内于生产力上的发展,还有就是思想的开放,就像是有人用肩挑水入田灌溉,有人却用水车抽水入田灌溉……”
  季衡又在纸上快速画了简易的一个人挑水的情况,然后又画了一个水车,有人踩踏水车让水入田,季衡说,“皇上,用肩挑水之人,挑一桶水的量时,用水车之人已经灌入了几十桶水,这就是差别,还如,在地里种了麦子,麦子秋种春收,之后就种上大豆或者花生,但是大豆或者花生的产量并不高,若是间种番薯,番薯的收成就要高很多,百姓就能有更多的粮食,番薯是从别的地方传来的,要是没有从别的地方引种,我们就不知道还有更能饱腹的东西。所以,和别的地方有更多的交流,就能知道更多,就能带来更多的可能性;去创造更加省时省力,更加方便的方法,创造更多可能性,这些都是给一个国家带来生机和发展的机会,当然,还有更加容易的发展之法,就是从别的地方掠夺,正如海寇,只是几天的掠夺,就能够有一年两年的积蓄。不过作为礼仪之邦,咱们不能也做寇贼,但是有别的国家就是在这么做。一是从内发展,二是向外发展,都是带来一国生机的方法。但是我们现在对内朝中大臣安于现状,内斗严重,对外又只开通了广州一埠,远远不能满足需要,现在风调雨顺,国家倒还稍显安宁,要是出了天灾,国家势必要乱。”
  皇帝盯着季衡手下的纸看,季衡于是拿出那张画着海防图的纸,将整个大雍的地图都在皇帝的眼下补全了,又说,“皇上,您现在是这么富饶而广阔的一国之君,你的荣耀无人能敌,这里的土地和百姓都是您的,但是,您也要承负起这一国之责,实在是一份重担。”
  皇帝刚才几乎是屏息静气地听,此时才出了口气,然后点了点头,不再对季衡有任何狎昵心思了。
  季衡又说,“去了解他国,互通有无,让朝臣,和百姓也对这天下有所知,我觉得也是必要的。井底之蛙,坐井观天,不是好事。如若皇上什么时候要派遣人去他国考察联络,微臣就先在这里自荐了。”
  皇帝深吸了口气,道,“朕在这宫墙之内,比起你来,实在算是井底之蛙了,是吗。”
  季衡吃了一惊,觉得自己刚才肆无忌惮,说不得会得罪了心思敏感的皇帝,就赶紧说道,“皇上博古通今,为天下之主,怎么会是坐井观天,您这话让臣惶恐。”
  皇帝伸手放在了他的手背上,道,“君卿,朕无气恼之意,只是也对外面的天地向往罢了。你别这么战战兢兢的,不然朕都不能对你畅所欲言了。”
  季衡看了皇帝的手一眼,现在皇帝对他已经完全没了调戏之意,即使放在他手上的手,也是规规矩矩的,季衡也感受得到皇帝的正经,所以也就不再在意。
  皇帝和季衡一番谈话,早就过了午膳时候,皇帝也感觉得到了饿,这才叫了在外值守的柳升,柳升说方才见皇上没有示意,没敢进来打搅,现在时辰已晚,想来皇上和季公子都饿了,所以马上让摆午膳。
  季衡用过午膳后就说要回去了,皇帝这次没有留他,因季衡不乘宫轿,他就将季衡送出了麒麟殿,远远看着季衡的背影消失在前方,然后才又回到麒麟殿,看着季衡画在纸上的图画和写上的策略,皇帝觉得自己曾经那样想季衡,真是太过分了。
  季衡一心天下,自己却徘徊于儿女之情的苑囿之中,说是井底之蛙还是客气,至少井底之蛙还会抬头看天,而他,连头顶之天,都没看了。
  皇帝虽然有各种各样的小心思,而且不好伺候,但是季衡觉得他有成为一代明君最优秀的品质,那就是听得进直言,知道自己的不足,和愿意接受新事物。
  154、第二十三章
  季衡回到家的时候,季大人他们一行已经先回来了。
  季衡先问了人季大人是否在前院,得知季大人去了后院,他便也回了后院去。
  进了正房,见只有许氏一人在和管事们交代事情,筹办春节时候的一应事务,许氏见季衡回来,就朝他招了招手,季衡走到她身边去,任由她拉住手,说道,“母亲不累吗,要是累了,就午睡一阵吧。”
  许氏笑起来,说,“这大冬天的,睡什么午觉。我哪里累呢,趁着现在赶紧再看看可还差些什么东西。”
  季衡道,“儿子也来帮忙吧。”
  许氏笑道,“你能帮什么忙?赶紧下去换身衣裳,好好休息去吧。你大舅家里让人来传了话,说让咱们家明天去他家里吃团圆饭去。”
  季衡点头应了,发现自己对家里的杂务的确是帮不上许氏什么忙,也就回了自己的房里去。
  收拾一番后,他就去找季大人去了。
  毫无悬念,季大人果真在东院璎哥儿房里,只是没想到六姨娘也在。
  季衡进去,六姨娘看到他,就笑着道,“是衡哥儿来了呀。每次进宫都能被皇上另眼相待,一般人可办不到,也只有咱们家衡哥儿有这样的福分。”
  季衡被她说得很不高兴,说道,“璎哥儿还小,六姨娘比起说这些话,教导璎哥儿一些正身立世的道理,才是好的。”
  璎哥儿虽然年岁小,也知道六姨娘总是尖酸刻薄,和五姐儿一样,他经常因此羞赧,但是毕竟是自己的亲娘,他也无话可说。
  六姨娘道,“大少爷这话我可就不懂了,你是做大哥的,行为不端,让季家蒙羞,连族长大人都写信来斥责老爷了,我一个妇道人家,那样教导儿子还不对吗……”
  衡哥儿气得脸色发红,璎哥儿嗫嚅着要拉六姨娘,而坐在旁边的季大人则是脸色黑沉了下去,朝六姨娘道,“老六,你到底会说话吗。这个家还是我做主,季衡也是之后的一家之主,既然你知道自己是妇道人家,你又懂什么,出去,赶紧出去。”
  六姨娘愣愣地觉得委屈极了,但是看到季大人对她怒目而视,她还是只得一甩手绢,人就走了出去。
  季衡没有理她,只是对季大人道,“父亲,儿子有事情要和您商讨,是皇上的吩咐。”
  季大人于是拍了拍璎哥儿,说,“去太太那里问问好,做儿子要明白孝顺的道理。”
  璎哥儿正为自己亲娘得罪了季衡而难堪,此时听季大人这么说,他就嗯了一声,又对季衡行了个礼,这才出去了。
  季大人和季衡也一路走去了前院,在书房里坐下来,季衡就和季大人谈论起海防海患以及吴王第三子的事情。
  季大人的一个好处也是思想并不狭隘,而且因为许大舅的关系,他对广州福建一带也很了解,对海患问题也有很深的认识,季衡和他谈起来,倒是有很多的共同语言。
  只是季衡的认识更趋于大方向上,季大人在官场浸淫已久,且亲力亲为处事,所以对实际的问题更加了解和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