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搓好了粉团之后,李母也过来帮忙包。
李建文和李友柳也忍不住过来帮忙,四个大小孩子凑在一块儿,你搓他也搓,一人一个。
李友桂把粉团搓成长长的小小一条,再掰开一小团一小团给李母和弟弟妹妹们。
然后,大家就一起把这小小团的粉团给搓扁平,用手不停的摁,摁得越薄越好,但不能摁坏或者漏开,因为要把花生芝麻馅装进去合口,再把这个圆子用两只手掌心搓一搓,就圆滚滚的了。
包汤圆的时候,最好是手掌心要半合,这个汤圆皮就会开成一个底儿,放馅再合,简直完美极了。
包汤圆和煮汤圆都很简单,难的是过程,泡糯米后磨再吊起来滴水,又搓又揉,最后的美味才会呈现,整个过程完全就是纯手工。
大概快接近睡觉的时间点了,李母就去把汤圆给下了,汤圆在生的时候是沉在水底的,和饺子同理。
它熟的时候才会浮上来,一个一个的就飘起来了,这时当然也不能马上断定汤圆熟了的。
汤圆熟不熟要看心(馅),所以一般都还要再让它在滚水里再呆个几分钟,才捞一只进碗里用筷子从汤圆的中间夹……
就算中间的心熟了,还得看看最靠近心(馅)的那一圈糯米粉,要是都和边缘同色,那一定是熟了的,可以吃了。如果还是白白的话,那就还要继续再煮个几分钟。
煮过汤圆的人基本上都是有经验的,不会早早就捞起来,李母没转农户前可是做粉的老手,最熟悉的就是这个活计了。这时她把煮熟的汤圆捞起来分别装进几个碗里。
一人一碗,十个左右的样子,这么晚了也不给多吃,而且晚饭还吃了鸡肉喝了鸡汤,好东西吃得太多了,李母觉得这是天大的浪费和奢侈,从前都不敢想也不敢这样吃呢。
就算一人就这么点,一家人都吃得香喷喷的,放了花生和芝麻红糖的馅儿,简直是世界上最好吃的东西。
“大姐,明天早上还能吃这个汤圆吗?”
“姐,我明天还想吃。”
“姐姐姐姐,吃。”
“姐姐,我也想吃,吃不够。”
李建文他们可从来没吃过这么好吃这么香的东西,见都没见过这样的做法,还是头回吃花生芝麻红糖汤圆呢,有种打开了新世界的感觉。
特别是李建业和李建环这两小只,奶声奶气的哀求着大姐姐,稚嫩的声音和话语,超级可爱。
“行,明天早上把剩下的粉全包了。妈,你明天早上一人再给煮两只番薯当早饭就够了。”李友桂心软软的答应了弟弟妹妹们的要求,光吃汤圆也不是不够的,今晚剩的也不多了,打算再加些番薯吃就凑和了。
李母笑笑没反对,这种天气做汤圆的粉儿也留不久,放久了会有一股微微的酸味儿,这酸味儿得凑得近近了才闻得到,但是煮出来吃就完全吃得出来,有点点酸的。
一家人赶紧抓紧时间去洗漱,洗漱完了立刻上床睡觉,第二天还要起来出工呢。
天才蒙蒙亮,李母和李友桂就先起来了,一个去点火烧灶烧水,一个去把昨晚剩下的汤圆粉搓揉了一番之后,就开始一个一个的包起来。
李友桂包完汤圆之后就去挑水了,天天重复挑水劈柴,家里的重活都是她一个人承包的,扫地啊擦桌子烧火洗碗洗衣服这些就由李建文和李友柳这兄妹俩承包,不能什么活也不干的。
就连李建环现在也被要求扫地了,也会被带去拨拨草,给菜园子浇浇水。
在四个大小孩子起床后,汤圆和番薯片汤都好了,本来李友桂的打算是煮整只的番薯,结果看到李母取出一个个有小孩子拳头大小的番薯时,她就改变了主意。
这番薯到底要煮到几时才熟呀?还费时间和柴火,整只煮太不划算了。
于是,李友桂跟李母说削皮切片放水煮,熟得快还能喝番薯水,加点盐儿提味,在现代妥妥就是番薯糖水的年代番薯盐水版,一点也不比放糖的差,她曾经就经常这么煮,不用甜上加甜了。
李母一听,眼睛一亮,觉得这样煮好,还不用手剥皮,吃起来又不会因为太粉而卡喉咙,确实比干煮强多了。
这天的李家早饭,一人一碗汤圆一碗番薯,好喝好吃极了。
吃完了之后,上工的上工,放牛的放牛,拨草的拨草,反正人人都有事忙活,除了李建业这个小孩,他就只能呆在他妈的后背上。
李友桂还是要去挑种苗到地头,这个活儿在队里她一个人能从头干到尾,别的活都不用干了。除了她,还有十个男人也只干这个重活,其他的都得下地种地,比起要挑种苗的人真的轻松多了,这天气又很合适干活。
不过,这活儿也没能干几天了,地少人多,还算是不紧不慢的干着,才干了这些天的,然后就得秧苗了,秧苗也得一个月的时间,秧完苗就开始种水稻,活儿是一个接着一个,或者是同时进行,完全没有什么空闲了。
李友桂先把种苗挑得差不多够了,她才去地头找小学校长,校长也是本地人,校长在夏收秋收时得也下地干活,刚好小学校长姓方。
方校长是隔壁第九生产队的,两个生产队的地头都是紧靠着,连社员的房子也是隔壁隔壁的那一街,反正一句话,谁不认识谁呀?往上三代什么来历都清楚呢。
李友桂认识方校长,方校长更是认识李友桂,这会儿方校长听人说隔壁第七生产队的李友桂找,他还一头雾水一脸的奇怪呢。
“校长。”方校长也教过李友桂,那就是一个瘦小的中年男人,不过南方人个子都高不到哪里去。
方校长笑:“李友桂,听说你找我?什么事呀?”
这时方校长也真不知道他这个曾经的学生找来是为了什么事儿,他想了想,还是不得其解,俩生产队没多大的交集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