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两大阵营对立,最担心却不是四个当事国。无论是俄奥、还是英法,都有各自的优势,足以自保。
真正倒霉的还是夹在两大联盟中间的小国。现在两大阵营矛盾尚未激化,大家还可以勉强应付。
一旦双方矛盾升级,大家就要被迫站队了。事实上,地缘政治已经决定了各国的站队方向,根本就容不得他们自己选择。
西欧各国只能支持英法,东欧、北欧、南欧各国则必须支持俄奥,中欧各国最苦逼,压根儿不知道该咋选。
中立?
暂时没有问题,一旦两大同盟对上了,他们就成为了最早的牺牲品。
无论倒向哪一方,都会被另外一方狠揍。尤其是比利时这种苦逼,糟糕的战略位置决定了他们无法独善其身。
当然,这是最糟糕的结局。短时间内,两大联盟还看不出有爆发战争的迹象。
忧患意识强烈的利奥波德二世已经坐不住了。原本英奥都是比利时的准盟友,大家一起抵制法国人向中欧扩张。
现在情况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英法结盟了,那么英国人当初承诺的保护比利时安全还有效么?
外交大臣朱尔慎重说道:“陛下,奥地利外交部发来了照会,邀请我们和瑞士、北德意志联邦、西班牙缔结一份维护欧洲和平稳定条约。”
打开地图就知道,上述各国都是法国人的好邻居。在排除法国人之后,缔结一份这样的条约,针对的是谁不言而喻。
这完全可以看做是对英法结盟的一次反击,奥地利是准备用实际行动证明,没有英国人参与照样可以围堵法国人。
利奥波德二世疑惑的问:“奥地利人就只邀请了四国参与,没有继续邀请的国家啦?”
理论上来说,上述四国都要直面法国人的威胁,有切肤之痛是最容易向奥地利靠拢的。
可是“反法”,从来都是欧洲各国共同的事情,而不是单独一国一家的问题。突然的转变,令利奥波德二世难以接受。
外交大臣朱尔肯定的回答道:“奥地利确实只邀请了我们四国,据说是维也纳政府担心别的国家没有切肤之痛,遏制法国人的立场不坚定,有可能会接受法国人的收买,在联盟中间搞破坏。
或许在维也纳政府看来,遏制法国人向外界扩张,五国联手已经足够了。”
这也是大多数人的看法,法兰西虽然强大,却没有和奥地利拉开质的差距,加上西比瑞德四国后,反法同盟就稳了。
相比一个内部分裂的联盟,还不如一个有共同利益,能够彼此合作的小联盟更靠谱。
首相奥古斯特叹了一口气道:“如果是这样,那么接下来,我们就有大麻烦了。
没有欧洲各国一起参与分担压力,亲法的西班牙政府多半不会参与,毕竟法国人现在西进的可能性几乎为零,他们的压力并不大。
瑞士因为地理位置的关系,他们的立场实质上并不重要。如果瑞士政府坚持中立,奥地利多半也不会逼迫。
在法奥之间做选择,北德意志联邦肯定是支持奥地利的,就算英法结了盟,他们也会更加倾向奥地利。
因为实力的关系,在短时间内,北德意志联邦还拥有暂时中立的实力。
只要两大联盟不开战,他们就可以充当法奥之间的缓冲,暂时不用明确站队。
看似试探性的邀请,实际上就是在逼迫我们站队。在俄奥和英法之间,我们必须要选一边。”
最悲剧的莫过于此了,别人都有可能躲过去,就剩下苦逼的比利时躲不开。
没有办法,法国人图谋比利时的野心,总是需要人去遏制的。
原本承担这项重任的是英奥两国,现在英国人转身和法国人结盟,能够继续遏制法国人野心的就只剩下奥地利了。
现在拒绝了奥地利,那么未来遭遇法国入侵的时候,比利时就只能孤军奋战了。
至于英国人,大家实在是没有信心。就算是伦敦政府肯出兵干预,不等英国陆军扩编完成,比利时都作古了。
犹豫了再三后,利奥波德二世缓缓说道:“外交部派人和奥地利谈,共同防御法国人的条件我们可以签,但前提条件是必须要严格保密。
奥地利可以不在乎得罪法国人,我们可没那份儿能耐去惹事。记得在条约内容约定,奥地利必须要给我们提供安全保护。
同时派人加强我们和北德意志联邦、瑞士、荷兰等国的联系,真到了关键时刻,他们的立场也非常的重要。”
比利时倒向奥地利也是迫不得已,现在对他们野心勃勃的是法国人,而不是相隔数百里的奥地利。
加入英法一方,就是与虎谋皮。盟友的身份,在利益面前一文不值。一个操作不好,就被人给生剥活吞了。
选择签订密约,实际上就是利奥波德二世的避险之策。
能瞒天过海最好,实在是瞒不过去,能晚一天暴露,也晚一天承担风险。
……
和比利时相比,北德意志联邦就热闹了,反对的支持的不一而足。
本来说好保密的,结果不等争论出一个结果出来,消息就已经满天飞了。
没有任何意外,当事情摆在了桌面上时,也意味着奥地利的拉拢计划失败了。
迫于英法的压力,西班牙和瑞士先后婉拒了维也纳政府的提议,至于比利时也只是暗中在接触,明面上比利时政府同样不敢站队。
……
失败的消息传来,弗朗茨并没有感到奇怪。谁都不是傻子,奥地利现在出面搞反法联盟本质上就是在拉炮灰,根本就骗不了聪明人。
随着法国经济的恢复,国内主战派的声音越来越大。
以贵族为首的军方想要战功,资本家想要解决煤炭供应问题,这些恰好都是战争能够解决的。
要不然的话,也不会出现英国人抛出一个诱饵,法国政府就愿意放弃两国之间的百年仇恨——结盟。
外交大臣韦森贝格拿出了一份文件,说道:“陛下,这是和比利时政府谈判的初步成果,目前最大的问题就是权利与义务的分配。
比利时政府借口自身实力不足,只愿意承担部分战争责任。
仅限于:法国人入侵中欧,他们才会出兵参战。
如果我们和法国人在意大利地区爆发战争,比利时只答应给予物资上的援助,明面上他们要保持中立。”
有限战争责任,实际上就相当于不承担战争责任。
打开欧洲地图就知道,法国人入侵中欧的最佳路线,就是从比利时借道。
敌人都打上门了,就算是没有联合防御条约,比利时也只能硬着头皮顶上去。
看似明奥地利有些吃亏了,实际上这才是相对公平的条约。
就比利时的体量,真要是法奥在意大利地区开打,他们加入进来也起不到作用。
法国人一支偏师就可以击败他们,到时候奥地利还是免不了出兵救援。
拉拢比利时的最大价值,不是指望比利时能够爆发多强的战斗力,发挥多大的作用。
主要是奥军在战场上占据上风过后,可以从比利时借道长驱直入,获得战略上的主动权。
没怎么犹豫,弗朗茨就做出了决定:“答应他们的要求,不过要加上一条借道的要求。
如果我们和法国人爆发战争,需要借道的时候,作为盟友他们必须要放行,并且帮忙维护好后勤。
作为回报,战争胜利后战利品也有他们的一份,法比两国存在争议的领土,可以全部归他们所有。”
空头支票谁不会开,反正许诺出去的是法国领土,比利时要是有胃口就送他们好了。
不光是比利时,实际上但凡是有盟友加入,弗朗茨都不介意他们在法兰西获得一块土地。
对待敌人嘛,自然是要狠狠的削弱。原时空的普法战争,没有能够完美收官,就是没有从真正意义上削弱法兰西。
无论是赔款,还是割地,都只能让人感觉肉疼,根本就致不了命。
要是普鲁士王国当时外交再灵活一点儿,忽悠住了西班牙、比利时、瑞士、意大利等国,拉着大家一起上去分赃,或许结局就大不相同了。
当所有的邻居都拿了好处后,大家处于了同一战线上。作为胜利者,没有人希望看到再次敌人复兴。
到时候,就是大家一起联合打压法兰西。巴黎政府就算是再厉害,也顶不住那么多敌人一起照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