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那位村民却坚决不答应:“不行!人都已经死了,怎么还能拿银针随便扎他的额头呢。”他又转头对一旁的老人说道:“四叔公,这我可不能依你。狗娃子他娘还在家里躺着呢,这事要是让她知道了,非得怪我不可。”
其他几位村民纷纷点头附和,认为这么做是对死者的大不敬。
老人也显得有些无奈,转头对中年男子说:“这么做确实是不妥,这会泄了他的魂气,让他的灵魂不能安息。”
中年男子并不强求,将银针收了起来,笑了笑说:“既然如此,那我也爱莫能助了,但恕我直言,他的尸体最好早日入土,或是火化掉,否则只怕还会有邪事发生。”
这话惹得几位村民一脸的不悦,因为在当地,火化是大忌。
中年男子也懒得理会他们,冲死者深深地鞠了一躬,便转身离开,墨阳连忙冲黑子和霍义使了个眼色,三人紧跟在了他后面。
路上,墨阳向中年男子问道:“大哥,您是不是已经看出来他是中了什么蛊毒?”
“尸瘴蛊。”中年男子很肯定地答道。
墨阳立刻转头问身旁的霍义:“尸瘴蛊是啥?”
霍义却摇了摇头:“蛊主要有十三种,但我从来没听说过什么尸瘴蛊。”
中年男子转头打量了霍义一眼,有些惊讶地说:“没想到你年纪轻轻,竟然对蛊也有研究。你说得没错,最常见的蛊的确是十三种,但根据宋末元初一位无名氏所著的《蛊经》记载,光人工驯养的毒蛊便有四十八种之多,除此之外,还有二十多种在自然条件下产生的蛊虫。”
霍义瞪大了眼睛,有些不敢相信:“你说真的?”
“呵呵,你可信,也可不信。”
“那这尸瘴蛊到底是怎么回事?”墨阳追问道。
“根据《蛊经》记载,尸瘴蛊是人的尸体生出来的一种毒蛊,在尸体高度腐烂的情况下会产生尸瘴之气,一种如跳蚤般大小的尸虫因常年吸取尸瘴之气,使得体内渐渐含有一种神秘的毒素,久而久之就会变成毒蛊,尸瘴蛊并非人工驯养,属于自然蛊虫的一种,主要存在于一些高度腐烂的尸体当中。”
墨阳微微一怔:“照这么说,难道这村里曾经挖出过腐尸?”
“有这可能,尸瘴蛊寄生与腐尸体内,一旦有活人靠近,它便会伺机进入人体,一开始人并不会觉得身体有什么异常,但不出半月,体内蛊毒毒素便会发作,毒素会使人在毫无防范的情况下心跳骤停而死。中了尸瘴蛊而死的人,尸体会迅速腐烂,待尸体完全腐烂后,又会滋生出更多的尸瘴蛊。到那时便会连累更多的人。在十年动乱时期,全国各地破除四旧,湘西有座村子的百姓挖了清代一位官员的坟,坟被挖开的时候,尸体已经高度腐烂,谁知这件事之后一个月内,整座村的人几乎无一幸免,全都暴毙而死。后来曾有人认为,那些人是因为挖坟而受到了诅咒,实际上正是尸瘴蛊在作祟。”
听了中年男子所说,墨阳等人都吃了一惊。
“要是这样的话,村里其他人岂不是都很危险?”
中年男子点了点头:“所以我建议他们尽快将尸体下葬,或是火化。不过他们未必会听我的,所以还是赶快立刻此地为妙。”
墨阳没想到这中年男子懂得这么多,不禁对他的身份产生了好奇,开口问道:“聊了这么久,还不知大哥您怎么称呼呢。”
“在下龙飞扬,几位怎么称呼?”
“原来是龙大哥,我叫墨阳。”墨阳说着,又指了指身后的二人:“这是黑子,霍义。”
龙飞扬点了点头:“能在这地方跟几位相识,也算是缘分。现在可有兴趣喝口这千年酿?”
龙飞扬说着,又将那银质酒壶从身上摸了出来,在墨阳面前晃了晃。
墨阳有些犹豫,还没等他回话,龙飞扬又道:“这千年酿可是好东西,要是真中了尸瘴蛊,据我所知只有两个法子能够化解。其中一个法子,就是每天喝一盅千年酿。不出七日,体内蛊毒便能自行排除。”
“那还有个法子是啥?”对蛊毒最感兴趣的霍义开口问道。
龙飞扬答道:“还有一个法子就是用棺菇泡水喝。”
“棺菇是什么?”墨阳好奇地问道。
龙飞扬不免有些惊讶,他将墨阳打量了一番:“你连棺菇都不知道?”
墨阳摇了摇头:“不怕龙大哥你笑话,我连听都没听说过。”
龙飞扬盯着墨阳胸前看了一眼,开口问道:“可否把你胸前的吊坠给我瞧瞧?”
墨阳先是一愣,随即反应过来,龙飞扬所说的吊坠是指他挂在脖子上的摸金符,是之前在那古墓里掀石棺的时候秋二爷给他的,相传摸金符是用穿山甲最锋利的爪子制作而成,具有辟邪的功效,后来从莽山回去后,墨阳本来打算将摸金符还给秋二爷,但秋二爷却说算送给他了,他觉得这玩意挺特别,就一直戴在身上,没想到龙飞扬竟然对这玩意感兴趣。
墨阳将摸金符从脖子上摘了下来,递给了龙飞扬,龙飞扬手捧摸金符端详了一番之后,又将其还给了墨阳,疑惑地说:“这是岭南派摸金符,你既然戴着这玩意,怎么会连棺菇都没听说过?”
墨阳一听,恍然大悟,因为自己戴着摸金符,龙飞扬想必是把自己当成了摸金校尉,这恐怕也正是昨晚他主动来找自己搭讪的原因。
墨阳忙解释道:“你误会了,我并不是什么摸金校尉。这东西是一位朋友送给我的。说是可以辟邪。”
“你这位朋友可是姓万?”
秋二爷正是姓万,墨阳有些惊讶:“莫非你认识秋二爷?”
龙飞扬脸上露出一丝极难察觉的复杂神色,不过稍纵即逝,他笑了笑说:“秋二爷称得上是岭南派当中响当当的人物,江湖上谁人不晓。”他话说到这,忽然话锋一转:“恕我直言,你们来这儿,恐怕并非是为了旅游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