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PO18文学 > 穿越重生 > 重生之大明摄政王 > 第1519章 轰动
  张守仁率部入城第二天,流言就起来了。
  说是张守仁要调集大量的粮食做为军需,有这么一个消息,城中不少米行粮行都是紧急提价,到傍晚天黑之前,城中的粮价已经涨了五六倍还多。
  原本精米是一石四钱,未脱谷的是一石三钱,结果一石精米和面到了傍晚时,一直都是涨到二两以上,就是这样,还有不少地方是有价无市。
  粮食是根本,现在也正是青黄不接最严重的时候,粮价早就该起来了!
  这件事,又涉及到国朝的一大弊端,也就是夏税制度。
  国朝赋税,原本只是收取本色,也就是收粮,有一些地方只收布匹,也有一些地方只收绸缎,国初时候因为蒙古人的掠夺和□□,加上几十年的战乱,金银铜等贵金属消失殆尽,而民间经济也十分萧条,在那个时候,明太祖定下的经济政策都是保守和与民休息的,当然也包括财政制度和赋税制度。
  为了与民休息,国初时只征收实物,而且不经户部统支统收,小民可以直接把自己的解额自己去完成。
  比如一亩地是三升三合的赋额,到了夏税征收的时候,松江的农民就得自己推着小车,把粮食送到在扬州的卫所里头去。
  或是浙江的农民,把夏税粮推至南京的京营仓库的库房。
  这样做法初衷是不扰民,当然实际效果是加倍的扰民。后来实行条鞭法,虽然户部仍然不能统收统支,各地仍然自行其事,但好歹是把粮食改成了折色,也就是白银征收,其中还包括一些力役杂收,无形之中,算是帮农民减低了负担。
  在实行之初,效果可能是如此,但国朝的东西,一旦是吏治不清时,一切就会走了样子。
  到明末时,粮商在夏税前青黄不接时故意抬高粮价,多赚利益,使农民不得不典当家财,勉强维生。等夏粮下来到了交税的时候,粮商再故意贬低粮价,使急着交税需要现银的农民又得多受一茬罪,把粮食三文不当两文的卖出去,在被朝廷剥削之前,先得被大商人们剥一层皮去。
  这些粮商和官府都是有千丝万缕的关系,实力雄厚,农民被剥削也没有办法,加上驿传和杂派等额外的加征,一到收赋税的时候百姓被迫流亡的事情极多,这也算本朝一大特色了。
  其实这事儿就是一个常平仓的事情,青黄不接时放粮,收夏粮时官府以平价收粮,一收一支,百姓就减少了很多损失……可惜的是,□□不愿为,清官想为也无计可施。
  这又是拜明太祖的制度所赐,地方上根本没有什么办公经费,也不可能有少则几千两多则数万两的公费来做这样的事……
  这两年的夏税征收前后,因为商会的存在,对济南一带的大粮商都有很多的约束,虽说有不少别的来钱的门道,可是旧有的大利就在眼前,伸手可得,为什么不能赚这笔银子?
  这件事,和牙行一样,也是有不少官绅甚至是官员插手其中,这两年来,张守仁固然是调度着商会这条大船行进,可是同时之间,也是给自己招惹了不少的积怨啊……
  “一群龟孙,王八蛋!”
  “驴行的混帐,你们想想是谁帮着你们有今天?”
  “想把祸水往大将军身上引,瞎了你们的狗眼!”
  粮价一起,自然引发全城的轩然大波!
  济南城已经是物阜民康,太平了两年多,刘泽清进城和商会的一场大乱战都只是在一隅之地,没有波及全城,甚至没有影响到物价。
  而刘部已经撤走,张守仁率部入城之后,城中却是突然出现这样的大规模的物价波动,其中的弯弯绕也是根本瞒骗不住百姓……这不,各大粮行之前,不仅没有预料中的对张守仁不满的声音出现,相反,有一些故意诱导的人刚一出声,立刻就是被百姓们骂了个臭死。
  躲在粮行里头的王东主一行,个个都是面色苍白,模样都是十分难看。
  他们是真的没有想到,张守仁得济南民心居然是到了这种地步!
  和大明很多城市一样,百姓家里多的是有十天半个月的存粮,那是精细会过日子的,少的就是无隔夜之粮,每天都得买。
  后世人可能难以想象,其实在当年就是这样的情形为多。因为那些做短工的,扛力气活的,一天的收入可能是二分到五六分银子,或是一百多铜钱。这些钱,扣掉必须拿出来当应急款的,剩下的正好也就是一家人的嚼谷,想多赚一分银子,就意味着得多做一个时辰的活。
  很多影视上的大侠一出手就是一锭大银,那是搞笑,不是真实的生活……真实的生活就是每个百姓都得为一钱银子奔忙数日,为了一两银子奔忙十几二十天,一个城市居民,一年的净收入也就是十两八两银子,还得是会点手艺,而且善于理财,家中还多是壮年无人生病的,不然的话,想落下这笔银来都是困难。
  临街的铺子,典四间下来做营生,典费也就是三四十两,一幢一进的小院,门房加左右厢房和正房五六间屋子,买下来就是五六十两银子,这已经算是很体面的房舍了,那些沿街的平民百姓的自建房,十两八两就够买两三间了,只是有一些寒碜的很了,连灶间也没有,想洗脸都得到小吃铺子里头去买去,不过就是这样,才是真正的宋明之际的城市民居生活啊……
  无隔夜之粮,当然都是到粮店里头去买,明朝城市的粮店肯定多远后世的小卖铺,街头巷尾,坊市之前,有大有小,反正出门没几步就有,所以很多人家就是白天赚了钱,晚间买粮,第二天吃完了,晚间再买。
  粮价一涨,首先就是这些人倒霉。
  而原本的计划,就是用这些贫民给张守仁施加压力,大将军不是向来以爱民的面目示人,如果百姓弄的活不下去了,他是不是要考虑与商家合作?大家坐下来,多商量一下怎么平抑粮价?
  只要张守仁坐到桌前,哪怕什么也谈不成,王东主的计划就算成了。
  再往底下,牙行和各商行自己的护卫商团等计划就能实施,而好处当然也少不得大将军太保大人一份子……毕竟济南城中还是张守仁是最大最强的势力,但利益均沾,以后张大将军也绝不能一手遮天!
  计划虽好,现在却是往众人没有想到的地方滑去……
  “真没想到,大将军居然如此得民心。”
  “当然了,我们出的银子,大将军拼命往这些人身上使,什么公益局民政局,抚老恤幼造桥铺路,施粥舍药,什么样的事都做,而且大家全往他身上算,这算什么?吾辈却是白出钱!”
  “倪中丞和济南府上下的官员算是已经出力了,衙役都缩着不动,粮价涨成这样,官府不发一言,这其实已经是大好良机……”
  “当然要坚持下去!”王东主断然道:“大将军实力没那么强,坚持下去还是我等……”
  话音未落,城中突然是爆发出一阵巨大的响声。
  开始时似乎是一些人在叫喊,然后就是巨大的欢呼声,接下来便是山崩海啸一样的叫喊声,声响太大,简直是一阵阵的雷声滚滚而过,令人身处其中,似乎被声浪卷入惊涛骇浪之中,一时间,难以自拔!
  “这是什么声音?”王东主一屁股坐在地上,一时间爬不起身来。
  身着兖服,躲在深宫,正在醇酒美人的德王一下子惊坐起来,脸上满是惊惶之色!
  “民变了?”
  在巡抚内堂,正在计较着怎么和张守仁谈判,怎么在牙行分配利益中多拿一些好处的倪宠脸色一下子就变的惨白一片。
  “出大事了!”
  置身事外,不敢参与其中,但对张守仁实力有着清楚认识的黄胤昌副总兵一下子抓住了手边的宝剑,拔脚向外。
  所有人,在同一时刻,一起向外冲去。
  整个济南城,方圆近二十里广,城市中心为东西两牌楼,中间是紫禁城和王府,也是后世的山东巡抚的衙门所在,还有著名的趵突泉等名泉所在的地方为中心,然后是东西南北各城,几乎是在同一时刻,一起轰动起来。
  “浮山军,威武!”
  一声声呼喊,象是投石入河,激起了圈圈涟漪,然后向着外围不停的扩大,再扩大开去!
  王东主等人登上私宅的高处,一看过去,却是前心到后脚根都是一片冰凉!
  甲士,数不清的甲士!
  数不清的手持长矛和火铳的甲士!
  因为是入城,所有的浮山军都在军服之外套上了长罩甲,这种甲是明甲,铁片在外,磨的闪闪发亮,除了样式之外,竟是和东虏的白银硬甲有很大程度的相似,只是不如后金白甲所用的银甲那般厚重而已。
  如果是几千甲士也罢了,在他们眼中呈现的竟是一样看不到头的滚滚铁流,人人束甲,个个手持长兵,这样的情形,漫说是几个商人,便算当今天子见了,也是要大吃一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