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天,她去杂货铺买东西,回家途中,被几个小混混堵在了小巷子里。
这个时候,他像天神一样出现了,不等他出手,那几个小混混便抱头鼠窜,逃之夭夭。
她向他道谢,他却像小混混一样,堵在她的面前不让她走,说愿意娶她为妻,问她愿不愿意。
这样高大英俊又有担当的男子,谁不喜欢呢?
她自然是愿意的,可是……她不能嫁人了,今生今世都不能嫁人了。
原因无他,她曾经落入贼人手中,虽然那些贼人为了将她卖出个好价钱,守住了底线,没有做到最后一步,但她的身子……
那一晚不堪回首。
她摇了摇头,明确告诉他,自己不愿意。
可他却不依不饶,还是像一座山似的堵在她面前,说今天她要是不说愿意,她就别想走了。
敢情她就必须愿意,说不愿意还过不了关了是吗?
她看得出来,他是真心实意的喜欢自己的,正是因为喜欢,才会如此纠缠不休。
能被自己心仪的男子这般喜欢着,该是多么值得高兴的事啊!
那一刻,她却流下了伤心欲绝的泪水。
他见了,吓坏了,想拿手帕给她抹泪,却拿不出来,只好拿衣袖给她抹泪。
可抹了几下,她的泪非但没有少,反而更多了起来。
这一下,他彻底慌了,忙向她赔不是,说她不愿意就算了,他这就滚蛋,再也不敢强迫她了。
说罢,他转身就要跑。
她却一把扯住了她,然后飞快的说了一遍过往的不堪经历,随即掩面而逃。
她以为,知道了她曾经遭遇过什么之后,他再也不会来找自己了。
万万没想到的是,第二天她外出买菜,这才刚跨出家门,就被他劫持去了后巷。
在那儿,他认真看着她的眼睛,郑重无比的说愿意娶她,好好呵护她一生一世。
不等她说出拒绝的话来,他又说了,别再跟他扯什么清白不清白的。
他以前娶过妻,按照她的说法,他岂不是早就不清白了?
行吧行吧,大家都不清白好了吧,你也不清白,我也不清白,破锅配烂盖,这是绝配啊!
她不清白了,分明是很悲伤的事情,可经他那张嘴一说,她却觉得好笑,心中的愁绪顿时消散了大半。
明知道他二人不合适,方方面面都不合适,可鬼使神差的,她说了一句愿意。
这一下,你情我愿了,就差上门提亲了。
可就在这个节骨眼上,她的长辈闹着要搬去幽州。
她想,他二人大概是有缘无分吧。
沈采萱看着黯然神伤的沈采莲,宽慰道:“就算伯祖父伯祖母铁了心要去幽州又如何?他们这不还没走么?相信我,我一定会想办法让他们回心转意的。”
沈采莲无奈的摇了摇头:“你别看我爷奶平日里总是笑眯眯的,好像很好说话的样子,可实际上,他俩的性子很拗的,一旦下定决心,谁劝都没用的。这一回,他俩铁了心要去幽州,就一定会去,谁都拦不住的。”
不是吧?二老这么难搞的么?
这下,沈采萱也有些犯愁了。
不过很快,沈采萱便调整好心态,搬出了另一套说辞:“你是你,长辈是长辈,就算你的长辈坚持要去幽州,你也不必跟着去,可以选择留在青州的呀!”
沈采莲忙道:“这怎么行?我……”
沈采萱打断她:“怎么不行?我知道,你要说你家情况与众不同,你家到了你这一辈,没有男丁,就只有你这一个姑娘,所以你得要担起照顾家中长辈的重任,他们去哪儿,你就得跟着去哪儿。
“可是,你有没有想过,你一个姑娘家家的,能够照顾好自己就不错了,能够照顾好四位年迈的长辈么?这个时候,要是有个人一直陪在你身边,帮着你一起照顾长辈,岂不是更好?”
沈采莲点了点头:“我家原本想给我招个上门女婿的。”
沈采萱眼睛一斜:“上门女婿能够比得上郑大哥?”
沈采莲粉颊生晕,垂头不语。
沈采莲不说话,沈采萱继续嘚啵:“与其为你招个不知根底的陌生男人回来当上门女婿,还不如让你嫁给知根知底的郑大哥。
“郑大哥的为人,那是没得说的!你嫁给他之后,都不用你提醒,他肯定会帮你照顾好家中长辈。
“倘若家中长辈肯听劝,继续留在青州,那是最好,你和郑大哥可以就近照顾。
“倘若家中长辈油盐不进,执意要去幽州,那也不要紧,相信过一段时间,他们就会回来了。
“为什么这么说?这是因为,长辈嘛,就没有不喜欢孩子的。现如今,你和郑大哥还没有成亲,还没有孩子,他们没有牵挂,说走也就走了。等过一段日子,你和郑大哥成了亲,有了孩子,远在他乡的他们听说之后,肯定按捺不住心中的思念,主动跑回来含饴弄孙。到那时,你们又可以一家团聚了。”
说到最后,沈采萱做出总结陈词:“阿莲姐,你看看,嫁给郑大哥多好啊!不但你终身有靠,你的家人也老有所养,老有所依呢!”
虽然沈采萱所言之中,有好几处让沈采莲感到害羞,但沈采莲静下心来想想,觉得沈采萱所言相当在理。
说实话,自从得知家人下定决心去幽州之后,沈采莲的内心就开始动摇了,不再看好自己和郑忠维的亲事,隐隐生出了就此放弃的念头。
可听了这席话之后,她的内心又坚定了起来,再度对嫁给郑忠维一事燃起了希冀。
沈采萱一直在仔细观察沈采莲的神情,看到这会儿,就知道沈采莲已经被自己说服了至少八成,忙再接再厉,继续忽悠:“阿莲姐,我觉得吧,你就不要再瞻前顾后、摇摆不定了,还是趁早把自己的心意透露给你娘知道,好让你的家人都知晓你的真正想法。等到郑大哥请来的媒婆上门了,你家假装考虑个一两天,就顺水推舟的应下这门亲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