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PO18文学 > 穿越重生 > 桃华 > 桃华 第44节
  沈数默然片刻,才道:“其实我已惯了西北生活,反倒是京城,十余年不曾来过,已经觉得不惯了。”
  崔秀婉自见了礼之后就一言不发地坐在一边,这时候掩口轻咳了两声,瞥了一眼旁边的银朱。银朱心里暗暗叫苦,却不得不弯下身来低声道:“姑娘,该用药了……”她一边说,一边觉得崔夫人的目光像芒刺一样盯在自己背上,真是说得欲哭无泪。
  崔夫人一股子气顶在胸口,正要说话,沈数忽然站了起来:“崔姑娘身子不适,就早些歇息吧。夫人,我告辞了。”
  崔夫人还没开口,崔秀婉已经起身,微垂着头道:“秀婉先告退,王爷且请宽坐,莫因秀婉不适扫了兴致。”
  崔幼婉连忙道:“姐姐先去喝药。王爷不妨再坐坐,我去吩咐厨下做几样小菜,王爷留下来用饭罢。”
  沈数一摆手,微笑道:“不必了。夫人,告辞了。”他脸上虽有笑容,眼神却是冷静的,向崔夫人微一欠身,转身便走。
  他身高腿长,崔夫人却是缠过足的,哪里跟得上他的步子,只得连声叫着人去给沈数牵马,眼睁睁地看着他走了出去,回过头来就对银朱沉下了脸:“来人,把这个没规矩的丫头拖下去!”
  银朱吓得魂飞魄散,扑通一声跪倒在地。崔秀婉却上前一步挡住她:“娘,这是我的主意。”
  ☆、第57章 失望
  崔夫人简直一个头有两个大:“秀婉,你究竟这是——这是做什么啊!”小时候觉得女儿稳重有主意,如今看来却是主意实在太大了。
  崔秀婉低着头不说话,只拦在银朱前头不让人把她拖下去。崔夫人气得两边太阳穴都跳痛起来,也顾不得丫鬟们在旁边了:“你敢是糊涂了怎的?安郡王几次三番的上门来,为你延医请药,脸面给了多少,你却——将来这日子还要不要过了!”
  这样的踩未婚夫婿的脸面,别说这还是皇子郡王,就是个普通人家也要恼怒了。没看安郡王走的时候,那笑只在脸上,却没进眼睛里么?这将来成了亲,崔秀婉还想得到夫婿宠爱吗?
  崔秀婉咬着嘴唇,终于抬起头来:“娘,你没听见方才他说的话吗?他,他是还要回西北呢。到时候,我连爹娘都见不着了!西北那地方……可怎么呆呢!”
  崔夫人听得心里一软,抚着崔秀婉的头发道:“爹娘自然也舍不得你,可——出嫁从夫,这是规矩。再说安郡王也未必就能回西北去,皇上不是在京城里给他建郡王府了吗?”
  崔秀婉见母亲目光柔软,心里又多了一丝希望,看看厅中只有几个心腹侍女,咬了咬牙便道:“娘,若我不嫁给安郡王,就能留在爹娘身边了!”
  “什么?”崔夫人被她的言论惊得几乎要跳起来,连忙挥手叫丫鬟们都出去守住门户,才斥道,“你胡说什么!这是先帝赐婚的亲事,你怎能不嫁!”
  崔秀婉含泪道:“自从先帝定了这门亲事,父亲十余年都在福州知府的位子上没有挪动过,可见是这门亲事招了皇上的忌讳。若是咱们家能推了这门亲事,说不定太后和皇上还会高兴呢。”
  “胡说,胡说!”崔夫人只觉得右眼皮不停地乱跳,“且不说当年如果不是先帝,你父亲也不能三十出头就做了知府,单说这门亲事是下了圣旨的,岂是我们说推就能推的?你休要糊涂,纵然太后和皇上不喜安郡王,可咱们家若推了亲事就是抗旨,是扫了先帝的脸面。抗旨是什么罪名,你难道不知?”
  她喘了口气,又放软了声音:“安郡王再不被太后所喜,也是先帝亲子,你嫁过去,一生富贵尊荣是少不了的。何况安郡王一表人材,对你又看重,有什么不好?”
  崔秀婉一颗心直往下沉,红了眼圈道:“可我不想嫁他!”
  啪地一声,她脸上已经挨了一巴掌,崔夫人气得直喘:“婚姻大事,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岂有你自己自作主张的?画眉!把大姑娘送回去,不许她再出屋——”
  后头的话还没说完,崔秀婉身子一歪,哇地一声呕吐起来,直吐得搜心掏肝,面白气弱,吓得崔夫人不及说什么,连声叫着丫鬟们把人送回房去。
  崔秀婉一路被人扶抱着,中午吃的饮食已经全部吐了个干净,仍旧不停地干呕,连胆汁也吐了出来,又呛咳起来,额头上冒着虚汗,似乎随时都会晕过去。崔夫人又是恼怒又是心疼,折腾了半日才熬了药给崔秀婉喝下,这才走到外屋坐了下来,长长叹了口气。
  崔幼婉一直跟着她忙左忙右,这时候走到崔夫人身后轻轻替她捶着肩头,柔声道:“娘,姐姐也是舍不得爹和娘……”
  “难道我就舍得她?”崔夫人有气没处发,忍不住向小女儿抱怨,“可这是先帝定下来的亲事,谁敢抗旨?何况,安郡王再不被太后喜欢,那也是皇室血脉,嫁过去有什么不好?原先我当她是太守礼了,万没想到竟是不想嫁给郡王爷……”
  崔幼婉低头道:“王爷自然是好的。我瞧他对姐姐十分用心,若能嫁到这样的夫君,真是福气。”
  “对啊对啊。”崔夫人顿觉有了共鸣一般,“你说你姐姐,到底在想些什么?说什么你爹是因了这门亲事才不能升迁——多少人在你爹这个年纪能做到一府之主啊?真是胡思乱想!”
  “不过——”崔幼婉悄悄抬起眼睛窥探了一下母亲的神色,“姐姐身子实在不好,从福州到京城都这般水土不服,若是去了西北……”
  这话戳中了崔夫人的心事,不免发起愁来。崔秀婉总是自己疼爱的女儿,何况有这样的糊涂想头也是为了家里,实在不忍心怪她。
  崔幼婉低了头,小声道:“姐姐若身子真是不好,爹娘想必也不忍心逼她,可又不能抗旨——其实,只要是崔家女嫁给郡王爷,也就不算抗旨了吧?若是姐姐当真不能——女儿愿为爹娘分忧,总不能眼睁睁看着姐姐……”
  “哪里就这样严重了……”崔夫人拉住小女儿的手,“这些日子乱糟糟的,把你吓着了吧?放心,太医们不都说你姐姐只是肝气不畅,脾胃不和,不是什么大病。”
  “可姐姐眼瞧着一天瘦似一天……”
  崔夫人想起女儿日渐瘦削的脸庞,心里也是心疼,嘴上却道:“娘知道你心疼你姐姐,可先帝定下的是崔家大姑娘,若是李代桃僵也是抗旨。你放心,你姐姐的病慢慢总能调养好的。今日她说的这些话都是一时糊涂,你也不要放在心上,若是被你爹知道可了不得。”
  崔幼婉乖巧地点头,眼中却闪过一丝失望:“女儿知道,不会对任何人说的。只是——怕郡王爷今日要生气了呢……”
  崔夫人听见这句话,顿时又头痛起来:“是啊,也不知道郡王爷这会儿是怎么想的……”
  沈数此刻正沉默地坐在马背上,由着马儿慢慢在街上踱步。
  十五紧跟着他,担忧地看着他的脸色,半天才敢凑上去轻声道:“王爷,崔大姑娘是女子,没见过西北的战事,难免被吓着——”
  沈数淡淡打断了他的话:“何必安慰我。她不是被吓到,她是——对西北之事毫无兴趣。”也对他本人毫无兴趣。
  十五干巴巴地道:“这……女子都是如此,再说崔二姑娘仿佛……”
  沈数淡淡一笑:“不,其实崔二姑娘也并无兴趣。”只不过是为了活跃气氛,才一句句地问他。
  十五无话可说了。难道他看不出来吗?如此自欺欺人,实在也没什么意思。可是不然他能说什么呢?
  沈数信马由缰地走了几步,仿佛自语般地道:“我本以为福州时有倭寇,崔姑娘虽是女子,也该对军中之事略知一二。没想到她们——都丝毫不曾将这些事放在心上,对西北更是避之唯恐不及。”
  他忽然苦笑了一下:“十五,蒋家父女听说西北军中需除寒痹的药材,还能提出松节酒的方子,可我未来的妻子,却视西北如洪水猛兽。”有仇的蒋家人,竟比未来的妻子更关心这些。
  十五张了张嘴,勉强道:“崔姑娘是深闺女子,比不得蒋姑娘泼辣。再说,蒋姑娘医者世家,自然仁心……”他说到这里,想起蒋方回的事,连忙闭上了嘴。
  沈数低头看了看自己握着马缰的两只手:“若是成亲之后她去了西北,只怕连一天也呆不住吧?”他的手十指修长,然而指节明显,皮肤也有些粗糙,手背上有好几处深色的伤痕,手掌上更是布满了薄茧,尤以虎口处为最。
  而崔秀婉的一双手,刚才他虽然只是瞥了一眼,已经看到那纤纤十指春葱一般,皮肤吹弹得破,指甲修剪得整整齐齐,尾指上还留着两根葱管般的长指甲。这样的一双手,与西北那个地方简直格格不入。
  十五无奈地道:“王爷,这是先帝爷定的亲事,当初就是看上崔大姑娘是大家闺秀,规矩好,能持家理事……”他说到最后,自己也觉得有些底气不足,崔大姑娘这样子,真能持家理事吗?
  沈数苦笑了一下:“持家理事,能像舅母那样吗?”
  十五喃喃地道:“夫人那——那不是武将人家出来的么……”
  定北侯夫人杜氏,武将人家的女儿,却也知书达礼,更要紧的是与定北侯殷岩夫妻相得,定北侯在外头领着人与北蛮打仗,杜氏在家中就能上侍婆母下抚儿女,绝不教定北侯有丝毫后顾之忧。有一年北蛮来势汹汹,好些人家的女眷都纷纷逃去了后方,杜氏仍旧稳稳坐在家中。那一年北蛮打到离城只有五十里,杜氏却是从容自若,家里甚至点心都不曾少吃过一顿。
  沈数那一年是十五岁,才被告知已经有了先帝定下来的亲事。他耳濡目染,就不由得想过,若是将来娶妻能如杜氏一般,也就无憾了。后来听说崔家在福州,时常也有倭寇扰城,免不了战事的,便对崔秀婉又多抱了一份期待。
  正是因有这份心思,他来到京城之后,才对这桩婚事格外的重视,几次未见到崔秀婉,还觉得她是个有主意的女孩儿,没想到这次殷勤上门终得相见,却是这么个结果。
  “罢了。”沈数振作了一下精神,“将来她若不愿去西北,留在京城便是,无须多想。”
  十五吓了一跳:“王爷,这怎么成?崔姑娘不过是不曾去过西北,难免有些害怕,将来跟着王爷去了,自然就好了。”女人家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哪还有这样自己留在京城养尊处优,扔着夫君远在边关的。
  沈数微微一笑:“何必勉强。”说到底,不过是个陌生的女子罢了。就是女人家还要说个“你既无情我便休”,他一个堂堂的男人,难道还要为此伤春悲秋不成?细论起来,夫妻相得又有几个呢,相敬如宾,已然是大好了。
  十五看他眉眼舒展开来,心里又是高兴又是心疼,只能拿些别的话来说,倒是沈数抖了抖缰绳,道:“方才崔夫人说到崔家有相识的药商,我倒想起来,那献药的岂不就是蒋家人吗?”
  十五忙道:“正是呢。听说是蒋郎中的庶弟。王爷是想——”
  “既是能在危难关头献药,想来不是爱财如命的奸商,或许可去问一问……”沈数也没有什么把握,他这一趟回京城,成亲的事只占了三分之一的精力,其余三分之二的工夫都在为寻找更便宜的草药来源而奔忙,只是并无所获。这献药的药商是蒋家人,倒有几分尴尬了……
  十五摸了摸头道:“王爷是打算登门拜访吗?可这——”
  “为了西北军,总要去瞧瞧。”沈数双腿一夹马肚,“走,回去看看,备份什么礼合适。”
  十五苦着脸道:“只怕蝶衣又要吵了。”
  沈数失笑:“不过是耳朵边闹一闹罢了。她就是记恨那二两银子呢。”
  十五忍不住也笑了起来。在无锡蒋家药堂,蝶衣气势汹汹去兴师问罪,最后却被那位蒋姑娘三言两语挤兑住了。二两银子不算什么,可蝶衣这口气咽不下去。
  “属下觉得,蒋姑娘还真是——挺有趣的……”
  挺有趣儿的蒋桃华姑娘,此刻正在悄悄夸奖蒋锡:“爹,你今天太厉害了。这么一来,安郡王应该不好意思再难为咱们了。”
  蒋锡有点汗颜:“爹没想那么多……”他上去戳穿骗局的时候,根本就没认出来是安郡王啊。不过能让安郡王承他一个人情,倒也是好事。
  “桃华,爹怎么觉得,你对这事儿好像十分担心?”他见了安郡王几次,可也没想过会被对方报复,怎么桃华每次都要提起来,仿佛十分担忧似的。
  “是爹你总把人往好处想,根本没有防人之心吧……”桃华心想你是没见着那两个丫鬟的厉害模样,所谓有其主必有其仆,那么有其仆多半也就必有其主,丫鬟对蒋家敌意满满,主子又会好到哪里去呢?
  蒋锡不大同意女儿的评价:“安郡王如此关切西北军士,爹瞧着就不是坏人。西北那地方,爹虽没去过,也听说过苦得很。安郡王在那边一住就是十余年,不易。”
  “爹哟——”桃华对自己老爹真是没话说了,“那是先帝送他去的。再说了,他在那边有个定北侯舅舅,能吃什么苦?”
  蒋锡摇头:“我刚才可看见了,这安郡王一双手上,虎口处都是茧子,手背上还有伤痕,不是那一味养尊处优的人。”
  这个桃华还真没注意。自打在药堂里起过冲突,她看见沈数就本能地处于一种戒备状态,别的地方倒忽略了。
  蒋锡看女儿没话说了,忍不住一笑:“桃姐儿,你也太心重了。安郡王虽说是——可人家也没做什么,你怎么就这么防贼似的?”
  桃华无话可说:“总之,爹咱们还是早点回无锡吧。”
  蒋锡叹了口气:“好吧,爹去跟你伯祖父商量。”
  “爹是墙头草——”桃华冲他皱了皱鼻子,“谁吹风就往谁那边倒,立场一点儿不坚定。”
  蒋锡哈哈地笑起来,丝毫不以为忤:“好好好,爹这回一定往你这边倒,好不好?”
  父女两个这里其乐融融,那边曹氏与蒋燕华母女却是患得患失。曹氏对皇室中人怀有天然的畏惧之心,蒋锡婉拒了沈数,她倒松了一口气,只惦记着靖海侯府的事:“这么着得好生准备一下才是——可那屏风已经送出去了,等上门的时候可要带点什么才好?太夫人身子不适,是不是带些补身的药材去?”
  “娘啊——”蒋燕华也很发愁母亲的糊涂劲儿,什么太夫人身子不适,不过是借口罢了,倘若不是今日他们在这里帮了安郡王的忙,恐怕太夫人身子就一直不适下去了,“哪有随便送人药材的,也太不吉利了。”就说他们家是开药铺的,也没见桃华时常给人送药材做礼物啊。过年的时候桃华还说过的,送礼这种事,若不是十分相熟的人家,入口的东西都不宜送,更不必说药材了。
  “那怎么办?”曹氏没了主意。
  蒋燕华想了想:“且看靖海侯府怎么下帖子吧。若是请了咱们一家,自然有姐姐想办法。”
  “会请咱们一家子?”曹氏此刻又有些不大情愿起来,“说起来你才是曹家正经的外甥女……”
  蒋燕华不大耐烦地摆了摆手:“看靖海侯府的意思吧。”若是没有蒋家,恐怕她们根本没机会踏进靖海侯府呢,也不知今日靖海侯回去,会不会向太夫人提起她们。
  靖海侯曹希林当然没有向自己母亲提起曹氏母女,这种事他都是先要向自己妻子说明的,毕竟太夫人只是动动嘴,麻烦却都是靖海侯夫人孟氏的。
  靖海侯夫人的祖父曾做过大学士,当年老靖海侯是先取中了孟家,才替儿子向孟家长女求亲的。那时候孟家虽然不如从前兴盛,但在清流中颇有名气,老靖海侯很是费了一番力气,最后还带了儿子上门拜师,才算把孟氏求娶到手。
  孟氏生得端庄秀美,乃是典型的大家闺秀,本人饱读诗书,又能持家理事,嫁进门只几个月,就将靖海侯府上上下下都整顿得清清楚楚。若是硬要挑毛病,也只嫁妆单薄一条了。
  不过老靖海侯娶这个儿媳,可不是为了贪图嫁妆。这军中之人,无仗可打的时候固然没甚油水,但一打起仗来可就财源滚滚了。老靖海侯是刀枪阵中拼出来的,战利品加上皇帝的赏赐,足够花用几辈子,可就是身上那股泥腿子劲儿一时脱不了,即使住进了华丽的侯府,家里也还是乱糟糟的。所以他才一定要给儿子娶个书香门第的姑娘,也好把自家门楣升一升。
  不得不说老靖海侯极有眼光。孟氏进门之后,曹家气象一新,乐得老靖海侯当下就把中馈之权都交给了儿媳。有了公公的器重,丈夫的敬重,孟氏威重令行,成了实打实的当家主母。不过美中总有不足,她与婆婆的关系始终只是面儿情,大概也与当时老靖海侯抑妻扬媳有点关系。
  “老爷回来了。”靖海侯夫人在家中从不呼曹希林为侯爷,偶尔夫妻间说个私房话的时候,还会叫一声师兄,颇有情调。因此曹希林虽然也有几个侍妾通房,可没一个能跟得上靖海侯夫人的脚踪儿。
  靖海侯夫人亲自来替曹希林更衣,大丫鬟穿云穿月来回走动,接了衣服又端茶端水,还送上一碗莲子羹来,乃是因着曹希林时常在外巡逻,怕不到开饭时候便腹中饥饿,教他先垫垫的。
  羹只一小碗,若到夏天便是清凉的莲叶羹,到冬天便是红枣糯米羹,秋天是润燥的燕窝羹,春天就是这软糯香甜的莲子羹了,喝下去既暖和,又不至于填饱了肚子影响用晚饭。
  这是曹希林在五城兵马司谋了职之后的惯例,多少年孟氏都不曾忘记过。两口莲子羹下了肚,曹希林身上和心里一起舒服了起来,孟氏这才慢慢地问道:“老爷今儿怎么了,是有什么事么?”
  曹希林把一小碗莲子羹倒到肚子里去,叹道:“可不是有事。这些日子,门上可有曹五亲妹子的帖子送进来,说要来给母亲请安的?”
  靖海侯府每日接的帖子不在少数,饶是靖海侯夫人记性再好,一时也想不起来:“曹五?”
  大丫鬟穿云忙在旁边低声提醒:“就是萝姑娘的父亲。”
  “哦——”孟氏这才了然,“原来是那位——他的亲妹子……”江南那边的族人实在太多,有些出了五服的都还想往上贴,反正只要沾个曹字儿就行。
  曹希林叹道:“夫家姓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