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无意再与李师爷这样的小人计较,不再理他,扭头看向桂遐学,露出舒心的笑容,道:“又见面了。”
桂遐学自管自爬起来,也笑着回:“是呀,又见面了,真好!”
“对了,你上次说的,用来烧制水泥的那个碳酸钙,是不是就是这山体的主料?天长日久,雨水侵蚀,一样会把这山掏空是吧……”
桂遐学一见到贾放,根本顾不上上司还在一旁目瞪口呆地看着,只管一股脑把心里憋了很久的问题都问出来,一一向贾放印证。
袁县令与李师爷只管缩在一边,惊讶地看着贾放自顾自与桂遐学交谈,两人并肩一道,朝武元县的方向过去。
*
贾放到了武元县中,留心这武元县城的规制。只见县城不大,从城南到城北大约二里半。但就是这样一座县城,依旧拥有一座看起来相当结实的城墙,一丈半到两丈高,青灰色的墙砖砌成。
这座城墙的存在惹得贾放问了一句袁化:“袁大人,此地可曾遇过战事,可有盗贼出没?”
袁化也不知道,别过头看了看李师爷。
李师爷却是个将县志翻过好几遍的,当下恭敬回答:“回贾大人的话,此地在三十多年前曾经遭遇过七洞十三寨的反叛,官军在此困守了半年才终于盼来援军。此后便再无反叛之事。但是周围山间曾有盗贼出没。因此这城墙,还是相当管用的。”
贾放听了便赞道:“李师爷却是对本县的历史知之甚详。”
一句话夸奖,那李师爷放下了心头大石,如释重负,一时仿佛要哭出来似的。
他不晓得贾放的脾性,贾放待人相当宽容,他一直相信,每个人都有其长处与强项,应当人尽其用。早先李师爷对他言语冒犯,毕竟也是因为不知道他的真实身份,只是凭借“刻板印象”信口胡言,却不是什么大奸大恶——吓他一吓,也差不多够了。
一行人停下来看了一下县城南门的瓮城,接着往里走。
贾放只见城中人口不算多,但是商业相对繁华。正中一条主街上,一排一排地挨着,全是商铺与饭铺,大致猜到县城应当主要是官员、衙役、商人、读书人所居,以耕种为生的百姓大多聚居在城外村落。
武元县的县衙在城正中偏北处,面对一个丁字路口,坐北向南,十分威风。
而武元县给自己安排的“府署”,是一座文庙。文庙的大门共有三间,在武元这样的小地方已经算非常气派了。
一路来时,郑伯宜已经向贾放交代了大致的安排:他建议不要将文庙的匾额拆去,直接改成节度使府署,而是在文庙的匾额之下,另行挂牌,表示这是“节度使指挥所”,这样既不骚扰地方,又能够将贾放与文曲星君这样的人物联系起来。
贾放:明白了,这个时空的人也已经熟练使用“心理暗示”这一手法。
一行人入得文庙,便见到文庙里面已经大致改成了府署的形制。文曲星君的泥塑和孔子像被挪到了最后一进的最北端,意为“孔圣坐镇”。前头两进之中,第一进为办理日常公务的地方,第二进则为休息和歇宿的区域。
房子在郑伯宜的主持之下,前前后后都收拾过,第二进居住区的墙壁都粉了一遍,显得干净敞亮。贾放看了看,觉得很满意:这里除了没有卫生洁具之外,已经基本达到他的居住标准了。
这时天色已晚,袁县令亲自来请,邀请贾放到县城里最大的酒楼去吃席,并且见一见当地的乡绅。
贾放婉拒了,表示他第一天到此,必须赶着将上任以来的公务全都处理完毕。
袁化脸上登时显出恰到好处的钦佩之情,对贾放大唱赞歌,这才带着李师爷和桂书办离开。郑伯宜才得机会,将这一段时间以来,贾放这个“平南节度使”积压的一大堆公文全部抱了出来。
贾放这个官职最大的好处是,他不需要与前后任交接。“平南节度使”是直接空降到南方地区所有官员和兵将头上的神奇存在。
他目前也不需要处理什么实际的公务,唯一需要做的是待在他的府署里,等待南方各地的官员赶来这里见他。通过这次会面,他可以考虑对各地施加一些影响,也可以只是借此机会认识一下各人,混个脸熟。
郑伯宜已经整理好了所有相应品级官员的履历和职位,一个一个给贾放讲下去,只这么过了一遍,就已经过了饭点。贾放肯定来不及回桃源寨/大观园了。
他和郑伯宜等人随便吃了一点从外间酒楼订来的饭食垫了垫,然后定下了与各处所有官员见面的时间,然后由郑伯宜和南永前出面去联系。贾放会在约定的日子里再次过来武元县,其他时间他则可以待在桃源寨/大观园。
一切计议停当,已是深夜。
郑伯宜等人告退,容贾放自行休息。据说袁化见到身边没有服侍的人,还想塞两个丫头过来,直接被劝退了。这样贾放才能独享这宁谧无人的夜晚。
谁料想贾放刚要宽衣,忽听窗上毕啄两声,一个年轻的声音小声道:“喂,碱式碳酸钙,我有事请教——”
“好奇宝宝?”贾放知道是谁来了,连忙推窗。
他刚刚推开长窗,便听见桂遐学“啊”的一声惨呼,只见这家伙双臂被贾放的两个侍卫反剪在身后,他整个人则被死死按在了地上,完全动弹不得。贾放的两个侍卫平日里不在贾放身边,今日好不容易有个立功的机会,怎会不借此表现一下?
当即,他俩又将桂遐学按得更紧了些,其中一个人轻喝一声:“大人在此,不得无礼!”
可这家伙却依旧不管不顾地大叫:“我真的是有事请教啊!”
第114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