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7章功夫在诗外(2)
……他们中,还有三分之一,不是来自三四线城市的新移民,就是大城市的平民子弟,八零后,九零后都有。
这些人大多是国内211大学毕业的优秀学生,中学多是在县中或市里星级高中一类学校毕业的高分学生,他们的家庭,大多是小康之家,或农村乡镇的富裕农民,父母多为企业职工……
他们中,还有三分之一,两级分化——
一类是来自城市家境优越的孩子;
一类是来自偏远农村的农民子弟。
不过,他们都是国内屈指可数的几所名牌高校毕业的佼佼者……其优异的学习成绩令人惊异,名校的光环效应,使企业争相选择他们……
还有个别几个,就属于关系户了。
史蒂芬让人力资源部在他们的档案上都注明了背景和推荐人。
比如,其中一个叫沙平的男孩,只是一所民办三流本科毕业的学生。可是,因为他有一个好叔叔——叔叔在某大型企业当老总,有资源,有人脉,有关系,有权力……所以,这位老总推荐的沙平,崔所长就见面和他交流了几句,便让人力资源部,把他安排在一个工作轻松,压力不很大的部门,算是按时领薪水的混日子之人。
据说,沙平没有什么进取心,也不在乎拿所里的平均工资。他对别人说,他不过就在这里混个几年,一旦积攒了一定资历,他老爸,就会给他钱,让他自己办公司,当老总……
还有一个叫做回来的女孩,是高职文秘大专班毕业的。可是,她的家人亲戚中就有一个是我们的大客户。对方一个电话,就把她塞进来了。崔所长虽然在海外生活多年,但也知道,国内比较讲究人情往来。虽然他心里老大不愿意,可也只有接收下来,就当做给她一个饭碗,养了一个不干活的人吧。现在,这个叫回来的女孩,就在办公室待着,每天的任务,就是收发信件,接接电话。纯粹是个摆设。
好在,民企毕竟是要讲效益的单位,所以,虽然也被塞进来少数关系户,但毕竟很有限。
大致浏览过所有人员,心中有数后,我又仔细对第一类员工的档案材料,仔细阅读起来……
我发现,在竞聘的中层管理人员中,来自中层阶层家庭的子女占了一半以上。
细细分析,就可以找到答案:
这些出生在中产阶级家庭的孩子,从小到大,一直得到父母的关注和关心。他们从小学时的就学环境,就是优良的。中学和大学,也是如此。很多还到海外继续深造。回来了,海归的光环,使他们比一般应聘者多了一份竞争力。另外,海外求学的独立生活,也大大锻炼了他们的生存能力,因此,面对职场竞争,他们的心态是积极的,努力的。
还有一半的中层管理人员,有城市平民的子弟,也有机关公务员或大学教师的子弟,来自农村偏远地区的孩子,最少。可能,他们刚到城里落脚,还没有适应复杂的人事关系,不知该如何表现自己吧……
看完了档案,我心中有数了。下一步,我便开始走近他们,试着和他们聊天。因为我相信,我和他们同龄,应该在许多问题上,有共同语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