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PO18文学 > 都市言情 > 一品仵作 > 第735章 猜心博弈
  这一夜注定漫长。
  船灯尽灭,江上一片漆黑,水面下有什么东西动了动。
  画舫和民船借着月色依序往岸边靠拢,幽波荡漾,那游动之物激起的水波丝毫不惹人注目。
  在盐运船队上游不远处,缀着一艘乌篷小船,船夫是个驼背老翁,撑杆摇桨,行动缓慢。船尾的背阴处,江面下缓缓地冒出颗头颅来,鹤发覆面,貌若水鬼。
  那人出水一跃,若一片孤叶飘来,落船无声,驼背老翁却有所察觉,回头看了一眼。
  梅姑空着手钻进篷子,坐下之后绕动手腕,江面上隐约有一缕寒光晃了晃,少顷,一只包袱凭空出水,滑入了船中。
  驼背老翁一边撑船一边暗啐:世上把神兵当鱼钩使的人,怕是只有这梅老婆子了。
  “何物?”驼背老者问。
  不料话音刚落,梅姑就骂了一声,“混账登徒子!我宰了他!”
  梅姑撂下包袱就走,刚转身就咦了一声,旋即又转了回来。这包袱是少主人此前在镇子上穿的那件袍子,里头包的是女儿家贴身的衣物,衣物上头压着双靴子,靴头朝上,开了道口子。这口子开得很不寻常,且很眼熟。
  梅姑在神殿藏了三年,知道暮青的靴中藏有梭刀,一瞥见这道口子,便将靴子提起来捏了一捏。此举本是想确认梭刀已被取出,不料靴子刚入手,靴底异样的触感就令她一愣,猛然将靴子翻了过来!
  靴底刻着三个字——余女镇。
  而另一只靴底也刻着三个字——再动手。
  余女镇再动手?
  梅姑抬头望向江心,神色疑惑而茫然。
  为何?
  *
  这时辰,钦州义水城西,一间破庙的角落里围坐着一队人马,月光从残梁破瓦间洒进来,照亮了众人围坐的空地。
  空地上放着一张刚收到的密信,气氛陷入了长久的死寂。
  呼延查烈盘膝坐在月杀身旁,脸色沉肃。
  “大图要乱!”眼下这种时刻,究问事情的原委已然于事无补,呼延查烈道,“那位姬长公主是个野心家,不论她打算挟废帝以令天下,还是助废帝重掌朝政,自夺鄂族圣女之位,朝堂乃至神殿都会遭受血洗。”
  “不至于太快。”月杀看着那张密信,面色苍白,气息虚浮,“当年保瑾王登基之人如今都身居要津,凭一个失势多年的废帝和一个从无实权的长公主,还不至于有立刻血洗朝堂的能耐,那些重臣应该能撑一阵子。”
  “师父之意是,不理会大图之乱?”呼延查烈狠狠地皱了皱英气的小眉头,“我看过那份废帝党羽的名单,朝中和大内的人虽然不多,但地方上着实不少。当年,巫谷太后一党权倾朝野,其势力绝非新帝即位三年便可剿清的,那份名单之外定有漏网之鱼,加之此番我们刚刚诱剿了于、沈及其党从,新帝就遇刺了,朝中忙于处置急情,未必能及时收网,地方上的逆党定会望风而动,鄂族四州的旧权势力也会兴风作浪,大图必将很快陷入内乱之中,师父当真打算置之不理?”
  “我们只负责营救主子,大图的内政不在职责之内。”月杀淡漠地道。
  “可皇后殿下已执大图四州之政,她总说自己只是在其位谋其政,这话师父真信?当年在郑家庄时,她为了一个无亲无故的妇人,差点儿把命搭上,如若心中无国无民,她会怀那天下无冤之志?师父真信这三年来,她只是为了襄助兄长和夫君,丝毫未存改变鄂族、惠及黎庶的念头?国之变革,三年尚短,内乱必将致使新政废弛、商路无存、民不聊生!她曾说,那些施政地方的年轻官吏乃国之基石,国家一旦内乱,乱党必将大肆暗杀新吏,我们只有竭尽力量保护政要,把守重镇,死守州关,才能守护鄂族。师父……从我遇到她的那天起,她就是个把生死置之度外的人,比起她个人的生死,我想她更愿意看到我们为国家民族之大义而战。”呼延查烈改坐为跪,竭力恳求。他是狄部的王子,是草原上尊贵的神鹰,曾将大兴人视为死仇,离草原万里之遥的鄂族人更与他毫无瓜葛,但今夜他心中没有国界之隔、民族之分,因为将他视如己出的那个女子从来不是如此狭隘之人。承蒙她教导多年,今夜他不能对大图的局势视而不见。
  月杀看着呼延查烈,那个桀骜不驯的狄部小王子跪在他的面前,他眼前见到的却仿佛是数年前的那个夜晚,一个同样跪着的身影,一句烙入心头的嘱托。
  “此去南图,朕把她的安危交给神甲军,交给你了。记住,如遇大险,不惜一切代价,带她回来。”
  不惜一切代价,必无余力处置大图内乱。若不处置内乱,则数年来的心血必将毁于一旦。
  如何抉择……
  月杀闭上眼,呼延查烈跪着不动,侍卫们一声不吭,秋风从残梁破瓦间的缝隙里吹来,煞喉穿肠,刺骨诛心。
  破庙中死寂熬人,唯有密信在蛛网结尘的空地上翻动着,哗啦啦的响。
  猛不丁的,一只手突然按住了密信!响声忽消,虫鸣亦止,侍卫们看向月杀。
  月杀的一只手臂吊在胸前,那只压住密信的手因连日来马不停蹄地赶路,手掌心已被马缰磨出了血,鲜血染红了密信,他孤身跪在月光里,像一个罪徒。
  “传令!”
  侍卫们皆未吭声,只是一齐面向月杀跪了下来。
  “传令神甲军,留下必要的人马护卫使节团和我们在郡主府里的人,其余人等速往鄂族四州保护政要,命庆州军严守州关重镇,撤离百姓。”
  “传信梅婆婆,恳请她老人家赐还当年主子画的册子,如若四州形势严峻,命我们的人退入天选大阵,等待主子归来。”
  两道军令下达,侍卫们沉默一拜,飞身掠出破庙,寒鸦般遮了月色。
  风声灌来,仿佛又捎着当年之言。
  朕还能信你吗?
  月杀将密信攥入手心,以额触地,长叩南兴。
  属下食言,此间事了,自裁谢罪!
  *
  运盐船上,月光烛地,人影瘦长。暮青维持着低头阅信的姿态,人在窗边,魂却仿佛已散。
  江上传来喝令声,命船队凭文受检,元修看着暮青,眸中露出不忍之色,但还是抬手封了她的穴道,取回密信,戴上面具,而后出了船舱。
  门一掩上,元修就看了侍卫一眼,侍卫领会其意,转身走了。
  船队官凭文书齐全,原本明早出钦州河口时才会上岸递交官凭,加盖过路官印。今夜事发突然,水师要搜查江面上的所有船只,查无问题之后,民船才可靠岸,官船才可放行。
  “把船都靠过来!”元修从水师小将手中接回官凭,打了个手势,命船队靠前,方便水师搜查。
  江面上的船太多了,突然接到宵禁令,水师上下一个头两个大。朝中出了什么事,军中一无所知,奉命办差的将领们却感觉出了一丝焦虑不安的气氛,故而今夜出营,众人心头都蒙着层阴霾,隐隐有些急燥,生怕闹出乱子,酿出什么泼天大祸来。在这节骨眼上,素日里腰肥胆壮、黑白通吃的盐官竟然极好说话,水师小将不由松了口气,甚至有些感激。
  心头那根紧绷的弦儿一松,他也就没注意到船只纷纷靠拢过来时,将那艘被护卫在中央的官船挤到了最后头。
  二三十个水师兵丁跃上盐船,分头查验。他们不查盐,那不在水师的职权范围内,他们领的是严查乱党的军令。自从复了国,搜查乱党的差事就没停过,对于船上何处能藏人,何处能藏兵械,这些兵都熟得很,上了船遇舱即进、遇箱即开,水密隔舱、甲板壳板查了个遍,连舱壁之间有无隔隙都仔细敲打过,一连查了十余艘船,皆未发现暗舱、活板等可疑之处,眼看着要查到最后一艘官船,不远处的画舫上忽然传来一声惨叫!
  众人闻声看去,恰见一道黄烟从船头升起,江风刮得烟柱飘摇一散,烟后一道刀光乍现,那示警的水兵脖子上血光一冒,便连人带烟一并坠入了江中,水花还没翻起来,画舫上就传来了打杀声。
  “乱党?”小将反应过来,急忙挥旗,示意增援。
  画舫四周停着几艘民船,皆是乌篷小船,船尾摆着食灶,是专门给舫上供酒食的。搜查小船用不着多少人,一艘船上只上了一个人,黄烟一起,搜查民船的兵就想设法登船,不料刚转身,前一刻还满脸堆笑的船夫就从船桨里拔出刀来,出手杀人,干净利落!
  与此同时,画舫上的几个兵在数招之内就被乱党杀入了江中,小舟上的乱党纷纷飞身登船,船手打舵,撞开四周的民船,意欲靠堤上岸。
  水师小将率兵查船,还是头一回搜到乱党,见这些狂徒武艺高强,行事猖獗,不由望了眼盐船的队伍。只剩一艘盐船没查,但眼下显然已经顾不上了。
  “竟真碰上乱党了,可需帮忙?”这时,元修问道。
  这一问,小将更不好意思查了,他冲元修抱了抱拳,说道:“今夜查江,我们人多,这些贼子跑不了!大人公务在身,不敢劳烦,末将这就率人去追!”
  说罢,他挥手喊了声放行,旁边一个兵将一张放行文书递给元修,盐船从水师舰船周围退开,小将当即指挥战船紧追乱党而去。他根本没有察觉出不对劲的地方,比如今夜宵禁,船只都在往岸边靠,此刻江面上拥挤不堪,这群乱党既然武艺高强,踏船为路、飞身求退岂不更快?为何要驾船逃离?民间舟舫岂能与军中的冲锋舟比快?
  画舫横冲直撞,江面上惊叫连连乱成一团,水师被引走了,元修负手望着江上,目光寂寒,波澜不兴。他将放行文书给了身后的侍卫,便转身回到了船上。
  一进舱室,元修就解了暮青的穴道。
  但暮青没动。
  元修愣了愣,“阿青?”
  暮青一声不吭,甚至没有气息,她依旧维持着阅信的神情姿态,不动,也不说话。
  元修一惊,急忙蹲身,仰头一看,只见暮青眼底血丝狰狞,嘴唇已显紫红。
  元修瞳眸骤缩,几乎是飞身掠到暮青身后的,衣袂刮起的风一荡,烛火噗的灭了!
  屋里一黑,元修的手却精准地拍在了暮青的后心上。
  这一掌,连一成的功力都没使上,暮青却猛地一颤,一口血从喉中喷出,泼向窗台,染了窗纸。
  “阿青!”元修将暮青抱起来放到床上,盘膝坐到她身后,急忙为她运功调息。
  巫瑾和她虽是表兄妹,却是半路结识,他知道他们之间共过生死,自有情义在,却没料到深成这般!他知道她看罢密信情绪必有波动,却没料到她会气息阻滞,生生将自己闷出口血来!他若晚回来一步,她怕是有性命之险!
  元修眉头深锁,锁尽懊恼自责,他不该封她穴道的……
  心中焦急如焚,元修掌下却不敢运力过猛,他内力刚猛,当年为她驱寒尚且不敢图快,今夜更是不敢。
  江上骚乱未止,呼喝声、惊哭声传进船舱里,像魑魅魍魉在窗外游走,勾人魂魄。
  侍卫们看着窗上的血,不知暮青出了何事,也不敢擅自进屋点灯,只能守着船舱,觉得今夜格外漫长。
  约莫过了个把时辰,元修道:“打水来!”
  侍卫急忙端水进屋,顺道把灯掌上了。
  元修浸湿帕子,拧了拧,回到床前,怔怔地望着床上之人。那人儿正沉沉地睡着,青丝贴面,气息如羽,像是刚从水里捞出来的一般,衣裙已被汗浸透了。他从未见她如此虚弱过,当年在大漠,她身中寒毒,回关途中高热不退昏迷不醒,都似乎没有今夜吐的这一口血破神伤身。
  元修坐到床边,轻轻地拨开暮青脸上的湿发,此情此景,让他想起了当年在地宫中揭开面具的那一刻,那一眼,烙入了心里,从此午夜梦回,回回都是此景。
  那夜至今八年了,他似这般凝望她的睡颜,却只有两回。
  烛光昏昏,袖影深深,男子眉宇间的光影交织明灭,不辨喜悲。
  许久后,他为她擦起了汗。从前,这差事在军中是医童的,在家中是丫鬟的,他从没沾过手,今夜沾了手才知竟不容易。她的发丝柔软如缎,拨开它们竟比开弓还难,他提在手里怕扯疼了她,拨开又怕手指上的茧子刮着她,才为她擦了擦额面,他的背上就起了一层毛汗。
  她的眉眼依旧是当年模样,只是睡着时少了几分清冷,添了几分娇弱。他忍不住伸手抚上她的眉,这眉对着他时总是刀子似的,此刻寒刀入鞘,眉似竹叶,竟有些可爱。她睡得很不安稳,眼睫颤着,剪影如羽,越发衬得容颜如玉胜雪。
  元修抚着暮青的脸,指腹轻轻地摩挲着她的唇,她的嘴角还有一丝血迹,正是这丝血迹逼退了男子眼底涌动的暗潮,他轻轻拭去那血,血沾在他的指腹上,仿佛是从他的身体里淌出的血,钝痛的滋味儿。
  他起身走到木盆旁,把帕子洗了洗,回到床前时看了眼暮青的衣裙。她的衣裙已经汗湿了,这汗捂在身上,恐要生病,可画舫开走了,船上连个女子都没有……
  迟疑了片刻,元修坐在床边解开了暮青身上的裙带,哪知裙带刚松,暮青就皱紧了眉头,呼吸陡然急促了起来。
  “阿青?”元修唤了两声,见暮青不醒,急忙将她扶起,抚住她的后心,想要帮她护住心脉。不料刚将人扶起,暮青忽然双目一睁,抬指就朝他刺来!
  元修仰头急避,他不敢再封暮青的穴道,出手却快如疾电,一把将暮青的手腕握入掌中,目光顺势一扫,扫见暮青指间的梭刀,诧异过后,怒似涛生!
  他另一只手还抚在暮青的后心上,方才怕猛地松手会摔着她,他的手一直护在她身后,此刻被这突如其来的刺杀逼怒,他扯住暮青的后衫就将她按在了床上,手腕往墙上一撞,梭刀嗖的飞出,死死地钉在了门上!
  门外的侍卫闻声回头,脸上露出惊色,却不敢破门而入,只听见元修的声音从屋里传了出来。
  “你想杀我?”元修压着暮青,与她四目相对,她眼中血丝未褪,目光像染血之剑,杀意有多寒厉,他眼中的痛意就有多深沉。
  她的本事他知道,所以事先收走了她的兵刃,这把梭刀是从何处而来?他不蠢,稍加思量便能猜个八九不离十,衣内未藏兵刃的话,兵刃只能藏在靴中。她竟然在他眼皮子底下取了刀,又堂而皇之地把那双靴子扔进了江里。
  元修纵声大笑,不知是该为她骄傲,还是该恼她,倒是苦涩悲戚的滋味儿涌在心头,在喉口逼出一股子血腥气。
  “你真是好本事……”他为她调息时的确探知她体内的寒毒已解,身子康固了许多,可吐血伤身,她刚在鬼门关外走了一遭,他实在不知是多么强烈的念头才能驱使她这么快就醒过来,又是怎样的毅力才能让她挺着虚弱的身子假装昏睡、静待时机乃至暴起杀人,但他知道一件事,“你以为巫瑾遇刺是我下的杀手?”
  元修俯下身,贴耳说道:“阿青,你的理智呢?你这么看重你们之间的兄妹情义,他却未必如你一样看重。”
  此言话里有话,暮青竭力压抑着悲痛忧焚,强迫自己去思索此话之意,忽见元修将手探入衣襟,取出一物,递到了她面前。
  那是一封奏折,却不是普通的奏折,明黄锦面,九龙绣图——这是一封国书!
  “这是大燕向大图朝廷递交的求亲国书,你好好看看!”元修一手撑住床板,一手将国书打开,摊在暮青眼前,让她看。
  暮青只看了一眼,她无心看那求亲之辞,只把目光落在了国书之末,那里赫然盖着一块玺印。这玺是她从外祖母的衣冠冢里亲自捧出来的,三年来,她执政四州,与朝廷文书往来频繁,玺印的方寸字迹她再熟悉不过。
  “你以为这封国书荒唐,巫瑾不可能答应?你错了,他答应了。”元修收回国书,握住暮青的手腕,直直地看进她眼里。直到此时,他还在担心她猝然得知此事会怒火攻心,越是如此,他越是痛难自已,“我问你,让你提前离京可是他提出来的?你真以为他是为防大燕劫亲?他是为了把你从神甲军中调离,是他把你送到我手上的!”
  暮青愣住,那怔怔的神情比锋芒毕露时更戳人心窝。
  元修的心仿佛被扎了一下,疼得有些气短,却仍旧说道:“阿青,他舍了你,选了救母。兄妹之义,母子之情,到底是亲疏有别,你可懂?”
  暮青一声不吭,仍然怔怔地看着元修。
  “你擅察色于微,我的话是真是假,相信你看得出。”元修毫不躲闪,与暮青对视了片刻才松开她下了床。
  他走到窗边,披着月光负手而立,窗上血迹未干,男子的话语透过背影传来时混杂着淡淡的血腥气,“你想知道是谁对巫瑾下的杀手,何不猜猜大图无主,对谁有利?阿青,你是鄂族神女,算得上大图半个主子,一旦大图陷入无主的境地,你割据鄂族四州轻而易举,剩下那五州,要取很难吗?”
  “……你想说是南兴朝廷趁机作乱洛都?”暮青撑着身子坐了起来,目光锋锐逼人。
  元修转过身来看着暮青,“我在大图传递消息颇为不易,眼下只收到这一封密奏,但他不一样,他设立监察院以来,密探散布诸国,你以为巫瑾暗地里的动作能瞒住他多久?还是你认为大图朝中对你就任神官一事的担忧毫无道理?利欲熏心,人心易变,你与他同样多年未见了,焉知他还是当年的他?”
  暮青没作答,她只是坐在床边看着元修,眸底的锋锐渐渐散去,终变成死水般的寂。她本就清瘦,拖着病弱的身子硬撑的倔强模样令人忍不住想起寂寂春深、淡花瘦玉的景象。此时的元修,尚未看懂暮青的神色,也不懂她这般神情是因谁而生,他只是忽然有些不忍。
  “眼下只有这一封密奏,所以我的话只是猜测,过几日兴许会再有消息。”元修说罢就向外走去,到了门边望见梭刀,目光沉郁了几许,取下梭刀便拂袖而去。
  一出房门,一个侍卫就从船队前方过来,停在了前头的船上。元修飞身掠去船尾,听侍卫回禀了画舫那边的情形之后,低头看了眼躺在掌心里的梭刀。
  船早已开动了,此时下水必是寻不着那包袱了,元修望着空阔幽静的江面,想着密奏中的消息,抬手招来侍卫,吩咐道:“既然他们上了岸,命他们联络陈镇,办一件事。”
  侍卫附耳听罢旨意,匆匆办差去了。
  元修又招来一个侍卫,吩咐他打盆温水送进暮青屋里,再送身干爽的衣裙过去。
  半个时辰后,侍卫进屋将木盆和汗湿的衣裙端出来时,江上已泛起了鱼肚白。
  因朝廷禁令,清晨时分,行驶在乌江上的只剩下了官船,江面上开阔了起来,也安静了下来,而岸上却陷入了混乱。
  大图的内乱比想象中来得快。
  九月初八凌晨,天子猝然遇刺,殿前侍卫长手持龙佩出宫传旨,命龙武卫大将军万嵩立即率卫队护送南兴使臣及郡主仪仗回国,不得延误!
  而当重臣们赶到延福宫外时,大火已经烧红了大内的天,老臣们从宫人手中夺过木桶,亲自往殿内泼水,却无济于事。
  殿前侍卫长传旨回宫后,老臣们将其围在当中,情绪激动地询问天子和太后是否当真遇刺、是否真在殿内、可有别的旨意……得到的却是令人绝望的答复。
  天子遇刺,危难关头竟未下旨钦定继位之人,却只下了一道于国无用的旨意,老臣们顿时感到了绝望。
  这时,禁军来报,称姬瑶逃入了废帝宫中,挟持废帝前往天牢,以废帝性命为要挟命令禁军释放被关押了三年之久的藤泽。禁军不敢轻举妄动,故而前来恭请相令。
  景相意识到,救出未婚夫婿之后,姬瑶要么会挟废帝命朝廷交出国玺和鄂族圣物,篡权夺位,要么会劫持废帝出宫,返回鄂族,集结旧部势力,图谋大业。
  废帝与复国重臣们之间早已结仇,姬瑶又犯下谋逆大罪,按说二人的性命皆可不顾,但若不顾,又该由谁来继帝位?
  先帝膝下有四位皇子和两位公主,二皇子夭折,四皇子乃贤妃所出,幼时天资聪颖,颇得先帝喜爱,哪知年少时却因受一宫女引诱伤了身子,自此就变得喜怒无常。有传言说那宫女是巫谷皇后的人,故而此后四皇子才疯了似的与大皇子作对。当年废帝趁内乱登基,将四皇子贬为庶民,囚禁于王府中,大图复国后,四皇子虽然被赦,却因抑郁成疾薨于去年三月。
  废帝膝下倒有二子,但一脉相承,废帝血脉若继帝位,岂有复国派的活路?
  难不成要从宗室子弟中择选一人?可当年神皇二权相争,使得皇族元气大伤,此后每逢储争,皇子们总要标榜复国之志以争取复国派的支持,从而斗得你死我活,以至于宗室人丁也不旺盛。
  但……倒也不至于选不出人来。
  可此乃干系国家兴亡的大事,继承大统的人选绝非立刻就能择定的,而大难就在眼前,景相只好命景子春前去天牢,设法拖住姬瑶,自己则劝一干重臣前往紫宸殿,一连签发数道相令,封锁天子遇刺的消息,并紧急收网,凡是名单中在列的官吏、宫侍、商号,无需拘拿,就地处决!
  这番处置不可谓不快,但还是慢了一步。
  这天恰是暮青回国的日子,仪仗阵势浩大,洛都城内,上至官宦人家,下至平民百姓,皆不想错过这等盛事,故而沿街铺子老早就被抢订一空,许多人天不亮就起来了,只等城门一开,宵禁一解,就到街上看热闹去。大内的火烧起来后,看到的人不在少数,加之龙武卫领旨之后,忽然弃开仪仗,同神甲军一起,只带了使节团和皇后的一众亲随快马轻装疾驰出城,这古怪的举动无异于打草惊蛇。
  原本打算同日离开洛都的北燕使节团也立刻弃了仪仗,只由卫队护送出城。而当城防司衙门的人来到几个官吏府邸和一些商铺门前时,已经有人望风潜逃了。
  宫内,姬瑶挟废帝救出藤泽之后,果然命人交出传国玉玺、鄂族圣物和神官大印,景子春虽是天子近臣,却不可能知道这些干系重大之物收藏于何处,他甚至连鄂族圣物和神官印玺仍在暮青手中都不知道。姬瑶明白这个道理,故而没有过多纠缠,她命禁军撤去弓弩手,打开宫门,挟持着废帝退出大内,一路退至了永安大道街口,这条大道切割着官宅和坊市,入市过两条巷子就是永安渠,这条吃水渠是洛都的命脉所在,四通八达,交织如网。
  景子春立刻明白了姬瑶的意图,他负手立在禁军之中,用手势和眼神示警,不料目光刚转开,藤泽就忽然拎起废帝,与姬瑶一起纵身掠向坊市。
  景子春立刻下令放箭,弓箭刚对准二人的后心,藤泽就凌空一折,飞起一脚,将废帝踹向禁军,弓手纷纷收箭,待接下废帝,藤泽和姬瑶已掠过巷子,一同跳入了永安渠中。
  此时天空尚未破晓,正是黎明前最黑暗的一刻,两国的使节团刚刚出城,景子春立刻命令阖城大搜!
  本是喜庆热闹的一天,却变得混乱而肃杀,洛都阖城闭户,百姓惶惶不已,不知出了何事。
  延福宫的大火直到辰时才熄,景相率执宰重臣们入殿,在烧黑了的围榻上见到了两具相拥的焦尸。
  老臣们跪在冒着白烟的废殿中央嚎啕大哭,但国难当头的严峻形势却容不得群臣沉浸在悲痛中太久。很快,尸体被陈放到了偏殿,暂时秘不发丧,延福宫来不及清理就上了锁,禁卫、宫人皆被严令留在宫中,擅出大内者,满门皆斩!
  朝廷在运转,大内、都城尚在掌控之中,地方上却乱了起来。
  逃出都城的乱党将消息传了出去,致使地方官府奉命拿人时扑了个空,一些乱党在军中起事,他们尚不知大内出了何事,为了煽惑军心民心,便四处造谣生事,说皇帝爱慕神女,不愿其回国与夫君团聚,强留不成,二人反目,致使宫中失火,天子驾崩,神女出逃,南兴帝御驾亲征,现已重兵压境,欲亡大图,开疆拓土。
  这谣言说得煞有其事,地方官吏纷纷上表请安,请求朝廷辟谣平乱,安抚民心。
  而朝中却在为另一件事头疼——钦州传来加急军报,称石沟子镇一役大捷,废帝谋士于、沈二人伏诛,但英睿皇后遭北燕帝元修劫走,现今下落不明。
  英睿皇后竟然被劫?
  北燕帝何时来了大图?
  这两个消息将原本就焦头烂额的朝廷搅得更加混乱,以景相为首的朝廷面临着一个抉择——救不救人。
  乱党四处造谣煽惑民心,却正戳中了大图重臣们最为担忧的局面,那就是天子猝然遇刺,新皇固然可以从宗室子弟中挑选,但大图势必会乱上一阵子,南兴会不会趁大图无主的时机来插一脚?
  暮青虽已卸任大图神官,但鄂族四州仍尊她为神女,在这个节骨眼儿上,一旦她安然回国,先割裂鄂族四州,再与南兴帝并举南兴和鄂族兵马夺下内战之中的五州,可以说绝非难事,所以救人对大图而言将需冒着亡国的风险。但暮青于国有功,如若不救,天下人的唾沫星子怕是会淹了大图,南兴帝若龙颜震怒,大图又是否承担得起后果?
  景相率执宰班子连夜商讨对策,最终决定救人,但只是官面儿上的——朝廷下令搜救,但眼下逆党作乱,官府行事必将受阻,双方战事一起,搜救必定延误,这不能怪大图,朝廷在内乱的关头还愿意搜救,已经仁至义尽了。
  这个决策令景子春隐隐有些担忧,但究竟在担忧什么,他自己也说不清楚。
  偏偏在这个时候,云家传来消息,说云老病重,请景相入府一见。
  云老病重已久,有日子不上朝了,延福宫失火,云家对他谎称是值夜的宫人贪睡,碰倒了烛台,致使后宫一座宫苑失火。但历经三朝的老人还是感觉出了府中不同寻常的气氛,他坚持进宫问安,被家眷拦了下来,怒极攻心之下,已经昏迷了数日,这时突然转醒,怕是回光返照,时辰不多了。
  景相父子急忙去了云家,云老已经得知了宫中变故的原委,见到景相就嚎啕痛哭,“仲言啊!老夫曾劝过皇上,百善孝为先,可忠孝自古难两全,为君者当以社稷为重……皇上若肯听劝,何至于遭此横祸?皇上如此年轻,正值大有可为之年,怎么就……”
  景相见云老竟有痛哭的力气,越发确信这是回光返照,不由悲上心头,叹道:“皇上自幼被迫离开先帝和太后,回国之路历经千难万险,却只来得及见父皇一面,就连好端端的生母也疯了,他怎能心无执念啊?您也看见了,这些年,国事之外,皇上几乎把心思都扑在了太后身上。”
  云老道:“大图复国才三载,遭此变故,叫老夫如何瞑目啊……”
  景相只能劝道:“朝中打算从宗室子弟中择选一人承继大统,但人选尚有争议,您老好生休养,到时还要请您定夺。”、
  云老摇了摇头,“老夫怕是熬不过今夜了……听说英睿殿下也出事了,老夫有一策,愿下九泉之前能再助我大图一回。”
  景相闻言,急忙俯身恭听。
  云老看了眼屋里,遣退了家眷下人,低声道:“自英睿殿下执政鄂族以来,老夫时常夙夜难眠,忧我大图疆土终有一日会被他人窃夺。如今,她落在北燕人手里,实属天不亡我大图!听闻相爷想以搜救为名行平叛之实,这不失为一计良策,但老夫担心的是……当年,老夫到南兴接皇上回国,一路上亲眼见识过此女力挽狂澜的能耐,故而担心她会半路逃脱。一旦她回到南兴,则我大图仍旧有亡国之险,所以相爷需得狠下心,一不做二不休,索性以搜救之名与南兴联手,套取英睿皇后的下落,然后……”
  云老话没说完,根本无需说完,景相已然意会。
  然后,暗中下绊子,助北燕帝将英睿皇后劫夺回国。一旦事成,南兴与北燕必有一战,自然无力插手大图的内政,朝廷图得此喘息的时机,兴许能渡过这次国难。
  “多谢老大人赐计,您乃当之无愧的国之大贤!”景相立在榻前,朝云老郑重一礼。
  景子春垂首缄语,神色凝重,他终于明白自己在担忧什么了。恩师和父亲此番临危救国,对手是四海闻名的南兴帝后啊!能赢吗?赢则能解亡国之危,但若输了呢?他与南兴帝有一面之缘,那人绝非好大喜功之辈,而英睿皇后是个心怀万民的女子,这二人皆非好战之辈,南兴未必会趁火打劫,窃夺大图疆土。
  这正是恩师和父亲此计最为致命的地方——一切都出于假想。
  赢,自然万事无虞,可若输,假想敌岂不是要变成真敌人?岂不是要真把大图往亡国的绝路上推?
  但这忧虑景子春并未说出口,他瞄了眼一向顽固的恩师,他已油尽灯枯,何必让他担着救国亦或亡国的重负离世呢?况且,即便说了也无济于事,因为南兴帝后的心思,他也仅仅是猜测罢了,他担保不起,而亡国的后果他同样无法承担。
  那么,就只能赌了。
  九月十二日夜,景相签发相令,命地方官府“搜救”暮青。
  九月十三日凌晨,三朝老臣、当世大贤云老卒于府中,享年八十二岁,临终遗命秘不发丧,要待天子大葬之后才肯下葬。
  此后,朝中欲从宗室子弟中择选承继大统之人,却产生了分歧。
  而地方上,加急军报不时传来,搜救如预期中的缓慢。
  九月十八日夜,一封密信放在了景相的桌案上,密信出自已离开洛都的北燕副使陈镇之手,信中之言令景相喜忧参半,喜的是北燕对大图内忧外困的局势分析及解决之策与朝廷一致,忧的是北燕请求将正在海上演武战舰驶入周山海峡。北燕使船就停靠在英州港,命使船接驾即可,为何要将演武的战舰驶入港口?北燕在打什么主意?眼下大图正乱着,如若答应,会不会引狼入室?
  执宰班子猜疑不定,不敢轻易答复,但仅仅七日后,他们就明白了北燕为何会有此请了。
  九月二十五日,英州急奏,称南兴镇南大将军魏卓之亲率远洋宝舰三十八艘、护洋舰六十八艘、巡洋战船百余艘等硬闯明洲岛,大图海师不敌,连战连败,现南兴海师已朝英州而来,军情紧急,奏请朝廷速速定夺!
  景相顿时觉得头皮发麻,心中一算时日,他们在这儿看此奏报的时候,南兴海师怕不是就快到英州港了!
  奏报上称,南兴来犯的理由竟是听闻北燕海师正在两国海域演武,怀疑北燕使节团会伺机劫亲,而北燕海师会借演武之名行接应之实,故而前来襄助。
  都硬闯了还自称襄助,这简直欺人太甚!
  论疆域,大图堪比当年的大兴,可论国力,大图因两族争端,朝廷贫弱,实在难与南兴抗衡。尤其是海上的实力,英州港小,一向太平,朝廷便极少重视海防。反观星罗十八岛,因常年受海寇滋扰,大兴朝廷对海防一向重视,南兴帝渡江亲政之后,将魏家少主封为二品镇南大将军,命其奉旨回星罗练兵造船,大有荡平海寇、发展海上贸易、富国强兵的雄心。经过数年的励精图治,而今,南兴的海上贸易已经兴起,星罗足有海船两千余艘,其中战船八百、巡船千艘,远洋宝船两百余艘,更有护洋船、传令船不计其数,此等雄厚的实力,不怪大图海师连战连败,那些建造已久、船型老旧的战船没被撞沉已经是谢天谢地了。
  老臣们气愤不已,却也心惊胆颤,南兴海师来犯的时间无论怎么推算,南兴帝下旨之时,英睿皇后都应该尚未出事,这只可能是南兴帝在北燕的种种动作里洞察出了事端,以防万一,及时做了部署。
  老臣们不由担心,大图朝廷打的算盘真能瞒得住南兴帝吗?
  可开弓没有回头箭,有人提议,当立刻签发相令,准北燕战船驶入英州港,以牵制南兴海师。
  景相却将北燕的密信烧成了灰,他不是后悔了,而是久经政坛风雨,尚未慌到六神无主——英睿皇后有功于大图,如若不救,大图必遭天下人指责,下令“搜救”一是为了堵住悠悠众口,二来,即便南兴帝识破此计,没有证据,他也只能吃个哑巴亏。但倘若签发相令,准了北燕之请,那岂不是把证据亮给人看,生怕南兴帝没有大举兴兵借口吗?
  景相决定耗着北燕,他知道北燕帝跟大图客气只是因为想要争取盟友,但他等不了太久,如未得到答复,他一定会命海师进犯大图海域,到时大图既不会落人口实,又能达到牵制南兴的目的,一举两得。
  景相没有猜错,就在他做出这个决定之时,北燕海师忽然进犯大图海域。
  九月二十六日凌晨,南兴海师过英州港而不入,直奔周山海峡,停在海口,遥望余女镇。
  九月三十日,北燕海师驶入周山海峡,两国战船隔岛相望,战事一触即发!大图海师奉命避战远观,看着海上连绵如山、气势雄壮的两国战船,连声号子都不敢吹。
  十月初二,盐运船队驶出乌江,抵达了余女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