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PO18文学 > 综合其它 > 银瓶春 > 东风渐(二)
  内阁里当然没有糊涂人,却尽有些揣着明白装糊涂的。
  裴容廷等在文渊阁东官舍廊下,里头首辅冯鄢正会晤工部右侍郎。朝堂行走的文武大臣常年执笏,久而久之习惯了掖着手站着,他没这些小毛病,规规矩矩伫立,等右侍郎出来到了廊下,才与他叉手见礼,又被小内监引着提袍进了门内。
  首辅在里间小书房。外头天阴,高深的堂屋更昏沉,仿古的铜鹤连枝灯一人多高,灯光朦胧着映亮了满室浮尘,空气中有腐朽的衣裳和老人的气味。
  冯首辅年不过六十,头发倒已经全白了。他把自己铺排在楠木黑漆书案后的太师椅上,叫人看茶,裴容廷拱手让过了,直奔主旨:“前些时学生归京,眼见沿途荒灾,起拟了一份备陈饥涝疏递进大内,久久不见批复。学生才问过西舍的编修,却说这封奏疏被元翁扣留,并未呈进御览,故而来请教元翁,不知是哪里出了纰漏。”
  “坐,坐。啊,那奏疏我看了。”冯首辅清了清嗓子,发出“啃”“啃”不大自在的声音,“次辅忧民之心自然是好的,只是……现在还不是说这个的时候。”
  裴容廷白璧的脸上有一闪而过的疑惑,却很快收敛了眉目,“如今饥馑遍地,民不聊生,赈济之事迫在眉睫。仅学生一路所见,人食草根,食树皮,食土,只怕就要食人。户口凋敝,饿殍枕藉,一日饿毙何止数千。学生在济宁府时曾差人走访,当地水利失修,虽设义仓以备荒赈,一方面早年借贷,逾期不还,另一面监守自盗,弄虚作假之事,也是十有八九——”
  “方才我招工部侍郎来,是为了商讨修筑辽东古城一事。”
  冯首辅忽然开口,裴容廷顿住,眼中震了一震。
  “辽东?”
  “辽东。”冯首辅借着吃茶,反复斟酌,谨慎道,“皇爷今日召我入宫,特为授意,最快下月,慢也不过八月,赶在出暑之前渡辽水,收故地。这时候谏言赈济,岂不是成心叫他老人家难堪。”
  裴容廷不可置信,“可大荒年岁,何以——”
  话才出口,便被冯首辅挡了回去,“今年的饥荒本以雪灾而起,高句丽地处辽东以北,灾情比中原更深。高丽为中国之患久矣,如今百年奇灾,正是突袭的好机会,圣上英明神武,自然不容放过。”
  他的语气轻淡,句句忠心,蓬松眼皮下却放出锐利的眼光,盯着裴容廷轻轻摇了摇头。可饶是裴容廷沉稳,仍被这消息砸得七荤八素,憋着一腔子话咬了半刻的牙,白瓷颈子上青筋隐现,到底迸出几个字,
  “欲崇极天之峻,则应保无疆之休【1】——”
  “次辅!”冯首辅终于厉声呵断了他,嚯的一声站起来,踱到窗边去了,低低道,“你以为你是谁,也配以魏征自比!”
  他背手站着,在高旷的屋子低声说话,更显得渺小,“二月时你在养心殿前长跪,已经惹得圣心不悦,还待怎么着?彦章,以死相谏,于你,不值得。”
  冯鄢的声音老迈低哑,像岁月的流沙,缓缓倾泻下来。
  他曾是裴容廷在翰林院做修撰时的老师,可自从入了内阁,这还是他头一次称他的字。
  窗外的云渐渐散了,一缕湿润的浮光洇过窗纸,打在冯首辅脸上,而后穿云度月,慢慢移到了屋子深处,照亮了裴容廷的袖角。他比从前瘦得多了,削尖的手指露出青纱平金袍袖,扶在香案上,是玉刻出来的,泛着白泽的流光。
  窗外有人通传兵部主事的造访,目的不言而喻。
  裴容廷脸上木木的,自请告退,冯首辅一直没说话,直到他退出那光亮的所在,耳中才仿佛飘进了一声腐朽的叹息。
  “食君之禄,为君分忧。你我先为人臣,而后才为社稷之臣,切毋颠倒了秩序。”
  裴容廷回府的时候才过午时,云散尽了,给大毒日头一晒,又在不断的蝉鸣里溽热了起来。他卸了冠带,在梢间换了身象牙白锦袍,合目坐在书房案前,一盏茶凉了也没动弹。
  二爷在书房,向来是没有人赶来打搅的,只是静安知道有关徐小姐的事比天塌了还大,因此自作主张进房打了个千儿,“二爷打发去湖北的探子回来了,说是徐家祖宅方圆两百里的地方都搜检过了,也没发现姑娘的踪迹。”
  裴容廷手肘搁在扶手上,指尖撑着太阳穴,整个人像斜倚在冰纹青瓷美人瓶里的檀香扇子骨。一点儿反应没有,也不知他听没听见。
  静安也知道,他这主子自打回北京,发现银姑娘不在,人就不大正常了。前儿夜里不睡觉,在书房里翻什么东西,似乎是没找到,连夜便命人往西牌楼那废弃的徐宅里去。带回来一只铜盆,里头盛着一抔灰烬和……粉红的碎纸屑?
  从那时候,他这位爷更像生了场大病似的,在外头还勉强维持着清挺高迈的姿态,一回家就仿佛给人抽了骨头,对谁也爱答不理。半月前打发人往湖北徐氏祖宅宗祠去找人——那徐家祖上原是襄阳的望族,如今没找着人,又不知道要成什么样。静安见裴容廷没反应,索性“我不下地狱谁爱下谁下”,脚底抹油赶紧溜了,到厨房让人做参汤送去。
  参汤做好了,二爷果然没吃。
  晚上静安在外间守夜,明明除了几次翻身没听见别的动静,可第二天,二爷竟写了封请假启的奏疏送到大内。静安常日候在主子跟前,除了吐血没见他有身体上的大症候,可那形销骨立的身子在外人看来,的确有点染病的意思——甚至病的不浅。
  当然,奏疏上不能提是害了相思这种没出息的病,也不能说是对皇帝的意图灰了心。而是用了一番体面而委婉的说辞,表明连月征战伤了内里,乞假在家休养。
  可裴容廷都憔悴成这样了,皇帝竟然仍叁次拒绝了他的奏疏,还搬出前朝幼帝不许首辅回家丁忧的先例,“夺情”让他平日可以免去文渊阁当值,在家等着大内传唤。
  皇帝如此反应,裴容廷彻底明白过来,来日皇帝不仅要征讨辽东,更要命的是,仍指望他到前线督军。
  他虽是皇帝一手提拔,向来君正臣贤,指哪打哪,但那是和平年月。高句丽虽当伐久矣,可若是以急功冒进,残征暴敛为前提,裴容廷断断算不来这笔账。他和皇帝又拉了几回锯末子,最后不得已把当初吐血的帕子找出来,当着文武百官递到了龙书案前,才算暂时消停。
  他这病一拖拖了一个月,皇帝轮番打发太医上门看诊,成车的送名贵药材,可始终没见一点儿效。
  皇帝虽失望,也没减少丝毫开疆扩土的雄心。
  七月中,今上在万寿宫宴上放出“眷彼华壤,翦为夷类”【2】的豪言,不日内阁再发檄文,以高丽不尊臣礼,暗通西域为名,钦点镇远将军张崇远为大元帅,阁臣苏成懋为总督监,集天下兵马于冀州,意欲讨之。兵分五路,两路自陆路北上,两路自登州蓬莱渡海直击,另有一路侧攻百济,叁面夹击。高句丽势大难图,劳役数量远超南越一战,逾六十万人。
  如此空前的规模,自大梁开国以来也从未有过。
  这个奇荒的庚子年,在历经了半年血泪挣扎,熬过雪灾,饥馑,流寇,战乱之后,人们发现等来的并不是朝廷的赈济,而是一纸再次征发与赋税的诏令。
  虽主征江南相对富庶之地,然而中原饥荒波及太广,青壮男子不是征为劳力,便是饿毙家中,长江以北,几乎绝灭无人。灾民四相逃散,相聚为盗,流寇反叛者再次蜂拥而起,然而打地方到内阁,谁不知今上混不吝的性子,全都一条藤儿不敢上报。
  皇爷本人虽然也颇有耳闻,却也只装聋作哑,一心扑在辽东的战局上。
  好在多数贼寇不过“斩木为兵,揭竿为旗”,既无军械,也无法纪,不成气候。几支叛党先后攻陷了河南归德府与山东西部几处州县,但很快便被镇压。
  直到九月初。
  最开始,不过是在山东与江苏之间的徐州府,有人于淮县乡下开仓放粮,椎牛酾酒,招合流民,结纳壮士。
  彼时正是水路战线吃紧的时候,先遇大雨水患,运输也跟不上,梁军一个月仍未攻入平壤。徐州临近江淮,官府成日忙着抓征夫给朝廷交差,根本无暇顾及。
  然而短短半月,他们已集流民数千,为首的几个领袖不知从哪儿弄来了刀剑衣服,很快起兵攻陷淮县,杀县令与其门下,佩其印绶,占山为王。可接下来,他们并没有如其他叛军一样朝着北京进发,而是反其道南下,向苏州行军。
  苏州府,是曾经祁王的故地。
  那里有一座山唤做灵云山,山上有青隐崖,崖上有座废弃已久的四合寺。
  年月太久了,没有人能说清它的身世,银瓶顺着垒土高台走上去,看到它遮天蔽日的出檐,四抄偷心斗拱,粗狂的鸱吻伏在恢弘破旧的屋脊上,想起那一年她虽父亲回湖北祭祖,途中瞥见过的晚唐佛光寺。
  她小心地推开木门,走进了正殿。
  殿堂石板砌地,又黑洞洞的看不到房顶,简直像是走在无垠的夜里。一点红影影的香火,上首是已经看不清面容的白衣观音,手持柳瓶端坐在莲座里。杏子红桌围的下面,也盘坐着个穿白袍的……李延琮。
  乌木佛珠在他瘦长的指尖流转,木鱼清脆的敲打一声赶着一声,滴滴答答,像彻夜的更漏,一瞬间被拉长到永远,没有尽头。
  他端坐在宽敞挺刮的白纱袍里,散挽青丝,微微低着头,锋利的侧脸在灯下阴影错落。她头回发现他有着丰泽的唇,唇珠一点,唇上洼着个小窝。
  银瓶也从没见到他有如此虔诚而凝重的神色。
  她悄声俯下身,听见他口中低喃。
  “文殊师利,导师何故、眉间白毫,大光普照。
  文殊师利,导师何故、眉间白毫,大光普照。
  文殊师利,导师何故、眉间白毫,大光普照。
  ……”
  银瓶越听越不对劲,愣了一会儿,终于问,
  “......合着整本《法华经》,你就会开头这四句?”
  白衣大士被拆穿,气急败坏乜了她一眼:“我竟不知道徐小姐在佛法上还有造诣。”
  银瓶的娘信佛,小时候她调皮玩闹的下场就是被娘拘在上房抄佛经,《心经》《法华经》《阿弥陀经》,那里永远梵音袅袅,绕梁叁匝,春夏秋冬没个完。
  她没接这个茬,直起身,合起手来对着当空的真菩萨拜了一拜,低声问:“李十八他们什么时候能到,从徐州到苏州……叁天也差不多了。”
  话音才落,隐约听见厚重的木门外似有异声,细听下来,是纷乱的马蹄得得,由远及近,渐渐上山来了。
  ————————————————————————
  【1】唐 魏征 《谏太宗十思疏》
  【2】隋炀帝征高句丽前所说
  【3】征高句丽的局势很大程度借鉴了 隋炀帝叁征高句丽
  【4】祁狗现在要啥没啥,造反只能走群众路线装神弄鬼了。(灵感来源太平天国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