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PO18文学 > 都市言情 > 新功夫之王 > 第425章 策划《电影双周刊》
  没有完成老婆交代的任务,王小虎一点都不着急,回到家中后气定神闲的对妻子说:“查老豆说了,孩子名字并不是一个简单的不好,也不是什么好听就行的,而是要根据孩子的生辰八字、阴阳五行等才能确定,而且对孩子一生的性格、智力、婚恋、健康、事业都要重大的影响,所以这事必须要等咱儿子出生才能定夺。”
  当下,王小虎现学现卖把金庸所讲的起名理论陈述了一通,连说带比划的,还别说,赵雅芝还真就相信了。于是名字这问题就暂且押后了。(尽快在书评区里给个整齐点的答案,话说给小小米起名的时候我就百度了一下,还没这么费劲呢,足见我多认真对待啊,给力点给个结果。)
  协和旗下四大卫星公司今年有三家硕果累累,当1976年元旦到来的时候,《明报周刊》专业影评人仪修佳这样写道:过去的一年,是王小虎年,协和公司在去年为大家展示了旗下四家公司超强的生命力,他们为香港人提供了数不尽的欢乐、感动,还有精彩绝伦的动作喜剧片。从某个侧面,你可以清楚的看到,王小虎一直在为繁荣香港本地电影做出的努力,《林世荣》、《半斤八两》牢牢霸占着去年的十大卖座之首,《七小福》也成为香港开埠以来最卖座的文艺片,更不消说其投资的《大白鲨》横扫整个北美票房。通过观察可以发现,近年来王小虎的作品年产量在缩减,但是每一部电影都是精品制作,在香港电影市场呈现萎靡的真空时代,王小虎就是香港电影的脊梁!
  自从金庸和王小虎在两年前有了密切联系之后,《明报》、《明报周刊》就开辟了影评专栏,这个专题栏目交由仪修佳专门负责,主要评论时下香港乃至好莱坞的电影,其言论直奔主题,丝毫不拖泥带水,在业内颇有几分声望,被誉为香港目前最专业的影评人。
  抽空的时候,王小虎就去德如茶楼找金庸“学习”周易玄学(金庸常去的茶楼,胡诌的。),为他成为“神棍”的道路添砖加瓦,还别说,几次下来之后,他也能出口成章,颇有点神棍的潜质,当然,他这个神棍是有真材实料的,而且主攻大事件预测方面。
  “老豆,我们合作吧,成立一家专门的电影评论期刊。”王小虎这样建议道:“目前香港报刊业对电影方面的评论没有专业权威性,正好你那边的仪修佳如今也积累了一部分人气,不如调过来做期刊的主编。”
  “嗯?电影方面的期刊确实存在参差不齐的现象,你说的这个建议还是不错的。”金庸沉吟道:“将仪修佳调去没有关系,不过现下《明报》人员还是有些紧张的,恐怕他孤掌难鸣。”
  “呵呵,那你再调过来一个能震住场子的人物呗。”王小虎笑着说:“我可是听说老豆你那边早年有个叫余永健的人,对电影评论期刊很有研究呢,不如一起调过来吧,我再从六叔那边挖几个闲人过来,成立一个《电影双周刊》。”
  金庸闻言眉头皱起,看了王小虎良久后才苦笑道:“这事怕是你早就预谋很久的吧?连早年的著名影评人余永健的消息都挖掘出来了?”
  “嘿嘿。”王小虎不好意思的摸了摸鼻子,的确,他老早就有成立《电影双周刊》的想法了,毕竟这是香港唯一一本横跨二十年,见证本地影坛兴衰历史发展之地道电影杂志。而且后来大名鼎鼎被誉为东方奥斯卡的香港电影金像奖颁奖典礼,亦是由《电影双周刊》一手创办的。
  王小虎今天提出成立《电影双周刊》可谓下了很多功夫,一步步在为香港金像奖组织成立而做铺垫。
  而这个叫余永健的人,王小虎也是早有耳闻的,早在六十年代中期,他就是活跃在香港影坛的著名影评人,这人可谓当时的电影活字典,对外宣称60年代时期的每部电影他都曾看过三遍以上,而且记忆力超人,能够如数家珍的将每部电影,每个演员都能复述出来,并且评论见解独到。影响后来深远的午夜场首映就是该人提出来的,足见其人在影坛的影响力。
  70年代初,余永健渐渐退出影坛评论界,转投金庸的《明报》,这几年来一直默默无闻的做着娱乐版策划总监,几乎每一娱乐版,他都会认认真真的复查,仪修佳就是余永健手把手带出来的徒弟。
  这些陈芝麻烂谷子的事情,都是王小虎和仪修佳没事闲扯时才知道的,否则他今天也不会这样底气十足的向金庸要人了。
  “给我一个策划方案,容我审核之后,跟公司的股东商量再给你明确的答案。”金庸对这件事情非常谨慎,毕竟《明报》现在已经不单单是他一个人的产业。
  “好的。”王小虎点了点头,他知道《明报》如今在东南亚影响力广阔,更知道《明报》如果贸然退出一款刊物,如果刊物的质量不好的话,对《明报》本身也有不好的影响,谁让人家靠报刊吃饭呢,自然视质量为生命了。
  “最近和传侠有没有通电话?”王小虎很谨慎的问道。
  金庸笑了笑说:“有的。我有跟他进行深层次的交流,虽然我们父子在某些方面上无法达成一致,却也谈的甚欢,过年的时候我打算将一些话题说跟他听,希望他能原谅我当初对他的伤害吧。”
  “嗯,有些事情虽然很棘手,或者大家都不愿直接面对,其实事后想想也不算什么,如果能解决问题的根源而放下彼此所谓的面子,也算是皆大欢喜了。”
  王小虎深有感触的说着,这让金庸大为惊讶,“小虎,你今年多大了?”
  “我是1954年10月31日生日,现在还不到22周岁。”王小虎说道:“老豆你问这个做什么?我的生日可早过去了,难道你要补给我红包吗?”
  王小虎的生日是哪一天,他自己也不知道,前世他是4月7日生日,这一世他却是一个孤儿,没有人告诉他是猴年马月所生,于是潜意识里边,他将自己重生的那一天作为自己的生日,而且重生几年里,他从来没有过一次生日。偶尔被赵雅芝提及,他就苦笑着说过什么生日啊,又不是小孩子了。
  “你要红包吗?”金庸料不到王小虎这么直接,当下有些窘迫的从上衣口袋里摸出几百港元说:“我出门从来不带大钞,这几百块你收下吧,不过我可找不到红包给你封起来。”
  “老豆,我是开玩笑的。”王小虎笑着说:“只是奇怪你为什么问我的年龄。”
  “呵呵,总感觉你一点不想20岁的年龄,无论是你说的话还是做的事情,给我一种你历经苍苍的错觉。”金庸有感而发,细数王小虎这几年来所取得的成就,每一部电影都是精品制作,而且都能保持n倍的利润,年纪轻轻就杀入香江十大富豪行列,甚至在好莱坞混发风生水起,这样的魄力一点都不想20岁年轻人所做出来的事情。
  “这个......”王小虎一时语塞,挠挠头很快说道:“也许是我的运气比较旺吧,也许说出来老豆你可能不相信,我的每一部剧本的灵感几乎都是从梦里得来的,当然,都是一个模糊的概念,我通过艺术加工,还有融合商业元素才创作出来的。”
  “真的?”金庸疑惑的问道。
  王小虎重重的点点头,脸上看不出丝毫撒谎的迹象,“这是我一个秘密,希望老豆你能为我保密。”
  “这个你放心就是,老豆我不是那种三姑四婆。”金庸嘴里打着保票,心头却是无比的骇然,原来此子成功竟是靠着每日与周公交流,不能不说是奇迹啊,看来我对周易玄学研究的还是不够透彻,回头翻翻佛学经书,好像有种什么手印观想的经文专门记载过这方面的东西。
  两人又谈了一会儿,临走的时候王小虎说:“这几天我要安排《阿郎的故事》上映,讲的是父与子的故事,如果老豆你有空闲的话,不妨到影院看一看,说不定能从其中找到化解你与传侠之间的隔阂。”
  金庸嗯了一声,“我会去看的,另外关于《电影双周刊》的事情,我也会找余永健谈谈,如果他对这方面有兴趣的话,我会尽快通知的。”
  “嘿,我听说老余是个怪脾气,说不得这事要请老豆亲自出马才行。”王小虎笑了笑,然后离开德如茶楼。
  随即,协和公司立刻安排《阿郎的故事》宣传工作,根据王小虎的特别指示,徐俊龙加大了对台湾市场的宣传力度,毕竟台湾才是文艺片的主要战场,《阿郎的故事》这样文艺气息浓郁的影片怎么能落下台湾这个大好捞钱的场所呢,在金像奖没有成立之前,他少不得也要拿一个金马奖玩玩了。(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a href=http:// target=_blank></a>,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