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PO18文学 > 武侠仙侠 > 赤仙录 > 第二十七回 万年石千钟票
  “黎先生,请先付三成定金。您也是时常光顾鄙号的老客户了,抹去零头一方元石就好了。”
  黎昭昌面上颜色不变,微微点了点头放下账单,从怀中掏出一只书本大小的皮册,从里面拿出一张纸来。
  这是一张比书本略小的黄色纸张,上面只有竖着排列的三行字,用的是伞顶格。
  当中顶天的是一行小篆,上写:当元石壹方,在这行字上盖着通红的印章。
  左右较低的两行都是标准的楷书,左边写着,本门见票即兑。右边则是,当地市价完粮。在右下方还有一行小字,天通门敬制。
  这张纸上还有各种暗记、纹饰和画押,想来是用来防伪的。
  少年看到此物心中不由得一动。他虽然听说过此物,倒是第一次看到实物,便问道:“父亲,这就是粮票吗?”
  黎昭昌不在意地回道:“正是。”
  说到这粮票,就不得不提,花原淳大公子的花家也列名其上的扬州九大家了。
  这荆州的西边是梁州,东面就是扬州,这两个地方和荆州的气候相似,水文条件有过之而无不及,在土壤肥沃度上甚至比荆州还要高了那么一点。这三地的稻米基本都是一年两熟,而在扬州南部甚至可以做到一年三熟。
  所以扬、荆和梁州都可称得上鱼米之乡,产粮大州。
  粮食有了剩余自然要销售到其他地方去,前文书里提到这赤县中洲商业本来没有人为的阻碍,有仙术的帮助,长途行路的地理隔绝也不是大问题。
  却说那扬州地理条件极好,在这里开辟山门建立家族的人也极多。渐渐地,一些有粮食生意的宗派就走到一块了。他们一开始的初衷只是为了节省物流费用,减少运输路途的风险。
  有点经济常识的人都知道,运输业靠的就是规模,整体规模越大,单位成本就越低。于是不同门派和家族联合在一起,在不到一百年前成立了天通门的前身—万通商会。
  其实一开始这不过是一个整合了镖局、车行和船行的专门服务于粮食交易的物流供应商。它的建立给扬州当地的客商提供了不少便利,他们也不用随货押运。只要把自家粮食交给扬州本地分会,他们自会送到北方的目的地。
  仙侠世界的通讯又发达得不得了,这下商人连赶路都不需要了,和远方的顾客商量好价钱或者交换的货物,确认了付款方式以后,直接发出自己从万通商行里拿到收据给顾客,让他们去商会提货就可以了。
  接下来,交易双方觉得何必这么麻烦,直接让商会成为第三方岂不是更简单?于是商会有了代为这双方收款交货的第三方交易业务。
  列位看官是否知道,在这个很简单的第三方交易上面能玩出些什么花头吗?大家肯定知道,因为看看阿里巴巴和支付宝就知道了。
  简单地说,在此基础上万通商会从一家纯运输性质商人互助会变成了贸易巨头。
  由于商品的多样化和需求的多元化,商业形式也变得复杂起来。而因为有这样一个第三方交易平台存在,大大简化了交易各方的交易成本,万通商会成了九州最大的中间商,光是其中赚取的差价和手续费就让人咋舌。
  而真正让万通商行跻身于天门之列的是这些贸易行为产生的商业票据,和围绕着这些票据的金融服务业。
  可能有些看官不太熟悉贸易和金融实务,这里给大家解释一下。举一个不那么复杂的例子,
  一位扬州的粮商在雍州卖了一批粮食给老客户,可是这个老客户现金不足,于是写了一张借据给他。自然这张借据上面有双方名号,借款金额、利息计算、还款日期和可有可无的抵押方式。
  在这之后,扬州粮商和别人谈妥购买马匹的生意,这次轮到他资金不足了。那笔借款的还款日期又没有到。
  于是他找到了万通商会,希望能把这笔借款转给商会,自己只要借款原金额和到期利息就行了。扬州商人牺牲了在此之后的利息,拿到了现金。这个行为在我们这个世界被称作贴现。
  商会鉴于双方都是合作多年的老客户,而且欠款方有货物在商会内部可以作为抵押,于是接受了这项提议。商会承接了这次兑换,这便是承兑。
  等到了还款日期,商会从雍州客人拿回了借款和全部利息,三方都有所获。
  雍州客商付出一些利息提前获得货物满足了自己的需求。扬州商人卖出货物赚取了利润和借款前期的利息,同时他又靠贴现盘活了资金可以参加下一轮的交易再次赚取利润。而商会利用闲置资金取得一笔利息。
  就像我们老祖宗说的,钱货至神之物,无留藏积蓄之道,惟通融流转方见其功用。
  在这个时刻,如果dnd费伦位面的财富女士沃金也存在于这个世界,估计能一下子从微弱神力提升到中等神力。
  这个简单带有帮忙性质的举动意味着,票据成为了一种特殊的商品!从此票据像商品一样,可以转让、购买、销售,参与其中的各方还能从这些行为获得利润。
  顺便说一句,借据在目前天朝属于无价证券,是不能转让的。
  且慢,有些专业或者细心的看官看到这里就要说了,那他们借来借去转来转去的通货到底是什么呢?
  各位看官来想象一下,如果我们这个世界有这样一种神奇的矿物,它不仅可以让人增进体质、延年益寿、长生不老;甚至还是一种燃率非常高的清洁能源,塞进特制的机械和工具中就能提供动力而且还是零污染;更神奇的是它同时还是重要不可或缺的工业原料,是制作精密电子设备的必须材料。
  那么我们很可能不会有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而是直接在此之上建立起一个文明,而且这个文明的所有经济活动也必然是围绕着它。
  没错,前文书里提到的通货就是又一个仙侠世界的特产,元石。
  这其中的原因就是大家耳熟能详的那句话,元石天然不是货币,但是货币天然就是元石。
  但是使用元石作为本位货币,就会面临一种困境。这个困境其实也一直贯穿着我们这个世界里的古代天朝历史,至少是明中叶之前的历史。当然现在有一个高端大气上档次的说法,通货紧缩。
  这种通货紧缩不是由于总需求不足的结构性经济问题造成的,因为古代中国一直保持出超地位可以说是在向全世界倾销产品,而是单纯的货币供应量不足这样的技术性问题。
  当然,不是说中国古代没有通货膨胀。而是把尺度拉长,从西汉实行五铢钱开始到明中叶大量白银输入这么长的时间段来观察。
  中国金银产地少大多还不在华夏文明核心区,古代采矿技术又差,使得我们从一开始就没有使用古希腊古罗马那样的金银币而是用了铜币。
  古代中国的铜币基本上可以行使金银货币的功能,比如说无限法偿、自由铸造和自由兑换,唯独缺少了储存的功能。这不是绝对地说没人把铜钱储存起来当做存款,比如著名的北宋为了收复燕云而积蓄的“封椿钱”。
  而是说相对金银而言铜币,尤其是含量不标准的私钱和各类“当钱”这类,就非常符合劣币驱逐良币的货币原理,那意味着非但没人储存反而想办法早点花出去。
  可是即使使用开采比较方便存量比金银多得多的铜作为货币,仍不足以满足古代中国的通货需求。
  理由很简单,人们可以把政府发行的铜币可以直接拿回去铸成铜器,或者干脆铸成私钱。历史上也有几次统治者试图把铜币面值和铜含量脱钩,比如王莽新钱、董卓小钱,梁武铁钱还有各种名目的当五当十钱。
  当然,他们都遭到了可耻的失败。
  最夸张的例子是董卓小钱,只减少了五分之一的铜含量,结果物价飞涨了万倍!
  可以说干掉董仲颖大相国的不是貂蝉吕布,而是他下令发行的无文钱。当然还有一个很“唯心”的原因,这些钱的原料来自始皇帝铸造的铜钱,还是盗墓挖出来的,这个兆头实在不大好。
  于是进入了中国封建社会鼎盛期的唐宋之后,纸币开始出现了。
  回到少年现在身处的世界,元石是修炼的必须之物,同时还是耗损品。仙家除了不得不拿出来交换以外,基本上都储存在自己的库房里。
  那么当市场上的商品还不多,其中主要是仙家之间的交易时,那些流通元石还能勉强维持流通的需求。可是随着商业的发展,特别是凡人之间的贸易占了更多比例的时候,社会整体就会缺乏元石货币,就是说通货紧缩即将出现。
  当然,这个时候也有其他商品货币也出现在市场中,比如铁家自制的半两玄铁钱,这个就比较原始了,其他地方也有类似的产物:丹药、符钱、玉石等等。但是这些货币其实本身就是商品,受限于产量并不能承担全九州通货的职能。
  幸运的是,在几十年前,赤县中洲将要因为元石货币供应不足而发生通货紧缩的时候。万通商会的商业票据在商业实践中应运而生并且迅速成熟,让这个隐患消弭于无形。
  这不是说万通商行内部有大能心血来潮掐指一算,就让票据通行这赤县中洲。而是所谓的时势造英雄,在这个风口浪尖,开创了票据业的万通商行正好成了时代的弄潮儿。
  这些票据马上承担起货币的功能,进而发展出了一种还不能算是真正货币的通货,成了仅次于元石的硬通货,特别是在凡人间的大宗交易中得到广泛的应用。这在本位面称之为银行券,而在这里就叫做粮票。
  这个名字就显示了粮票和真正货币的区别。持票人是可以拿着这种不记名的票据直接到天通门以及所属分行当场兑换粮食。值得注意的是,这是按照所谓“市价”。
  自然,这市价自然是天通门根据市场情况自己制定的。由此,他们掌握了各地的粮食定价权!
  起点中文网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起点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