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仙师可是知道有将星降世?”赵昀不仅大喜过望,他回忆自己梦到的那些大宋将领,唯有孟珙和王坚称得上是名将,终究少了些;现在听闻沈隆说有名将,他还以为有武曲星君降世庇佑大宋,连声问道,“敢问仙师此人如今身在何处?在那位将军麾下?”
赵昀打算一打听出来就抓紧时间培养,好让他迅速升官,成为大宋的架海紫金梁、擎天白玉柱,仙师指点的名将,那定然是不同反响。
“若论军略,此人或许不如岳武穆那般智计百出;但他的用兵之道却也非常扎实,乃是如同廉颇一般稳扎稳打的类型。”沈隆说得当然是郭靖了,“兼之此人秉性耿直,断无和其它朝臣同流合污的可能。”
这才是我大宋需要的将领啊,赵昀隐隐觉得,这样的将领似乎比岳飞更加合适,连忙出声再问,“还请仙师告知其姓名。”
“眼下还不是时候,此人身世颇为坎坷,如今还不能从军立功,等到合适的时候我自会将他引荐给你!有孟珙在,就算端平入洛失败,大宋也无亡国之危,你可以利用这个时间收拢朝政大权,如此才能施展先前所学。”孟珙病死的时候只有五十出头而已,若是能找个机会帮他诊治一番,说不定还能活得更长一些。
将来让郭靖加入孟珙军中,在孟珙和王坚的呵护下必然能够加速成长,孟珙曾以一人之力统御南宋三分之二战线上的战事,由于其在抵抗蒙古军的杰出表现,被后世军史家称之“机动防御大师”;王坚与副将张钰坚守钓鱼城,多次击退蒙军的进攻,甚至打死了蒙古大汗蒙哥,这样的名将足以帮助郭靖将他从《武穆遗书》中所学到的兵法融会贯通。
细细叮嘱一番,沈隆悄然退去,随后南宋朝廷接见了拖雷,双方一拍即合,敲定了南北夹击共同攻打金国的计划。
然后郭靖和沈隆继续护送拖雷北上返回蒙古,一直到将他送到宋金边境,目送拖雷登上海船之后方才回到牛家村。
又过了些日子,郭杨两家的新房已经起好,正式搬进去住了段时间,就听到宋军挥军北上,和蒙古共同夹击金国的消息。
郭靖想着金兵定然挡不住大宋和蒙古的进攻,完颜洪烈很有可能死在乱军之中,他想要亲手报仇,于是和沈隆一起再次北上,前去寻找完颜洪烈。
黄蓉自然也跟了过来,一路北上见到大宋的军队收复旧土,郭靖欣喜不已;行至山东境内,但见沿途十室九空,路上行人纷纷逃难,都说蒙古与金兵交战,金兵溃败,退下来的残兵奸淫掳掠,无所不为,越向北行,越是疮痍满目,心想兵凶战危,最苦的还是百姓。
这天来到济水畔山谷的一个村庄,正想借个地方饮马做饭,突然前面喧哗之声大作,人喊马嘶,数十名金兵冲进村来;兵士放火烧村,将众百姓逼出屋来,见有年轻女子,一个个用绳缚了,其余不问老幼,见人便砍。
郭靖见了大怒,纵马上前,夹将带队军官大枪夺过,左反掌挥出,正打在他太阳穴上,这些时日他朝晚练功不辍,内力大进,这掌打去,那军官登时双睛突出而死,众金兵齐声呼喊,刀枪并举,冲杀上来,小红马见遇战阵,兴高采烈,如飞般迎将上去,郭靖左又夺过一柄大砍刀,右刺左砍,竟以左右互搏之术,大呼酣战。
其它暂且不论,单说这冲阵的本事,郭靖或许还要胜过黄药师和洪七公,若是给他披上双层铁甲,左仗双刃矛,右执钩戟,或者换成两把亮银锤,亦或是自己传他杨家枪法,领兵冲阵定然无人能及,演义小说之中的绝世猛将也不过如此吧?
在凝神细看,郭靖可不是胡砍乱杀,每每向前都直指敌军要害,绝不给敌军将自己围住的机会,种种细节都暗合兵法,想来恐怕是学了《武穆遗书》的结果吧。
“郭大哥,我来帮你!”沈隆看得兴起,也跃马跟上,劈手夺过金兵手中的长枪,使出杨家枪法,长枪如同蛟龙出海向金兵卷去,所到之处,金兵纷纷殒命。
众金兵见此人凶猛,败军之余哪里还有斗志,转过身来奔逃出村,突然迎面飘出一面大旗,烟雾一小队蒙古兵急冲而至。金兵给蒙古兵杀得吓破了胆,不敢迎战,仗着人多,回头又斗郭靖,只盼夺路而逃。
郭靖恼恨金兵残害百姓,纵马抢先出村,一人单骑,神威凛凛的守在山谷隘口,十余名金兵奋勇冲上,被他接连戳死数人,余众不敢上前,进又不得,退又不能,乱成一团。
蒙古兵见前面突然有人相助,倒也大出意料之外,一阵冲杀,将十几名金兵尽数歼于村,带兵的百夫长正要询问郭靖来历,队一名什长识得郭靖,大叫,“金刀驸马!”拜伏在地。
百夫长听得是大汗的驸马爷,哪敢怠慢,急忙下马行礼,命人快马报了上去,沈隆看了一眼黄蓉,黄蓉聪明绝顶,早就跟着郭靖学会了蒙古话,不过听到驸马两个字却无多大反应,郭靖和华筝的事情李萍早已同她说过了。
郭靖急传号令,命蒙古兵急速扑灭村各处火头,众百姓扶老携幼,纷纷来谢,正乱间,村外蹄声急响,无数军马涌至,众百姓大惊,不由得面面相觑,只见一匹枣骝马如风驰到,拖雷在马上大叫,“郭靖安答在哪里?”
拖雷听说了郭靖的来意之后,就劝他跟随自己一同去见铁木真,那完颜洪烈定然在金兵之中,只要跟随大军一起进发,定能见到完颜洪烈。
郭靖想着如今蒙古和大宋成了联军,帮蒙古打仗也就是帮大宋,于是答应下来,带着沈隆、黄蓉一起日夜兼程,到了铁木真的王帐之中。
见过铁木真之后,郭靖出来就要去找黄蓉,刚看到黄蓉的身影,却见一个女子忽然快马奔来,定睛一看正是华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