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雨荷对这里的婚嫁习俗也就只知道一星半点,不过前些天的时候倒是曾听刘氏提起过。
像他们这样相对贫困的人家,一般都是娘亲亲手给将要嫁人的女儿梳妆的,只有像罗家那样家境好的人家,才会特意遵循习俗去请一位德高望重的“十全老人”回来,在新娘子出嫁的当天早上给她梳妆。
唐雨荷记得刘氏当时还特意说过,她自己当时出嫁的时候家里就没能请来十全老人,她不怪自己的爹娘,但却一直觉得是因为没有得到十全老人带来的祝福,所以她这前半辈子过得不如人意,颠簸艰难。
她说,我这辈子也就这样了,如今好不容易苦尽甘来,我总不可能让我的女儿也去尝我尝过的苦楚。
当时刘氏就决定,一定要在唐雨荷出嫁当日将十全老人请来,为她梳妆。
唐雨荷本来以为她只是心有不甘随口一提罢了,毕竟十全老人何其难得,不但要上有老人孝敬,下有儿孙环绕,学识、品行更是要高于旁人。
在这样偏僻的地方,上下皆有家人的老人不在少数,但称得上德高望重的人却没几个。要想请来一个称得上十全的老人,除了要有能力之外,更多的还是要看机遇。
刘氏将那位上了年纪的妇人带到了唐雨荷的房间里,与昨天晚上一脸不舍的模样不同,此时的她脸上满是喜气,就连声音都是止不住地往上翘了个小尾巴。
“小小,这位是刘笑婆婆,我特地请她过来帮你梳妆的。一会儿她怎么说你怎么做就行了!”
经她这么一说,唐雨荷一下便想起来这位慈眉善目的老人是谁了。
听说隔壁村里也有个刘姓人家,人家与她们家可不一样,不仅人丁兴旺不说,儿孙还都个个有出息。本来她好几个儿子都说要将她接去镇上居住,也就是她自己没有答应,愿意守着祖上留下的老宅过日子。
而最让人们称奇的是,这位刘笑婆婆的母亲已经一百零八岁高龄了,如今身子也还算硬朗,无病无痛。
两个刘家,截然不同的景象。村子里偶尔有人会将两边拿出来做对比,虽然没有当着当事人的面说过,不过唐雨荷到底还是听到过一点儿。
再怎么心胸豁达的人,在听到这样明显的对比时,多多少少也会觉得心里不太舒服,更有甚者还会生出几分名为嫉妒的情绪来。但唐雨荷看得很开。人家能过得再好那也是人家自己有本事,只要不偷不抢,旁人就管不着。
因此她在听到刘氏的介绍之后,也跟着笑吟吟地起身行礼:“见过刘婆婆,多谢您愿意走这一趟。”
她是真的感激。
两家村子离得不远,但再怎么也有些路程要走。可刘氏看着家里这情况,也没好意思让人提前一晚过来住下。此时外头天都还没亮,可想而知这位刘婆婆为了给她梳妆起得有多早。
都说上了年纪的人心是最善的,更何况刘婆婆自己膝下儿孙环绕,对年轻人十分耐心,最是喜爱这种知书达理的小姑娘。
她早就听人说过这边刘家的不易,又恰逢刘氏当日亲自登门拜访,她便想着圆了这位母亲的心思。如今见到这母女两人都这般礼貌,心里更是满意,笑呵呵地将唐雨荷牵到梳妆台边坐下。
“好孩子,今天是你大喜的日子,可别折煞我老婆子了。也别说什么谢谢,咱们都姓刘,说不定千百年前还是一家人呢!”
刘婆婆的心态极好,从进门开始脸上就一直都是乐呵呵的,连带着把唐雨荷心里的那份紧张也打消了不少。作为周围好几个村子里唯一的“十全”老人,她先前也去别家给新娘子梳妆过,对于自己该做什么,那可是一点儿都不含糊。
刘氏站在一旁给她打下手,偶尔递一递梳子簪花什么的,但更多时候,还是一直呆呆地看着唐雨荷,仿佛怎么瞧也瞧不够。
唐雨荷前世今生头一回嫁人,心里一直紧张得很。她听了刘氏的话,乖乖地坐在凳子上,刘婆婆让她抬手就抬手,让她偏头就偏头,简直比小孩子还要听话。
刘婆婆拿起梳子一下一下地在她头上梳着,每梳一下,嘴里就说出应景的一句吉祥话:“一梳梳到尾,二梳白发齐眉,三梳姑娘儿孙满地……”
后面的那些唐雨荷没再听进去,此时此刻她心里忍不住回想起自己与沈文睿相处的一点一滴来。好像并不如别家未婚夫妻那般甜蜜,但总归是难以忘怀。
她回忆着回忆着,直到一片热烈的红色忽然将她的视线一下笼罩住,这才终于回了神。
刘婆婆手艺不错,妆面十分贴合唐雨荷的容貌。大概是经常有人请她去给新娘子梳妆有了经验,她好像是看出后者心里紧张一般,故意掐准了时辰。红盖头才刚刚盖上,外头就传来一阵热闹的敲打声,随着一声鞭炮响起,忽然有人高喊了一句:“新郎官儿来啦!”
唐雨荷放在膝上的双手不自觉地一下攥紧了裙衫,只觉得心里又是期待又是紧张,总之不知道自己应该怎么做。
刘婆婆笑眯眯地牵起她的手,将她与刘氏的交叠在一起,然后与刘氏一同引着她出了房间。
会客的前厅里面,沈文睿同样一身大红的喜服着身,头发也端端正正地竖了发冠,绑了段红色的绸带。
与平日里吊儿郎当的模样不同,此时的他亦是一脸抑制不住的喜气,整个人看起来意气风发,叫人看了就忍不住称赞一句英俊儿郎。
唐冬铭这个妹控虽然一向对沈文睿不太喜欢,但自家妹妹出嫁,他也是从早上开始脸上就一直都带了笑意。刘氏请了刘婆婆去给妹妹梳妆,他就在外头忙前忙后。
“新娘子到喽!”
临进大厅前,刘婆婆先是提高声音呼唤了一句,算是提醒里面的人,然后这才和刘氏一起带着唐雨荷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