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PO18文学 > 穿越重生 > 苏厨 > 苏厨 第15节
  程文应有些懵:“有何用处?”
  苏油说道:“于工可以先着手雕一些数字的活字,将彩画下头排成每个月的日历,加上节气,这样一套十二张彩画印出来凑成一本,正好是一年的时令日期,挂于墙上可以翻看。这样除了有装饰功能,还能实用,买画的人可以查看今日到底是哪月哪天。”
  程文应听得一愣,随即兴奋地一合掌:“妙!这样同一套雕版,每年都可以重复使用,只需要将下面的数字重新排过就成!”
  老于也在旁边笑道:“当真妙极,活字排书暂时有难度,可画历篇幅巨大,字数又少,便无需如书册那般精细,哈哈哈,这就可以算是我们书坊第一样活字成品!”
  程文应笑得像一只吃到鸡的狐狸:“关键是卖一张变成卖一套,这价格就上去了,老于赶紧查查每月都有哪些菩萨诞辰,我们第一套先弄这个!下一套再弄三清六御三官大帝,然后十二花神!”
  苏油一听笑得不行,这老头只要给一个思路,接下来的内容充实无比,这是诸天神佛都尽入彀中!
  由得三老头喜笑颜开地热烈讨论,苏油出来和八娘一起前往陶坊。
  陶坊自有小窑,是馒头窑,烧制临时性小批量订制产品用的。
  今天苏油又带来了一包卤料,别的先不忙,昨天腌制的牛肉捞出来几块,指挥厨娘泡水里去除多余盐分,再用开水滚过,免得产生浮沫,接着用热水洗净后下锅小火卤上。
  然后才开始处理泥料。
  处理之前,先将牛骨取来,送入小窑中烧制。
  随意抛着手里的胆丸,对二十七娘说道:“看看你们家的石英。”
  二十七娘吓得脸都白了,指着他直跳脚:“你……你你……”
  苏油不由得叹气:“釉料秘方是吧?都有两成到两成五的石英粉呗,这也是秘密?”
  二十七娘跳上来一把堵住苏油的嘴:“再说我就要灭口了!”
  见苏油不再说话,二十七娘这才小心地松开手,只留了一条缝,准备随时重新给苏油堵上嘴。
  苏油瓮声瓮气地说道:“好吧,别的我不问,我就看看你家石英粉成不?说不定是你家改善石英粉品质的机会哟。”
  二十七娘这才松了口气,白了他一眼,对史大说道:“将石英粉拿来给小油看看。”
  传统釉料配方,即便在后世都是秘密,苏油和后世瓷器坊的非遗传承人关系再好,在进行工艺整理的时候,这些东西别人也不会告诉他的。
  不过到了这里,苏油还有另一项神器,工业配方。
  陶瓷业,尤其是瓷砖厂,也是他当办公室科员的时候常跑的地方。那些配方,瓷砖厂的技术部经理都懒得对他保密,因为都是行业内公开的东西。
  所以苏油好歹能知道个大概。
  如今他最感慨的就是,留心处处皆学问,当年在工作中记了一肚子的冷知识,竟然在千年前的大宋派上了用场。
  牛肉卤了两刻钟,苏油让厨娘将锅子端起来放到一边,肉继续在里边泡着,然后掉头检查史大拿来的石英粉。
  杂质挺多的,表面的氧化铁矿包裹物都没有除去,这就是最原始的石英砂。
  处理方法其实很简单,眉山矿藏丰富,后世小企业小厂矿多不胜数。
  当年市里边为了关停那些污染严重的游击队可没少费脑筋。
  它们用土法提纯石英粉,所用的方法就是露天堆放,浇上酸液暴晒,用酸液将沙子表层的铁矿膜变成可溶解的铁盐,之后任由雨水冲走,那污染可谓吓人。
  不过硫酸盐酸现在苏油手上都没有,只好使用物理方法。
  物理方法也有好些种,比如通过磁极吸附铁矿,或者用油脂让石英粉浮起来,铁矿粉沉下去。
  不过这些方法目前还是不能用,只能用土法,那就是加水湿润,放入那个粗陋的球磨搅拌机,利用沙子间相互摩擦分离表面的铁矿,然后反复清洗漂水,让水带走细微的铁矿粒子,留下相对较大的石英砂。
  就这样已经把二十七娘惊讶得不行了,石英砂被苏油这么一整治,光从颜色上就能分辨出来,品质比刚才好了不是一星半点。
  这时候牛骨头,连同苏油要的那些坛子汽锅,都已经烧好了。
  让史大指挥工人将牛骨碾成骨灰,苏油去检查自己设计的泡菜坛子。
  等坛子冷却之后,苏油叫人取来一大盆水,烧了一束稻草扔进坛子里,叫人翻过来让坛口浸在水下,坛口将水吸得嘣嘣作响。
  这就是坛子的密封性良好的标志。
  史家陶坊的手艺没得说,他们正在从陶器向瓷器努力,因此这点粗笨东西一点问题都没有。
  苏油对陶坊的工艺很满意,这个作坊,其实只需要解决炉温问题和瓷泥釉料配方问题,立刻就能够生产高品质的瓷器。
  苏油仿佛回到了帮助非遗作坊整理工艺时候,浑身都是劲,指点史大和工人们,将观音土细粉放入陶锅里炒干,同样送入小窑烧制起来。
  这个火不大,主要是通过煅烧去除一些可挥发性杂质。
  最后得到了三种纯净的细粉——石英砂,观音土,骨灰。
  骨瓷的配方是公开的,百分之五十的骨灰,百分之二十五的石英砂,百分之二十五的高岭土也就是观音土。
  但是这个配方在实用中会出问题,骨灰越多,瓷器烧制出来品质越好,但是泥料粘性会越差,这就加大了制胚难度。
  另外烧制时收缩比也会越大,瓷器容易变形,导致成功率降低。
  考虑到土法提炼的三种泥土,纯度大打折扣,为了周全,苏油便以标准配方为基础,上下浮动改变了三种成分的各种配比,然后做了一个表格出来,用小酒杯做量具,精确配制出各种泥团,然后让史大各取一部分,制成小泥板,分三批送入小馒头窑,用三种温度烧制。
  低温,中温,高温,在没有温度计的情况下,全凭窑工通过火眼观看,这一手本事,苏油除了佩服,还是佩服。
  第一窑打开,史大和二十七娘如遭雷击,目瞪口呆。
  第二十三章 瓷片
  八娘虽然不懂这个,但是凑过头去一看陶片,也知道端非凡品。
  试烧出来的大部分瓷片,通体洁白,只有少量带着淡淡的粉红,那是杂质没有除尽的关系。
  这是一种他们从来没有听说过的瓷品!
  当前一般的瓷器,除了钧窑稍微好点,其余大多胎色灰暗,说明内部质地酥松,主要靠釉色装点取胜。
  而这一款瓷片,内部熔融的玻璃化效果绝佳,通体洁白如雪,晶莹细密!
  这样的胎体就如同一张白纸,施加上不同的釉料,立刻就能得到各色精瓷。
  苏油却挑剔无比,叫醒了傻子一般的二人,接着烧制后边的两炉。
  然后和史大一起给所有的瓷片进行鉴定。
  即使最差一级的瓷片,都能轻松在陶罐上划出痕迹,这样的坚硬度,别说陶器了,即使现有的所有瓷器中,都难有企及。
  细如玉,坚胜钢!
  剩下的,就是在瓷片间相互比拼,再考虑到收缩比,粘性,加工难度,综合起来,最后定出第一炉第十五号瓷片的配方作为胎体配方。
  至于第三炉第三号瓷片配方,在高温下呈现出完美的融釉,可以作为新型釉料的基础配方。
  苏油对二十七娘笑道:“大家看,选料配料更加精准一些,加工手法更加细腻一些,实验再科学一些,所得便会更加精良。”
  二十七娘和史大不知道什么是科学,但这并不妨碍他们点头如捣蒜。
  苏油说道:“二十七娘,我和八娘的事情就完成了,印料的配方,我们选定第一炉第十二号。”
  二十七娘一把拉住苏油:“不准撒手!你必须把瓷器给我烧出来!”
  苏油说道:“现在这些就是实验品,对付字印基本没问题,可烧瓷不是一两天的功夫,泥料不经过陈化,达不到最佳制瓷效果,你们是行家,应该清楚这些的。”
  史大无比激动的对苏油拱手道:“小少爷,就是说,这瓷还有提升空间?”
  苏油说道:“那是,而且可以提升的地方还有很多,比如窑口保温,比如进气预加热,这些方法可以提升炉温……”
  “比如酸洗,可以提纯石英砂……”
  “比如观音土去杂质……”
  “比如配方继续细化调优……”
  “比如用试纸精准测量酸碱度……”
  “比如研发喷釉器,走和建窑相反的路子,让釉层尽量变薄……”
  一通话语,说得二十七娘和史大两眼直冒圈圈。
  苏油心里却在暗自叹气,这玩意儿是欧洲在玻璃工业大发展后,自行研制出来的唯一瓷种,即便如此,其薄度也达不到中国影青瓷的程度,虽然也能透光,但是影青因为薄如蛋壳,所以在透光度上,能甩出它几条大街。
  它的好处在于,坚硬,白皙,呃,如果易量产算好处的话,还可以加上这一条。
  要是地上有缝,二十七娘现在一定恨不得钻进去。
  看着苏油一脸的淡然,遗憾,还有一丝丝不以为然的表情,二十七娘就知道,家族这座引以为傲的陶瓷坊,以及刚刚那些绝佳的瓷片,在他的心目中是什么分量。
  都说小孩子不会骗人,但正因为如此,让人更加的受伤。
  收拾好乱七八糟的心情,二十七娘轻叹了一口气,找来一个盒子,垫上细麻布,将所有瓷片编上号,一片片珍而重之地收纳进去。
  苏油看到二十七娘失落的样子:“二十七娘,你知道我说的都是实话。”
  二十七娘说道:“我知道,看你这两天所作的事情,我已经明白了。”
  苏油不由顿了顿,安慰道:“江卿世家,素来都是一体,我们慢慢来,一步步改进吧。”
  二十七娘惊喜地抬头:“真的?小油你答应帮我?”
  苏油无辜的道:“我本来就没有说不帮你啊,不过事情千头万绪,一时理不出一个章程来,需要好好想想。时间嘛,估计三五年内能将工艺成型,以后的探索,那就是永无止境。”
  “而且这也不是仅仅关系到制瓷,还涉及很多相关的加工工艺,制造技术,涉及很多很多的产品,产业。”
  “技术怎么来?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用以研发技术,改造设备。因此我们只能一步步慢慢积累。”
  “以商聚财,以财成技,以技扶产,以产营商,然后保持技术代差。汤盘铭:‘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只有这样,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二十七娘对着苏油轻轻一福,嘻嘻笑道:“小油真大丈夫也,但有所命,奴家莫敢不从。”
  苏油笑道:“那我们先把卤牛肉吃了再说!”
  卤牛肉已经入味了,让厨娘逆着肌肉纹理薄薄切成大片,一份就这样吃,一份拿蒜汁芹菜碎花椒香油精盐拌成凉拌,再添几样时令菜蔬,就是一顿。
  大宋现在的卤肉,其实更类似于黄焖肉,现在苏油十三香配方搞出来,能用到的地方就多了。
  这配方苏油交给了八娘,以后的码头慈善事业,也由八娘来掌握。
  交待完史大按照十二号配方开始锻泥的工作,八娘和二十七娘带着苏油回城,两人还要去码头看管善棚的搭建。
  苏油则赶去找程文应,陶泥工作取得巨大进展,雕版彩印工作就又可以改进了。
  跑进书坊,还好,仨老头还剩俩,老韩去搞颜色调配去了,程文应和老于在对着一块现成的雕版比比划划地商量。
  见到苏油进来,程文应热情招呼:“贤侄,你要的石黛已经拿来了,我让药房用新法制成细粉,你看看可还合用?”
  苏油打开看了一眼,很满意,盖上盒子说道:“姻伯,回来路上,我又想到一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