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油和韩纯彦研究河北问题的时候,敏锐地发现了一个问题,就是河北自熙宁年间开始恢复以来,耕作土地几乎翻了一番,而人口却依旧没有一丁点的增长。
于是苏油上书赵顼,陛下了不得了也!河北人民全都奢侈地用上了牛耕,取代了人力,获得了翻倍的生产效率,解决了土地增长而人口增长不匹配的大问题。臣特上贺表,真是替陛下感到开心呢。
赵顼大怒,命王克臣彻查此事,拿下了一大帮胥吏官员。
大宋的隐户问题,有个专门的名称,叫“诡名”。
包括诡名挟佃、诡名挟户、诡名寄产、诡名身丁等几种情况。
诡名挟佃,就是拥有耕地的自由民,将土地投靠在“官户”的名下,托名为佃户,其实地契身契都掌握在自己的手中,与官户商量好利益分配问题,大家都得到好处。
这个问题产生的原因,就是大宋苛捐杂税太多,以及科配差徭过重。
官户就是官员家庭,虽然法律规定官户的亩数有限,超过部分照章纳税,但是大宋除了赋税之外,科配和差徭,其实比赋税问题还要严重。
科配就是政府强制买入的行为,而且有时候甚至连钱都不付,称为“白科”。
徭役就更不说了,修整运河,修路运粮这些都算。
甚至有将赴役者直接强行送往战场的事例,司马光曾经为此事对朝廷大肆声讨。
官户对于这些是全免的,此外免支移、折变等诸多名目,因此就可以起到“庇护”的作用。
诡名挟户,则是通过一家变多家的办法,让自己从一家上户变多家下户。
因为大宋对佃户、下等户是有保护扶持的,不需要他们纳税和服役,因此很多上户应该纳税的人家,便用这样的方法钻空子。
诡名身丁,则是针对另一个税种——丁税。
宋朝规定,二十到六十的男性为丁,各种劳役按丁摊派,而且南方还有身丁税。
同时宋朝法律也有规定,单丁的家庭,是可以免除这些的,于是多丁家庭将自己伪装成单丁家庭,或者将自己托身豪门做佃户,或者三十岁还不裹头冒充不到二十,都是办法。
这些问题,直到清代才基本算是解决,政策包括官绅一体纳粮、一条鞭法、摊丁入亩等等。
不过苏油如今也不敢让大宋立刻就这样玩,因为每一项法律,都有它产生的时代背景。
比如摊丁入亩的前提,就是货币的大规模使用,铜钱遍布城乡之后方得施行,否则就跟一条鞭法折银制度一样,老百姓手里没银子,为了交税还得粮食换铜钱,铜钱换银子,平白无故被豪绅们多来两次次兑换剥削。
苏油能做的,就是上书赵顼鼓励地方官员扩户,予以奖励——扩出八百户,升半年名次;一千五百户,免试;三千户,减磨勘一年;一万两千户,减磨勘三年。
同时鼓励这些人向宁夏三路流动——只要到了宁夏,一丁可租皇庄四十亩,十年免税,租赋两分五厘;官给农具,牛羊;另外最重要一条,给予输送扩客的地方物质奖励,一丁一贯。
还有一个方法,就是任何无户籍者,只要在宁夏三路的,都可以向地方官府报备落籍,申请土地,成为编户。
这不但是奖赏,同时还是要挟。
诡名里边,通过分家上户变下户,苏油认为这只是合理避税,不是大罪过。
但是也不是没办法,你们喜欢上户变下户逃税是吧?现在我们有一项针对下户的政策——移民。
所以是愿意选择逃税还是愿意选择移民,你们自己选吧。
这一条,有效避免了诡名挟产的发生。
同时还是对官员的敲打,将下户移去生产就食,是大宋已经试点了很久的政策,这么多年也摸索出了一套模式。
贵官治下下等户登记了那么多,等到移民的时候这些人你给朝廷变不出来……嘿嘿嘿……
最后建议赵顼,如今大宋已经进入人口缺口期,就需要刺激人口增长,怎么做?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摊丁入亩。
当然一开始就在全国这么搞肯定是不行的,因此只能从发达地区开始——汴京,两浙,蜀中。
因为这三个地方商业发达,丁税已经被商税替代,不再是当地重要税种。
但是这么一来又会导致三个地区本来密度就很大的人口数量更加庞大,移民免税的优势更加凸显,会引导更多人去地广人稀的地方成为“宽户”。
因此宁夏三路的土地,还得以极大的优惠,允许公开买卖。
社会问题,从来都是复杂的,必须采用传统医术来治,讲究个君臣佐使。
要是光是一片青霉素片下去,怕是不但治不好病,病情反而会更加的严重。
这些问题朝堂中还在讨论,但是苏油已经不管这些了,在宁夏三路到处粘贴优惠措施,还在《蜀中商报》、《两浙潮报》、《汴京商报》、《时报》上大打广告。
赵顼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因为这些人去了三路,那是帮他耕地的,于是不支持也不反对,让事情自然发展。
蜀中是苏油群众基础最好的地方,也是土地紧张问题最为严重的地区,三十年经济蓬勃发展下来,虽然被两浙和荆湖开发分流过一些人口,如今却又到达了紧张的程度。
因此这项政策在蜀中颇受欢迎,本来就是你情我愿的事儿,四川官员们扩隐户赚一回政绩,送他们去宁夏又赚一回钱财,要多开心有多开心。
汴京城的执行力度就差了一些,但是对于很多城市里的无产者来说,诱惑还是非常巨大的。
不过开封府的官员就没有赚到,因为赵顼将这个指标主要用来解决汴京冗军的问题去了,而且汴京城里物价那么高,一丁一贯的赏格也没多少吸引力。
而在两浙路更是几乎没啥响应,不过反而是教了王韶一个乖。
去陕西干啥,来我南海地少些,可它一年三熟不香吗?再说了那边吃面你们也吃不惯,来南海来南海,咱吃米?
蜀国公给你们什么政策,我就给你们同样的政策!
苏油收到邸报后气得在李舜举那里痛骂王韶不地道,总共都没多少人,他还要截我的胡抢我的政绩!
第一千三百五十二章 快乐的赵煦
李舜举笑呵呵地说道:“只要能够让百姓得活,哪里去不是离乡背井?对他们来说,本来都是一样的。”
“从两浙去南海,于冬月之际,实在是太方便了,明润的政策,对他们真的一点吸引力都没有。去荆湖都更适应!”
“就连汴京也是如此,要不是陛下裁撤厢军给你支持,估计那边的人你也要不来多少。”
苏油都被老头的思路整傻眼了,这死太监屁股天然歪,这到底是谁支持谁?
李舜举继续道:“也就是蜀中,人口增长迅速,加上有你这老乡坐镇,地方官员有大利,方才得行,现在移居客户已达三万。”
“反倒是宁夏三路汉民踊跃,短短两月,扩出十万户有余,不然我都不知道怎么跟陛下交代。”
说完叹了一口气:“仁宗时承平寖久,势官富姓,占田无限,兼并冒伪,习以成俗,重禁莫能止焉。”
“于是用范仲淹等人用法,抑制兼并,结果将国家五百万顷耕地,‘抑’到了两百多万顷,兼并没有抑制,反而酷烈了近倍!”
“倒是明润所开的几次田亩,制度执行得很好,大大减轻了京周与两浙的兼并情况。”
苏油笑嘻嘻地道:“旧地我也不敢乱碰,不过我开的新地嘛,当然由我来做主。”
“江南老百姓将我在太湖开发土地的所有权户册称为‘鱼鳞’册,什么意思,就跟鱼鳞一样,每一户的地册上,都标注了东南西北周围其余邻居的地界,每保还有一个大册,每乡有个乡册,同时在县中还有备档。”
“土地买卖,析分,这些地册都得做相应的更改,各级官员都要签字画押,不作为这严惩。这才增加了兼并的难度。”
“而对于熟地,想要不震动地方,除了利诱,没有什么好的办法。”
“对官诱以利,让他们有扩户的动力;对豪强诱以利,让他们减少对土地的贪婪;对下等户诱以利,让他们能够走出困境。”
“否则,只能是四面楚歌的下场。”
“其实对于国家来说,最简单的办法,就是税从地出,统计考量。”
“官户的优待减免措施,不得以危害国家为前提,也就是说,这个优待,是有度的,而不是无度的。”
“如仁宗朝那样,国家一半土地都在免征二税之列,其实已经是动摇国本的危险举措了。范公乃我的偶像,但是没有能制止此事的发生,在当时受到攻击,也是无话可说的。”
李舜举摇头:“那个时候刘氏后党猖獗,这也不能全怪范公。”
苏油说道:“所以摊丁入亩,二税出于田是对的,大宋商业发达的原因,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商虽然是传统意义上的贱业,但是它对于所有从事这个行业的人来说,相对公平。”
“因为没有这样那样的减免措施,保护措施,反而得到了正常的发展,不过这又是另一回事儿了。”
“总之趁现在三路还基本算是白纸一张,赶紧将制度订立下来,否则以后再要纠转,就跟如今的汴京,两浙一样烦难了。”
李舜举点点头:“在这件事情上,巢河西可是出了大力,你与他,简直就是宁夏三路的姚崇宋璟。”
苏油说道:“这些都是小节,争夺人心才是大业,各地学校的建设,还请李宫使你多劳累。我还得去视察三路,检查产能,兴庆府,就拜托了。”
李舜举笑道:“去吧,南海四路用好一个李道成,翻年大治,我看这个巢谷,比李道成有过之无不及……”
丁丑,吕公著罢。
对于五路举兵伐夏,吕公著一直持反对态度,赵顼不听,又苦苦坚持要求选派得力帅臣,直到确定了苏油为帅,吕公著才松了口,不再固谏。
如今平了西夏,吕公著却上章自劾,认为最初阻挠大计,其实有罪,理当外放。
赵顼不准,因为吕公著其实是大功臣,要不是他的坚持,让李宪或者王中正做统帅,要赢得苏油这样漂亮,那俩货自己都不敢相信。
但是吕公著坚持认为自己有过失,正好章惇提拔成了门下侍郎,吕公著便再次上章,请求代惇守边;
赵顼见实在挽留不住,乃命吕公著以资政殿学士知定州。
戊寅,苏油开始巡视三路。
……
小赵拥,过了自己人生中最愉快的一个假期。
大宋的皇子是非常苦逼的,六岁加冠,十二可以出阁,加冠就意味着作为成年人来要求,出阁就意味着开府建牙,开始参与国家政治生活。
于是群臣的要求就是,大宋皇子十二岁前应该能够成为国家领导人后备人员,这样皇帝万一嗝屁国家还有继承人。
宫廷礼仪制度规矩很大,只看舒国长公主对王彦弼的变态教导就可见一斑,苏油有时候觉得,差不多都可以给舒国长公主定一个虐待儿童的罪名。
不过好在舒国长公主经历大变之后,开始反省自己,默认了苏油的教育方式比自己的高明得多。
关键是苏油还为这种教育方式赋予了理论依据,那就是蜀学天天呼喊的口号——天理人情。
赵拥的身体不怎么好,其实说白了,大宋皇室子孙的身体都不怎么好。
王彦弼的身体就是个典型,这娃要是没有石薇插手那一番变故,早在三岁就死了。
这也是舒国长公主这当妈的信任苏油夫妇的原因。
因此这次冬天,小赵拥被他爹传染后,舒国长公主冒着巨大风险,请求赵顼,将他带去尉氏调理一下。
尉氏有温泉,对小孩子身体非常有好处。
赵顼竟然同意了。
这在朝中引起了轩然大波,最后高滔滔出面,以太皇太后身份巡幸两位长公主的农庄,顺便带上孙儿,这才平息了非议。
所以这个年,赵拥是在尉氏过的。
尉氏新奇的,好玩的,好吃的东西,太多了,对于没有出过宫门的小赵拥来说,简直就是天堂一般的地方。
苏家的小孩都是自己动手习惯了,赵拥觉得哥哥们都好有本事儿,就跟个小跟屁虫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