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PO18文学 > 穿越重生 > 锦绣的科举日常 > 锦绣的科举日常 第132节
  因此众人在朝堂上,对锦绣的态度十分特殊隐晦。只能说尽量将锦绣当成隐形人,高高的挂起来,不得罪也不结交才是最好的。
  这也是锦绣想外放的另一个原因。
  同时也因为这个身份,锦绣提出外放,皇帝能给一个从四品的知州,朝臣没有强烈反对的原因。
  一定程度上来说,锦绣现在就是个世家子,占尽了天下所有便宜的世家子,还是那种处处高人一等的世家子。
  离开京城地界儿,锦绣呼吸着外面自由的空气,笑眯眯对姜良缘道:“距离明安府还有七八日路程,你身体可还吃得消?”
  姜良缘也笑眯眯的,正在摆弄手里的棋子:“咱们走的官路,已然是最平坦的路段了,再说马车上你特意让人安装了弹簧,摇晃起来十分温和,没有以前的颠簸,条件已然比出发前想的好多了。”
  说起这事儿锦绣就来气:“在京城大半年,不知道有多少双眼睛暗地里盯着我,我是一点儿做其余事情的心思都没有,以至于忘了还有弹簧这玩意儿。
  单说上次和定王南巡,那一路上可没少受罪,要是早想起来就好了!”
  姜良缘笑的十分狡黠:“现在想起来也不晚,我已经让人按照夫君你给的图纸,大量打造了,咱们家在德宁府不是有个车马行吗?
  上次寿管家来信说,车马行的生意被另一家抢了,有些不景气,想来咱家的马车上都安装上了弹簧减震,到时候定有不少起色!”
  元家生意现在大多是寿管家在打理,元老爷总领全局,小地方却是再也不插手的。
  但寿管家是个本分人,元老爷不管,他转头就将生意上的事,全部写信告诉少夫人,两人大半年合作的还挺有默契。
  姜良缘好奇的问锦绣:“夫君,爹他老人家说,德宁府距离明安府不远,想等手头的事处理完了,和咱们一起住,你为何不同意?等咱们信寄回老家,爹看了该生气了。”
  锦绣想想元老爷收到信暴跳如雷的样子,得意的笑了:“还不到时候。”
  为何不到时候却是没多解释,但等他们真的到了明安府,姜良缘才有了大致的想法。
  明安府与康来州相邻,都属于南北方交界地,地理环境复杂,气候多变,因此田地种植产出不好,当地普通百姓生活的贫困,但此地盛行养蚕缫丝,家家户户门口都能见到几颗桑树。
  可惜应了那句话“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养蚕之人累死累活的一年到头挣不了几个钱,但当地却出了好几个因为制造贩卖绫罗绸缎出名的大商户人家。
  可谓是贫富差距大到了不可思议的地步。
  姜良缘在府衙后宅归置好一应用具后,带人上街走了一圈儿,大概就对当地物价水平有了初步了解。
  “大约是京城的三分之一。”
  锦绣在灯下翻开一本不知名的书,闻言轻笑:“接下来就要辛苦夫人了。我新官上任,之前明安府的一切事宜都是通判代为管理,这几日理顺了衙门的事,也该是时候请同僚们吃个饭,感谢大家了。”
  姜良缘了然的点头:“早就想着要有这一出的,已经让人按照明安府的习俗备着了,随时都能请客人上门。
  刚好,你请前头的同僚们来吃饭,我顺便邀请各家的夫人们来探探底。”
  说干就干,三日后锦绣在自家院中邀请同僚们吃饭,众人无有不应,双方都有意试探对方的深浅,互相配合,席面上一派合乐。
  通判冯大人是个有一把山羊胡子的中年人,身形有几分清瘦,趁着机会正好,对坐在上首的锦绣道:“大人,前任知州大人因病给朝廷上了卸任的折子后,府衙的一切事宜暂时由下官代替。
  前几日您因着不了解咱们明安府的内情,下官边越俎代庖暂时帮着管理几日,现下是万万不能继续经手了。”
  锦绣也没为难通判,笑眯眯的接过话头,却是说起了令一件事:“这几日本官偷懒,一直没往衙门去,翻阅了明安府近五年内的所有卷宗,只要府衙有记载的,本官大致都有了数。”
  众人一惊,府衙每年积攒的卷宗,大大小小,方方面面,可以用车载斗量来形容,几乎每年的卷宗,都要挤满大半间屋子。
  这五年的卷宗,何其繁复,竟然在短短五天之内就看完了?他们可不会认为是席上的年轻人在吹牛。
  果然,锦绣指着席间的一位身穿靛青色长袍八字胡的中年文士道:“刘子章,湘江人,正德二十三年二甲进士,第九十三名,正德二十六年经过礼部选官,在明安府下辖县做知县,后因每年功绩评优,升为同知。”
  又随手指了另一人,简单明了的将对方卷宗上记载的来历说了个一清二楚。
  这下众人实打实确认了,他们这位年轻的过分的上司,确实是有些底子的,心下不由一沉,毕竟上司的行事风格,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大家接下来几年的日子过得如何。
  锦绣满意的看着席间众人的神色,话音一转:“今日请诸位大人来的意思,想来诸位心里都有数,本官就不再多言。”
  锦绣神色一肃:“本官这里要说的是另一件事,诸位可能不知道,本官行事直接,只要本官做的决定,诸位尽全力配合,那你们私下那些龃龉,碍不着本官眼,该怎么着本官是不管的。
  但若是本官想做的事,被我发现有人在中间裹乱,那就不要怪本官不客气,相信你们不会愿意见到本官收拾人的手段。”
  众人一时愣住了,谁都没想到,这位年轻的大人,竟然是个不走寻常路的,一上来就将话给摆在明面上说清楚,根本不是官场的套路啊。
  大家都是要面子的人,即使两位大人私下不睦,但在人前,也要是一副相亲相爱的模样才行,否则容易给旁人留下不好的印象,影响自己的名声,也容易被对家抓到把柄,给自己留下后患。
  但这条对锦绣不适用,他上头有人,只要不作死,皇帝都不会轻易处置他。
  于是他不介意把话说的更明白一些:“本官的身份来历,想来这几天诸位也打听清楚了吧?回头好好想想得罪本官有何好处,再决定要不要跟本官对着干。”
  软硬兼施的道理锦绣还是懂的,说完了这些,脸色一变,又换上了一副笑眯眯的模样,举起酒杯对众人道:“本官对诸位只有这么点儿小小的要求,相信大家都能做的很好,对吧?”
  众人能不能做好,还不知道,但他们已经看出来了,这位做官,就跟那山上的土匪似的,霸道又不讲道理。
  偏还他娘的说的又很有道理,谁都拿他没办法,真是气人。
  看菜都吃的差不多了,锦绣也不挑地方,直言道:“马上就是春耕的季节了,本官初步了解了一下,本地百姓的日子过得着实苦,有些地方百姓家中人口众多,田地却少,很多人这时候会进城打工赚钱养家。
  因此,本官这里有个想法,想与诸位商议一番。”
  说罢让人将提前写好的东西送到几人手边,让大家轮流看了。
  看完之后,不少人都沉默了,他们觉得摸不透这位的性子,之前看着像个不讲理的强盗,还以为大家的苦日子要来了。
  结果现下看着,章程写的有条有理,颇有可实践性,一看就是用了心的,难道是个爱民如子,想干实事的?
  锦绣可不给他们太多沉默时间,敲敲桌子,吸引大家注意力后道:“时间紧急,章程也做的不够完善,待会儿吃完饭,大家伙儿都别走了,直接去前边儿商议着将计划给完善了才好。”
  第122章 祖传穷  万水村
  锦绣在众人面前展开了一副地形图, 与往常大家所见的地图绘制方法大有不同,至少比本朝的地图详细了不知多少倍。
  通判冯大人摸着胡子,站在锦绣身边, 眯眼打量了好几眼, 突然开口:“大人,下官观此图大略形状,是我明安府地图?”
  被通判一提醒,旁人也回过味儿来了,纷纷上前查看。
  旁边明确的标明了比例尺,图例,指向标,地图三要素完美呈现,只要认得字儿, 都能将这幅地图看的透彻。
  也正是因为看的过分透彻,才更加让人惊讶这份心思, 能用这种方法,将地图绘制的近乎完美, 简直让人不可思议
  关于这事儿锦绣心里也挺纳闷的, 因为很多专业地图, 是只能官方使用的, 且官方之间流通的地图都是有数的,谁用过, 为何使用有专门记载,尤其是军事地图, 更是一般人无法见到。
  民间常用的地图,大多都是根据绘图者的个人习惯和想法来绘制,根本没有统一制式, 所以说,有时候有图似无图,这东西在民间并不常见。
  锦绣也不卖关子:“本官之前查阅了本地资料,又根据府衙记载,勉强绘制了这幅地图。因时间紧张,未曾实地查看,此图肯定存在纰漏,因此请诸位来,第一件事就是帮本官订正这份地图。”
  锦绣在众人双眼逐渐放光的情况下,索性将话说的更清楚些:“想必诸位都能看出本官这绘制地图的手法,比往常清晰明了不少吧?
  这要是上报上去,不大不小也是份儿功劳,这件事,诸位帮着本官做好了,将来这份功劳就是大家的,我的意思你们都明白了吗?”
  众人无有不应的,甚至开始觉得,这位新上任的上司,虽然言语间霸道了几分,但做人做事是个敞亮的,有话都放在明面儿上,且目前看起来,也不贪功冒进,是个清醒的。
  压下这些心思,集众人之长,开始纠正这份地图。
  经过一下午时间,在天色擦黑,即将下衙前,终于完成了初步计划。
  锦绣翻看着地图,指了几处地方对众人道:“这个,这个,还有这个地方,我没记错的话,附近都是连绵成片的丘陵山坡吧?这里的人靠什么维持生计?”
  略一沉吟,有人做出回答:“因为地势高,不平整,很难耕作,大都是简单开辟一些梯田,又因为梯田地势高,不利于灌溉,底层会种植一些水稻留作主粮,顶层大都是些芝麻豆类,遇到天气好的时候,收成还算可以,若是天气不好,几乎没什么收成。”
  锦绣摸着下巴思索:“梯田的规模大吗?”
  那人摇头:“零散不成规模。”
  锦绣心里有数,换了个话题:“明日本官亲自带人去现场看看,地图上有几处大家拿不稳的地方,冯大人你看着安排人去当地走走,且已经绘制上去的,也不能出纰漏,为了以防万一,都派人实地订正一遍。”
  冯大人干脆的接下了这个任务,其余人也没人反对,因为锦绣的这个提议,听上去谨慎小心,且很靠谱。
  说干就干,第二天一大早,锦绣就带着几个衙役,背上干粮和水,骑马往第一个目标地点万水村赶去。
  之所以选中这个地方,就是听说这里的人出奇的穷,穷的理直气壮,连出村子进城打工的人都没有,地里有收成就吃,没收成的话,山上的野菜野草也能饱腹,大不了一年被毒死几个人罢了。
  锦绣问了一圈儿,大家对这里穷的原因说法不一。
  冯大人认为,这里人穷是多方面造成的,有历史原因,还有现在朝廷一系列政策的原因,当然也有村民本身的原因。
  而另一位大人则简单粗暴很多:“那地方也就是近几年才在当地官府有了备案,以前人们甚至不知道那里还有个村落。
  下官曾经无意间路过万水村,当时正值秋收季节,当地村民,壮劳力,竟然全部躺在村口晒太阳,人走过去,就跟没看见似的。
  下官认为,那完全是因为懒!”
  锦绣也不指望这些官老爷知道太多内情,于是决定亲自来查探。
  眼下土地开始解冻,按理说,大家应该忙着准备春耕春种,但锦绣走进这个村子,发现这里的村民基本上都是一副营养不良,常年没吃饱饭的样子,走路直不起身板儿,挺不起腰,说话有气无力。
  路上见了面,互相懒得打招呼,只机械的转动眼珠子看上一眼,然后若无其事的做自己的事。
  家家户户大门口都躺着几个人,大人小孩儿都有,用黑黝黝的眼珠子看着路过的锦绣几人。
  锦绣从袖中摸出一把铜板儿,想了下又塞回去,从随身的背囊里翻出几块儿点心,半蹲下,递到一个瘦的皮包骨的中年妇女面前,在对方带带看过来时,温声道:“你若是回答我几个问题,这些糕点就是你的了!”
  锦绣话音刚落,那妇女突然朝着锦绣猛扑过来,眼神凶狠,目标明确,就是锦绣手里的糕点。
  后面的随从吓了一跳,立马冲上来保护锦绣。
  但谁动作都没锦绣本人快,锦绣只轻轻在妇人肩膀上一点,那妇人就身体软软的倒了回去。
  锦绣声音依旧温和,重复了一遍:“回答我几个问题,这些糕点就归你了。”
  妇人看着锦绣的眼神带上了恐惧,连连点头。
  锦绣满意的点头,寻了一块儿干净的大石头坐下,轻声道:“你们村子为何这般穷?”
  妇人直接道:“祖祖辈辈穷下来,祖传的。”
  锦绣一噎。
  身后的随从直接拔刀:“大胆!我们老爷叫你回话,你好好说!”
  妇人也硬气起来,脖子一更梗,翻着白眼儿道:“打我家娃他爷爷的爷爷那辈儿起,村子里就没富裕过,一直这般穷,你问我,我问谁去?我还想知道呢!”
  锦绣换了个话题,继续问:“马上春耕了,你们不做点儿准备吗?”
  妇人的白眼儿都翻上天了,锦绣敢确定,若不是他看起来不好惹,这妇人大概要直接对着他口吐芬芳:“我说大老爷,您瞧瞧我们,全村人呢,从头到尾,就找不出一片铁器。
  您进我家屋子瞧瞧,里面切菜的都是石头片儿!就靠两双手,一年到头能种多少地?反正种不种的就这么回事儿,过不好也饿不死,就这么着吧!”
  锦绣挑眉,将手里的糕点,在妇人的注视下,拿起一块儿喂进嘴里,慢悠悠道:“你若是继续这样,这几块儿糕点都要没了。”
  妇人气结,但舍不得点心,咽咽口水,对锦绣服软:“老爷,真不是我不想说,我以前也是好人家的姑娘,生活的村子不算富庶,但总不至于全年用野菜充饥。
  若不是我爹娘意外去世,叔叔婶婶将我卖进这万水村给人做媳妇儿,我也是不知道这附近还有这么个倒霉地方的。
  进来后我才知道,这鬼地方的人,穷的要死,连种地的犁头都没有,就因为那玩意儿是铁做的,不知是何原因,说是祖上传下来的规矩,凡是进城做工的人,要不得好死,小妇人我也是命苦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