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芷萝宫中回来,李媛翊已经候在永安宫中,打算与观若、桂棹一起商议为行宫之中的侍女与晏氏军中士兵举办宴会,令他们彼此见面的事宜。
晏既当然不可能将所有的据对都从鲁县带走,所有有意愿娶妻的士兵,都被留下来护卫鲁县。
李媛翊今日穿的是一条月白色绣淡紫玉兰花的裙子,用白玉制的玉兰耳饰,十分清新雅致。
一见观若进门,她便笑着站起来,同观若行了礼,“夫人晨起是去了何处,是去送将军了么?”
观若摇了摇头,同她一起进了偏殿,“并没有去送他,战事未平,太过儿女情长,总不是好事。”
“只是上午听到芷萝宫那边传来消息,说是阿柔醒来时有些头疼,因此过去探望了一番。”
李媛翊的消息自然没有观若与桂棹这样快,闻言便道:“可要紧么?待会儿我也过去看看她。”
将那个问题抛给晏淳之后,观若便利落果断地离开了芷萝宫,留下她一个人好好思索。
听见李媛翊要去探望晏淳,观若是无可不可,“若是没什么时间的话,不过去也可以。”
“其实并不严重,我到芷萝宫中的时候,她就已经不痛了。请大夫看了之后也并没有说有什么问题,只说是休息的有些不好而已。”
李媛翊便点了点头,“那好,我还是过几日再去吧。”
毕竟除了同李夫人在一起,晏淳似乎还是更喜欢一个人待着。她是最识趣之人。
一旁桂棹便取来了要参与宴会的名册,同观若与李媛翊道:“这是之前就已经整理好的名册,行宫之中,一共有八十七名宫娥想要参与。”
“背景都已经调查过,皆是清白无误之人。年纪最小的十七岁,最大的也不过二十五岁。”
年纪过于幼小的报名之人,都已经被观若剔除了。成婚之后难免有生育之事,年纪太小,并不合适。
而宫娥过了二十五岁便可以出宫,除了一些积年的嬷嬷,都是不会留在宫中的。
又拿来另一本,“而想要参与的士兵则有一百一十七名,同样也已经调查过,都是在故乡没有妻儿,或是妻子已经过世之人。”
粗略的名单是早已经拟定了的,之所以推迟了这样久的时间,就是为了做好这些调查。
这是很重要的事。若是已有妻儿,却还要隐瞒,观若主办这样的事,岂不就是推人做妾,推人入火坑了?
李媛翊便沉吟了片刻,“男子比女子少了三十名,这……看来最后的结果,也是几家欢喜几家愁了。”
“并不是每个女子都喜欢行伍之人的,也有许多宫人想留在行宫中读书识字,也只能是这样了。”
观若倒不觉得有什么不好,“从前上千年,总是女子如货物一般供人挑选的时候多。”
“这一次虽然也算不上完美,毕竟还是在彼此尊重的前提之下的。”
到了当日,每人都会得一块有自己名字的木牌,后面也会有一些简单的信息例如年纪、籍贯,婚育情况,不得隐瞒。
若遇见心仪之人,便将木牌交给对方,以待结束之后交给负责这些事的女官一一登记好。
为防有人浑水摸鱼,会核对宫娥与士兵两边交过来的名单的。是双向的选择。
一面便定终生,也终究还是有些草率。更何况过往女子以贞静矜持为美德,是不能随意见外男的。
机会并不是只有一次,她们会办三场宴会,令大家都可以确认彼此的心意。
若再多,也是很难做到的事了。
“倒是要需要再同宫娥们强调一番,她们未来的丈夫,决定权在自己手里,可千万不要守着那些所谓‘女德’,不肯为自己开口了。”
这反而是当下最要紧的事。这些女子为奴为婢多年,太不习惯于将自己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了。
李媛翊便道:“决定要参与的宫人,大多已经是有所觉悟的了。”
“这几日我和桂棹姑娘会再去见她们几次,再同她们说一说的。”
她转身从自己的侍女手中接过一份名册,递给了观若,“这是构建丽人署的人员名册,夫人看一看,若是没有什么意见,后续的事,我便一力安排下去了。”
之前已提过,令宫娥与士兵成婚,并不是一锤子的买卖。
李媛翊方才所提的“丽人署”,便是处理后续他们婚姻之间,与其他女子所遇见的问题的衙署。
观若并不能将所有的精力都放在这件事上,因此便将这件事全权交给了怀有热情的李媛翊。
由她来在宫娥之中选拔合适之人,同她一起共事,尽量为行宫之中的宫娥,为天下弱势女子撑腰。
丽人署中的官职设置,与从前梁宫之中的三局六尚有些相似,但当然是要比梁宫之中的简单许多的。
如今的丽人署只分成三部分,一部分是用于处理女子在婚姻之中所遇见的问题。
一部分负责考核想要入署成为女官的宫娥,过问行宫之中如今内侍宫人学习之事。
而最后一部分则取代宫廷之中的女官,处理一些日常的事务。内廷事务繁杂,唯有这一部分的事,是交给桂棹负责的。
名册之中的女官,观若大多都不识得,既然是李媛翊觉得好的人,她当然也不会反对。
于是她只是象征性地看了看,便将名册又交还给了李媛翊,而后嘱咐她,“若是遇见什么为难之事,一定要记得告诉我。”
如今的陇西李氏不过是强弩之末,便是有心要去洗劫一番,只怕也嫌肉还不够肥。
而李媛翊是李氏之女,在这里所能依靠的,无非是一个姑母而已,说话没有什么分量,只怕总有些不长眼的人会轻视她。
李媛翊自然明白观若的意思,同她道了谢,“多谢夫人了,若是遇见为难的事,定然是要过来请夫人做主的。”
众人便又商议了一番宴会之事,敲定了一些细节,而后又说笑了一会儿,便各自散去忙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