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PO18文学 > 综合其它 > 帝国吃相 > 第559章 捐赠
  “两郡遭遇特大水患,陛下要开仓放粮赈济灾民?”
  “此事我大秦从未有过,陛下果然仁义也!”
  “不仅如此,陛下还要委派匠吏和医士,还要从河北征调数万头牲畜免费发放……”
  “前所未有之举,灾民必将感恩戴德……”
  “嗯,报馆还要筹集旧衣物运送到齐东两郡免费发给灾民,此又是一桩善举,某还有几套旧衣物,回去让娘子翻出来缝补一下捐赠给报馆!”
  “兄台所言不错,两郡遥遥数千里,来回月余,我等去帮忙赈济灾民恐怕做不到,但送几件不穿的旧衣物尽绵薄之力还是可以……”
  “某老家就在齐郡,不知家中族人可好,不行,某要回去一趟……”
  “水火无情,这已经是十天之前的事情了,如果不是报纸登载出来,我等再过十天也不一定知晓,兄台急着回去也没用,而且来往车马不方便,还不如去报馆询问一下,看看他们征集的旧衣物何时运送,你也好去帮忙,顺便跟着一起回去!”
  “兄台一语惊醒梦中人,某这就去报馆询问!”
  报纸拿到手后,许多人就直接站在大街上开始讨论观看,而且大部分人也都习惯于先看首版的朝廷谕令和实事新闻,看完之后,许多人都开始回家准备一些旧衣物准备捐赠,还有老家在两郡的文士商贾也都涌往报馆询问更加确切的消息,其中许多人直接就要求帮助征集和整理旧衣物,为家乡的父老乡亲尽一份力。
  “请求来往与齐郡东郡两郡的商船帮忙托运旧衣物?”
  在商贾聚集的城南,一些拿到报纸的商人聚在一起讨论这个报纸头版唯一和商贾沾边的话题。
  “此事恐怕吃力不讨好,不可贸然掺与!”
  “付兄说的是,某也感觉不可贸然答应,此去齐鲁两地两千余里,而且还有大量的衣物,这些衣服并非是粮食铜铁,皆都轻浮而体大,如今河船长不过十丈,阔不过三丈,如果报馆征集到数万件衣物,恐怕得数十船才能运送完毕,去还好说,顺风顺水三五日便可到达,但返回全靠船工和奴仆以纤绳引之,至少月余才能复归咸阳,这一来一去消耗的钱粮无计其数……”
  “是啊,本来某还很有兴趣帮忙,但想想还是放弃为好!”
  “不知几位兄台看到最后的这几个字没有?”其中一个身材瘦高的商贾指着免费登载广告的消息问。
  “不知所云,既然是邀请帮忙,也未曾言说要付钱粮,这必然和赊账差不多!”
  “不错,也许只是一个噱头罢了,齐兄莫要多想!”
  几个商人都摇头表示不知道,还有另外的人劝说不要想美事,不给钱的生意没办法做,即便是皇帝也不能办事不给钱。
  姓齐的瘦高男子默不作声,等讨论的差不多了一群人散去之后,这才拿着报纸桌上马车直奔报馆。
  自从朝廷约法三章之后,河南大捷导致参加了约法三章的商贾赚的盆满钵满,就光是咸阳一地,先后就有商队驱赶来上千匹匈奴骏马,每匹八千钱,其中更有难得一见的宝马售出上万钱,最近这段时间,距离咸阳城不远的泾阳县成为了一个庞大的马匹交易市场,每日人群汹汹不绝,南来北往的富豪商贾汇聚此处,成群成群的北地骏马在此交易,各地的马贩子每天都像在过年一样。
  这些骏马普通人去了河南买不到,根据当初约法三章的协议,获得战利品优先供应这些参与打造马卒装备的商贾,而这些当初参加约法三章的商贾就没有一个蠢人,既然拥有优先购买权,那自然是砸锅卖铁也一定要先抢到手,而且太特么便宜了,一头羊算下来不到三十钱,一匹马驹子才两百钱,完全就和捡钱一样,这些马驹子安排匈奴奴隶养两年之后又是一匹健马,弄到中原转手就是八千钱,则完全是一本万利的买卖,在这个农耕为基础的文明国度,牛马这种大型牲畜永远都不愁卖,老百姓买不起,那些王侯公卿达官贵人却需求非常大。
  普通前置双驱和四驱的马车如果换上匈奴马,逼格瞬间提高十倍不止,坐在雄壮的匈奴骏马拉乘的马车上,瞬间就有一种傲视群雄的感觉,那是坐在悍马h1上看qq车的既视感,油然而生吾可碾压之的豪情壮志。
  因此约法三章不仅仅是让大秦获得了一场史无前例的大胜,而且也迅速造就了一大批靠牛马暴富的巨商,而如今河南之地其他商人近乎于已经无法染指。
  当初约法三章就是清河侯提出来的。
  而听了清河侯话的人都跟着发财了,而且是横财,是许多商贾一辈子做梦都无法积累的财富。
  一个小商人,一年挣一两千钱,那就能让一家人衣食无忧,算是小富之家;如果一年挣三五千钱,基本算得上是中富之家,可以养几匹普通牛马,而如果年收入上万钱,那就算是大富之家,购买奴仆出入车马。但这些说的都是小商人,还有富商和巨商,每年的收入都是几万甚至十几万钱,但约法三章造成的这一批商人,年收入至少都在百万往上,完全控制了河南和中原的牛马牲口的交易,而且这个过程会一直持续下去,最后形成一批垄断中原大型牲畜和羊毛皮货交易的超级巨商。
  只要大秦不倒,这些商人把持河南驯养牛马,这个市场就不会有人再挤得进去。
  而同时,这批人又垄断了中原的钢铁冶炼和马鞍制作,垄断了大秦朝堂对马卒装备的采购渠道,由此形成一个和朝堂紧密联系的利益集团,而这些人必然也会投靠一些王侯公卿作为大树,听闻南阳郡的一大批商人全都和清河侯关系密切,上次清河侯回南阳娶亲,南阳郡数百商贾为其抬车,此事传出来之后引起巨大的轰动,而南阳郡的商贾现在也在大秦混的如鱼得水,鲁阳钢铁厂,舞阳钢铁厂,宛城马鞍厂,阳城兵械厂,这些以新式马卒发展起来的工厂皆都名声响彻大秦,每天还有源源不断的马卒装备被朝廷的监吏验收合格之后交给兵部运送到西北军营,装备三万新式马卒,这些军备照样全都是白送朝廷。
  民间早有猜测,今年入秋之后,陛下将会再次发布征伐谕令,匈奴东胡皆是目标,到时候的战利品将还是这些钢铁马鞍商人锅里的菜,外人无法抢食,以补偿这些商人免费为大秦做出的贡献。
  今天都市报发出这个邀请商贾帮忙运送衣物的信息虽然只有一句话看不起眼,而且也没说钱粮报酬,但提到了广告一词。
  因此齐姓商人便略微有些意动,更何况他还是前齐贵族,田齐代姜,姜氏改姓为齐,但却自始至终不曾忘记自己的祖国,如今他早无复国的念头,但面对昔日太公和姜氏祖先开创出来的故土,他还是想为家乡受灾的同胞尽一份力量。
  大秦都市报馆这些和齐地没有丝毫关系的人都会征集旧衣物运送齐鲁赈济灾民,他们齐地人自然也不想落后,何况他本来也有七八条商船,常年来往于齐鲁和大河沿岸经商,贩卖粮食布匹以及其他乱七八糟的商品,这次也打算趁着夏粮收获之时去齐鲁两地收购粮食,也算是顺路。
  何况报馆乃是清河侯创办,绝对不会无缘无故写上毫无意义的几个字在报纸上。
  这广告两个字必然还有其他的意义,就和约法三章一样,说不定是个一举成名从而发家致富的大好机会。
  齐姓商人来到报馆的时候,报馆外面的大街上已经人满为患。
  大量的咸阳民众踊跃前来捐献衣物,有的一件两件,有的三件五件,还有的王侯公卿府上更是直接用马车大车大车的将旧衣物被褥拉过来,而报馆也雇了上百个帮工帮忙搬运,还请了数十个妇女帮忙整理这些旧衣物,渭河学院的一群学子和许多自发前来帮忙的文士都冒着酷暑登记记录和帮忙清点衣物,沿街一字排开二十多个捐赠点都人来人往,大量的旧衣物被挑选折叠打包之后安排马车拉到库房,剩下实在太破旧的也没有丢弃,照样打包之后安排人送到城外的造纸厂,这些衣服全都是麻线制作,还是制作麻浆纸的上好材料,一点儿都不浪费。
  看着这热闹踊跃的场景,齐姓商人竟然莫名其妙感觉眼睛有些发酸。
  这些人不计报酬,为的就是帮助他曾经的父老乡亲。
  而这些受灾的人当中,可能还有他的族亲。
  就在他打定主意即便是在这次真的一石钱粮的报酬也没有也要帮忙运送这些衣物的时候,却被另一个文士一把拉住,把手里的毛笔纸张塞进他的手里说:“不用进去了打招呼了,就在这里帮忙,反正他们也只是登记一个姓名罢了,不过等会儿会有免费的饭食……”
  齐姓商人哭笑不得,本来准备解释一番的时候,接连几辆马车驶过来停在面前,上面竟然跳下来几个宫人和内侍,其中一个宫人指着几辆马车上堆放的衣物说:“这些是淑妃安排从寝宫的仓房之中搜集出来宫人宫女不用的衣物,让我等送来,你们整理一下看看那些合用就一起送去灾区……”
  宫人说完之后吩咐几个内侍将马车上的衣物都全部搬下来之后就转身离去。
  这些衣物足有数百件,有衣服也有鞋帽还有被褥等,基本上都还是全新的。
  咸阳所有人都知道,淑妃本来是齐国人,貌美温柔,曾是齐王建的爱妃,而来咸阳之后听闻也深受皇帝喜欢,宫中用度奢华,听闻家乡遭遇水患,自然也想尽一份力罢了。
  齐姓商人因此也不打算解释了,在帮工和几个妇女的清点下开始登记,等清点完毕折叠整齐之后,将一张登记的麻浆纸一起附在上面,好便于到时候分发,同时还要附上捐赠人的名字,齐姓商人很恭敬的在上面写上了淑妃两个字。
  淑妃捐赠的衣物被很快整理送走,接下来又有无数民众抱着衣物涌上来,于是齐姓商人也就专心开始帮忙,而这一忙就是接近了两个时辰,临近午时,报馆的食堂帮工用马车和木桶运送来好大几桶饭食,有馒头、腌菜、米粥、丝瓜鸡子汤,虽然并不丰盛,但对于许多帮工来说,这已经是非常难得的美味。
  齐姓商人也终于是松了一口气,此时浑身早已汗透,他接过帮工递来的馒头,和几个渭河学员的学生以及另外几个帮忙的文士聚在一起就着米粥咸菜大口大口的吃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