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PO18文学 > 综合其它 > 我们医院都穿了 > 我们医院都穿了 第42节
  太子后退几步, 朗声道:“陛下洗漱更衣。”
  两刻钟后,收拾一新的润和帝吃得七分饱,挥退婢女和内侍, 寝殿里只留了太子。
  太子拆掉竹筒的封口,这是跟随魏家上山的旅贲军队正今日凌晨带回来,由进入飞来医馆的魏家画师所画, 用了医馆的纸笔,绝对是大郢独一无二的画作。
  走得匆忙, 太子也只展开了画纸看了第一页,就直接带进永乐宫。
  润和帝倚在床头看太子故弄玄虚,觉得他几日不见,胆子大了许多。
  太子恭敬地站立在一旁:“陛下,请过目。”
  润和帝一眼看过去就移不开视线,第一张是“飞来医馆外貌全景”的写实,摆在了样式奇怪的架子上,让他能轻易看清每一笔线条。
  只一眼看去,就知道这是大郢能工巧匠们穷尽几代都达不到的建筑成就,只是这外貌全景的颜色也与大郢的完全不同。
  润和帝有些困惑:“这外墙的颜色、还有这颜料……”
  “回陛下,画师尽可能写实,想来围墙色是真的。纸页背面有注解,无色部分是琉璃通透的模样。”
  润和帝脸上难得有如此惊愕的表情:“连这个小屋的窗也是?”
  “是的,陛下。”太子第一次看这些画的时候,比润和帝更惊讶,要不是太子妃再三保证,这位画师虽然默默无闻但诚实可靠,他也不愿意相信。
  润和帝越老越多疑,眼神从震惊到怀疑,然后垂了眼睫再缓缓睁开,看向太子的眼神也有了微妙变化:“太子,你是不是觉得孤老了?”
  太子立刻感觉不对:“陛下,您心明眼亮,怎么会老?”
  润和帝伸手就推,支架倒地发出不小的响动:“拿这样奇怪的画来骗孤?!孤是老了,但不至于痴傻!”
  按照以往,支架倒地,画纸必定扬扬洒洒掉满地,如果掉得不巧落进火盆还会引燃,颇为危险。
  太子下意识过去要护住,却惊讶地发现画纸仿佛长在支架上,连位置都没有变化。
  润和帝望着眼前的事实也不得不承认,这些画纸有蹊跷:“捡起来,让孤好好瞧瞧。”
  太子把支架重新撑好,把画纸取下来,这才发现左上角和左下角各有极细的银条把纸页都订住,每张纸页的右下角都有编号与注解。
  注解包括作画和成画时间,飞来医馆入画的场景、所用颜料等说明,可见画师的仔细与专注。
  太子既不喊冤也无怨言,只是将这些都展示给润和帝看,见他不再言语,又翻出第二张,标注急诊大厅夜晚。
  又是大片无色区域,以及圆弧形的二楼,大厅里锃亮的地面和奇怪的方形立物……处处陌生。
  润和帝反反复复地看了又看,问:“这些是什么?”
  太子斟酌词句:“回陛下,儿臣也是第一次见,画师也没有逐一注解。”大约是新奇的东西实在太多,不管不顾先画下来再说。
  润和帝的眼神从狐疑又到惊讶:“这些颜色,大郢有吗?”
  太子赶紧翻看纸页背面的逐条注解:“因为所带颜料有限,女医仙给了许多色笔,拔盖就能用,方便又快干。”
  第三张画的标注“飞来医馆停车场”,馆内有带轮铁车,用途类似马车,医仙说人可以坐在车内驾驶,可惜未能亲眼见到铁车开动,颇为遗憾。
  这张画一看就是俯瞰图,宽阔的停车场上,整齐停放着大小各异、颜色不同的铁方盒,地面上还有标记……
  第四张画的标注“巨力铁车收诊费”,场景是飞来医馆大门前,魏家上门送米粮与兽肉那日,黑黄相间的铁车,叉起成垛的货物,车旁的魏家家仆们都惊得张大了嘴。
  画的背面有注解,铁车力大无穷,行驶时呜呜有声,一车能抵数十人之力。
  第五张……
  润和帝年纪大了以后,思绪纷乱,要想通一桩事情需要用不少时间,终于抓住自己最在意的事情:“飞来医馆?这不是仙宫?”
  太子摆着叉手礼:“回陛下,起初朝中大臣也以为是仙宫,医仙们体恤百姓,曾写下文书邀请桃庄村民上山,自称飞来医馆,并未自称为医仙。”
  润和帝一生经历波澜起伏,经历了百姓几辈子的精彩,临到暮年每每想起就厌恶衰老,更加厌恶欺骗:“若这些作假,太子,你该如何?”
  太子从竹筒里倒出一支笔,找来纸张随意写画,然后呈到润和帝面前:“陛下,请过目。”
  润和帝盯着纸上“正月十二”的字迹和笔,觉得太子今日格外大胆,竟然敢戏弄自己。
  就在润和帝要发作的时候,太子手持的纸和笔,字就这样消失在眼前。
  润和帝忍不住凑近一些,仍然只剩纸笔。
  太子摁了一下笔尾,冒出一道紫色的光,用紫光照刚才的纸,“正月十二”四个字清晰可见,关掉紫光,字迹再次消失。
  润和帝惊诧莫名:“这是怎么回事?”
  这下连太子都忍不住叹气:“画师在笔身上附了注解,这是飞来医馆孩童的玩物,这光有些伤眼睛,所以被父母丢弃……他捡回来的。”
  润和帝和太子都听到了彼此心碎的声音,这样前所未见的好东西,大郢工匠想都想不到的笔……竟然只是孩童的玩物,还是被丢弃的。
  怎么能如此暴殄天物?!
  可是,润和帝一想到那里比永乐宫都要奢华,心里又有微妙的愤怒,为何大郢工匠造不出这样的宫殿?
  润和帝坐得久了难免疲惫,摆了摆手,重新躺回床榻上。
  太子恭敬地立在床榻旁。
  去年初润和帝大病一场后就越发多疑,不管是谁,太子也好,张天师也好,包括朝中群臣,都时常被置疑。
  如果能及时力证,那就算闯过一关;如果不能,就是欺君大罪,都会受到严厉的惩罚。
  太子知道,张天师野心勃勃,利用润和帝的多疑,排除异己,大小般若寺的僧众与朝中文武百官有利益交换,势力之大如同百年老树盘根错节。
  原本是攀爬大树的藤萝,现在却已经繁茂得将大树遮蔽。
  润和帝总算勉强恢复平静,问:“你为何不言语?”
  太子恭敬地回答:“儿臣与陛下一样,都只看到这些画和这支笔,震惊不已,想不出来还要说些什么。”多说多错,何必呢?
  润和帝闭目养神足有两刻钟,又重新坐起来。
  殿外传来内侍官明镜的通报:“陛下,张天师在宫外求见。”
  太子心头一颤,来得这么快?
  润和帝没有立刻回答,反而问太子:“张天师年前说,如果在飞来峰顶建造嵌宝无数的避暑宫,多则两年,少则一年,就能替孤引来天外仙。”
  太子是听说的,当然不能说:“儿臣不知。”
  润和帝有些不满:“身为储君,应当眼观六路,耳听八方,若事事不知,如何保住自己和大郢江山?”
  太子立刻回答:“陛下,儿臣谨听教诲。”
  润和帝忽然笑得凝祥,又问:“太子,依你之见,这飞来医馆可是张天师请来的?”
  太子不假思索地回答:“张天师在宫外求见,陛下一问便知。”
  润和帝见太子始终不上钩,既满意又不满意,他身为储君是够格的,但他的身体不行;六皇子身体极好,但头脑与学识稍逊一筹。
  群臣和阁老们的吵闹里,大有废太子,改立六皇子的意思,同意的不同意的,就像平日一样吵得不可开交。
  他们是真的关心大郢国运么?有但不多。
  他们只想为自己家族争取更多的利益,更多的封地和俸禄,在朝堂之上说话有更多人附和。
  润和帝吩咐:“太子,不如你替孤到飞来医馆走一遭,看看这画师是否如实描绘,飞来医馆的医术又如何?”
  太子一怔,这念头盘桓在心里很久了,但自己的身体日常已是苦撑,上飞来峰顶需要体力,如果半路就要步行,他大概会死在上山的路上,
  “陛下开口,儿臣必定走这一遭。”
  润和帝又提醒:“你的身体可吃得消?”
  太子当然知道这话的意思。
  正因为如此,太子收到装了画纸的竹筒以后,就把自己多年的药方、太医说词和诊治方案装入盒中,并修书一封,交给旅贲军队正,让他尽快送去飞来医馆。
  “陛下放心,儿臣心中有数。”
  润和帝话头一转:“你身为一国储君,哪有屈尊纡贵上山求医的道理?”
  太子随机应变:“请陛下明示。”
  润和帝闭着眼睛:“以太子之名修书一封,感谢飞来医馆医仙们救治贫苦百姓,诚邀他们下山游玩,设宴东宫,同赏上元节灯会。”
  “是,陛下。”太子收好画作,提着竹筒领命而去。
  能把飞来医馆的医仙们请进东宫,那真是再好不过的事情。
  ……
  润和帝望着太子离去的背影,穿着厚实的冬袍,腰带扎紧还显得宽松,内里大约只剩一把骨头,好在太子骨架宽大,还算勉强撑得住。
  婢女和内侍们鱼贯而入,替润和帝揉肩捶腿,为他换成更舒适的体位。
  片刻后,内侍官明镜通报:“陛下,张天师在殿外等候。”
  “宣。”润和帝坐得舒舒服服,刚才精力有些耗损,现在有些昏昏欲睡。
  张天师走进殿内,双手合十稽首:“陛下醒了,真是万千之喜。”
  润和帝微笑着点头,与以往不同,既不问丹药,也不接话,只是晾着他。
  张天师不慌不忙:“陛下,除夕夜飞来峰顶有天宫降临,不知陛下可曾见到?那日贫僧在宫外求见,哪知宫门关闭,未能及时向陛下报喜。”
  润和帝的眼皮有些沉,精神倒是不错:“天师,避暑宫选址刚结束,勘查还未开始,天宫怎么就这样降临了呢?”
  张天师自信满满:“陛下,正所谓心诚所至,金石为开,上仙想来是感受到了陛下的真诚,所以降在那高高的峰顶,与永乐宫遥遥相望。”
  润和帝苍老的脸庞显出喜悦之色:“幸有张天师接引之功。”
  张天师擅长戏弄人心,只在润和帝面前却乖顺无争,自然不会居功:“这是陛下心诚所至,感动上仙,贫僧并无功劳。”
  润和帝又有些烦恼:“天师,仙宫已至,仙人聚集在飞来峰顶,孤当如何相迎?又该如何许那长生之愿?又应当准备多少愿金?”
  张天师再次稽首,欲言又止:“不敢隐瞒陛下,这仙宫其实……”
  润和帝静静注视着:“但说无妨。”
  张天师仿佛拼尽勇气:“回陛下,飞来峰顶的仙宫并不像贫僧所想的那样,也不知是出了什么差错,他们对大郢并不友善。”
  润和帝有些不解,眼神复杂地注视着。
  “启禀陛下,大般若寺先后派出三批僧人,前去拜访飞来仙宫,但都有去无回。起初是普通僧人,第三批派出的是寺中六护法,已有数日。”
  润和帝微微皱眉:“天师,拜访仙宫怎么可以派普通僧人?这属实不敬。”
  张天师不动声色撇清:“陛下,因这仙宫并不是贫僧所引,敌我不明,所以差僧人上山观望一二。若真是仙人聚集,贫僧必定置下隆重愿金,上山拜见。”
  润和帝微微点头:“在理。”
  张天师与太子说的完全不同,谁说真话,谁说假话,或是真假掺半地说,细细分辨很是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