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PO18文学 > 耽美 > 傲慢与棒槌 > 第17章
  他忽然想到了什么,压低声音道:“你不会也在查芦花园那个杀人案吧?”
  “最近可不就这个案子么。”顾临奚淡道。
  “哎,那大叔和你打听点内幕消息,网上都说,嫌疑人是个民工,叫什么林某。这是真的假的啊?”
  顾临奚脸上浮现出一丝奇异的笑,他点了两下手机,打开一个帖子滑到照片上:“您是说这个人吗?”
  那是他自己的照片。
  但是照片里的他五官模糊,头发凌乱,带着安全帽,穿着工地统一的衣服。
  老板瞥了一眼,惊喜地说:“哈,警官也看咱们民间的帖子啊,对,就是他!”
  他的神情毫无异样,显然完全不会把照片里的民工和眼前的人联系在一起。
  ——果然如此。
  有句话叫“人看衣装”。要说的不是衣服本身,而是一个人的举止、衣着在一定程度上才真正代表了这个人。
  尤其是在照片没有清晰面部细节的时候,人们会更偏向于对比整体气质感觉,而非死抠局部五官。
  现在顾临奚的衣着虽谈不上精致整洁,但因为举手投足没有刻意掩饰,随意风流间带了种书卷气。
  再加上身形高瘦却不虚弱。小臂轻薄的肌肉恰到好处得像在专业训练中精确测算出来的。难怪被当成年轻警察。
  得到满意的答案后,顾临奚终于进入正题了:“我想走访死者陈大强平时活动的地方,您能和我说说那块地区的情况吗?比如当地人平时的生活轨迹、常去娱乐地点之类的。”
  如果说之前顾临奚还想立刻离开海市,现在他打消了这个主意。
  因为如果案子不破,他本人哪怕在警方那解除了嫌疑,也会作为人们心中的首要嫌疑人挂在头条,刷脸率估计能让很多三四线网红艳羡。
  因此,越快破案,真相越快公之于众,他的脸被不该看到的人看到的概率就越低。
  而要查芦花园的案子,首先要从死者的社会关系入手。
  陈大强这种涉及灰色地带的人,见不得光的关系会被捂得极其隐秘,直接走访街坊邻居是挖不出东西的。
  所以,顾临奚选择先去了解类似阶层圈子里人的生活方式,方便对死者作行为逻辑侧写。
  十分钟后,顾临奚下了出租车,大道边上便利店和便捷酒店之间是个仅容两人并肩通过的小岔口。
  他侧身挤过后右拐差不多几十米,就到了西城棚户区。
  棚户区这个称呼早先是这样来的:很多民工农民用砖头瓦砾砌墙,然后用塑料板子一盖就成了遮风挡雨的屋顶,号称城中村。
  破败的楼房里没有门禁,直接走进去能看到家家户户门都打开着。
  现在是工作日上午,大部分有劳动能力的人都出去打工了。
  因此在楼里住的基本都是年迈的老人、挺着大肚子的农村女人、到处乱跑脏猴似的小孩儿。
  顾临奚面不改色,适应良好,甚至能通过语气语调和肢体语言的变化实现一定程度的融入,很快摸清了大概。
  这里分两类人,一类是外地务工人员,这个点多半都不在家出去干活了。
  而另一类则是海市本地底层人员,陈大强就是其中一员。
  一般来说,海市这几十年房价飞涨,土生土长的本地人依靠祖辈留的房屋拆迁,都能落个衣食无忧,甚至拆出个财富自由。
  但是有时候那句“性格决定命运”的鸡汤真没说错。
  有些只靠拆迁而活的本地人,从来不知如何赚钱,自然不知如何守财。
  因此在“巨款”从天而降时,他们得意忘形地过纸醉金迷的生活,其中不少还染上了赌瘾,于是那一点家底轻轻松松地被掏空了。
  欲望就好像鸦*,沾了一次就好像毒瘾一样难以根治,尝过一次钱的甜头,这些拆迁户并不愿意被打回原形。
  他们梦想再次发家。
  但是本来就没什么本事,还沾染了眼高手低好逸恶劳的毛病,唯一暴富的希望又成了赌。
  就这样,最后安身立命的自住房也赌没了。
  外地人在海市混不下去了还能回老家。但他们几代人的根都在这里,还能去哪?
  于是,只好搬进了廉价的群租棚区楼。
  这就是陈大强一家的经历缩影。
  顾临奚心里提了两个关键词“暴富”“心理落差”,想着有机会找方恒安问问死者有没有高风险灰色经济行为。
  他出了这栋棚户楼,继续往里走。
  路稍微宽了点,路边还有流动的摊贩在卖菜。其中一个摊子在卖苹果,看起来倒是红润新鲜,还挂着欲滴的水露。
  他弯腰想挑两个,忽听身后一阵粗野的马达声,是一破破烂烂的电动车队卷着漫天的沙尘飞驰而过。
  顾临奚站起来往边上让了让,却见另一边的转角口摔了一个老人。
  老人一屁股坐在地上,边上是散落的菜篮子,几颗青菜和苹果落在泥里。
  这老人估计是被刚才的摩托车带倒了。电动车司机们其实可以从后视镜看到,却没有停,甚至开的更急了。
  路过的人低头行色匆匆,从老人身边绕过……就好像绕过花坛里一棵枯萎的树。
  这老爷子穿着一件老旧的灰色中山装,一条破破烂烂裤脚很大的黑裤子。式样和款式都与时代和季节格格不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