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PO18文学 > 惊悚推理 > 诡案追踪2 > 第153章
  程晋松站到屏幕前,滑动屏幕翻看着这些人员的亲缘关系,他看了一阵,对一旁的蒋睿恒开口:“怎么样?”
  蒋睿恒也在看着这张亲属关系表,听程晋松问,他笑笑道:“沈皓都帮我们做到这份儿了,接下去当然是抽样采血继续查咯!数学你比我学得好,抽样的事你来。”
  此言一出,屋内几人都笑了。程晋松笑着点了点蒋睿恒,而后才看向屏幕。他滑动着翻看了一阵,而后开口:“沈皓,以聂运全为基准点,以上下10岁为代系差值,划出跟他同一代的人。”
  沈皓依言操作,很快,树状图上一些人名被用黄色底色标注了出来。
  “以他们为一次样本对象,每组亲生兄弟抽取一人为样本,多人的暂时按长子计算。”
  沈皓继续操作,黄色人名瞬间少了许多。沈皓看了一眼屏幕角落的数字,开口道:“总计63人。”
  “再找出一次样本对象的下一代,还是按照刚才的原则,每组亲生兄弟选取一人。”
  沈皓继续操作,这次在屏幕上出现的是以橙色为底色的人名,沈皓开口道:“这次是137人。”
  “正好200人,这数字不错。”程晋松点点头,“把这200人名单弄出来,咱们就对这200人进行取样!其他人分头准备材料,等名单一确定,我们立刻出发!”
  “是!”
  会议结束,其他人纷纷走出办公室,分头去做准备。蒋睿恒对程晋松开口:“咱们这次采血,是不是应该告诉沈严一声?”
  程晋松明白蒋睿恒的意思,他们这次采血的对象与凶手之间关系密切,甚至其中可能就有凶手本人,必须要做好防备,防止凶手得知消息畏罪潜逃。于是他点点头,说:“走,咱们这就过去。”
  两人来到五楼的重案组,一进办公室就见到那几人都凑在一处,似乎也在开会。沈严见这两人同时过来,知道一定有事,开口问:“怎么了?有新发现?”
  程晋松点点头,将他们的行动计划讲了一遍。“我俩觉得这事一开始动静势必不小,所以过来跟你们打个招呼,看看咱们怎么避免打草惊蛇。”
  几人刚刚听程晋松说完行动计划,就已经明白其中关键了。方礼源跟沈严建议道:“要不我们也跟着去吧,顺便看看这些人的不在现场证明?”
  “还得通知当地警方,让他们多帮我们留意一下。”沈严说着看向自己的组员,“那就这样,等法证组开始行动的时候,我们也跟着一起过去,顺便调查这些对象的情况。大家到时候注意留心这些人的反应,如果有可疑对象切莫掉以轻心。另外记得联系当地警方,加强对这些人员的关注,防止凶手潜逃。”
  “好。”
  沈皓很快就将取样名单整理了出来。为了防止其中有人无法采样,除了200人的目标样本外,他还列出了多达387人的后备人员名单。而在他整理名单的同时,其他人也做好了下乡采血的一切准备。根据户籍信息,目标对象主要分布于5个村落,所以众人也兵分五路,同时展开工作。
  沈严和程晋松去的是目标样本最为集中的河岭村,在全部200个取样对象中,有62人位于该村。因为与他们同行的还有小王法医,所以程沈二人就将采血工作都交给了他,而他们二人则找来该村村长,了解这些人的基本情况。
  “我们这村姓聂的不少,主要都是聂汉堂、聂汉成两个老辈人的后代。聂汉堂老爷子有十个孩子,七男三女;聂汉成也有八个孩子,五男三女。这十二个兄弟每家都生了三四个儿子,加起来就快五十个了。”河岭村的关村长介绍道。
  “那这些人都做什么工作?”
  “老一辈的都种地干活呗,年轻一代的基本都在外面打工了。老聂家有几个小子挺能干的,二份儿上有个聂唐兴开了个种子店,生意做得很大;大份儿上的聂唐庆的开了个砖厂,聂家有不少人都在砖厂里打工;剩下的男的还有一些是干装修的,当瓦匠,也算是手艺活儿。”
  听关村长这么介绍,沈严猛地记起,案发的招待所在半年前好像搞过一次装修,于是他追问道:“你刚才说聂家有人是干瓦匠的,都有谁?他们一般都在哪儿干活?”
  “瓦匠啊?”关村长想了想,“聂元吉、聂元乐…主要是聂唐和他家那几个小子。”
  “这几个人怎么样?”
  “聂唐和是个厚道人,就是有时候脾气有点冲。他家那几个小子吧,怎么说呢,别的都挺好,就是有点爱喝酒,尤其是老二和老小,有年过年他俩喝多了之后因为拜年的事儿就吵了起来,后来还动了手,当时打得挺凶,三五个人才把他俩拉开。”
  沈严和程晋松交换了一个眼神,而后沈严问:“他家住在哪里?”
  “哦,在大田的那头,我领你们过去?”
  “好。”
  聂唐和今年47岁,家里有4个儿子,分别是聂元祥、聂元顺、聂元吉、聂元乐,其中除了老大聂元祥在镇上的一个小企业打工之外,其他三兄弟都是做泥瓦匠的。听到沈严是市局刑侦队的,聂唐和吃惊之余也有几分戒备:“你们问我家几个孩子是怎么回事?”
  “三个半月前,在附近的一个招待所发生了一起盗窃杀人案,我们警方调查后,目前可以确认,其中一名疑犯是你们聂家的男性。因为那个招待所在案发前曾经进行过整修,而你家几个儿子又都是干瓦匠的,所以我想问问,你儿子他们三个半月前都在哪里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