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PO18文学 > 奇幻玄幻 > 欢想世界 > 第1089章
  几里国的土灶可不是东国人所熟悉的那种大灶,而是土的不能再土了,说得好听的可以叫行军灶。
  就是用土垒一个带缺口的圆圈,上面垛一口锅。有时候连锅都不算,可能就是一个铁皮桶、一个大盘子、一块大铁片或者是平石头。
  华真行去了东国援建工人的生活区之后,才第一次见到了液化气罐以及配套的灶具。
  在几里国,最高档的灶具燃料就是罐装液化气,使用的人极少,因为供应量有限,换一罐气非常麻烦且极为昂贵。
  就连东国援建工程项目部,后来也在生活区的食堂里盘起了大灶,开始烧柴草炒大锅菜了,因为搞液化气实在很不方便。
  社会的变革不仅是历史书中的几行字,涉及了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有些细节可能是想象不到的。
  新联盟在各街区搞爱国卫生运动,修建垃圾站、下水道和公共厕所,禁止随地大小便也禁止在厕所里乱搞,同时也推广新式砖土灶,有条件的地方试着推广煤炉。
  新联盟推广的新式砖土灶,结构类似东国传统的大灶,有烟囱不呛人,柴草利用效率也更高、火灾隐患更小。
  至于煤炉,则越过了烧煤球的阶段,直接进入蜂窝煤时代。瓦歌矿业就有煤矿,还有个坑口电厂,两台小型发电机组供整个矿区用电。
  后来矿业集团大了开采规模,开始生产蜂窝煤。其实几里国境内不缺煤矿,已有未来很多年的开采计划,但还需要东国方面的援建合作。
  别看如今的东国居民已基本不使用蜂窝煤,但蜂窝煤的年代并不久远,在大家没有住进单元楼之前,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还有很多人家在用。
  李敬直等人小时候家里就用过蜂窝煤,根据回忆,经过试制还原其工艺,又打造了一批煤炉样品,培训工人、搜集材料建了个小型煤炉厂。
  烧蜂窝煤也是有讲究的,至少对当地土著来说比较困难,还得手把手的教,最有技术含量的就是封炉,封得不好火就灭了。
  这东西还不能放在居室内使用,得有一个相对开放的空间,但无论如何也算是一种进步。
  夏尔这次来,要求援建好几个煤炉厂,还有配套的供应链,将东国商务谈判组代表都给惊着了。
  东国官员经历过很多这种类型的外贸商务洽谈,还第一次听到这么朴实无华的要求。
  还好煤炉这东西的技术含量很低,当年很多煤炉厂的工人如今还在,甚至都没到退休年龄呢,倒是能提供相关援建项目。
  几里国已能生产煤炉,但还是用半手工的方式,原材料不足,产能非常有限,而此事关乎全国民生,所以需要下订单从东国引进。
  如今东国技术人员再搞蜂窝煤炉,完全可以优化设计,使用更好的隔热材料加拢火结构,使其更环保且效率更高。
  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东国,其实乡镇级企业就可以生产这种东西,不需要大厂。
  但是要将之做成大规模工业品,也不是目前的几里国能搞定的,煤炉以及火钳,多少要用到一些铁皮、铸铁、钢条等材料,其上游至少就需要钢铁厂吧?
  几里国有铁矿,矿石品质还很高,可以出口东国,但当地也要有配套的钢铁厂。
  蜂窝煤炉只是夏尔惦记的一个重要子项,现阶段几里国真正要引入的核心产业,主要还是钢铁、化肥、农机。
  这也算是东国的过剩产能转移,就看几里国能吃下并消化多少了。
  几里国与东国的合作,以引进生产能力为主,并非完全开放式的,在某些领域就比较谨慎,比如零售业就没有完全开放。
  这不是说不进口东国的商品,而是说需要进口哪些商品,由几里国拥有外贸进口权的零售企业决定,其中规模最大的是供销总社,规模最小的应该是杨老头杂货铺。
  这不是针对东国的政策,而是几里国本身的国策,对所有国家都一样。
  暂不开放商品零售行业原因也很简单,几里国脆弱的轻工业刚刚有所恢复,其竞争能力还相当有限,短时间内无法承受大量外来商品特别是东国商品的冲击。
  就比如最简单的蜂窝煤炉,假如直接进口成品,以东国产业链之完整,哪怕已没有这种产品也能很快生产出来,能将几里国现有的煤炉厂都给冲没了。
  另一个需要合作又不能完全开放的领域,就是教育系统。
  某些社会教育机构带有产业的特征,但是教育系统本身,不适合也不能当成一种产业去发展。
  教育是国家主权,以国家主权为前提,教育才有可能成为一种公民权利。
  假如将教育当成一种开放式的产业来经营,后果会很严重,甚至会导致民族意识以及文化传统的解构、异化。
  世界上有没有国家把主权当生意做的?当然有,比如某些小国就专门卖护照,实际上就是将国家的外交主权做成了护照产业,几里国显然不想再成为这样的国家。
  几里国的民族意识,是刚刚通过新社会改造捏合起来的,原先只是地方割据势力以及部族文化遗留拼凑的一盘散沙,很多土著居民甚至都不知道自己是几里国人。
  至于文化传统,其实和传统文化是两个概念。几里国没有什么传统文化,如果说有,也是上不了台面的帮派痞文化和部族巫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