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三十万左右的南梁精锐,王景已经想好了办法。
那便是让这些刺头北上攻打北魏大军,一边消耗,一边整编,等刺头消耗完了,南梁大军也就整编完成了。
这种办法,乃是后世常公故计,也是消耗杂牌军,整编附庸和刺头的阳谋。
王景当初在收降淮南兵、唐军的时候使用了几次,牛刀小试,大获成功!
“嗯,还有北面的慕容氏……又败了!”
最后在看到北面情报的时候。
王景不由的详细的翻阅起来,南燕的慕容德算不上什么明君,在历史上所有的开国君主当中,几乎排在末尾。
内政和军略,都比较寻常,不过他的这种寻常,是相对于其他君主来说的,他个人的能力,算起来能和历史上的一流人才相比。
不过。
军情司传来的消息,慕容德在攻打邳州败北之后,治下不稳,亲自率领兵马平定内乱,然后又北上巡视,防备邳州兵马南下。
只是在北上巡视的时候,又遭到了邳州骑兵的突袭,再次大败。
这一次。
慕容德损兵折将,实力大损。
“果然是并州骑兵和丹阳精锐……慕容鲜卑的骑兵,根本不是对手!”
在情报中,探子已经明确的打探出占据邳州的正是吕布麾下的大将高顺以及名臣陈宫。
其中统帅并州骑兵的,乃是三国时期号称徐州第一大将的曹豹……
“不能让吕布军越过运河……看来我也不能只顾着扩军和梳理内政,还要派遣一支兵马北上,先灭了慕容德,把北面的防线一直推到运河才行!”
早在听说邳州吕布军的时候。
王景就做出决断,要在慕容德被北面强敌剑柄之前,抢先夺取慕容德的地盘。
第432章 惊蛰
如今只是更加坚定了当初的决定而已。
“来人,叫张璘、麦铁杖来王府议事,再派人,去请步骘和谢晦两位先生!”
王景立刻下令。
很快,步骘、谢晦,还有张璘、麦铁杖几人便来到了王府。
“慕容德连番大败,已经无力抵挡北面强敌的进攻……慕容德也就罢了,不过是守户之犬,但北面的吕布军,实力强横,绝不能让他越过运河一步!”
王景先让众人看了军情司送上的情报。
等到众人有了心里准备之后,便直接说出了自己的决定。
“孤准备发兵十万,兵分两路,张璘为北征主将,统兵五万直捣慕容德主力,麦铁杖为副将,统兵五万,向东夺取宿迁……”
王景沉声说道。
步骘和谢晦相互对视一眼,步骘说道:“王上英明,臣等没有意见,我军十万兵马,足以覆灭慕容德,大获全胜!”
谢晦也连声称是。
他现在是淮军的谋士,在淮军出征的时候出谋划策。
不过这次北征,没有什么奇谋妙计存在的空间。
以淮军如今强大的兵力,十万精锐北上,只要张璘和麦铁杖不出什么幺蛾子,就绝对不会出现什么意外。
“王上放心,末将必将慕容德擒杀,如若不胜,末将提头来见!”
张璘拍着胸膛表态。
他心中涌动着惊喜,在南征的时候,他只是率领偏师攻打金湖,斩杀了辅公佑,立下了不小的功劳。但这功劳也要看和谁相比。
他所举荐的傅友德,在南征时候大放异彩,连破强敌,如今已经成了淮军首屈一指的大将。
地位甚至超过了他这个军中宿将。
张璘对傅友德的能力和战绩十分佩服,但也难免有些不舒服。
如今王景让他担任主将,和麦铁杖一起北上攻打慕容德……这可是一个立功的好机会。
尤其是此时正在扩军。
他攻灭慕容德的时候,或许扩军还没有结束,到时候他凭着立下的功劳,或许能更进一步。
至于麦铁杖,没有多说话,同样暗中下定决心,一定要趁着这个机会好好表现。
“好,既然都没有意见,那就出兵!以韩熙载为镇抚使,总管粮草物资和功劳赏罚,步先生,你和张璘、麦铁杖一起商议,抽调兵马!”
“三日之后,立刻出兵!”
王景沉声说道。
“臣领命!”
众人立刻俯身接令。
……
以淮军现在的势力,出动十万规模的兵马,已经不需要王景亲自出马。
十万兵马,只能说是小规模的征伐。
军队的抽调和物资的准备,没有惊动太多人。
王府大部分官吏的注意力,依旧放在科举殿试上面。
在众多官吏的努力下。
殿试的前三甲很快列出,没有出乎众人的预料,头名状元是章惇,榜眼是杨缜,探花是岑文本。
二甲头名则是胡宗宪。
在唱名的时候,王景坐在殿内上首,前三甲的进士一个个进入殿内,再次参拜行礼。
“沈先生,汪先生,以两位之见,一甲进士该如何授官?”
王景问道。
殿内,文臣武将分列左右,章惇、杨缜和岑文本等人,站在大殿的中间,其他进士听到授官,神色不免有些激动。
而章惇、岑文本几人,依旧能保持着冷静。静静的听着王景和沈翼等人对他们的安排。
他们在决定参加淮军科举的时候。
便已经决定为王景效力。
至于加入淮军之后,被安排到什么地方,会不会被安排到穷乡僻壤之类的,他们都没有想过。
因为,不是他们自傲。
以他们在历史上的名声,只要王景是明君,就肯定会知人善任,给他们发挥能力的空间。
“禀王上,章惇、杨缜、岑文本都是天下俊才,未来必然能进入中枢成为重臣。只是三位来到泗洪不久,对于各处行省府县还不了解……”
“宰相必处于州郡,大将必发于卒伍,以臣之见,不妨授予三位以府推官、同知,代理某地知府,处理地方民政!”
“等到三位熟悉各地情况,再调入中枢任职也不迟!”
沈翼出列说道。
王景笑道:“大学士此言甚合我意,就按大学士的意见办!”
在确定了授官的原则后。
汪广洋站出来,开始对众人授官,其中章惇被授予泰兴代知府,杨缜被授予兴化府同知、岑文本被授予盐城同知、胡宗宪被授予高邮推官……
总的来说。
前三甲和胡宗宪的官职,都位于府一级,其中同知类似于县丞,属于知府的副手,推官主要掌管刑罚治安。
知府、同知、推官,便是府一级的主要官员。
其他的进士,少部分被授予府一级的官职,大部分被分配和补充道各县,成为县丞、主簿。
所有进士,都不是府县的主官。
即便是章惇,身上的官职,也只是代理知府而已。
这主要是担心这些进士,没有治理百姓的经验,给他们过于放权,容易导致严重后果。
担任各地知府的,主要是跟随王景许久的老人。
这些人,有的常年在中枢各处担任官吏,经验丰富,有的在卫所之中处理军务,手腕娴熟,还有人在淮北各府县,政绩不俗,已经是县丞、同知。
只是限于淮北各府县官吏满员无法升迁。
现在把他们调到江都和淮西行省,提拔一级,主政一方,恰到好处。
他们有经验。
被分配到各地的进士有潜力,双方联手,治理一方,稳定局势,轻而易举。
很快。
汪广洋便念出了殿内众人要授予的官职。
殿内的众多进士都心神激荡。
在科举之前,他们尽管有着不俗的能力,但身份和寻常人没有区别,而现在,一步登天,直接成为淮王麾下的官吏。
当然,他们若是投奔其他诸侯,同样能得到官职,但诸侯和诸侯,是不一样的。
淮军蒸蒸日上,已经称霸江淮。
未来必然能成为一方王朝。
而其他的诸侯,有很大的几率在争霸的过程中覆灭,在一个前途堪忧的诸侯手下效力,和在一个未来注定能建立王朝的明主麾下效力。
能一样吗?
位于殿内的是名列三甲的进士,还有七百进士没有资格进入殿内,他们的授官,需要前往吏部职司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