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PO18文学 > 科幻异能 > 帝国之主 > 335.第335章 蒸蒸日上的局面
  在《松江官报》免费派发的第二天,官报编辑部的所在地就被无数嗅觉灵敏的商人围了个水泄不通,作为主编的侯方白更是一夜间成名,成为了整个登州商业圈的焦点人物,走到了哪里都享受着众星捧月般的待遇。
  得意之余,侯方白也不由对自己当初离开帝国的决定倍感英明。
  当然,他更加不会忘记究竟是谁给予的他这一切的地位。尽管第一期报纸就已经一炮打响,取得了超乎想象的成绩,但更长远的路子还在后面。如果因为眼前一点小成绩就志得意满,那总督府中的那位大人绝不会介意换一个人坐上自己的位置。
  对于自己的才能,侯方白当然是很自信的,但他更加相信,只要那位大人愿意,绝对不缺可以替换自己的人,或许仅仅需要一点点的时间。
  正因此,对于周围商人们的溜须拍马和垂询,他并没有任何拿大的意思,也没有收受贿赂,而是摆出了公事公办的架势。
  “投放广告的标准和收费条件,我们这里有明文规定,各位请看。”
  “商业信心平台?欢迎欢迎,不过大宗的商品交易,必须是东南商业联合会下的商会才行,个人的话也必须有对应商会愿意做保。当然,如果是买家自然不受限制。”
  “竞争对手?抱歉,我们不会偏袒,也不会拒绝任何人刊登广告的请求。任何人只要出得起钱,都可以在报刊上登广告。将来若是条件合适,我们还会将这一版块独立出来,成立专门的松江商报。内容会比现在更加专业、更有针对性,这点各位可以放心。”
  ………
  商会们的争相追捧,足以证明《松江官报》的成功。然而,作为一款综合性的报纸,官报的版块可不仅仅限于时政新闻和商业民生,同样还兼顾了文学方面。
  这个版块不用陈武提点多少,算是侯方白最拿手的一个了。创刊号的《松江官报》第一期,不仅刊登了两篇最新的时文选集,还附有登州的大家做的点评和注解。除此外,还有两首精心挑选的诗词和一个短篇的白话文本小说。
  几乎是一夜间,诗词和时文的作者,就成了整个登州文坛中最出名的士子。
  在这之前,很多落魄的文人不是没有尝试自己出钱印刷文章,但结果九成都是亏本,甚至根本就无人问津。想凭此出名,更是难上加难。但现在,《松江官报》的出现,给了大家一个前所未有的平台。不仅可以让自己的文章发行天下,更有着大笔的润笔费拿!
  没错,在《松江官报》上投稿,只要被录用,都可以根据内容种类、长短和精彩程度,得到数目不同的润笔费。根据公开的说明,就算是普通的时文,也能拿到一个金币的稿酬!
  这个举措,刺激了整个登州的读书人。甚至,就连很多粗通文墨的商人,甚至是低级的吏员,都动了在上面发文章的心思。一是赚点润笔费补贴家用,二来是抱着万一的机会一举出名。
  由于时间来不及了,第二期的期刊发行时,还看不出太多。可随着再一周后,第三期多达六千份的免费报纸发放,范围依靠各大商会传到登州周围的四府,《松江官报》的影响力席卷全郡,骤然间爆发了开来。
  短短几天时间,依靠各渠道投向《松江官报》的文稿诗词多达几千件。
  其中不乏一些登州的名人才子!
  尽管这其中大部分都是以往积累的诗词文章,一次性的爆发开来,但这个数目仍旧让主编侯方白大吃了一惊。就凭他编辑部的那点人手,莫说逐一品评、审核和回复了,就算粗粗看一遍都做不完。
  他不得不临时雇佣了一批人手,先将那些遣词造句都不怎么通顺的文章筛掉,剩下的精品再由自己人精挑细选。
  饶是如此,整个编辑部仍旧忙的一塌糊涂。
  终于,随着前三期的免费报纸发放完毕,整个登州乃至松江郡都已经被初步预热。通过各方渠道返回来的预订,也已经多达两千余份。看似仍旧不足以令人满意,但侯方白很清楚,《松江官报》的影响力才刚刚开始发酵,更加偏远的人们消化这个新事物也需要一定时间。再给他两三个月的时间,他有信心将这个数字翻上三倍甚至五倍!
  毕竟,现在还只是松江一郡呢,而那位总督大人的统治领地可是三郡!
  等自己的报纸能覆盖整个三郡的时候,那位大人的地盘只怕又不仅仅限于此了。
  大陆历674年的1月。
  经过一周的时间后,陈武拿到了《松江官报》第四期、也是第一期收费的初步售卖数据。截止到统计之前,一共有2800份预订,而侯方白则大胆的印刷了5000份。然而,这第一批报纸只用了两天时间就售卖完毕。他不得不紧急又加印了1000份,委托各商会贩往其他松江四府。
  可以预计的是,这总计六千份仍旧不足以满足市场。而几期以来,来自各个阶层的反馈都是好评如潮。
  《松江官报》这种前所未有的报刊,开始以可怕的速度在陈武的统治范围内传播。
  托这个福,接连几期都占了头版广告的汉井坊酒,影响力也随之疯狂扩充。由于产能跟不上极具扩大的市场,已经出的一批酒价格被炒高了一倍,仍旧有价无市。一时间,镜湖的名酒和登州的官报,这两个陈武从很早就开始筹备的事务,以联手的姿态在这方世界登场,一时间名声响彻了大街小巷。
  惊人的利润回报,还有可怕的宣传效果,让陈武得以舒舒服服的坐享起前期投资。
  可以预见的是,随着这两者逐步走上正轨,它们的能量还会五倍十倍的增加,给陈武带来更加惊人的回报。
  或许是巧合,随着第五期报纸的刊发,又一件陈武搞出的东西紧随汉井坊酒,搭上了报纸的顺风车。
  那就是莺歌海的盐场!
  毕竟是陈武亲自出面要求的,又有内政署和财政署的两位副长推行,这个盐场的建立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在花莲府那边逐渐平稳下来后,超过两百名劳力被征召过来,开始进行前期的筹备。
  老实说,盐场这个东西并没有太多技术含量。高价从登莱盐场那边挖来了两名老盐工后,有他们指点、传授经验,莺歌海的盐田很快开始了规划,一些必要的设备也陆续运到,开始了初期的生产。
  然而,盐田这个东西,规模必须要大才有足够利润,何况陈武是准备用它驱逐东海郡登莱盐场的盐,进而满足三郡需求。但问题来了,这么多的盐,该如何贩卖出去呢?
  陈武不可能光明正大的出台法令,禁止百姓和商会购买登莱盐场。这样赤果果的打压,比如会遭到对方的反击。他只能通过一些不那么明显的手段,比如通过赋税这件工具,潜移默化的将登莱盐赶出市场。但在那之前,他首先要有足够的渠道,可以将莺歌海的海盐卖到三郡各地。
  《松江官报》的商业信息平台,在这一刻发挥了大用途。
  连续三期的官报,让所有人都知道了莺歌海有一个巨大的海盐场在兴建,很快就会出产大量优质的海盐,现在更是在招募各地的盐商。这本来没什么,可随着松江政府悄悄出台的两条命令,莺歌海的海盐瞬间变得炙热起来,受到了大批盐商的追捧。
  售卖莺歌海的海盐,正常的商税可以少交一成!
  与此同时,从大青关和清江水道进入松江、乃至宁海和天南的登莱海盐,在方方面面受到了刁难甚至是加税。尽管幅度很小,并没有引起登莱方面的主意,但两种海盐截然不同的待遇,本地盐商只消稍加对比就能看出。再加上莺歌海这边的海盐定价比登莱海盐还要略低那么一点点,该采购哪边的盐,就不言而喻了。
  如同汉井坊的酒一样,在三郡的商会眼中,又一个《松江官报》引发的商业奇迹出现了。
  随着莺歌海盐田的陆续投产,陈武手上又多了一个赚钱的大产业。
  酒、海盐、弘文商会的棉布,再加上同样开始盈利的《松江官报》和原山郡单县的歪头山铁矿,陈武手指简单的点了几下,便给松江军的腾飞插上了几张翅膀。尽管除了已经成熟的棉布市场,其他都还需要时间进一步孕育,但任何松江军的高层官员,都能感觉到松江军最近几个月来突然得到了加快的成长。
  在本就已经非常富饶的松江这边,这种感觉或许还不明显。可要是放到天南和宁海,这种积极的变化就非常显眼了。
  财政的宽裕,让松江军加大了在天南的投资和行动力度,直接表现就是官道的初步整修更快的完成。这条在原有道路基础上连接了天南主要县城的官道,不仅吸纳了大量的劳力,平定了因为阿曼人入侵带来的混乱和凋零,更让天南郡的经济得到了极大的回复。
  木材出口的产业,在很短时间内暴涨了三成。
  山货和药材的出口,也相应增加了一成左右。由于路费的降低,变相导致了盈利的利率增加,让天南郡的商人收入大涨,还刺激到了他们扩大生产的野心。
  水利设施的兴建更不用说。
  如果一切顺利,天南郡今年的粮食产量将能恢复到阿曼人洗劫南峰府前的水准。并在一年之后,做到在自给自足的基础上还能出口至少几十万石的余粮!